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被“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當他第一次走出農村,走進縣城,“縣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水泥路、紅綠燈、小轎車……我在縣城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會打電話回家與母親分享。“

母親在電話那頭,每次都會勉勵我,好好讀書,將來才能住在城裡——我才真正意識到‘城裡人’這個詞,在鄉里人眼裡,代表著一種嚮往。”

然而,無論是擇校、選專業,還是決定出國,“沒有多少人可以給我指路,沒有多少人會告訴我如何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說,“這在無形中鍛鍊了我的獨立自主能力,而這是出了學校後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夢想也在變化。尤其是當我通過教育,一步一步進到更高學府後,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到身邊更多人,這個時候,我才有了想當科學家的想法。於是高考填志願,我申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之後通過出國留學,到哈佛深造。”何江說。

大一的時候,他跟媽媽說,“想申請去哈佛”,爸爸說他吹牛。

“他聽一位香港老師說,申請哈佛成績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考第一。他聽說出國要英語好,他英語不夠好,放假一回來,就跟著《瘋狂英語》的磁帶念,9天背了9000個單詞。”媽媽曾獻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他走進哈佛校園,他發現“哈佛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會站在很高的高度,學生會很習慣宏大的視野與觀點。從師資到設備到機會,哈佛為學生提供的一切資源都非常豐富,接觸了這麼多的資源,學生會覺得實現夢想一點也不遙遠,而且會有很強烈的願望和責任感想去改變整個世界”。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對我來說是博士時代的一個完美總結,通過這場演講,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和我背景相似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教育’對農村學子的重要性,這是我感到很高興的地方。”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被“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當他第一次走出農村,走進縣城,“縣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水泥路、紅綠燈、小轎車……我在縣城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會打電話回家與母親分享。“

母親在電話那頭,每次都會勉勵我,好好讀書,將來才能住在城裡——我才真正意識到‘城裡人’這個詞,在鄉里人眼裡,代表著一種嚮往。”

然而,無論是擇校、選專業,還是決定出國,“沒有多少人可以給我指路,沒有多少人會告訴我如何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說,“這在無形中鍛鍊了我的獨立自主能力,而這是出了學校後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夢想也在變化。尤其是當我通過教育,一步一步進到更高學府後,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到身邊更多人,這個時候,我才有了想當科學家的想法。於是高考填志願,我申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之後通過出國留學,到哈佛深造。”何江說。

大一的時候,他跟媽媽說,“想申請去哈佛”,爸爸說他吹牛。

“他聽一位香港老師說,申請哈佛成績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考第一。他聽說出國要英語好,他英語不夠好,放假一回來,就跟著《瘋狂英語》的磁帶念,9天背了9000個單詞。”媽媽曾獻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他走進哈佛校園,他發現“哈佛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會站在很高的高度,學生會很習慣宏大的視野與觀點。從師資到設備到機會,哈佛為學生提供的一切資源都非常豐富,接觸了這麼多的資源,學生會覺得實現夢想一點也不遙遠,而且會有很強烈的願望和責任感想去改變整個世界”。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對我來說是博士時代的一個完美總結,通過這場演講,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和我背景相似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教育’對農村學子的重要性,這是我感到很高興的地方。”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多給予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

一場演講,他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甚至世界。但現在,“我的工作生活早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還在繼續做癌症和基因檢測方面的前沿研究。”他說。

最近兩年,何江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以及《細胞和分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美國化學學會感染性疾病》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今年也將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

當今天的父母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時,當年與城市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的何江,談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時說:

“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予孩子自主的思考空間,不要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拿主意,不要每件任務都給孩子鋪路。在小的時候,人的犯錯成本是很低的,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幫孩子解決,將來他們也難以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定型定性的培養,比如不要過早地決定讓十多歲的孩子學金融,適合學數理化等等。”

“在孩子沒有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科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之前,這樣做往往會掩蓋他們的潛力。在美國,多數大學生到大二才開始確定專業,在此之前,多是進行通識教育,道理也是如此。”

對於孩子們,“我最想說的是要相信夢想和堅持的力量。可能現在你覺得自己只是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只有一個普通的學習成績,對未來似乎感到很迷茫。可是,人的成長在十多歲這段時間是最飛速的,只要你願意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每天都比昨天或過去多掌握一點點知識,堅持不懈,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他的起跑線沒有任何優勢

卻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他有什麼心得和方法

可以聽聽他的分享

普通人必備的超實用逆襲法,輕鬆突破現狀,實現人生躍遷_十點課堂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被“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當他第一次走出農村,走進縣城,“縣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水泥路、紅綠燈、小轎車……我在縣城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會打電話回家與母親分享。“

