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好像從此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和古詩聯繫上了,賞花、爬山、送別……

辰辰入學後,課文中的古詩,非但沒有成為他學習上的攔路虎,反而經常美滋滋的來彙報,今天我們又學了一首詩,以前什麼場景背過的。後來乾脆自封了個“古詩大王”,我為此略臉紅過。

所以,我覺得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並不難。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好像從此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和古詩聯繫上了,賞花、爬山、送別……

辰辰入學後,課文中的古詩,非但沒有成為他學習上的攔路虎,反而經常美滋滋的來彙報,今天我們又學了一首詩,以前什麼場景背過的。後來乾脆自封了個“古詩大王”,我為此略臉紅過。

所以,我覺得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並不難。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那麼,如何開展兒童古詩啟蒙,把孩子培養成“古詩大王”?

首先家長要先明確一個觀點:古詩是古人寫景記事,抒情言志的方式,是古人生活的記錄,是源於生活的。

可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古詩只是學習材料、考試分數。

原來不是孩子不喜歡古詩,而是古人日常生活,變成了考試上生硬的分數。那麼,我們可以把源於生活的古詩,再回歸到生活中。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好像從此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和古詩聯繫上了,賞花、爬山、送別……

辰辰入學後,課文中的古詩,非但沒有成為他學習上的攔路虎,反而經常美滋滋的來彙報,今天我們又學了一首詩,以前什麼場景背過的。後來乾脆自封了個“古詩大王”,我為此略臉紅過。

所以,我覺得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並不難。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那麼,如何開展兒童古詩啟蒙,把孩子培養成“古詩大王”?

首先家長要先明確一個觀點:古詩是古人寫景記事,抒情言志的方式,是古人生活的記錄,是源於生活的。

可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古詩只是學習材料、考試分數。

原來不是孩子不喜歡古詩,而是古人日常生活,變成了考試上生硬的分數。那麼,我們可以把源於生活的古詩,再回歸到生活中。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讓源於生活的古詩迴歸,和孩子們的生活建立起聯繫,我有條妙計兩條:

1. 讓古詩迴歸生活,根據場景來讀詩

根據生活場景,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遇到的事情,總會有相關的詩來應景,因為古詩詞本來就是古人生活的記錄呀!和自己當下的生活相關,孩子一般都會感興趣。

春天,在公園裡的牡丹花海中,我們一起背誦牡丹的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驚城。”

爬山汗流浹背的登頂後,一邊俯瞰群山,一邊誦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下山路上遇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就這樣,辰辰對古詩的第一認識,古詩是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材料、應試的分數。

可是,我們都不是“古詩大王”,儲備量不夠怎麼辦?

知之為知之,不知度娘知,提前問度娘呀!

我們要去哪裡,可能會遇見什麼,提前做功課,搜索相關的詩、故事。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講故事、背詩詞,讓古詩溶入生活場景。

如果功課範圍沒有覆蓋到,那就大大方方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我們回家後一起找找吧。無論是在書中查找,還是網絡搜索,向孩子展示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也是學習過程。

古詩不僅用來朗讀、背誦,還可以用唱的,啟發有一套音樂繪本《新學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譜曲,可以唱的古詩。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好像從此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和古詩聯繫上了,賞花、爬山、送別……

辰辰入學後,課文中的古詩,非但沒有成為他學習上的攔路虎,反而經常美滋滋的來彙報,今天我們又學了一首詩,以前什麼場景背過的。後來乾脆自封了個“古詩大王”,我為此略臉紅過。

所以,我覺得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並不難。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那麼,如何開展兒童古詩啟蒙,把孩子培養成“古詩大王”?

