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海軍發展的新型反艦導彈種類在世界各國海軍中最多的,超過了俄羅斯。已經公開的包括“鷹擊”91、“鷹擊”83、“鷹擊”62、“鷹擊”12、“鷹擊”18。

在冷戰時期,蘇聯為其海軍研製過大量不同型號的反艦導彈,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發展的反艦導彈種類明顯減少,而且還是在蘇聯時期就開始研製的,包括P-800“縞瑪瑙”、Kh-35/3M24/3K60、3M54“俱樂部”,完全新研製的只有現在還處於測試狀態的3M22“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此外,中國海軍的新型反艦導彈涵蓋了高亞音速、超音速和亞超結合,這點與俄羅斯相似。那麼,中國海軍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種類的反艦導彈呢?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海軍面臨的威脅要比世界上絕大多數瀕海國家大得多,而且現實以及潛在威脅共同特點都是海軍實力強。要想懾止對方侵犯中國主權和利益,中國海軍就必須具有強大的反艦作戰能力。而單一種類的反艦導彈並不足以應對海上威脅,所以需要發展多種類的反艦導彈。俄羅斯的情況也類似,同樣面臨巨大的海上威脅,因此也是發展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西方國家的反艦導彈發展情況之所以與中、俄不同,長期比較單一,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在海軍實力上佔有異常明顯的優勢,而其潛在對手普遍海軍實力弱。西方國家的老大美國擁有世界上無可匹敵的航母實力,對海攻擊以航母艦載機為主。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搭載80多架艦載機,其中艦載戰鬥機就佔一半以上。一個攻擊波次即使出動8架F/A-18,每架攜帶4枚“魚叉”,一次也能發射32枚,這種反艦能力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瀕海國家難以抵抗的。如果對方海軍實力相對較強,也擁有航母編隊,那麼美國海軍可以將一個攻擊波次的F/A-18增加到16架,每架仍然攜帶4枚“魚叉”,那麼一次就能發射64枚,這個反艦能力在冷戰時期,即使是蘇聯海軍也承受不住。而在冷戰之後,俄羅斯海軍實力急劇縮水,美國海軍沒有了強勁對手,自然也就沒興趣發展新型反艦導彈了,幾十年都是“魚叉”一種。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然而在近些年,美國海軍發現一些國家的航母實力在迅速增強,於是也開始研製新型反艦導彈了,例如射程可達900公里的AGM-158C超遠程反艦導彈,並且還規劃將現在的“標準”-6遠程艦空導彈發展為新的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射程400公里以上,速度4馬赫。由此可見,威脅大小的不同是一個國家決定發展多種類反艦導彈的主因,沒有需求就沒有發展,有了需求自然就會發展。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再者,西方國家不光海軍實力強,而且經常是以組團方式打擊對手。而西方國家比較多,技術實力強,不同國家研製一種反艦導彈,加起來的種類就非常多。而且西方國家海軍之間的反艦導彈通用化能力強,無論哪一個想用其他國家的反艦導彈都很容易,例如美國海軍給艦載直升機掛載的就是挪威研製的“企鵝”,現在又在給F-35隱身戰鬥機上整合挪威研製的NSM反艦導彈。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中國海軍遠沒有西方海軍實力強,更沒有西方海軍之間互通有無的條件,像俄羅斯的反艦導彈就不能和中國海軍的作戰平臺整合,而且中國一貫重視自力更生,不會依賴別人,所以就只能靠自己來發展所需的反艦導彈。

高亞音速反艦導彈掠海飛行高度低,幾乎是貼著浪尖飛行,能夠進行航路規劃,飛行航線複雜多變,便於進行隱身設計,但是其速度慢是個很大缺點。進行遠程飛行時,對方利用多種探測手段是可以在較遠距離發現的,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攔截準備。既是一次攔截不成功,還有二次甚至三次攔截機會,因此其突防效果不一定很美。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超音速反艦導彈速度快,能夠極大地壓縮對方反應時間,而且也很難有多次攔截機會,末段還能迅速爬高,以大角度進行高速俯衝攻擊,不僅殺傷威力大,而且過天頂攻擊也會讓對方末段攔截系統效能大減。但是其航路規劃能力不如高亞音速反艦導彈,掠海飛行高度很難達到高亞音速反艦導彈那樣的1-3米,高速飛行的氣動加熱使其紅外特徵比較明顯,容易被現在先進的光電探測手段發現,進而組織攔截。西方海軍對超音速反艦導彈不太感冒,主要也是認為超音速反艦導彈飛行高度較大,紅外特徵比較明顯,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速度快的優勢。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亞超結合型反艦導彈同時具有高亞音速反艦導彈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但同時也有它們的缺點,就是飛行中段時間太長,飛行末段易被發現,而且這種導彈在技術上的難度也比較大,同時兼顧也就意味著哪一方面都難達到極致。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正因為高亞音速、超音速和亞超結合型反艦導彈各有優缺點,單靠一種不能達到很好的突防效果,所以才有必要同時發展。在反艦作戰時,依靠精心的組織,是能夠做到讓不同飛行速度、不同攻擊模式,幾乎同時到達目標上空的,從而形成全新的“飽和攻擊”戰術,達成有力的突防效果。不同攻擊模式的反艦導彈同時攻擊,將會極大地增加對方的攔截難度。

中國海軍的“鷹擊”系列都是多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其中“鷹擊”83中遠程高亞音速反艦導彈可艦載、潛射、空射和岸上機動發射;“鷹擊”62高亞音速遠程反艦導彈主要是艦載和岸上機動發射,可攻擊400公里範圍內的敵艦;“鷹擊”91、 “鷹擊”12主要是機載中程和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夠以3-4馬赫的速度攻擊敵艦;“鷹擊”18主要是艦載和潛艇搭載的亞超結合型反艦導彈,中段高亞音速,末段能以2.5-3馬赫速度飛行,最大射程據稱近600公里。這些反艦導彈普遍採用慣性/衛星+主動雷達的複合制導模式,有些在末制導還採用雷達/紅外雙模導引頭。此外,這些反艦導彈還有單向或雙向數據鏈,可在中途改變打擊目標。

中國海軍為什麼要多種類的反艦導彈

除了發展多種類的新一代先進反艦導彈之外,中國也同樣重視C4ISR的發展。因為要想充分發揮反艦導彈的性能,偵察、監視、情報、指揮控制、通信必不可少。例如遠程反艦,首先要知道數百乃至上千公里外敵艦編隊的位置、組成情況,附近敵方可能的增援兵力部署,並且要進行持續跟蹤,然後才能組織己方反艦力量實施攻擊。實際上,遠程反艦是對一個國家作戰體系的考驗,而中國海軍新型反艦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作戰體系正在變得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先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