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漢書 明朝 南宋 建築 岳飛網 2017-06-08

祠,神祠也。――《漢書·陳勝傳》。“祠”又稱家廟、宗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祠”是中國傳統宗族文化重要的精神載體。在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祠”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

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嘉祥嶽樓岳氏家廟

自從人類有了姓氏以來,人們就有了家族認同感,同樣就產生了宗法思想,同祖同宗成為了人們認同自己集體的標準。隨著宗族的發展,其族人越來越多,並且伴隨著戰亂、疾病或災荒等原因。同一宗族的人四處走散,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的群體記憶逐漸磨滅,這樣就就給後來的人們認祖歸宗帶來了幾、極大的不便,正是這些社會問題的產生,人們為了加強社會群體記憶,就產生了以族譜和祠堂等物化形式的記憶載體。在各種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祠堂作為一種能被上至皇室宦官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共同認可的設施。一直在風雨中挺立了幾千年,並且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嘉興嶽王祠

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祠”分為姓氏祠堂(是由各姓氏宗族自發籌建供奉先人的場所)、歷史名人祠堂(是由官方或當地百姓為紀念歷史功勳卓著的名人而建的場所)。歷史名人專祠大多被列為省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名人專祠雖然在數量上無法與姓氏宗祠相比,但在歷史意義上卻在宗祠祠堂之上,大多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山東聊城精忠家廟

祠堂大多建築宏麗,其中值得一提的則是牌匾,它工藝精美,集地域、規制、雕刻、繪畫、書法、文學於一體,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悠遠的傳統風俗,千百年來為民眾所重視,可以說:牌匾是祠堂文化中最為突出的部分,他所顯示的強大的生命力更是長久不衰。

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漫談祠堂文化——岳氏經典宗祠展示(一)

福建永泰岳氏宗祠

南宋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通常所稱“庶人無廟,祭於其寢”,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