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伊斯蘭開始並不禁酒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發生了內訌。穆罕默德回去後再次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啟示說:

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真主之外的神像、求籤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大多數穆斯林將這段話視為清規戒律,銘記於心。飲酒是魔鬼的行為,因而是不可救藥、無法改變的惡行。

《古蘭經》之後出現了《聖訓》,它是記錄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諭集,據說是在《古蘭經》之後大約100年收集成冊的。

《聖訓》基本上是徹底禁酒的。正是在《聖訓》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的嚴禁飲酒、違者將遭鞭笞八十的處罰。其他的一些禁酒法令似乎表明人們當時已經在關注(法規條文中的)漏洞。[真主安拉詛咒哈姆勒(Khamr,阿拉伯文,指對人的前腦和神經有麻醉作用的口腹之物,比如酒精、葡萄酒等)、飲酒之人、為他人斟酒的人、賣酒的人、買酒的人、制酒的人、要求制酒的人、運輸酒的人、運輸對象以及使用賣酒所得的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


大膽狂放的“酒詩人”

2

禁酒令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最初,效果不大。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沒有太多葡萄酒,早期有些記錄中提到修道院從外地運來葡萄酒供內部使用。但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不大喝葡萄酒。

到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黎凡特盆地,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釀造葡萄酒的地區。在這裡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有所改變,但依然改變不大。

早期的伊斯蘭教比較包容,其中當然包括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態度。即使面對阿拉伯人的單刃短彎刀他們也很少改變信仰。

實際上,伊斯蘭教最初的策略是要給穆斯林帶來稅收利益,給其他所有人以自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來到8世紀的巴格達,可以很容易得到葡萄酒,只要你前往猶太人居住區,或者亞美尼亞人居住區,或者希臘人居住區。當時有很多不同的居住區,足以讓嚴謹的數學家算不過來,從而感到羞愧。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伊斯蘭開始並不禁酒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發生了內訌。穆罕默德回去後再次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啟示說:

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真主之外的神像、求籤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大多數穆斯林將這段話視為清規戒律,銘記於心。飲酒是魔鬼的行為,因而是不可救藥、無法改變的惡行。

《古蘭經》之後出現了《聖訓》,它是記錄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諭集,據說是在《古蘭經》之後大約100年收集成冊的。

《聖訓》基本上是徹底禁酒的。正是在《聖訓》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的嚴禁飲酒、違者將遭鞭笞八十的處罰。其他的一些禁酒法令似乎表明人們當時已經在關注(法規條文中的)漏洞。[真主安拉詛咒哈姆勒(Khamr,阿拉伯文,指對人的前腦和神經有麻醉作用的口腹之物,比如酒精、葡萄酒等)、飲酒之人、為他人斟酒的人、賣酒的人、買酒的人、制酒的人、要求制酒的人、運輸酒的人、運輸對象以及使用賣酒所得的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


大膽狂放的“酒詩人”

2

禁酒令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最初,效果不大。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沒有太多葡萄酒,早期有些記錄中提到修道院從外地運來葡萄酒供內部使用。但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不大喝葡萄酒。

到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黎凡特盆地,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釀造葡萄酒的地區。在這裡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有所改變,但依然改變不大。

早期的伊斯蘭教比較包容,其中當然包括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態度。即使面對阿拉伯人的單刃短彎刀他們也很少改變信仰。

實際上,伊斯蘭教最初的策略是要給穆斯林帶來稅收利益,給其他所有人以自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來到8世紀的巴格達,可以很容易得到葡萄酒,只要你前往猶太人居住區,或者亞美尼亞人居住區,或者希臘人居住區。當時有很多不同的居住區,足以讓嚴謹的數學家算不過來,從而感到羞愧。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古代的巴格達很容易弄到酒


有個傢伙曾到過很多不同的居住區,他就是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阿拉伯詩人,擅長撰寫關於哈姆勒讚歌或者有關酒的頌詩。這是阿拉伯詩歌中非常著名的一種體裁,講述的是禁酒令多麼有效。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大約公元800年巴格達夜宴(或者準確地說通宵達旦飲酒)的情形。

努瓦斯是一位特別傑出的詩人,因為他的大部分詩歌採用了同一種模式。詩歌一開始是前往某個相關居住區:“你追我趕、呼朋引伴,穿過(宮牆掩映下的)幽暗的小巷。”來到酒館門前,乒乒乓乓地砸門,高聲喧譁。酒館老闆通常已經睡下,似乎在特意等著給出手闊綽的阿拉伯人開門。除了酒館老闆、酒保和酒館藝人之外,努瓦斯從沒有提及酒館之外的其他任何人。

酒館老闆接下來詢問他們需要什麼,艾布·努瓦斯點的是葡萄酒。由於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而老闆會問努瓦斯及其同伴想要哪種葡萄酒,打算消費多少。此時努瓦斯總是回答說:“多多益善!”“上你們這裡最好的酒!”他對酒的產地、年份以及葡萄非常挑剔,尤其喜歡產自費盧傑的葡萄酒。

於是酒館老闆下到散發著黴味、落滿灰塵的酒窖,拿上來一大瓶密封的葡萄酒。這讓努瓦斯興奮異常,開始把這瓶酒想象成一個自己即將染指的漂亮女孩。酒館老闆往瓶口插入一個龍頭,這個女孩“像個處女一樣”流出紅色液體。這讓努瓦斯變得非常興奮。葡萄酒被倒進精美的玻璃杯,通常加入冰塊或冰水。有時候努瓦斯不加水,直接喝,但只是在特殊場合才這樣。努瓦斯只是在特殊場合才是異性戀者。

我們再看一下酒館中的其他人。通常裡面會有一個男服務生或女服務生,或者有一個歌手、長笛手、妓女或者奴隸。但一般來說是上述中的幾個人一起,這會使努瓦斯格外興奮。

女孩是必須有的,有男孩就再好不過了。在大多數夜生活中,努瓦斯最後都是在雞姦男服務生。在他的筆下,男服務生總是被描述為英俊、苗條,“像只小鹿”。

努瓦斯並不太在乎細節,比如徵得對方同意,或者對方意識清醒。鑑於年齡方面的問題,最好還是不要公開行事過程了。這裡並非說努瓦斯公開描繪了整個過程。在他的筆下,他一直撞擊的是“新月形的峽谷”,或者描繪自己如何像騎駱駝一樣在他們身上馳騁。

在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關於修道院的描寫。在巴格達城外有許多基督徒的修道院,它們顯然經營著一些有利可圖的副業,比如地下酒吧,或許還有更出格的買賣。努瓦斯與自己的朋友們經常光顧這些徹夜狂歡的夜場。

教堂的鐘聲宣告了白天的來臨,

僧侶們開始吟詠禱告;

醉酒的人們渴望再喝一杯,

空氣中瀰漫著春雨的味道。

……

多麼美妙啊,再喝一杯,

就在修道院的庭院中,

四月是最宜人的季節,

飲酒作樂其樂無窮。

(注:吉姆·科韋爾翻譯自《狂歡宴會詩歌: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倫敦:開根·寶羅出版社,2005。)

接下來努瓦斯開始雞姦唱詩班中的男孩,這全是有傷風化的渾事。但這只是其中一點。努瓦斯喜歡組織所有官方禁止的活動,並會惡作劇般地宣稱自己把這些事情全部都幹了,比如他會說自己昨天一晚上幹了兩次。努瓦斯知道飲酒是非法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樂此不疲、喜歡豪飲。

努瓦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招人厭惡,激怒招惹僧侶中那些比較嚴厲的神職人員。事實證明這確實有效果。他被抓進監獄,巴格達警察頭子顯然想借機發財,從努瓦斯所有那些富有、墮落的朋友那裡收取賄賂,因為他們想到監獄探視努瓦斯。

但是努瓦斯只被關押了很短一段時間,原因僅僅是當時的哈里發需要伊瑪目(清真寺內率領穆斯林做禮拜的人)的支持,支持自己發動不合時宜的內戰。

內戰一結束,努瓦斯就被放了出來,同哈里發一起飲酒作樂。他倆是好朋友,並且據說都嗜酒如命。那些幻想重振哈里發王權的人經常忽略的一點是,大多數哈里發身邊的人物盡是些聲名狼藉之輩。

