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昔日的海上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沒落。作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自此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絕對象徵。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從最初是由西方歐洲老牌國家引領,逐漸到美國崛起超越昔日帝國,領跑全球的海洋軍事。現如今,全世界有19艘現役航母,而美國一方就獨佔了11艘,並且為10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昔日的海上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沒落。作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自此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絕對象徵。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從最初是由西方歐洲老牌國家引領,逐漸到美國崛起超越昔日帝國,領跑全球的海洋軍事。現如今,全世界有19艘現役航母,而美國一方就獨佔了11艘,並且為10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動力驅動來講,也就僅僅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是核動力,並且實際效果十分雞肋。除此之外,有航母的國家都採用常規動力。

然而,從噸位級別來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細節。那就是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全部為10萬噸級別,準確來講,都沒有超過10.5萬噸。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是動力不足的原因?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昔日的海上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沒落。作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自此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絕對象徵。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從最初是由西方歐洲老牌國家引領,逐漸到美國崛起超越昔日帝國,領跑全球的海洋軍事。現如今,全世界有19艘現役航母,而美國一方就獨佔了11艘,並且為10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動力驅動來講,也就僅僅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是核動力,並且實際效果十分雞肋。除此之外,有航母的國家都採用常規動力。

然而,從噸位級別來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細節。那就是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全部為10萬噸級別,準確來講,都沒有超過10.5萬噸。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是動力不足的原因?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整明白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戰略部署。世界第一大軍事聯盟--北約,是美國連同歐洲的主要工具之一。從地圖上來看,美軍艦航母如果要到達歐洲,直接穿越大西洋便可到達。

可美國的軍事戰略不僅在歐洲,在中東、在亞洲,非洲等,全部扮演著所謂的“世界警察角色”。可其中有一條運河卻是直接打通歐洲--中東--非洲--南亞的絕佳通道,那就是蘇伊士運河。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昔日的海上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沒落。作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自此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絕對象徵。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從最初是由西方歐洲老牌國家引領,逐漸到美國崛起超越昔日帝國,領跑全球的海洋軍事。現如今,全世界有19艘現役航母,而美國一方就獨佔了11艘,並且為10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動力驅動來講,也就僅僅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是核動力,並且實際效果十分雞肋。除此之外,有航母的國家都採用常規動力。

然而,從噸位級別來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細節。那就是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全部為10萬噸級別,準確來講,都沒有超過10.5萬噸。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是動力不足的原因?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整明白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戰略部署。世界第一大軍事聯盟--北約,是美國連同歐洲的主要工具之一。從地圖上來看,美軍艦航母如果要到達歐洲,直接穿越大西洋便可到達。

可美國的軍事戰略不僅在歐洲,在中東、在亞洲,非洲等,全部扮演著所謂的“世界警察角色”。可其中有一條運河卻是直接打通歐洲--中東--非洲--南亞的絕佳通道,那就是蘇伊士運河。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1869年修築通航的蘇伊士運河,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其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一點恰恰為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提供了通道契機。

從已有的公開數據顯示,運河深度約22.5米,水面寬度從南端280米到北端345米不等,最大可允許210,000噸排水量的船隻載貨通過。但從美國10萬噸級別的航母尺寸數據來看,尼米茲級航母全長為332.8米,全寬為76.8米,最大吃水深度為12.5米。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昔日的海上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沒落。作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自此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絕對象徵。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從最初是由西方歐洲老牌國家引領,逐漸到美國崛起超越昔日帝國,領跑全球的海洋軍事。現如今,全世界有19艘現役航母,而美國一方就獨佔了11艘,並且為10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動力驅動來講,也就僅僅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是核動力,並且實際效果十分雞肋。除此之外,有航母的國家都採用常規動力。

然而,從噸位級別來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細節。那就是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全部為10萬噸級別,準確來講,都沒有超過10.5萬噸。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是動力不足的原因?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整明白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戰略部署。世界第一大軍事聯盟--北約,是美國連同歐洲的主要工具之一。從地圖上來看,美軍艦航母如果要到達歐洲,直接穿越大西洋便可到達。

可美國的軍事戰略不僅在歐洲,在中東、在亞洲,非洲等,全部扮演著所謂的“世界警察角色”。可其中有一條運河卻是直接打通歐洲--中東--非洲--南亞的絕佳通道,那就是蘇伊士運河。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1869年修築通航的蘇伊士運河,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其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一點恰恰為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提供了通道契機。