首先家長要先明確一個觀點:古詩是古人寫景記事,抒情言志的方式,是古人生活的記錄,是源於生活的。

可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古詩只是學習材料、考試分數。

原來不是孩子不喜歡古詩,而是古人日常生活,變成了考試上生硬的分數。那麼,我們可以把源於生活的古詩,再回歸到生活中。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讓源於生活的古詩迴歸,和孩子們的生活建立起聯繫,我有條妙計兩條:

1. 讓古詩迴歸生活,根據場景來讀詩

根據生活場景,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遇到的事情,總會有相關的詩來應景,因為古詩詞本來就是古人生活的記錄呀!和自己當下的生活相關,孩子一般都會感興趣。

春天,在公園裡的牡丹花海中,我們一起背誦牡丹的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驚城。”

爬山汗流浹背的登頂後,一邊俯瞰群山,一邊誦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下山路上遇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就這樣,辰辰對古詩的第一認識,古詩是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材料、應試的分數。

可是,我們都不是“古詩大王”,儲備量不夠怎麼辦?

知之為知之,不知度娘知,提前問度娘呀!

我們要去哪裡,可能會遇見什麼,提前做功課,搜索相關的詩、故事。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講故事、背詩詞,讓古詩溶入生活場景。

如果功課範圍沒有覆蓋到,那就大大方方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我們回家後一起找找吧。無論是在書中查找,還是網絡搜索,向孩子展示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也是學習過程。

古詩不僅用來朗讀、背誦,還可以用唱的,啟發有一套音樂繪本《新學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譜曲,可以唱的古詩。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2.動口又動手,我們來畫詩

雖然生活很豐富,但我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固定在一個城市。古詩還是有很多的場景,是我們不常見到的。比如說詩中的鸛雀樓、寒山寺、玉門關……

那麼,這樣的詩我們就不讀了?當然不!我們有想象呀,可以自己畫古詩。畫畫又是多數孩子喜歡的方式,工具簡單,可隨時開始。

很多詩,本身就是一幅畫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昏,太陽以山半掩面。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江水,向著大海奔流不息。詩人執酒邁步登上了樓的頂層,只因想看盡遠方景物。

把一首詩,變成一幅畫,需要從詩中提取出關鍵詞:太陽、山、黃河、樓,還有相互關係和狀態:依、盡、流、欲窮、更上。

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畫詩,增加對詩詞的理解,而不是提升畫畫的技巧。孩子畫的好當然更好,畫的不好,也可以誇讚內容方面,不要因為畫畫的技術,傷了孩子畫詩的興趣。

如果想不到什麼詩可入畫,或和我一樣沒有繪畫基礎,推薦《陪孩子畫唐詩》一書,開啟親子詩畫之旅。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好像從此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和古詩聯繫上了,賞花、爬山、送別……

辰辰入學後,課文中的古詩,非但沒有成為他學習上的攔路虎,反而經常美滋滋的來彙報,今天我們又學了一首詩,以前什麼場景背過的。後來乾脆自封了個“古詩大王”,我為此略臉紅過。

所以,我覺得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並不難。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那麼,如何開展兒童古詩啟蒙,把孩子培養成“古詩大王”?

首先家長要先明確一個觀點:古詩是古人寫景記事,抒情言志的方式,是古人生活的記錄,是源於生活的。

可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古詩只是學習材料、考試分數。

原來不是孩子不喜歡古詩,而是古人日常生活,變成了考試上生硬的分數。那麼,我們可以把源於生活的古詩,再回歸到生活中。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讓源於生活的古詩迴歸,和孩子們的生活建立起聯繫,我有條妙計兩條:

1. 讓古詩迴歸生活,根據場景來讀詩

根據生活場景,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遇到的事情,總會有相關的詩來應景,因為古詩詞本來就是古人生活的記錄呀!和自己當下的生活相關,孩子一般都會感興趣。

春天,在公園裡的牡丹花海中,我們一起背誦牡丹的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驚城。”

爬山汗流浹背的登頂後,一邊俯瞰群山,一邊誦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下山路上遇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就這樣,辰辰對古詩的第一認識,古詩是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材料、應試的分數。

可是,我們都不是“古詩大王”,儲備量不夠怎麼辦?

知之為知之,不知度娘知,提前問度娘呀!