努瓦斯最重要的前輩——極有可能是哈姆勒讚歌這一體裁的創始人——是他出生前不久巴格達的哈里發。如果說二人有何區別的話,哈里發瓦利德二世比努瓦斯名聲更差。他是當時的國王,他的一段經典詩歌是這樣寫的:

我請求真主做我的證人,同時還請虔誠的天使

和正直的人們為我做證,

我渴望在音樂聲中飲酒作樂,

舔舐性感女郎的翹臀。

哈里發在寫這段詩的時候,當時的清規戒律毫無疑問變得不那麼嚴格了,而且統治者與自己的佞臣們夜夜笙歌也毫無疑問變成了阿拉伯文學中一種常見的景象,許多帝王沉湎酒色。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伊斯蘭開始並不禁酒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發生了內訌。穆罕默德回去後再次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啟示說:

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真主之外的神像、求籤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大多數穆斯林將這段話視為清規戒律,銘記於心。飲酒是魔鬼的行為,因而是不可救藥、無法改變的惡行。

《古蘭經》之後出現了《聖訓》,它是記錄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諭集,據說是在《古蘭經》之後大約100年收集成冊的。

《聖訓》基本上是徹底禁酒的。正是在《聖訓》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的嚴禁飲酒、違者將遭鞭笞八十的處罰。其他的一些禁酒法令似乎表明人們當時已經在關注(法規條文中的)漏洞。[真主安拉詛咒哈姆勒(Khamr,阿拉伯文,指對人的前腦和神經有麻醉作用的口腹之物,比如酒精、葡萄酒等)、飲酒之人、為他人斟酒的人、賣酒的人、買酒的人、制酒的人、要求制酒的人、運輸酒的人、運輸對象以及使用賣酒所得的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


大膽狂放的“酒詩人”

2

禁酒令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最初,效果不大。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沒有太多葡萄酒,早期有些記錄中提到修道院從外地運來葡萄酒供內部使用。但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不大喝葡萄酒。

到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黎凡特盆地,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釀造葡萄酒的地區。在這裡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有所改變,但依然改變不大。

早期的伊斯蘭教比較包容,其中當然包括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態度。即使面對阿拉伯人的單刃短彎刀他們也很少改變信仰。

實際上,伊斯蘭教最初的策略是要給穆斯林帶來稅收利益,給其他所有人以自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來到8世紀的巴格達,可以很容易得到葡萄酒,只要你前往猶太人居住區,或者亞美尼亞人居住區,或者希臘人居住區。當時有很多不同的居住區,足以讓嚴謹的數學家算不過來,從而感到羞愧。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古代的巴格達很容易弄到酒


有個傢伙曾到過很多不同的居住區,他就是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阿拉伯詩人,擅長撰寫關於哈姆勒讚歌或者有關酒的頌詩。這是阿拉伯詩歌中非常著名的一種體裁,講述的是禁酒令多麼有效。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大約公元800年巴格達夜宴(或者準確地說通宵達旦飲酒)的情形。

努瓦斯是一位特別傑出的詩人,因為他的大部分詩歌採用了同一種模式。詩歌一開始是前往某個相關居住區:“你追我趕、呼朋引伴,穿過(宮牆掩映下的)幽暗的小巷。”來到酒館門前,乒乒乓乓地砸門,高聲喧譁。酒館老闆通常已經睡下,似乎在特意等著給出手闊綽的阿拉伯人開門。除了酒館老闆、酒保和酒館藝人之外,努瓦斯從沒有提及酒館之外的其他任何人。

酒館老闆接下來詢問他們需要什麼,艾布·努瓦斯點的是葡萄酒。由於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而老闆會問努瓦斯及其同伴想要哪種葡萄酒,打算消費多少。此時努瓦斯總是回答說:“多多益善!”“上你們這裡最好的酒!”他對酒的產地、年份以及葡萄非常挑剔,尤其喜歡產自費盧傑的葡萄酒。

於是酒館老闆下到散發著黴味、落滿灰塵的酒窖,拿上來一大瓶密封的葡萄酒。這讓努瓦斯興奮異常,開始把這瓶酒想象成一個自己即將染指的漂亮女孩。酒館老闆往瓶口插入一個龍頭,這個女孩“像個處女一樣”流出紅色液體。這讓努瓦斯變得非常興奮。葡萄酒被倒進精美的玻璃杯,通常加入冰塊或冰水。有時候努瓦斯不加水,直接喝,但只是在特殊場合才這樣。努瓦斯只是在特殊場合才是異性戀者。

我們再看一下酒館中的其他人。通常裡面會有一個男服務生或女服務生,或者有一個歌手、長笛手、妓女或者奴隸。但一般來說是上述中的幾個人一起,這會使努瓦斯格外興奮。

女孩是必須有的,有男孩就再好不過了。在大多數夜生活中,努瓦斯最後都是在雞姦男服務生。在他的筆下,男服務生總是被描述為英俊、苗條,“像只小鹿”。

努瓦斯並不太在乎細節,比如徵得對方同意,或者對方意識清醒。鑑於年齡方面的問題,最好還是不要公開行事過程了。這裡並非說努瓦斯公開描繪了整個過程。在他的筆下,他一直撞擊的是“新月形的峽谷”,或者描繪自己如何像騎駱駝一樣在他們身上馳騁。

在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關於修道院的描寫。在巴格達城外有許多基督徒的修道院,它們顯然經營著一些有利可圖的副業,比如地下酒吧,或許還有更出格的買賣。努瓦斯與自己的朋友們經常光顧這些徹夜狂歡的夜場。

教堂的鐘聲宣告了白天的來臨,

僧侶們開始吟詠禱告;

醉酒的人們渴望再喝一杯,

空氣中瀰漫著春雨的味道。

……

多麼美妙啊,再喝一杯,

就在修道院的庭院中,

四月是最宜人的季節,

飲酒作樂其樂無窮。

(注:吉姆·科韋爾翻譯自《狂歡宴會詩歌: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倫敦:開根·寶羅出版社,2005。)

接下來努瓦斯開始雞姦唱詩班中的男孩,這全是有傷風化的渾事。但這只是其中一點。努瓦斯喜歡組織所有官方禁止的活動,並會惡作劇般地宣稱自己把這些事情全部都幹了,比如他會說自己昨天一晚上幹了兩次。努瓦斯知道飲酒是非法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樂此不疲、喜歡豪飲。

努瓦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招人厭惡,激怒招惹僧侶中那些比較嚴厲的神職人員。事實證明這確實有效果。他被抓進監獄,巴格達警察頭子顯然想借機發財,從努瓦斯所有那些富有、墮落的朋友那裡收取賄賂,因為他們想到監獄探視努瓦斯。

但是努瓦斯只被關押了很短一段時間,原因僅僅是當時的哈里發需要伊瑪目(清真寺內率領穆斯林做禮拜的人)的支持,支持自己發動不合時宜的內戰。

內戰一結束,努瓦斯就被放了出來,同哈里發一起飲酒作樂。他倆是好朋友,並且據說都嗜酒如命。那些幻想重振哈里發王權的人經常忽略的一點是,大多數哈里發身邊的人物盡是些聲名狼藉之輩。

努瓦斯最重要的前輩——極有可能是哈姆勒讚歌這一體裁的創始人——是他出生前不久巴格達的哈里發。如果說二人有何區別的話,哈里發瓦利德二世比努瓦斯名聲更差。他是當時的國王,他的一段經典詩歌是這樣寫的:

我請求真主做我的證人,同時還請虔誠的天使

和正直的人們為我做證,

我渴望在音樂聲中飲酒作樂,

舔舐性感女郎的翹臀。

哈里發在寫這段詩的時候,當時的清規戒律毫無疑問變得不那麼嚴格了,而且統治者與自己的佞臣們夜夜笙歌也毫無疑問變成了阿拉伯文學中一種常見的景象,許多帝王沉湎酒色。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發並不排斥美酒


格拉納達的大王巴迪斯長期待在宮殿,喝得爛醉如泥,以致謠言四起,說他已經駕崩。另外一位西班牙統治者阿巴德·穆耳臺米德在敵軍圍城之時還把自己喝到意識全無。據史書記載,蘇丹侯賽因殿下貝加拉“在其擔任呼羅珊國王的將近40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天不在做完正午禱告後喝酒的”。但是,這些史書也強調說,他從不在早餐時飲酒。