從已有的公開數據顯示,運河深度約22.5米,水面寬度從南端280米到北端345米不等,最大可允許210,000噸排水量的船隻載貨通過。但從美國10萬噸級別的航母尺寸數據來看,尼米茲級航母全長為332.8米,全寬為76.8米,最大吃水深度為12.5米。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也就是說,按照當前美國10萬噸級別航母體量,其通過蘇伊士運河時也需要限速緩慢通過。如果直接翻倍提高到20萬噸級別,那麼從吃水深度、安全尺寸等各個方面,完全沒有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可能性。

所以依照上面的數據來看,美國不是不想把軍艦造大,而是軍艦的噸位要為國家戰略而服務,因此在選擇閾值為20萬噸的標準下,進而尋求最優解,所以10萬噸級別的航母,就是美國經過長期試驗、測算得出的最佳方式。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挑動著整個歐洲的戰爭局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軍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悄悄地進行著重塑洗牌。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在海洋軍事領域,英國率先發現最為早期的航母雛形,利用一艘貨輪船來打造一個水上平臺,可以供飛機進行停留起降,而這個最早的改裝艦艇排水量為7450噸,能夠搭載約10架水上飛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艘艦艇的實戰意義並不明顯。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之間基本都傷了元氣,而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美國,在老牌國家的頹勢中,儼然成為世界強國。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1894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1913年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已佔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及以上),比歐洲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然而,工業水平往往與軍事實力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美國也參加了一戰,但需要注意的是,作戰戰場那可是在歐洲,並且一戰主力軍也是歐洲同盟國之間的部隊。所以說,美國在一戰中分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昔日的海上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沒落。作為海上霸主的航空母艦自此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絕對象徵。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從最初是由西方歐洲老牌國家引領,逐漸到美國崛起超越昔日帝國,領跑全球的海洋軍事。現如今,全世界有19艘現役航母,而美國一方就獨佔了11艘,並且為10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從動力驅動來講,也就僅僅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使用的是核動力,並且實際效果十分雞肋。除此之外,有航母的國家都採用常規動力。

然而,從噸位級別來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細節。那就是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全部為10萬噸級別,準確來講,都沒有超過10.5萬噸。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難道是動力不足的原因?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得整明白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戰略部署。世界第一大軍事聯盟--北約,是美國連同歐洲的主要工具之一。從地圖上來看,美軍艦航母如果要到達歐洲,直接穿越大西洋便可到達。

可美國的軍事戰略不僅在歐洲,在中東、在亞洲,非洲等,全部扮演著所謂的“世界警察角色”。可其中有一條運河卻是直接打通歐洲--中東--非洲--南亞的絕佳通道,那就是蘇伊士運河。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1869年修築通航的蘇伊士運河,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其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一點恰恰為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提供了通道契機。

從已有的公開數據顯示,運河深度約22.5米,水面寬度從南端280米到北端345米不等,最大可允許210,000噸排水量的船隻載貨通過。但從美國10萬噸級別的航母尺寸數據來看,尼米茲級航母全長為332.8米,全寬為76.8米,最大吃水深度為12.5米。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也就是說,按照當前美國10萬噸級別航母體量,其通過蘇伊士運河時也需要限速緩慢通過。如果直接翻倍提高到20萬噸級別,那麼從吃水深度、安全尺寸等各個方面,完全沒有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可能性。

所以依照上面的數據來看,美國不是不想把軍艦造大,而是軍艦的噸位要為國家戰略而服務,因此在選擇閾值為20萬噸的標準下,進而尋求最優解,所以10萬噸級別的航母,就是美國經過長期試驗、測算得出的最佳方式。

一條人工運河改變世界航母標準?美不造20萬噸級核航母或與此有關

也不難看出,如今現役11艘全部清一色的為10萬噸級,就連在建的2艘航母也仍然是10萬噸級別的。在大喵看來,一條蘇伊士運河影響著美國的軍事戰略規劃,而美國航母領跑世界,又是完全服從於戰略規劃,那就可以認為,是蘇伊士運河影響著世界航母的標準尺寸發展。所以,美國不造20萬噸級別的航母,或與此有關。

至於有分析稱,是動力驅動,結構強度、效用最大比、資金投入等因素,才是美國把航母都定位於10萬噸級別的原因。但大喵想說的是,“一切的軍事戰術都是服從於在軍事戰略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