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新時代,創業公司該如何找準正確的入場姿勢?

航空航天 投資 火箭 天文 36氪 2017-05-24

據2016年美國航天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發佈的《航天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高達3353億美元,其中76%的份額為商業航天領域。也就是說,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至少有著超2580億美元的規模。

而航天事業也是目前大家公認的高精尖行業,作為一個高科技製造行業,航天一直以來總被誤認為是科學家的象牙塔。近年來,隨著SpaceX等一批商業化航天公司走進大家的視野,我們也非常信心地看到了中國商業航天的崛起。

在今天的MTA天漠音樂節上,天儀研究院CEO楊峰、Banana Rocket創始人隋鑫、千域空天CEO、太空羽尋合夥人藍天翼(主持人)針對目前的商業航天也展開了討論,帶大家走進航天的新時代。

以下是訪談實錄:

楊峰:大家好!天儀研究院是中國第一波商業航天公司之一,我們通過微小衛星為科學家、科研院所提供在軌的科研實踐、技術的服務。公司成立一年半左右,我們發射了兩顆衛星,去年11月份在中國酒泉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今年二月份發射了“陳家庸一號”。

隋鑫:大家好!我是隋鑫,我們的公司叫香蕉火箭,我們的目標是在2040年實現消費級的月球軌道旅行,現在我們第一個里程碑就是H100太空商業大會,主要是完善航天創業小公司之間的連接,我們還即將進行一個罐頭衛星的眾籌。

主持人: 楊總以前也在傳統的航天行業裡工作過,在航天的新時代,您對商業航天的理解是怎樣的,“新”和“舊”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楊峰:很多人會問我說,你們是不是民用航天,是不是商用航天?不是,我們叫商業航天。如何界定這件事?大家很簡單的認為航天分軍用和民用,這件事情一直有存在,現在也存在著。我們的區別是,國家航天和商業航天。以前都是國家行為,沒有商業航天的存在,無論是用於軍用還有民用。別說在中國、美國,20年以前也是由國家決定做什麼樣事情的行業,因為航天實在是太大、太貴、太慢,不具備商業價值。從十幾年開始,由這樣的公司帶動者,一個商業公司可以把事情做在前面,把我們的產品賣出去,這件事情我不僅可以做得高大上,而且還可以賺錢,這是由商業驅動航天的發展,這跟國家的航天有著本質的區別。

主持人:下面我們再問一下隋鑫,做了H100太空商業大會,您是如何考慮新的航天時代?

隋鑫:首先是航天、私人、太空,這三件事。我們之前是一個國家式的,我們相當於一個設計所有事的大boss,然後把所有事分配下去,這是航天從前的狀態。我加了“私人”和“商業”,我相信這是一隻無形的手,我也相信商業是扁平化的行為,有著更高效的執行效率。所以說,我們做了H100太空商業大會來促進這件事的發展,也就是小公司之間互相連接。因為他們更開放,也沒有很多的歷史包袱。

主持人:剛才也聽到了H100太空商業大會是一個國際化的會議,為什麼一上來就從國際化視野、角度去做?

隋鑫:因為太空天然的就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它是一個離散型的,互相之間要結合碰撞,要有聰明的大腦才可以完成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實在是太大了,只有全世界的人互相之間彼此合作,才有更大的概率,我們才真能完成這個挑戰。

主持人:說到了國際化,我也問一下楊總,您的第二顆衛星在印度發射有跟以色列合作,新的項目也會和丹麥的Gomspace公司合作。您如何看國際化這件事?尤其是站在從事衛星這個領域的角度來說。

楊峰:從我的角度來說,包括我們之前在載人航天國家任務這一塊來說,我們之前就跟NASA有很多的合作。航天天然帶著軍事屬性,相對敏感。有些事,國家航天不做可以理解,但是商業航天如果不做好就有點浪費了。第二顆衛星是在印度發的,這件事也讓我感到特別的自豪。我用一種有創意的方式,把這顆衛星做出來之後,放在印度由印度的火箭進行發射,在軌進行化學方面的空間科學實驗。

主持人:隋鑫剛才說到他有一個很長的故事,據我瞭解,他之前參加過百度的一個智力賭局,獲得了去美國奇點大學進修的機會。幾乎在那個時間之後就了Banana Rocket的註冊成立, 是不是也是這次求學的機會使你有了後面的故事?