巴布爾的飲酒日記

3

巴布爾是16世紀令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征服者,12歲登基,一開始是塔吉克斯坦的國王,後來入侵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地區,創建了莫臥兒帝國。他也有寫日記的習慣。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伊斯蘭開始並不禁酒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發生了內訌。穆罕默德回去後再次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啟示說:

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真主之外的神像、求籤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大多數穆斯林將這段話視為清規戒律,銘記於心。飲酒是魔鬼的行為,因而是不可救藥、無法改變的惡行。

《古蘭經》之後出現了《聖訓》,它是記錄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諭集,據說是在《古蘭經》之後大約100年收集成冊的。

《聖訓》基本上是徹底禁酒的。正是在《聖訓》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的嚴禁飲酒、違者將遭鞭笞八十的處罰。其他的一些禁酒法令似乎表明人們當時已經在關注(法規條文中的)漏洞。[真主安拉詛咒哈姆勒(Khamr,阿拉伯文,指對人的前腦和神經有麻醉作用的口腹之物,比如酒精、葡萄酒等)、飲酒之人、為他人斟酒的人、賣酒的人、買酒的人、制酒的人、要求制酒的人、運輸酒的人、運輸對象以及使用賣酒所得的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


大膽狂放的“酒詩人”

2

禁酒令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最初,效果不大。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沒有太多葡萄酒,早期有些記錄中提到修道院從外地運來葡萄酒供內部使用。但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不大喝葡萄酒。

到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黎凡特盆地,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釀造葡萄酒的地區。在這裡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有所改變,但依然改變不大。

早期的伊斯蘭教比較包容,其中當然包括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態度。即使面對阿拉伯人的單刃短彎刀他們也很少改變信仰。

實際上,伊斯蘭教最初的策略是要給穆斯林帶來稅收利益,給其他所有人以自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來到8世紀的巴格達,可以很容易得到葡萄酒,只要你前往猶太人居住區,或者亞美尼亞人居住區,或者希臘人居住區。當時有很多不同的居住區,足以讓嚴謹的數學家算不過來,從而感到羞愧。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古代的巴格達很容易弄到酒


有個傢伙曾到過很多不同的居住區,他就是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阿拉伯詩人,擅長撰寫關於哈姆勒讚歌或者有關酒的頌詩。這是阿拉伯詩歌中非常著名的一種體裁,講述的是禁酒令多麼有效。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大約公元800年巴格達夜宴(或者準確地說通宵達旦飲酒)的情形。

努瓦斯是一位特別傑出的詩人,因為他的大部分詩歌採用了同一種模式。詩歌一開始是前往某個相關居住區:“你追我趕、呼朋引伴,穿過(宮牆掩映下的)幽暗的小巷。”來到酒館門前,乒乒乓乓地砸門,高聲喧譁。酒館老闆通常已經睡下,似乎在特意等著給出手闊綽的阿拉伯人開門。除了酒館老闆、酒保和酒館藝人之外,努瓦斯從沒有提及酒館之外的其他任何人。

酒館老闆接下來詢問他們需要什麼,艾布·努瓦斯點的是葡萄酒。由於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而老闆會問努瓦斯及其同伴想要哪種葡萄酒,打算消費多少。此時努瓦斯總是回答說:“多多益善!”“上你們這裡最好的酒!”他對酒的產地、年份以及葡萄非常挑剔,尤其喜歡產自費盧傑的葡萄酒。

於是酒館老闆下到散發著黴味、落滿灰塵的酒窖,拿上來一大瓶密封的葡萄酒。這讓努瓦斯興奮異常,開始把這瓶酒想象成一個自己即將染指的漂亮女孩。酒館老闆往瓶口插入一個龍頭,這個女孩“像個處女一樣”流出紅色液體。這讓努瓦斯變得非常興奮。葡萄酒被倒進精美的玻璃杯,通常加入冰塊或冰水。有時候努瓦斯不加水,直接喝,但只是在特殊場合才這樣。努瓦斯只是在特殊場合才是異性戀者。

我們再看一下酒館中的其他人。通常裡面會有一個男服務生或女服務生,或者有一個歌手、長笛手、妓女或者奴隸。但一般來說是上述中的幾個人一起,這會使努瓦斯格外興奮。

女孩是必須有的,有男孩就再好不過了。在大多數夜生活中,努瓦斯最後都是在雞姦男服務生。在他的筆下,男服務生總是被描述為英俊、苗條,“像只小鹿”。

努瓦斯並不太在乎細節,比如徵得對方同意,或者對方意識清醒。鑑於年齡方面的問題,最好還是不要公開行事過程了。這裡並非說努瓦斯公開描繪了整個過程。在他的筆下,他一直撞擊的是“新月形的峽谷”,或者描繪自己如何像騎駱駝一樣在他們身上馳騁。

在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關於修道院的描寫。在巴格達城外有許多基督徒的修道院,它們顯然經營著一些有利可圖的副業,比如地下酒吧,或許還有更出格的買賣。努瓦斯與自己的朋友們經常光顧這些徹夜狂歡的夜場。

教堂的鐘聲宣告了白天的來臨,

僧侶們開始吟詠禱告;

醉酒的人們渴望再喝一杯,

空氣中瀰漫著春雨的味道。

……

多麼美妙啊,再喝一杯,

就在修道院的庭院中,

四月是最宜人的季節,

飲酒作樂其樂無窮。

(注:吉姆·科韋爾翻譯自《狂歡宴會詩歌: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倫敦:開根·寶羅出版社,2005。)

接下來努瓦斯開始雞姦唱詩班中的男孩,這全是有傷風化的渾事。但這只是其中一點。努瓦斯喜歡組織所有官方禁止的活動,並會惡作劇般地宣稱自己把這些事情全部都幹了,比如他會說自己昨天一晚上幹了兩次。努瓦斯知道飲酒是非法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樂此不疲、喜歡豪飲。

努瓦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招人厭惡,激怒招惹僧侶中那些比較嚴厲的神職人員。事實證明這確實有效果。他被抓進監獄,巴格達警察頭子顯然想借機發財,從努瓦斯所有那些富有、墮落的朋友那裡收取賄賂,因為他們想到監獄探視努瓦斯。

但是努瓦斯只被關押了很短一段時間,原因僅僅是當時的哈里發需要伊瑪目(清真寺內率領穆斯林做禮拜的人)的支持,支持自己發動不合時宜的內戰。

內戰一結束,努瓦斯就被放了出來,同哈里發一起飲酒作樂。他倆是好朋友,並且據說都嗜酒如命。那些幻想重振哈里發王權的人經常忽略的一點是,大多數哈里發身邊的人物盡是些聲名狼藉之輩。

努瓦斯最重要的前輩——極有可能是哈姆勒讚歌這一體裁的創始人——是他出生前不久巴格達的哈里發。如果說二人有何區別的話,哈里發瓦利德二世比努瓦斯名聲更差。他是當時的國王,他的一段經典詩歌是這樣寫的:

我請求真主做我的證人,同時還請虔誠的天使

和正直的人們為我做證,

我渴望在音樂聲中飲酒作樂,

舔舐性感女郎的翹臀。

哈里發在寫這段詩的時候,當時的清規戒律毫無疑問變得不那麼嚴格了,而且統治者與自己的佞臣們夜夜笙歌也毫無疑問變成了阿拉伯文學中一種常見的景象,許多帝王沉湎酒色。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發並不排斥美酒


格拉納達的大王巴迪斯長期待在宮殿,喝得爛醉如泥,以致謠言四起,說他已經駕崩。另外一位西班牙統治者阿巴德·穆耳臺米德在敵軍圍城之時還把自己喝到意識全無。據史書記載,蘇丹侯賽因殿下貝加拉“在其擔任呼羅珊國王的將近40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天不在做完正午禱告後喝酒的”。但是,這些史書也強調說,他從不在早餐時飲酒。


巴布爾的飲酒日記

3

巴布爾是16世紀令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征服者,12歲登基,一開始是塔吉克斯坦的國王,後來入侵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地區,創建了莫臥兒帝國。他也有寫日記的習慣。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巴布爾也很好酒