母親在電話那頭,每次都會勉勵我,好好讀書,將來才能住在城裡——我才真正意識到‘城裡人’這個詞,在鄉里人眼裡,代表著一種嚮往。”

然而,無論是擇校、選專業,還是決定出國,“沒有多少人可以給我指路,沒有多少人會告訴我如何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說,“這在無形中鍛鍊了我的獨立自主能力,而這是出了學校後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夢想也在變化。尤其是當我通過教育,一步一步進到更高學府後,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到身邊更多人,這個時候,我才有了想當科學家的想法。於是高考填志願,我申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之後通過出國留學,到哈佛深造。”何江說。

大一的時候,他跟媽媽說,“想申請去哈佛”,爸爸說他吹牛。

“他聽一位香港老師說,申請哈佛成績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考第一。他聽說出國要英語好,他英語不夠好,放假一回來,就跟著《瘋狂英語》的磁帶念,9天背了9000個單詞。”媽媽曾獻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他走進哈佛校園,他發現“哈佛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會站在很高的高度,學生會很習慣宏大的視野與觀點。從師資到設備到機會,哈佛為學生提供的一切資源都非常豐富,接觸了這麼多的資源,學生會覺得實現夢想一點也不遙遠,而且會有很強烈的願望和責任感想去改變整個世界”。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對我來說是博士時代的一個完美總結,通過這場演講,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和我背景相似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教育’對農村學子的重要性,這是我感到很高興的地方。”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多給予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

一場演講,他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甚至世界。但現在,“我的工作生活早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還在繼續做癌症和基因檢測方面的前沿研究。”他說。

最近兩年,何江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以及《細胞和分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美國化學學會感染性疾病》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今年也將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

當今天的父母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時,當年與城市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的何江,談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時說:

“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予孩子自主的思考空間,不要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拿主意,不要每件任務都給孩子鋪路。在小的時候,人的犯錯成本是很低的,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幫孩子解決,將來他們也難以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定型定性的培養,比如不要過早地決定讓十多歲的孩子學金融,適合學數理化等等。”

“在孩子沒有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科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之前,這樣做往往會掩蓋他們的潛力。在美國,多數大學生到大二才開始確定專業,在此之前,多是進行通識教育,道理也是如此。”

對於孩子們,“我最想說的是要相信夢想和堅持的力量。可能現在你覺得自己只是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只有一個普通的學習成績,對未來似乎感到很迷茫。可是,人的成長在十多歲這段時間是最飛速的,只要你願意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每天都比昨天或過去多掌握一點點知識,堅持不懈,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他的起跑線沒有任何優勢

卻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他有什麼心得和方法

可以聽聽他的分享

普通人必備的超實用逆襲法,輕鬆突破現狀,實現人生躍遷_十點課堂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被“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當他第一次走出農村,走進縣城,“縣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水泥路、紅綠燈、小轎車……我在縣城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會打電話回家與母親分享。“

母親在電話那頭,每次都會勉勵我,好好讀書,將來才能住在城裡——我才真正意識到‘城裡人’這個詞,在鄉里人眼裡,代表著一種嚮往。”

然而,無論是擇校、選專業,還是決定出國,“沒有多少人可以給我指路,沒有多少人會告訴我如何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說,“這在無形中鍛鍊了我的獨立自主能力,而這是出了學校後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夢想也在變化。尤其是當我通過教育,一步一步進到更高學府後,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到身邊更多人,這個時候,我才有了想當科學家的想法。於是高考填志願,我申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之後通過出國留學,到哈佛深造。”何江說。

大一的時候,他跟媽媽說,“想申請去哈佛”,爸爸說他吹牛。

“他聽一位香港老師說,申請哈佛成績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考第一。他聽說出國要英語好,他英語不夠好,放假一回來,就跟著《瘋狂英語》的磁帶念,9天背了9000個單詞。”媽媽曾獻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他走進哈佛校園,他發現“哈佛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會站在很高的高度,學生會很習慣宏大的視野與觀點。從師資到設備到機會,哈佛為學生提供的一切資源都非常豐富,接觸了這麼多的資源,學生會覺得實現夢想一點也不遙遠,而且會有很強烈的願望和責任感想去改變整個世界”。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對我來說是博士時代的一個完美總結,通過這場演講,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和我背景相似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教育’對農村學子的重要性,這是我感到很高興的地方。”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多給予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