我們要去哪裡,可能會遇見什麼,提前做功課,搜索相關的詩、故事。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講故事、背詩詞,讓古詩溶入生活場景。

如果功課範圍沒有覆蓋到,那就大大方方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我們回家後一起找找吧。無論是在書中查找,還是網絡搜索,向孩子展示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也是學習過程。

古詩不僅用來朗讀、背誦,還可以用唱的,啟發有一套音樂繪本《新學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譜曲,可以唱的古詩。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2.動口又動手,我們來畫詩

雖然生活很豐富,但我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固定在一個城市。古詩還是有很多的場景,是我們不常見到的。比如說詩中的鸛雀樓、寒山寺、玉門關……

那麼,這樣的詩我們就不讀了?當然不!我們有想象呀,可以自己畫古詩。畫畫又是多數孩子喜歡的方式,工具簡單,可隨時開始。

很多詩,本身就是一幅畫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昏,太陽以山半掩面。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江水,向著大海奔流不息。詩人執酒邁步登上了樓的頂層,只因想看盡遠方景物。

把一首詩,變成一幅畫,需要從詩中提取出關鍵詞:太陽、山、黃河、樓,還有相互關係和狀態:依、盡、流、欲窮、更上。

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畫詩,增加對詩詞的理解,而不是提升畫畫的技巧。孩子畫的好當然更好,畫的不好,也可以誇讚內容方面,不要因為畫畫的技術,傷了孩子畫詩的興趣。

如果想不到什麼詩可入畫,或和我一樣沒有繪畫基礎,推薦《陪孩子畫唐詩》一書,開啟親子詩畫之旅。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我在和孩子畫古詩時,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孩子不願意畫,說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畫。我還要教他畫畫嗎,這不是我所擅長,也不是我的目的。

反過來一想,畫古詩,不一定是孩子畫,可以我畫,他來猜我畫的是哪首詩。我們的目的在於幫助孩子理解詩,而不在於畫畫的技巧。所以我這個繪畫零基礎的媽媽,也開始動筆畫畫了。

我畫你猜是反推的過程,猜的人需要提取畫面中的元素,然後搜索相關的詩詞,猜出是哪首詩。

猜出來以後,還可以讓孩子講講理由,哪些理由讓你做出這樣的判斷?言語化自己的推理過程,也是整理思路的過程。

記得孩子上學第一天,我們驚喜的發現,校園裡居然還有小池塘,睡蓮還在水面上酣睡。我駐足提醒辰辰,快背詩!誰知辰辰反問我:“媽媽,為什麼看見什麼,就要背什麼的詩呀?”

這個問題讓我很驚喜,在生活中學習古詩的孩子,開始思考為什麼學詩了。

"

有一位媽媽在微信群裡吐槽:“老師讓預習兩首古詩,孩子嫌難不想讀,我應該怎麼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激起很多潛水的家長,一時群裡熱熱鬧鬧的討論起來:

“我們家孩子最討厭古詩了,寫別的作業還好,一讓背詩,就哼哼唧唧各種找理由!

我們家孩子也是,考試總是在古詩詞上丟分!”

原來有這麼多的孩子們不愛古詩,古詩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學習古文的入口,和好的啟蒙材料。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為什麼孩子們還是不愛古詩?

學古詩,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

一天放學,兒子辰辰高興的跟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是我們去隋唐植物園背過的詩——《江南》。”

辰辰入學前,常經帶他去植物園玩。植物園裡有一片池塘,我們一起扔石頭、挖水坑,還要在草地上打個滾。有一年夏天走到池塘邊,彷彿一夜之間荷花亭亭玉立,荷葉恣意舒展,鋪滿整個池塘,偶有小野鴨在荷葉下搖搖擺擺的游水,小腦袋時隱時現。

如此美景,我心中突然沒有了可以描述的語句,“辰辰,咱們背詩吧!”辰辰疑惑的看著我,可能在想:“詩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有時候荷花還沒有盛開: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或早或晚,只有荷葉: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好像從此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和古詩聯繫上了,賞花、爬山、送別……

辰辰入學後,課文中的古詩,非但沒有成為他學習上的攔路虎,反而經常美滋滋的來彙報,今天我們又學了一首詩,以前什麼場景背過的。後來乾脆自封了個“古詩大王”,我為此略臉紅過。

所以,我覺得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並不難。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那麼,如何開展兒童古詩啟蒙,把孩子培養成“古詩大王”?