巴布爾的日記是歷史上最怪異的文獻記錄之一,其中涉及個人信息,沒有絲毫尷尬內疚的成分,非常類似你我今天所寫的那種日記。裡面很少有細節描述,比如迷人的風景、朋友造訪或者腹痛腹瀉之類的內容。

讀者會覺得自己認識這個傢伙,並覺得這傢伙為人不錯,如果出於某種原因偶然搭乘時光機器穿越到500年前的喀布爾,你們之間可能會相處得比較融洽。比如,他在1519年1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星期三:我們驅馬前往參觀巴焦爾要塞,在赫瓦賈·卡蘭家中舉辦了一場酒會。”

但是一天前,也就是1月11日的日記則完全不同,可以說與上面的內容大相徑庭:

在對巴焦爾要塞的事務放心了以後,我們就在穆哈蘭月9日星期二再次出征,到巴焦爾要塞河谷以下2英里(1英里≈1.6千米。——編者注)的地方紮營,下令在該處一個高地上用人頭骨堆成一座塔。

大家可以看到,巴布爾喜歡屠殺敵人,用他們的頭骨建塔。今天的人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看作他的標誌,或者也可能是他的花招。但是我們永遠弄不清巴布爾是個什麼樣的人,很難說他到底是個未曾謀面的朋友還是個惡魔,或許兩者都是吧。

巴布爾直到二十幾歲才開始喝酒,之前他對酒根本不感興趣。但他從開始喝酒起,就一發不可收拾,他非常喜歡喝酒。他在日記中把這些全都記錄下來(同時還記錄了屠殺、頭骨塔以及偶爾把敵人活剝皮等內容)。巴布爾在馬背上、在宮殿裡、在船上、在木筏上、在山上、在峽谷中隨時隨地喝酒。他喜歡豪飲。下面就是個典型例子:

1519年11月14日:我告訴(塔爾地·伯克)準備好酒和一切必要的東西,因為我想獨自暢飲一番。於是他前往扎德沽酒,我讓塔爾地·伯克的一個奴隸把我的馬牽到谷底坡地吃草,我自己則坐在坎兒井後的山坡上。

一更時分(上午9點)塔爾地·伯克搞來一罈子酒,我們二人就喝起來。穆罕默德·哈斯木·巴魯剌思和莎赫扎德隨後趕來,因為他倆看到塔爾地·伯克帶著酒回來了,但並不知道我也在場。我們就邀請他倆一起入席。這時,塔爾地·伯克說:“布爾·布爾·安妮卡想同您一起喝酒。”我回答說:“我從沒見過婦人喝酒,就叫她來吧。”我們還邀請了一個名叫沙希的流浪苦行僧和一個會彈盧巴貝琴的挖坎兒井的工人。

我們坐在坎兒井後面的高地上飲酒,一直喝到晚禱時分。然後我們來到塔爾地·伯克家中,點上燈繼續飲酒,一直喝到睡前禱告時分。那真是一次很好的酒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我躺下了,其他人則去了另外一間屋子,繼續飲酒,一直喝到鼓打三更(半夜時分)。布爾·布爾·安妮卡走進房間,不停地絮絮叨叨。最後,我裝作醉得不省人事躺倒在地,這才擺脫了她。

巴布爾就這樣悠閒自得地日復一日:上午喝酒,下午寫作,認真記錄自己領地內的花花草草貓貓狗狗(他是個挺不錯的業餘博物學家),並且殘忍地屠戮自己的敵人,糟蹋侮辱他們的屍體。

但是這種閒雲野鶴般的田園生活無法持續下去。到了40歲的時候,巴布爾莊嚴發誓,決定戒酒。等到了49歲的時候(也就是九年之後)他把自己所有的酒杯集中在一起,全部搗毀。為此,他甚至專門寫了一首詩:

我把所有的酒杯集中起來,

金盃,銀盃,精美絕倫,

當場將其全部搗毀,

從酒中解放了自己的靈魂。

巴布爾把金盃銀盃的碎片分發給窮人,然後鼓勵自己的大臣和士兵也開始戒酒。其中300人馬上開始戒酒。在精神上獲得支持之後,巴布爾決定開始迫害那些異教徒。

但是他不同意絕對戒酒的做法。他給一個朋友寫了一封信,其中半詼諧、半憂鬱地提到大多數人都會喝醉,之後就會感到後悔。信中還說自己戒酒了,可現在對此感到十分後悔。但是他無法恢復以前喝酒的習慣了,因為三年後他去世了,留給世人的是一個帝國和一部日記。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伊斯蘭開始並不禁酒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發生了內訌。穆罕默德回去後再次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啟示說:

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真主之外的神像、求籤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大多數穆斯林將這段話視為清規戒律,銘記於心。飲酒是魔鬼的行為,因而是不可救藥、無法改變的惡行。

《古蘭經》之後出現了《聖訓》,它是記錄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諭集,據說是在《古蘭經》之後大約100年收集成冊的。

《聖訓》基本上是徹底禁酒的。正是在《聖訓》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的嚴禁飲酒、違者將遭鞭笞八十的處罰。其他的一些禁酒法令似乎表明人們當時已經在關注(法規條文中的)漏洞。[真主安拉詛咒哈姆勒(Khamr,阿拉伯文,指對人的前腦和神經有麻醉作用的口腹之物,比如酒精、葡萄酒等)、飲酒之人、為他人斟酒的人、賣酒的人、買酒的人、制酒的人、要求制酒的人、運輸酒的人、運輸對象以及使用賣酒所得的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


大膽狂放的“酒詩人”

2

禁酒令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最初,效果不大。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沒有太多葡萄酒,早期有些記錄中提到修道院從外地運來葡萄酒供內部使用。但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不大喝葡萄酒。

到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黎凡特盆地,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釀造葡萄酒的地區。在這裡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有所改變,但依然改變不大。

早期的伊斯蘭教比較包容,其中當然包括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態度。即使面對阿拉伯人的單刃短彎刀他們也很少改變信仰。

實際上,伊斯蘭教最初的策略是要給穆斯林帶來稅收利益,給其他所有人以自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來到8世紀的巴格達,可以很容易得到葡萄酒,只要你前往猶太人居住區,或者亞美尼亞人居住區,或者希臘人居住區。當時有很多不同的居住區,足以讓嚴謹的數學家算不過來,從而感到羞愧。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古代的巴格達很容易弄到酒


有個傢伙曾到過很多不同的居住區,他就是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阿拉伯詩人,擅長撰寫關於哈姆勒讚歌或者有關酒的頌詩。這是阿拉伯詩歌中非常著名的一種體裁,講述的是禁酒令多麼有效。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大約公元800年巴格達夜宴(或者準確地說通宵達旦飲酒)的情形。

努瓦斯是一位特別傑出的詩人,因為他的大部分詩歌採用了同一種模式。詩歌一開始是前往某個相關居住區:“你追我趕、呼朋引伴,穿過(宮牆掩映下的)幽暗的小巷。”來到酒館門前,乒乒乓乓地砸門,高聲喧譁。酒館老闆通常已經睡下,似乎在特意等著給出手闊綽的阿拉伯人開門。除了酒館老闆、酒保和酒館藝人之外,努瓦斯從沒有提及酒館之外的其他任何人。

酒館老闆接下來詢問他們需要什麼,艾布·努瓦斯點的是葡萄酒。由於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而老闆會問努瓦斯及其同伴想要哪種葡萄酒,打算消費多少。此時努瓦斯總是回答說:“多多益善!”“上你們這裡最好的酒!”他對酒的產地、年份以及葡萄非常挑剔,尤其喜歡產自費盧傑的葡萄酒。

於是酒館老闆下到散發著黴味、落滿灰塵的酒窖,拿上來一大瓶密封的葡萄酒。這讓努瓦斯興奮異常,開始把這瓶酒想象成一個自己即將染指的漂亮女孩。酒館老闆往瓶口插入一個龍頭,這個女孩“像個處女一樣”流出紅色液體。這讓努瓦斯變得非常興奮。葡萄酒被倒進精美的玻璃杯,通常加入冰塊或冰水。有時候努瓦斯不加水,直接喝,但只是在特殊場合才這樣。努瓦斯只是在特殊場合才是異性戀者。

