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航空整合旗下廉航品牌 酷航虎航合二為一

航空 韓國 日本 經濟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6-24

新加坡航空集團旗下廉航品牌整合如期而至。

近日,虎航(Tiger)官網通知,與酷航(Scoot)整合將在7月25日完成。屆時,虎航將以酷航品牌運營,航班代碼也統一為TR。按計劃,虎航A320機隊也將於明年年中完成圖案更換。

不過,虎航運營商證書卻保留下來。“從監管角度看,保留虎航經營執照更方便,因為虎航服務國家比酷航多。”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截至今年一季度,酷航虎航共運營37架飛機,飛往60個目的地。新加坡航空計劃到2018年3月,廉航機隊擴大到42架,目的地拓展至65個,運力增長15%。

民航專家李曉津對記者表示,酷航合併吸收虎航,體現了廉航在東南亞乃至亞洲航空市場日益重要的地位。“相比新加坡航空旗下的全服務航司,近年來酷航和虎航經濟效益明顯較好,營收貢獻也越來越大,新航根據市場調整的策略值得國內航司借鑑。”

即將成為歷史的虎航

虎航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低成本航空公司,2004年開始運營,新加坡航空是原始股東之一。2016年初,新航集團整體收購虎航,Tiger Airways Holdings退市。

同年5月,新航成立控股公司“廉價航空控股”,掌管虎航和新航旗下另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酷航。

酷航是新航全資子公司,2012年6月開始運營。初期階段擴張速度較慢,但過去兩年完成全部B787機隊建設後,發展速度加快。

在控股公司中,虎航和酷航分工明顯,前者以亞洲區域中短航程為主,後者以澳洲、歐美中長航程為主。

去年年底,新航總裁兼廉價航空控股主席吳俊鵬表示,僅成立控股公司管理兩家公司,無法發揮整合優勢,集團決定推動兩家公司在共同經營執照和單一品牌下運作。

彼時,集團給出的時間表是酷航與虎航整合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果不其然,近期酷航宣佈,酷航與虎航將於7月25日完成整合,整合後將以酷航品牌運營所有航班。目前由虎航運營的A320機隊也將變更為酷航的白色與亮黃色相間塗裝,全部更換工作將在明年年中完成。

此後,這兩家公司採用一個執照運營,航班代碼也統一為TR。此外,整合還包括航班調整和連接、為客戶提供服務的網站、聯繫中心和辦理登機手續的櫃檯。記者登錄虎航網站:7月15日,虎航官網將關閉。

為何保留酷航而非虎航品牌呢?此前,廉價航空控股總裁李立興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調查顯示,乘客對酷航的安全性、旅程體驗、登機服務效率的滿意度更高。

不過,經營執照保留了虎航。業內人士對記者解釋,從監管的角度看更利於今後業務,因為虎航服務的國家較多。

澳大利亞研究機構“航空中心”資料顯示,若保留虎航經營證書,公司只需從澳大利亞、日本、沙特阿拉伯和韓國四個國家獲得新的外國航空承運人許可證;如保留酷航經營證書,公司將需要從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8個國家獲得新許可證。

儘管合併之後虎航將成為新加坡航空業歷史,但虎航品牌仍將通過品牌授權等方式在澳大利亞、臺灣等地繼續運營。

相對保守的擴張

酷航近兩年取得了較快發展。

目前酷航經營14 架B787系列飛機,其中8 架787-8、6架787-9,飛往23個目的地。

2015年財年,酷航的ASK(可用座位公里)上漲了26%,客運量上升28%至241萬,2016年財年,ASK又大漲49%,客運量增加33%達336萬。

體量更大的虎航增速明顯放緩,旗下機隊23架,包括21架A320和2架A319,目的地41個。

虎航運力在2013財年升至巔峰,近三年相對平穩,年客運量幾乎相同,為513至515萬人次。

二者整合進入控股公司後,客運量達850萬人次,同比增長13%,營收同比增長14%,約13.88億新元,控股公司的增長主要由酷航貢獻。

新航集團提出,本財年控股公司運力增長15%。按計劃,本財政年度欲增加5架新飛機,目前,已有兩架787-8於今年4月和5月交付完畢,還有2架將於下半年交付,此外,再增加1架A320窄體機。

不過,相較於亞洲其他航空公司“買買買”速度,酷航的擴張可謂相當保守,尤其是對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言。

今年酷航僅暫時宣佈了新加坡-雅典的新航線,而開往北美與中國的航線始終未有確切消息。酷航計劃再推兩三個長途目的地,何時落實尚不得而知。

“雖然新組合的酷航將在未來幾年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加運力,但擴張速度不會像該地區其他廉航那麼快,額外運力很大一部分也將通過增加頻率分配給現有市場。”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而且有消息稱,酷航不打算每天提供固定地點的中遠程航班,例如,根據季節雅典每週只會有2~4次航班。

此外在中國市場,酷航有進一步開通航線的可能。“中國過去兩年來一直是新加坡增長最快的市場,來往新加坡的大部分新增遊客來自中國二線城市,他們對價格很敏感。”前述分析人士稱。

李曉津也表示,新航壯大低成本航空有利於其在中國市場拓展。“2015年以來,由於國內航司執飛歐、美和澳洲航線增加,新加坡的中轉地位在削弱;但酷航和虎航價格優勢明顯。據新航集團2015年和2016年報,集團全服務航空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而兩家廉航增長迅速,有如兩根救命稻草。”

不過,分析認為,即使是酷航這種相對保守的擴張速度,也面臨挑戰:由於競爭激烈且部分市場產能過剩,航司收益率將承壓,兩品牌合併能否帶來明顯協同效應,尚待觀察。

(編輯:陸宇,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