首先家長要先明確一個觀點:古詩是古人寫景記事,抒情言志的方式,是古人生活的記錄,是源於生活的。

可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古詩只是學習材料、考試分數。

原來不是孩子不喜歡古詩,而是古人日常生活,變成了考試上生硬的分數。那麼,我們可以把源於生活的古詩,再回歸到生活中。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讓源於生活的古詩迴歸,和孩子們的生活建立起聯繫,我有條妙計兩條:

1. 讓古詩迴歸生活,根據場景來讀詩

根據生活場景,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遇到的事情,總會有相關的詩來應景,因為古詩詞本來就是古人生活的記錄呀!和自己當下的生活相關,孩子一般都會感興趣。

春天,在公園裡的牡丹花海中,我們一起背誦牡丹的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驚城。”

爬山汗流浹背的登頂後,一邊俯瞰群山,一邊誦讀: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下山路上遇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就這樣,辰辰對古詩的第一認識,古詩是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材料、應試的分數。

可是,我們都不是“古詩大王”,儲備量不夠怎麼辦?

知之為知之,不知度娘知,提前問度娘呀!

我們要去哪裡,可能會遇見什麼,提前做功課,搜索相關的詩、故事。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講故事、背詩詞,讓古詩溶入生活場景。

如果功課範圍沒有覆蓋到,那就大大方方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我們回家後一起找找吧。無論是在書中查找,還是網絡搜索,向孩子展示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也是學習過程。

古詩不僅用來朗讀、背誦,還可以用唱的,啟發有一套音樂繪本《新學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譜曲,可以唱的古詩。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2.動口又動手,我們來畫詩

雖然生活很豐富,但我們大部分時間還是固定在一個城市。古詩還是有很多的場景,是我們不常見到的。比如說詩中的鸛雀樓、寒山寺、玉門關……

那麼,這樣的詩我們就不讀了?當然不!我們有想象呀,可以自己畫古詩。畫畫又是多數孩子喜歡的方式,工具簡單,可隨時開始。

很多詩,本身就是一幅畫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昏,太陽以山半掩面。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江水,向著大海奔流不息。詩人執酒邁步登上了樓的頂層,只因想看盡遠方景物。

把一首詩,變成一幅畫,需要從詩中提取出關鍵詞:太陽、山、黃河、樓,還有相互關係和狀態:依、盡、流、欲窮、更上。

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畫詩,增加對詩詞的理解,而不是提升畫畫的技巧。孩子畫的好當然更好,畫的不好,也可以誇讚內容方面,不要因為畫畫的技術,傷了孩子畫詩的興趣。

如果想不到什麼詩可入畫,或和我一樣沒有繪畫基礎,推薦《陪孩子畫唐詩》一書,開啟親子詩畫之旅。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我在和孩子畫古詩時,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孩子不願意畫,說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畫。我還要教他畫畫嗎,這不是我所擅長,也不是我的目的。

反過來一想,畫古詩,不一定是孩子畫,可以我畫,他來猜我畫的是哪首詩。我們的目的在於幫助孩子理解詩,而不在於畫畫的技巧。所以我這個繪畫零基礎的媽媽,也開始動筆畫畫了。

我畫你猜是反推的過程,猜的人需要提取畫面中的元素,然後搜索相關的詩詞,猜出是哪首詩。

猜出來以後,還可以讓孩子講講理由,哪些理由讓你做出這樣的判斷?言語化自己的推理過程,也是整理思路的過程。

記得孩子上學第一天,我們驚喜的發現,校園裡居然還有小池塘,睡蓮還在水面上酣睡。我駐足提醒辰辰,快背詩!誰知辰辰反問我:“媽媽,為什麼看見什麼,就要背什麼的詩呀?”

這個問題讓我很驚喜,在生活中學習古詩的孩子,開始思考為什麼學詩了。

孩子不愛古詩?因為你沒用這2招

請放下課本,讓源於生活的古詩,迴歸孩子們的生活吧。

不要擔心會不會太晚,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