隋鑫:這個影響挺大的。那時候去奇點,我應該是唯一一個沒有付錢去的人。去了之後,我發現所有的人都很聰明,這個時候我就在想,我應該做點什麼?我也發現奇點的課程特別多,很多時候講到人工智能我甚至感覺很無望,因為很多工作都不需要我們來做了。但是我後來發現,人工智能並不能做所有的事情,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勇氣是人類的真正優勢。這時候,我找到了一個可以讓我付出20年生命時間的事,就是航天。在當天,我就定了公司的名字,就叫香蕉火箭。

主持人:既然叫香蕉火箭,肯定跟火箭有關係?在這個角度是如何考慮的?有著一個什麼樣的願景?

隋鑫:我不是航天專業出身的。一開始我想,要去太空首先就要有火箭,我就註冊了香蕉火箭。開始啃書,啃航天系統工程,我就發現這是一個大坑,完全是一個崩潰的狀態。我就開始找有沒有合夥人,相同理念的人。然而,我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找不到相似的人。

主持人:在中國找還是在奇點大學找?

隋鑫:在中國找,我已經在這兒生活了30年,在美國學習一些很基礎的事情會慢一些。我發現美國人做商業航天的基礎設施,實際上就像貝索斯一樣,一開始是要做旅遊但是發現基礎設施都沒有,只能自己來做火箭了。當我想要找合夥人的時候,我發現大家在理念上是有問題的。這個時候,我就在想我應該做一個更基礎的事,就是理念的普及,然後再實現20年的規劃。

主持人:說到理念,美國從政策上來說一直是鼓勵商業航天的行為,但是商業航天,例如SpaceX的競爭對手,ULA這樣的公司,都會對新來者提出一些質疑,設置一些阻礙。我們問一下楊總,您做的時候,會不會遇到跟國家層面上的一些任務,或者是國家層面上的,傳統航天的,無論是對他們的衝擊也好,或者是對他們的競爭也好,您是如何考慮的?

楊峰:從天儀最早成立的時候,就走的一條差異化的道路。我們國家航天的土壤來說,跟美國是一樣的,一開始你要顛覆中國航天,在商業上來說是不可能的,在政治上更不可能。所以,我們的定位是成為中國航天一個有力的補充。有什麼事是他們不稀罕去做,或者是不方便去做,這是我們生存的土壤,這也是我們最開始想要做的方向。

主持人:一開始就把天儀定為中國傳統航天行業的補充,而不是一個顛覆者?

楊峰:沒錯。

主持人:聽說天儀有三個不做,是否能分享一下這三個不做是怎麼考慮的?跟天儀的定位有關係?

楊峰:對,天儀有三件事堅決不做。其一,決不承擔國家任務,國家衛星相關的任務我們不承擔。其二,遙感、通信、導航不做其三,不賣衛星,即衛星可以自己造,但不賣衛星而是賣衛星的整體服務。這三點不做,至少說明天儀的存在對國家隊來說不是威脅而是補充。

但同時,我們也有三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首先是降低成本,我一定要把我的衛星造的極其便宜。其次是非常快,體制內航天領域很多事情是以10年為單位的,而商業航天則要向互聯網行業學習做到最快。這一點上,天儀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是少有的做到當年成立、當年融資、當年把衛星造出來、當年把衛星打上去。第三是要不一樣,相比國家的重投入,天儀要有自己差異化的地方。

主持人:昨天看經緯中國提到的口號是“不一樣的酷”,是不是跟這個有一些關聯?

楊峰:“ 一樣做衛星,不一樣的酷” 。我很喜歡經緯,冥冥之中有種吸引。

主持人:我們再問一下隋鑫,關於H100太空商業大會,來的嘉賓都是在私人航天領域裡的踐行者,是否能夠跟我們分享一個他們的案例?

隋鑫:我說一個西班牙的氣球火箭公司,他們的設計特別浪漫,他們用一個巨大的氣球把一個長得像包子一樣的火箭送到30公里左右的地方。因為上面的空氣很少,他們不用考慮空氣動力學, 所以就可以比較輕鬆的將很胖的火箭和衛星一起送入太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的成本,為衛星節省成本也為他們自己節省成本。

主持人:現在成功了嗎?

隋鑫:H100太空商業大會之後,三個月左右完成了一次特別重要的測試發射,這次測試發生成功了。現在他們已經有2億歐元的訂單。但在這之前,很多人都很不看好它。

主持人:一般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總是遭到質疑,不太好的聲音總是會出現。我個人對商業航天的理解,他不只是像SpaceX這樣的火箭製造公司,也包括衛星製造公司,衛星應用公司等等,特別是我看到剛才經緯中國在AI的投資分享中提到了佳格,這也是一家致力於利用AI進行遙感大數據處理的公司那麼在互聯網、共享經濟、甚至AI這一塊,我們有沒有可能跟航天結合?首先,有請楊總說一下。我知道您的規劃中有做過一個共享天文望遠鏡,請問一下這個點子來自什麼地方?

