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杭州 建築 鐵餅 上海 交通 都市快報 2019-06-26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一年前,因幾十米的路面驚現上百個窨井蓋,建國北路得了一個新名,叫“鐵餅路”。而杭州還有一個“鐵餅小區”——郵電路19號。

步入小區大門,眼前的道路千瘡百孔:東一塊、西一塊的井蓋看得人頭皮發麻,短短70米的距離,共有46個井蓋;路面沉降嚴重,路中間有一道長長的“傷疤”,是多次搶險挖路的痕跡。

已知“鐵餅路”的井蓋與地鐵施工有關,那“鐵餅小區”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井蓋?地面高低不平,老小區毛病不斷,該怎麼辦?

近日,上投集團(吳山路社區“三聯三領”掛包單位)出臺了小區路面整治的可行性方案,要為郵電路19號的硬裝“治病”。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昨天下午,居民們冒雨參加“小區微更新”第二次議事會,討論軟裝“整容”方案。方案確定後,6月24日就正式動工。

“修修補補又一年,家園終於要大變樣了,以後走路就不怕絆腳了”居民李錦鉅期待地說。

用10天時間

把地下管網理順、理通,再把地面填平

郵電路19號,是吳山路社區唯一一個相對集中的老舊開放型小區,有很多老小區的通病,但最嚴重的還是路面問題。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在3幢樓門洞下聊天的兩位阿姨說:“這個小區1988年就造好了,大概去年夏天一下子多了很多井蓋,下雨天會有很多水坑,前段時間還有人絆了一跤,要能修好也算解決了一樁心事。”經過了解,郵電路19號共有4幢15單元142戶,其中大部分是70歲以上的老年住戶,還有一小部分租客。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老年人退休在家,最關心居住環境好不好、愜不愜意。這些井蓋不僅影響美觀,還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塑料材質不抗壓,已經有30%的井蓋出現了破損。

為什麼小區裡會有那麼多井蓋?

議事會上,杭州路通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總工(工程總監)李迦南說:“一方面,這個小區年代久,經歷了一戶一表進門、管道煤氣落地,地下藏著密集的管網;另一方面,小區地方窄,還有5條支路,管網彎彎繞繞的,日常檢修和運維沒法一條直線通到底,所以就會開較多井蓋。”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他說,也不排除居民和商戶自行增設管線,因為原先的很多老管道都堵了,有些地方排水不暢,就得增加新管。

我在現場數了數,46個井蓋中,大概有7種類型,涉及雨水、汙水、弱電、燃氣等。而這次小區微更新,第一個要改的就是路面。

李迦南說:“我們計劃10天完成任務。這10天裡,將把塑料井蓋換成結實的鏽纖維井蓋,疏通堵塞的管道,對管網進行梳理,能合併的就合併,最後用瀝青築平地面。”

續寫郵電路故事,老小區也要美美噠

除了解決痛點,居民們還希望家園能變得更漂亮。

李錦鉅說:“把牆體刷白,新是新了,但缺了點味道,何不把‘郵電路的故事’繪到牆上?”

居民們都在這裡生活了好幾年,背起郵電路的歷史那可是滾瓜爛熟。

曹林坤覺得,可以把郵電路的改名故事畫到牆上。他說:“這條路建於民國初期,經歷了三次改名。最早的時候叫‘花市路’,因為沿街聚集了很多賣花攤。後來為紀念舊民主革命領導者宋教仁,改名為‘教仁路’。1966年,因路東段有原市電信局,故而改名‘郵電路’。”

也有居民認為,把郵電路的歷史建築畫上牆,也不錯。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比如郵電路52號的勤廬,由東西兩棟洋房組成,西側為院落式建築,東側為2層石庫門式建築。勤廬最早的主人是英商上海中和洋行華人經理宋季生,他也是敦餘泰記錢莊的大股東。1951年9月,此樓轉讓給了浙江省交通公司,作價3億1千萬元人民幣,宅邸之大,可見一斑。後浣紗路填河築路,許多老宅都不在了,惟有勤廬矗立不倒。

至於建國後的故事,就更多了。居民們紛紛道出自己的回憶:“八十年代這裡是省中醫院宿舍樓,住的都是醫生和家屬。那個時候都是平房,高一點的也只有三層。我們燒飯就一起露天搭個灶臺,一個院子的還有公共浴室。”

上投集團副總經理馮明濤收集了居民的故事,並提供了保安崗亭和小區大門的設計方案。

現在的保安崗亭,由薄鐵皮和泡沫製成,看起來比較寒磣;小區的大鐵門有多處生鏽,門栓也已脫落。

“我們打算用不鏽鋼重建一個保安亭,與不鏽鋼的宣傳欄相呼應。大鐵門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方形的,另一種是頂部帶拱形的,由居民自行選擇。”

通訊員 | 沈欖

杭州有一條小區通道,70米有46個窨井蓋!“填坑手術”終於排上了

( 作者:見習記者 凌姝文 文/攝 編輯:李師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