我們再看一下酒館中的其他人。通常裡面會有一個男服務生或女服務生,或者有一個歌手、長笛手、妓女或者奴隸。但一般來說是上述中的幾個人一起,這會使努瓦斯格外興奮。

女孩是必須有的,有男孩就再好不過了。在大多數夜生活中,努瓦斯最後都是在雞姦男服務生。在他的筆下,男服務生總是被描述為英俊、苗條,“像只小鹿”。

努瓦斯並不太在乎細節,比如徵得對方同意,或者對方意識清醒。鑑於年齡方面的問題,最好還是不要公開行事過程了。這裡並非說努瓦斯公開描繪了整個過程。在他的筆下,他一直撞擊的是“新月形的峽谷”,或者描繪自己如何像騎駱駝一樣在他們身上馳騁。

在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關於修道院的描寫。在巴格達城外有許多基督徒的修道院,它們顯然經營著一些有利可圖的副業,比如地下酒吧,或許還有更出格的買賣。努瓦斯與自己的朋友們經常光顧這些徹夜狂歡的夜場。

教堂的鐘聲宣告了白天的來臨,

僧侶們開始吟詠禱告;

醉酒的人們渴望再喝一杯,

空氣中瀰漫著春雨的味道。

……

多麼美妙啊,再喝一杯,

就在修道院的庭院中,

四月是最宜人的季節,

飲酒作樂其樂無窮。

(注:吉姆·科韋爾翻譯自《狂歡宴會詩歌: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倫敦:開根·寶羅出版社,2005。)

接下來努瓦斯開始雞姦唱詩班中的男孩,這全是有傷風化的渾事。但這只是其中一點。努瓦斯喜歡組織所有官方禁止的活動,並會惡作劇般地宣稱自己把這些事情全部都幹了,比如他會說自己昨天一晚上幹了兩次。努瓦斯知道飲酒是非法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樂此不疲、喜歡豪飲。

努瓦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招人厭惡,激怒招惹僧侶中那些比較嚴厲的神職人員。事實證明這確實有效果。他被抓進監獄,巴格達警察頭子顯然想借機發財,從努瓦斯所有那些富有、墮落的朋友那裡收取賄賂,因為他們想到監獄探視努瓦斯。

但是努瓦斯只被關押了很短一段時間,原因僅僅是當時的哈里發需要伊瑪目(清真寺內率領穆斯林做禮拜的人)的支持,支持自己發動不合時宜的內戰。

內戰一結束,努瓦斯就被放了出來,同哈里發一起飲酒作樂。他倆是好朋友,並且據說都嗜酒如命。那些幻想重振哈里發王權的人經常忽略的一點是,大多數哈里發身邊的人物盡是些聲名狼藉之輩。

努瓦斯最重要的前輩——極有可能是哈姆勒讚歌這一體裁的創始人——是他出生前不久巴格達的哈里發。如果說二人有何區別的話,哈里發瓦利德二世比努瓦斯名聲更差。他是當時的國王,他的一段經典詩歌是這樣寫的:

我請求真主做我的證人,同時還請虔誠的天使

和正直的人們為我做證,

我渴望在音樂聲中飲酒作樂,

舔舐性感女郎的翹臀。

哈里發在寫這段詩的時候,當時的清規戒律毫無疑問變得不那麼嚴格了,而且統治者與自己的佞臣們夜夜笙歌也毫無疑問變成了阿拉伯文學中一種常見的景象,許多帝王沉湎酒色。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發並不排斥美酒


格拉納達的大王巴迪斯長期待在宮殿,喝得爛醉如泥,以致謠言四起,說他已經駕崩。另外一位西班牙統治者阿巴德·穆耳臺米德在敵軍圍城之時還把自己喝到意識全無。據史書記載,蘇丹侯賽因殿下貝加拉“在其擔任呼羅珊國王的將近40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天不在做完正午禱告後喝酒的”。但是,這些史書也強調說,他從不在早餐時飲酒。


巴布爾的飲酒日記

3

巴布爾是16世紀令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征服者,12歲登基,一開始是塔吉克斯坦的國王,後來入侵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地區,創建了莫臥兒帝國。他也有寫日記的習慣。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巴布爾也很好酒


巴布爾的日記是歷史上最怪異的文獻記錄之一,其中涉及個人信息,沒有絲毫尷尬內疚的成分,非常類似你我今天所寫的那種日記。裡面很少有細節描述,比如迷人的風景、朋友造訪或者腹痛腹瀉之類的內容。

讀者會覺得自己認識這個傢伙,並覺得這傢伙為人不錯,如果出於某種原因偶然搭乘時光機器穿越到500年前的喀布爾,你們之間可能會相處得比較融洽。比如,他在1519年1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星期三:我們驅馬前往參觀巴焦爾要塞,在赫瓦賈·卡蘭家中舉辦了一場酒會。”

但是一天前,也就是1月11日的日記則完全不同,可以說與上面的內容大相徑庭:

在對巴焦爾要塞的事務放心了以後,我們就在穆哈蘭月9日星期二再次出征,到巴焦爾要塞河谷以下2英里(1英里≈1.6千米。——編者注)的地方紮營,下令在該處一個高地上用人頭骨堆成一座塔。

大家可以看到,巴布爾喜歡屠殺敵人,用他們的頭骨建塔。今天的人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看作他的標誌,或者也可能是他的花招。但是我們永遠弄不清巴布爾是個什麼樣的人,很難說他到底是個未曾謀面的朋友還是個惡魔,或許兩者都是吧。

巴布爾直到二十幾歲才開始喝酒,之前他對酒根本不感興趣。但他從開始喝酒起,就一發不可收拾,他非常喜歡喝酒。他在日記中把這些全都記錄下來(同時還記錄了屠殺、頭骨塔以及偶爾把敵人活剝皮等內容)。巴布爾在馬背上、在宮殿裡、在船上、在木筏上、在山上、在峽谷中隨時隨地喝酒。他喜歡豪飲。下面就是個典型例子:

1519年11月14日:我告訴(塔爾地·伯克)準備好酒和一切必要的東西,因為我想獨自暢飲一番。於是他前往扎德沽酒,我讓塔爾地·伯克的一個奴隸把我的馬牽到谷底坡地吃草,我自己則坐在坎兒井後的山坡上。

一更時分(上午9點)塔爾地·伯克搞來一罈子酒,我們二人就喝起來。穆罕默德·哈斯木·巴魯剌思和莎赫扎德隨後趕來,因為他倆看到塔爾地·伯克帶著酒回來了,但並不知道我也在場。我們就邀請他倆一起入席。這時,塔爾地·伯克說:“布爾·布爾·安妮卡想同您一起喝酒。”我回答說:“我從沒見過婦人喝酒,就叫她來吧。”我們還邀請了一個名叫沙希的流浪苦行僧和一個會彈盧巴貝琴的挖坎兒井的工人。

我們坐在坎兒井後面的高地上飲酒,一直喝到晚禱時分。然後我們來到塔爾地·伯克家中,點上燈繼續飲酒,一直喝到睡前禱告時分。那真是一次很好的酒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我躺下了,其他人則去了另外一間屋子,繼續飲酒,一直喝到鼓打三更(半夜時分)。布爾·布爾·安妮卡走進房間,不停地絮絮叨叨。最後,我裝作醉得不省人事躺倒在地,這才擺脫了她。

巴布爾就這樣悠閒自得地日復一日:上午喝酒,下午寫作,認真記錄自己領地內的花花草草貓貓狗狗(他是個挺不錯的業餘博物學家),並且殘忍地屠戮自己的敵人,糟蹋侮辱他們的屍體。

但是這種閒雲野鶴般的田園生活無法持續下去。到了40歲的時候,巴布爾莊嚴發誓,決定戒酒。等到了49歲的時候(也就是九年之後)他把自己所有的酒杯集中在一起,全部搗毀。為此,他甚至專門寫了一首詩:

我把所有的酒杯集中起來,

金盃,銀盃,精美絕倫,

當場將其全部搗毀,

從酒中解放了自己的靈魂。

巴布爾把金盃銀盃的碎片分發給窮人,然後鼓勵自己的大臣和士兵也開始戒酒。其中300人馬上開始戒酒。在精神上獲得支持之後,巴布爾決定開始迫害那些異教徒。

但是他不同意絕對戒酒的做法。他給一個朋友寫了一封信,其中半詼諧、半憂鬱地提到大多數人都會喝醉,之後就會感到後悔。信中還說自己戒酒了,可現在對此感到十分後悔。但是他無法恢復以前喝酒的習慣了,因為三年後他去世了,留給世人的是一個帝國和一部日記。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莫臥兒帝國差點統一印度