楊峰:這個點子來自於2年多以前,我還在中科院的時候跟幾個做金融的朋友在一起聊天,他們說他們花的大概大幾十萬塊錢造了一個望遠鏡,放在新疆。我說你瘋了嗎?花這麼多錢做這個東西,他們說,這個東西別人有嗎?國內相關的產品都在天文臺啊!後來我們就開始論證這件事情,論證來、論證去,越論證越覺得難天文衛星這件事,是所有衛星裡最難的,對姿態的控制精度要求極高。你在晚上拍照的話,如果曝光時間長一點,你的手稍微一抖這張圖片就花了。在太空上要對一個星系進行長時間的凝視,比如說曝光兩個小時,你的衛星姿態控制精度不去解決,你拍出來就是糊的。

我們論證了兩年多,一直在謹慎的做這件事情,目的就是要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的目標是要把這個天文望遠鏡放在天上,把衛星的測控、數據跟互聯網結合起來,所有的天文愛好者可以通過這個網站購買時間去控制這顆衛星,拍你想要拍的任何區域,這是我們的理想。基於業務互補、能力互補做的跨界合作,我覺得非常好。

主持人:你們把天上的事幹好,地上的事由更專業的團隊來完成。比如您的合作方UCLOUD來完成,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當時,我記得我看新聞發佈會的新聞,大家都可以用手機的APP接入天文望遠鏡拍攝、觀測你想要觀測的區域。這樣就可以避開北京的霧霾這種影響,我們可以看任何想看的地方?

楊峰:是的。同時我們能夠把衛星跟C端用戶聯繫在一起。50年前的計算機非常大、非常貴,只有政府和軍方能用得起,當時說PC機沒有用途,但是到之後PC機跟個人用戶綁在一起的時候,計算機火爆了。我們一方面想把衛星做好,同時也想把C端用戶聯繫在一起。

主持人:請隋鑫介紹一下,你有一個很遠的目標,你要做火箭,在現在這個階段,從理念上來說,需要一些改變,或者是變革,我們需要一些挑戰,你如何去設置這些挑戰?會不會跟互聯網有一些關係?

隋鑫:在我的概念裡國家只是一個物理層面上的,真正喜歡在一起的是有著相似理念的人。做H100太空商業大會,我們公司剛開始只有2個人,現在加兼職會有一些。起初也是零啟動資金,我們得到了非常多的幫助,國外的嘉賓很大程度上來支持我們,這也讓我驗證了這件事。

主持人:也就是說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開始做這件事,大家需要先在理念上達成一致?

隋鑫:對。我們現在要把這件事變得更大化。我們準備發一個小衛星,這個小衛星很簡單,具體什麼樣明天會在淘寶眾籌上有一個小發布。

主持人:用眾籌的形式去做這樣一件事?

隋鑫:是的。這個小衛星延續了這種理念,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它也是一個面向全球,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衛星,叫罐頭衛星。這個團隊現在已經在不斷擴大,主要負責人有7個人,最前期的用戶完全是支持的,在我們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已經有300個人了,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社群。我希望可以把這個擴大到10萬級別。

主持人:最後想請教一下楊總,你怎麼看待在航天領域,投資人未來的觀念變化或者是狀態的改變?

楊峰:一年多以前第一次去融資見到一個投資人,見到我的眼神就像看民間科學家一樣,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其實航天一點也不神祕。50年前有沒有人投計算機?30年前有沒有人投互聯網?10年有沒有人投AI?現在剛剛有人投航天,都是一回事兒。

主持人:也就是說現在是投資人投資航天很好的一個時機?

楊峰:也不是很好的時機,現在是屬於風險最大,也是機會最大的時候。航天的熱潮在90年代末就已經起來過一次,但是那一波公司都死了。

主持人:那叫先烈。

楊峰:是的,十幾年之後,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現在把衛星做小、做便宜同時還可靠,包括火箭,其實已經成為現實了。包括在美國、歐洲已經出現了很多,像我們一樣,早我們2、3年的企業,做得非常成功的也有。我覺得投資人要好好研究一下我們這個行業,就會發現這個機會還是蠻大的。

主持人:感謝兩位嘉賓精彩的講述,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航天的新時代”,我想最後用天儀研究院的一句話來作為我們今天這個環節的結束語“讓航天觸手可及”,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