一場演講,他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甚至世界。但現在,“我的工作生活早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還在繼續做癌症和基因檢測方面的前沿研究。”他說。

最近兩年,何江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以及《細胞和分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美國化學學會感染性疾病》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今年也將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

當今天的父母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時,當年與城市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的何江,談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時說:

“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予孩子自主的思考空間,不要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拿主意,不要每件任務都給孩子鋪路。在小的時候,人的犯錯成本是很低的,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幫孩子解決,將來他們也難以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定型定性的培養,比如不要過早地決定讓十多歲的孩子學金融,適合學數理化等等。”

“在孩子沒有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科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之前,這樣做往往會掩蓋他們的潛力。在美國,多數大學生到大二才開始確定專業,在此之前,多是進行通識教育,道理也是如此。”

對於孩子們,“我最想說的是要相信夢想和堅持的力量。可能現在你覺得自己只是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只有一個普通的學習成績,對未來似乎感到很迷茫。可是,人的成長在十多歲這段時間是最飛速的,只要你願意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每天都比昨天或過去多掌握一點點知識,堅持不懈,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他的起跑線沒有任何優勢

卻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他有什麼心得和方法

可以聽聽他的分享

普通人必備的超實用逆襲法,輕鬆突破現狀,實現人生躍遷_十點課堂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被“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當他第一次走出農村,走進縣城,“縣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水泥路、紅綠燈、小轎車……我在縣城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會打電話回家與母親分享。“

母親在電話那頭,每次都會勉勵我,好好讀書,將來才能住在城裡——我才真正意識到‘城裡人’這個詞,在鄉里人眼裡,代表著一種嚮往。”

然而,無論是擇校、選專業,還是決定出國,“沒有多少人可以給我指路,沒有多少人會告訴我如何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說,“這在無形中鍛鍊了我的獨立自主能力,而這是出了學校後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夢想也在變化。尤其是當我通過教育,一步一步進到更高學府後,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到身邊更多人,這個時候,我才有了想當科學家的想法。於是高考填志願,我申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之後通過出國留學,到哈佛深造。”何江說。

大一的時候,他跟媽媽說,“想申請去哈佛”,爸爸說他吹牛。

“他聽一位香港老師說,申請哈佛成績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考第一。他聽說出國要英語好,他英語不夠好,放假一回來,就跟著《瘋狂英語》的磁帶念,9天背了9000個單詞。”媽媽曾獻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他走進哈佛校園,他發現“哈佛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會站在很高的高度,學生會很習慣宏大的視野與觀點。從師資到設備到機會,哈佛為學生提供的一切資源都非常豐富,接觸了這麼多的資源,學生會覺得實現夢想一點也不遙遠,而且會有很強烈的願望和責任感想去改變整個世界”。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對我來說是博士時代的一個完美總結,通過這場演講,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和我背景相似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教育’對農村學子的重要性,這是我感到很高興的地方。”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多給予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

一場演講,他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甚至世界。但現在,“我的工作生活早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還在繼續做癌症和基因檢測方面的前沿研究。”他說。

最近兩年,何江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以及《細胞和分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美國化學學會感染性疾病》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今年也將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

當今天的父母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時,當年與城市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的何江,談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時說:

“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予孩子自主的思考空間,不要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拿主意,不要每件任務都給孩子鋪路。在小的時候,人的犯錯成本是很低的,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幫孩子解決,將來他們也難以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定型定性的培養,比如不要過早地決定讓十多歲的孩子學金融,適合學數理化等等。”

“在孩子沒有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科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之前,這樣做往往會掩蓋他們的潛力。在美國,多數大學生到大二才開始確定專業,在此之前,多是進行通識教育,道理也是如此。”

對於孩子們,“我最想說的是要相信夢想和堅持的力量。可能現在你覺得自己只是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只有一個普通的學習成績,對未來似乎感到很迷茫。可是,人的成長在十多歲這段時間是最飛速的,只要你願意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每天都比昨天或過去多掌握一點點知識,堅持不懈,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他的起跑線沒有任何優勢

卻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他有什麼心得和方法

可以聽聽他的分享

普通人必備的超實用逆襲法,輕鬆突破現狀,實現人生躍遷_十點課堂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三年前,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將寧鄉伢子何江推到了聚光燈下。

從此,“哈佛畢業典禮演講首位中國大陸學生”成為他最先為人知的“頭銜”。

不久,他又入選“福布斯2017年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俊傑”榜單。

然而,即使在最高光的時刻,他依然樸素,簡單幹淨的T恤或襯衣,笑容溫和有禮,並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江說:“我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就知道,所謂成功要有實在的研究成果,我現在不過是剛剛入門而已。”