我或許應當在此詳細闡述一下巴布爾如何體現了有關穆斯林飲酒的矛盾心態,但在這一點上他的曾孫賈漢吉爾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他在一個酒壺上刻下了“真主至上”幾個字。(這個酒壺相當精美,現保存在葡萄牙的一家博物館內。)

說句公道話,巴布爾至少曾勇敢地面對過伊斯蘭教中有關飲酒的兩難窘境。我們必須認真仔細地加以區別。

很多蘇丹統治者都曾採取嚴厲的措施禁酒,但之後又遺忘殆盡,或者說是禁而不止、邊禁邊喝。幾乎每一個波斯國王都曾經宣佈嚴格禁酒,但人們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他們總是有各種藉口。薩非一世1629年登基,登基之後馬上開始禁酒,但不久他患上了感冒,非常嚴重的感冒。御醫告訴他這種感冒很嚴重,必須喝酒才能治好。為了治病而喝酒應當不算是種罪過,這也是為了他的健康著想。他在1642年死於酗酒。

薩非一世的繼承人阿巴斯二世繼位後馬上開始禁酒,但當時他只有9歲。16歲時,他打贏了一場戰爭,這似乎是個比較特殊的場合,於是他開始喝酒。這種特殊的場合一直持續到1666年。(事實上他在1653年再次禁酒,但那次只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索爾坦·侯賽因在禁酒這件事上表現得最為堅決。他於1694年登基,上臺後馬上開始禁酒。6000瓶葡萄酒從皇家酒窖被搬了出來,在伊斯法罕中心廣場被公開倒掉。索爾坦當時是伊朗國王,他一心想要禁酒。但後來他的姑婆對他說自己十分喜歡喝酒。那他該如何是好呢?沒有哪一個通情達理的人能夠禁止自己姑婆喜歡的事物,那樣的話就太冷酷無情了。於是禁酒令被取消了,不久他就和這位老太太一起開懷暢飲了。

蘇丹穆拉德四世(公元1623—1640年)在禁酒這一問題上表現得親力親為。晚上他會裝扮成普通人,漫步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親手殺死任何一個被他發現飲酒的穆斯林。穆拉德四世自己卻是個無可救藥的酒鬼,任何一個有點兒常識的精神分析學家都會得出如此的結論。

沒有什麼能夠阻止君王和蘇丹們飲酒。他們對酒的渴望難以遏制,就像他們的名字難以拼寫一樣。


為飲酒迸發出的智慧

4

只要受到酒癮的驅使,人類的聰明才智總是能夠解決宗教方面比較棘手的問題。

16世紀,一位前往伊斯坦布爾觀光旅行的德國遊客描述了高聲尖叫如何能夠讓靈魂在短時間內離開身體的情況。因此,這位虔誠的奧斯曼人用最大的聲音高聲尖叫,然後儘可能延長尖叫的時間,這樣他的靈魂就可以在自己身體之外漫無目的地遊蕩。(在英國的一些單身派對上依然流行這種做法。既然大家可能會問那位旅行者是誰,那我告訴大家,他是萊因霍爾德·盧貝諾。)

但是,最好的辦法卻是19世紀一位俄國工程師所記錄的,當時他受邀參加一位伊朗富豪舉辦的宴會。晚禱活動非常嚴肅,之後主人擊掌叫來手下的僕人,命令他們取來“某種東西和很多帽子”。僕人們立即用托盤把帽子端進來,包括幾名毛拉在內的所有客人都拿起帽子戴在頭上。現場立即變得非常有趣。那幾位毛拉說:“我現在不再是毛拉了,而是一個普通人了。”他們馬上開始玩起了棋盤遊戲(這在當時是被禁止的),並且盡情享用“某種東西”。

這種“東西”包括一整套各種各樣的瓶子,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上佳的干邑白蘭地、伏特加、葡萄酒、烈性酒以及所有不同種類的酒精飲料。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戴上一頂帽子,高聲尖叫,喝拉基酒。我想,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都是如此。或者,你可以選擇更簡單的辦法——私下裡喝酒。

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很多時間裡,酒精的地位類似可卡因目前在倫敦派對中的地位,只能在祕密場所偷偷摸摸地快速喝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喝酒可能沒有太多快樂可言。大家不會在意酒的年份和葡萄的質量,沒有敬酒活動和奠酒祭神儀式,彼此也沒有交流,因為此時你最想做的是趕緊喝完,然後回到派對中去,不能讓別人發現你離場了。這一問題涉及你的酒量和喝酒的速度。16世紀的土耳其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他們是這樣的人:在任何人面前,他們潔身自好,滴酒不沾;但私下裡,世界上所有的酒加在一起也無法滿足他們。他們就是這麼好吃貪杯的饕餮之徒。

對於19世紀的伊朗人來說,事情也沒有太大改觀,事實上他們的信條是:

酒杯中的罪惡與酒壺中的罪惡同樣多,即使他們遭受懲罰,也不會忘記飲酒得到的樂趣。對他們來說,這種樂趣不在於飲酒產生的興奮以及酒友之間的歡聲笑語,而在於那種自我陶醉的感覺。


"

馬克·福賽思 中東觀察員


阿拉伯帝國,乃至日後的莫臥兒印度、薩非波斯,這些伊斯蘭政權對酒的禁令並沒有後世那樣嚴厲。《醉酒簡史》講述各文明的飲酒史,是一本不錯的新書,大司馬特此推薦。


喝酒催生了人類文明?

文明誕生之初,喝酒催生了最早的文字?

喝酒要殺頭卻仍崇拜酒神,這是多麼奇葩的文明


飲酒:從應許的美好到魔鬼的

1

據《古蘭經》記載,天堂之中有流淌著葡萄酒的河流。《古蘭經》第47章第15節專門闡述了這一主題:

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永居樂園者,難道與那永居火獄,常飲沸水,腸寸寸斷的人是一樣的嗎?

因此,酒是為被祝福者準備的,水是為被詛咒者準備的。並且,為了防止酒河裡面的酒數量不夠,《古蘭經》第83章許諾說,虔誠的穆斯林也將收到封存的天醇,酒香甘洌,甚至連酒中的殘渣也散發出麝香的味道。

然而,《古蘭經》沒有那麼熱衷於世俗間的飲酒。事實上這一立場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界和傳統學者似乎達成共識(僅此一次),他們認為隨著時代發展,與酒有關的戒律變得越來越嚴格。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伊斯蘭開始並不禁酒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追隨者發生了內訌。穆罕默德回去後再次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啟示說:

信道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真主之外的神像、求籤只是一種穢行,只是魔鬼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

大多數穆斯林將這段話視為清規戒律,銘記於心。飲酒是魔鬼的行為,因而是不可救藥、無法改變的惡行。

《古蘭經》之後出現了《聖訓》,它是記錄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諭集,據說是在《古蘭經》之後大約100年收集成冊的。

《聖訓》基本上是徹底禁酒的。正是在《聖訓》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的嚴禁飲酒、違者將遭鞭笞八十的處罰。其他的一些禁酒法令似乎表明人們當時已經在關注(法規條文中的)漏洞。[真主安拉詛咒哈姆勒(Khamr,阿拉伯文,指對人的前腦和神經有麻醉作用的口腹之物,比如酒精、葡萄酒等)、飲酒之人、為他人斟酒的人、賣酒的人、買酒的人、制酒的人、要求制酒的人、運輸酒的人、運輸對象以及使用賣酒所得的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


大膽狂放的“酒詩人”

2

禁酒令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最初,效果不大。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沒有太多葡萄酒,早期有些記錄中提到修道院從外地運來葡萄酒供內部使用。但是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不大喝葡萄酒。

到了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黎凡特盆地,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釀造葡萄酒的地區。在這裡飲用葡萄酒的情況有所改變,但依然改變不大。

早期的伊斯蘭教比較包容,其中當然包括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態度。即使面對阿拉伯人的單刃短彎刀他們也很少改變信仰。

實際上,伊斯蘭教最初的策略是要給穆斯林帶來稅收利益,給其他所有人以自由。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來到8世紀的巴格達,可以很容易得到葡萄酒,只要你前往猶太人居住區,或者亞美尼亞人居住區,或者希臘人居住區。當時有很多不同的居住區,足以讓嚴謹的數學家算不過來,從而感到羞愧。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古代的巴格達很容易弄到酒


有個傢伙曾到過很多不同的居住區,他就是艾布·努瓦斯。艾布·努瓦斯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阿拉伯詩人,擅長撰寫關於哈姆勒讚歌或者有關酒的頌詩。這是阿拉伯詩歌中非常著名的一種體裁,講述的是禁酒令多麼有效。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讓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大約公元800年巴格達夜宴(或者準確地說通宵達旦飲酒)的情形。

努瓦斯是一位特別傑出的詩人,因為他的大部分詩歌採用了同一種模式。詩歌一開始是前往某個相關居住區:“你追我趕、呼朋引伴,穿過(宮牆掩映下的)幽暗的小巷。”來到酒館門前,乒乒乓乓地砸門,高聲喧譁。酒館老闆通常已經睡下,似乎在特意等著給出手闊綽的阿拉伯人開門。除了酒館老闆、酒保和酒館藝人之外,努瓦斯從沒有提及酒館之外的其他任何人。

酒館老闆接下來詢問他們需要什麼,艾布·努瓦斯點的是葡萄酒。由於葡萄酒的品種很多,因而老闆會問努瓦斯及其同伴想要哪種葡萄酒,打算消費多少。此時努瓦斯總是回答說:“多多益善!”“上你們這裡最好的酒!”他對酒的產地、年份以及葡萄非常挑剔,尤其喜歡產自費盧傑的葡萄酒。

於是酒館老闆下到散發著黴味、落滿灰塵的酒窖,拿上來一大瓶密封的葡萄酒。這讓努瓦斯興奮異常,開始把這瓶酒想象成一個自己即將染指的漂亮女孩。酒館老闆往瓶口插入一個龍頭,這個女孩“像個處女一樣”流出紅色液體。這讓努瓦斯變得非常興奮。葡萄酒被倒進精美的玻璃杯,通常加入冰塊或冰水。有時候努瓦斯不加水,直接喝,但只是在特殊場合才這樣。努瓦斯只是在特殊場合才是異性戀者。

我們再看一下酒館中的其他人。通常裡面會有一個男服務生或女服務生,或者有一個歌手、長笛手、妓女或者奴隸。但一般來說是上述中的幾個人一起,這會使努瓦斯格外興奮。

女孩是必須有的,有男孩就再好不過了。在大多數夜生活中,努瓦斯最後都是在雞姦男服務生。在他的筆下,男服務生總是被描述為英俊、苗條,“像只小鹿”。

努瓦斯並不太在乎細節,比如徵得對方同意,或者對方意識清醒。鑑於年齡方面的問題,最好還是不要公開行事過程了。這裡並非說努瓦斯公開描繪了整個過程。在他的筆下,他一直撞擊的是“新月形的峽谷”,或者描繪自己如何像騎駱駝一樣在他們身上馳騁。

在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關於修道院的描寫。在巴格達城外有許多基督徒的修道院,它們顯然經營著一些有利可圖的副業,比如地下酒吧,或許還有更出格的買賣。努瓦斯與自己的朋友們經常光顧這些徹夜狂歡的夜場。

教堂的鐘聲宣告了白天的來臨,

僧侶們開始吟詠禱告;

醉酒的人們渴望再喝一杯,

空氣中瀰漫著春雨的味道。

……

多麼美妙啊,再喝一杯,

就在修道院的庭院中,

四月是最宜人的季節,

飲酒作樂其樂無窮。

(注:吉姆·科韋爾翻譯自《狂歡宴會詩歌:艾布·努瓦斯的哈姆勒讚歌》,倫敦:開根·寶羅出版社,2005。)

接下來努瓦斯開始雞姦唱詩班中的男孩,這全是有傷風化的渾事。但這只是其中一點。努瓦斯喜歡組織所有官方禁止的活動,並會惡作劇般地宣稱自己把這些事情全部都幹了,比如他會說自己昨天一晚上幹了兩次。努瓦斯知道飲酒是非法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樂此不疲、喜歡豪飲。

努瓦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招人厭惡,激怒招惹僧侶中那些比較嚴厲的神職人員。事實證明這確實有效果。他被抓進監獄,巴格達警察頭子顯然想借機發財,從努瓦斯所有那些富有、墮落的朋友那裡收取賄賂,因為他們想到監獄探視努瓦斯。

但是努瓦斯只被關押了很短一段時間,原因僅僅是當時的哈里發需要伊瑪目(清真寺內率領穆斯林做禮拜的人)的支持,支持自己發動不合時宜的內戰。

內戰一結束,努瓦斯就被放了出來,同哈里發一起飲酒作樂。他倆是好朋友,並且據說都嗜酒如命。那些幻想重振哈里發王權的人經常忽略的一點是,大多數哈里發身邊的人物盡是些聲名狼藉之輩。

努瓦斯最重要的前輩——極有可能是哈姆勒讚歌這一體裁的創始人——是他出生前不久巴格達的哈里發。如果說二人有何區別的話,哈里發瓦利德二世比努瓦斯名聲更差。他是當時的國王,他的一段經典詩歌是這樣寫的:

我請求真主做我的證人,同時還請虔誠的天使

和正直的人們為我做證,

我渴望在音樂聲中飲酒作樂,

舔舐性感女郎的翹臀。

哈里發在寫這段詩的時候,當時的清規戒律毫無疑問變得不那麼嚴格了,而且統治者與自己的佞臣們夜夜笙歌也毫無疑問變成了阿拉伯文學中一種常見的景象,許多帝王沉湎酒色。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發並不排斥美酒


格拉納達的大王巴迪斯長期待在宮殿,喝得爛醉如泥,以致謠言四起,說他已經駕崩。另外一位西班牙統治者阿巴德·穆耳臺米德在敵軍圍城之時還把自己喝到意識全無。據史書記載,蘇丹侯賽因殿下貝加拉“在其擔任呼羅珊國王的將近40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天不在做完正午禱告後喝酒的”。但是,這些史書也強調說,他從不在早餐時飲酒。


巴布爾的飲酒日記

3

巴布爾是16世紀令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征服者,12歲登基,一開始是塔吉克斯坦的國王,後來入侵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地區,創建了莫臥兒帝國。他也有寫日記的習慣。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巴布爾也很好酒


巴布爾的日記是歷史上最怪異的文獻記錄之一,其中涉及個人信息,沒有絲毫尷尬內疚的成分,非常類似你我今天所寫的那種日記。裡面很少有細節描述,比如迷人的風景、朋友造訪或者腹痛腹瀉之類的內容。

讀者會覺得自己認識這個傢伙,並覺得這傢伙為人不錯,如果出於某種原因偶然搭乘時光機器穿越到500年前的喀布爾,你們之間可能會相處得比較融洽。比如,他在1519年1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星期三:我們驅馬前往參觀巴焦爾要塞,在赫瓦賈·卡蘭家中舉辦了一場酒會。”

但是一天前,也就是1月11日的日記則完全不同,可以說與上面的內容大相徑庭:

在對巴焦爾要塞的事務放心了以後,我們就在穆哈蘭月9日星期二再次出征,到巴焦爾要塞河谷以下2英里(1英里≈1.6千米。——編者注)的地方紮營,下令在該處一個高地上用人頭骨堆成一座塔。

大家可以看到,巴布爾喜歡屠殺敵人,用他們的頭骨建塔。今天的人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看作他的標誌,或者也可能是他的花招。但是我們永遠弄不清巴布爾是個什麼樣的人,很難說他到底是個未曾謀面的朋友還是個惡魔,或許兩者都是吧。

巴布爾直到二十幾歲才開始喝酒,之前他對酒根本不感興趣。但他從開始喝酒起,就一發不可收拾,他非常喜歡喝酒。他在日記中把這些全都記錄下來(同時還記錄了屠殺、頭骨塔以及偶爾把敵人活剝皮等內容)。巴布爾在馬背上、在宮殿裡、在船上、在木筏上、在山上、在峽谷中隨時隨地喝酒。他喜歡豪飲。下面就是個典型例子:

1519年11月14日:我告訴(塔爾地·伯克)準備好酒和一切必要的東西,因為我想獨自暢飲一番。於是他前往扎德沽酒,我讓塔爾地·伯克的一個奴隸把我的馬牽到谷底坡地吃草,我自己則坐在坎兒井後的山坡上。

一更時分(上午9點)塔爾地·伯克搞來一罈子酒,我們二人就喝起來。穆罕默德·哈斯木·巴魯剌思和莎赫扎德隨後趕來,因為他倆看到塔爾地·伯克帶著酒回來了,但並不知道我也在場。我們就邀請他倆一起入席。這時,塔爾地·伯克說:“布爾·布爾·安妮卡想同您一起喝酒。”我回答說:“我從沒見過婦人喝酒,就叫她來吧。”我們還邀請了一個名叫沙希的流浪苦行僧和一個會彈盧巴貝琴的挖坎兒井的工人。

我們坐在坎兒井後面的高地上飲酒,一直喝到晚禱時分。然後我們來到塔爾地·伯克家中,點上燈繼續飲酒,一直喝到睡前禱告時分。那真是一次很好的酒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我躺下了,其他人則去了另外一間屋子,繼續飲酒,一直喝到鼓打三更(半夜時分)。布爾·布爾·安妮卡走進房間,不停地絮絮叨叨。最後,我裝作醉得不省人事躺倒在地,這才擺脫了她。

巴布爾就這樣悠閒自得地日復一日:上午喝酒,下午寫作,認真記錄自己領地內的花花草草貓貓狗狗(他是個挺不錯的業餘博物學家),並且殘忍地屠戮自己的敵人,糟蹋侮辱他們的屍體。

但是這種閒雲野鶴般的田園生活無法持續下去。到了40歲的時候,巴布爾莊嚴發誓,決定戒酒。等到了49歲的時候(也就是九年之後)他把自己所有的酒杯集中在一起,全部搗毀。為此,他甚至專門寫了一首詩:

我把所有的酒杯集中起來,

金盃,銀盃,精美絕倫,

當場將其全部搗毀,

從酒中解放了自己的靈魂。

巴布爾把金盃銀盃的碎片分發給窮人,然後鼓勵自己的大臣和士兵也開始戒酒。其中300人馬上開始戒酒。在精神上獲得支持之後,巴布爾決定開始迫害那些異教徒。

但是他不同意絕對戒酒的做法。他給一個朋友寫了一封信,其中半詼諧、半憂鬱地提到大多數人都會喝醉,之後就會感到後悔。信中還說自己戒酒了,可現在對此感到十分後悔。但是他無法恢復以前喝酒的習慣了,因為三年後他去世了,留給世人的是一個帝國和一部日記。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莫臥兒帝國差點統一印度


我或許應當在此詳細闡述一下巴布爾如何體現了有關穆斯林飲酒的矛盾心態,但在這一點上他的曾孫賈漢吉爾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他在一個酒壺上刻下了“真主至上”幾個字。(這個酒壺相當精美,現保存在葡萄牙的一家博物館內。)

說句公道話,巴布爾至少曾勇敢地面對過伊斯蘭教中有關飲酒的兩難窘境。我們必須認真仔細地加以區別。

很多蘇丹統治者都曾採取嚴厲的措施禁酒,但之後又遺忘殆盡,或者說是禁而不止、邊禁邊喝。幾乎每一個波斯國王都曾經宣佈嚴格禁酒,但人們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他們總是有各種藉口。薩非一世1629年登基,登基之後馬上開始禁酒,但不久他患上了感冒,非常嚴重的感冒。御醫告訴他這種感冒很嚴重,必須喝酒才能治好。為了治病而喝酒應當不算是種罪過,這也是為了他的健康著想。他在1642年死於酗酒。

薩非一世的繼承人阿巴斯二世繼位後馬上開始禁酒,但當時他只有9歲。16歲時,他打贏了一場戰爭,這似乎是個比較特殊的場合,於是他開始喝酒。這種特殊的場合一直持續到1666年。(事實上他在1653年再次禁酒,但那次只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索爾坦·侯賽因在禁酒這件事上表現得最為堅決。他於1694年登基,上臺後馬上開始禁酒。6000瓶葡萄酒從皇家酒窖被搬了出來,在伊斯法罕中心廣場被公開倒掉。索爾坦當時是伊朗國王,他一心想要禁酒。但後來他的姑婆對他說自己十分喜歡喝酒。那他該如何是好呢?沒有哪一個通情達理的人能夠禁止自己姑婆喜歡的事物,那樣的話就太冷酷無情了。於是禁酒令被取消了,不久他就和這位老太太一起開懷暢飲了。

蘇丹穆拉德四世(公元1623—1640年)在禁酒這一問題上表現得親力親為。晚上他會裝扮成普通人,漫步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親手殺死任何一個被他發現飲酒的穆斯林。穆拉德四世自己卻是個無可救藥的酒鬼,任何一個有點兒常識的精神分析學家都會得出如此的結論。

沒有什麼能夠阻止君王和蘇丹們飲酒。他們對酒的渴望難以遏制,就像他們的名字難以拼寫一樣。


為飲酒迸發出的智慧

4

只要受到酒癮的驅使,人類的聰明才智總是能夠解決宗教方面比較棘手的問題。

16世紀,一位前往伊斯坦布爾觀光旅行的德國遊客描述了高聲尖叫如何能夠讓靈魂在短時間內離開身體的情況。因此,這位虔誠的奧斯曼人用最大的聲音高聲尖叫,然後儘可能延長尖叫的時間,這樣他的靈魂就可以在自己身體之外漫無目的地遊蕩。(在英國的一些單身派對上依然流行這種做法。既然大家可能會問那位旅行者是誰,那我告訴大家,他是萊因霍爾德·盧貝諾。)

但是,最好的辦法卻是19世紀一位俄國工程師所記錄的,當時他受邀參加一位伊朗富豪舉辦的宴會。晚禱活動非常嚴肅,之後主人擊掌叫來手下的僕人,命令他們取來“某種東西和很多帽子”。僕人們立即用托盤把帽子端進來,包括幾名毛拉在內的所有客人都拿起帽子戴在頭上。現場立即變得非常有趣。那幾位毛拉說:“我現在不再是毛拉了,而是一個普通人了。”他們馬上開始玩起了棋盤遊戲(這在當時是被禁止的),並且盡情享用“某種東西”。

這種“東西”包括一整套各種各樣的瓶子,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上佳的干邑白蘭地、伏特加、葡萄酒、烈性酒以及所有不同種類的酒精飲料。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戴上一頂帽子,高聲尖叫,喝拉基酒。我想,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都是如此。或者,你可以選擇更簡單的辦法——私下裡喝酒。

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很多時間裡,酒精的地位類似可卡因目前在倫敦派對中的地位,只能在祕密場所偷偷摸摸地快速喝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喝酒可能沒有太多快樂可言。大家不會在意酒的年份和葡萄的質量,沒有敬酒活動和奠酒祭神儀式,彼此也沒有交流,因為此時你最想做的是趕緊喝完,然後回到派對中去,不能讓別人發現你離場了。這一問題涉及你的酒量和喝酒的速度。16世紀的土耳其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他們是這樣的人:在任何人面前,他們潔身自好,滴酒不沾;但私下裡,世界上所有的酒加在一起也無法滿足他們。他們就是這麼好吃貪杯的饕餮之徒。

對於19世紀的伊朗人來說,事情也沒有太大改觀,事實上他們的信條是:

酒杯中的罪惡與酒壺中的罪惡同樣多,即使他們遭受懲罰,也不會忘記飲酒得到的樂趣。對他們來說,這種樂趣不在於飲酒產生的興奮以及酒友之間的歡聲笑語,而在於那種自我陶醉的感覺。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和蘇丹也會喝酒嗎?

直到薩非王朝,波斯人依然是喜歡喝酒的


因此,波斯人更傾向於喝白蘭地,更喜歡縱酒狂歡,因為這能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那種幸福感。



本文節選自中信的新書《醉酒簡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