被視為中國少年偶像的何江,並不認為自己有特別獨到之處,如果有,那便是,“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和“無人指引的環境中‘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資源有限的鄉村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

小時候,孩子們常常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將這個問題拋給何江時,他說:“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在鄉下的條件有限,接觸到的事情很少,我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城市去生活。”

他出生在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童年的“玩具”是老家前的毛竹林、山裡的山洞、山路中間的小花蛇、灌木叢裡成簇的映山紅、烏泡子和新生的荊棘尖……

他出生那年,村子裡才通電;6歲那年,父親帶回一口高壓鍋,成為整個村子裡的稀罕物,一用就是十年;初三結束,他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第一次走出鄉村……

然而,“正是因為資源條件有限,這使得我在小時候很多東西都沒有接觸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電器產品,如電腦手機,大到文化教育概念,我在鄉下了解得都很少。但是也因為自己接觸得少,不懂,這讓我很有好奇心去了解。“

“每到一個新環境,我都會逼著自己去多學一點不懂的東西,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不足補齊,慢慢地,我個人的能力也被鍛鍊了出來。”

他認為,“鄉下培養出的好奇心”是影響他成長的幾大因素之一。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被“逼”出來的獨立自主

當他第一次走出農村,走進縣城,“縣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水泥路、紅綠燈、小轎車……我在縣城看到新奇的東西,都會打電話回家與母親分享。“

母親在電話那頭,每次都會勉勵我,好好讀書,將來才能住在城裡——我才真正意識到‘城裡人’這個詞,在鄉里人眼裡,代表著一種嚮往。”

然而,無論是擇校、選專業,還是決定出國,“沒有多少人可以給我指路,沒有多少人會告訴我如何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說,“這在無形中鍛鍊了我的獨立自主能力,而這是出了學校後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夢想也在變化。尤其是當我通過教育,一步一步進到更高學府後,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到身邊更多人,這個時候,我才有了想當科學家的想法。於是高考填志願,我申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再之後通過出國留學,到哈佛深造。”何江說。

大一的時候,他跟媽媽說,“想申請去哈佛”,爸爸說他吹牛。

“他聽一位香港老師說,申請哈佛成績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考第一。他聽說出國要英語好,他英語不夠好,放假一回來,就跟著《瘋狂英語》的磁帶念,9天背了9000個單詞。”媽媽曾獻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他走進哈佛校園,他發現“哈佛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會站在很高的高度,學生會很習慣宏大的視野與觀點。從師資到設備到機會,哈佛為學生提供的一切資源都非常豐富,接觸了這麼多的資源,學生會覺得實現夢想一點也不遙遠,而且會有很強烈的願望和責任感想去改變整個世界”。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對我來說是博士時代的一個完美總結,通過這場演講,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和我背景相似的群體的生活狀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教育’對農村學子的重要性,這是我感到很高興的地方。”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多給予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

一場演講,他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甚至世界。但現在,“我的工作生活早就恢復了原來的狀態,還在繼續做癌症和基因檢測方面的前沿研究。”他說。

最近兩年,何江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以及《細胞和分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美國化學學會感染性疾病》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今年也將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

當今天的父母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時,當年與城市孩子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的何江,談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時說:

“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予孩子自主的思考空間,不要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拿主意,不要每件任務都給孩子鋪路。在小的時候,人的犯錯成本是很低的,如果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幫孩子解決,將來他們也難以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定型定性的培養,比如不要過早地決定讓十多歲的孩子學金融,適合學數理化等等。”

“在孩子沒有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科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之前,這樣做往往會掩蓋他們的潛力。在美國,多數大學生到大二才開始確定專業,在此之前,多是進行通識教育,道理也是如此。”

對於孩子們,“我最想說的是要相信夢想和堅持的力量。可能現在你覺得自己只是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只有一個普通的學習成績,對未來似乎感到很迷茫。可是,人的成長在十多歲這段時間是最飛速的,只要你願意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每天都比昨天或過去多掌握一點點知識,堅持不懈,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他的起跑線沒有任何優勢

卻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他有什麼心得和方法

可以聽聽他的分享

普通人必備的超實用逆襲法,輕鬆突破現狀,實現人生躍遷_十點課堂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哈佛學霸何江:父母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拿主意

普通人必備的超實用逆襲法,輕鬆突破現狀,實現人生躍遷_十點課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