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古詩 詩歌 楊炯 唐朝 詩詞世界 詩詞世界 2017-10-28

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

而說到唐詩,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是必須要提到的。

號稱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你,可曾記得這“初唐四傑”?

杜甫曾高度評價他們在詩作上的成就: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四傑和他們的詩。

初唐四傑

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四傑”齊名,原是詩文並稱的。初唐四傑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

初唐四傑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樑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1、王勃:人不輕狂枉少年

王勃(649~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被稱為“初唐四傑”之冠。其詩力求擺脫齊樑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27歲時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亡。

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賞析:古代的許多送別詩,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大概作於王勃被廢斥後在巴蜀作客期間。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己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生悲思。


2、楊炯:10歲就考中狀元的神童

楊炯(650~692年),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唐高宗顯慶六年(661年),年僅10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梓州司法參軍、盈川縣令等職,吏治以嚴酷著稱,死於任所。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途中》

悠悠辭鼎邑,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山川亙百重。

風行常有地,雲出本多峰。

鬱郁園中柳,亭亭山上鬆。

客心殊不樂,鄉淚獨無從。

賞析:詩的開始兩句,描寫詩人辭別京城長安前往邊地小城的情景。起句疊用“悠悠”二字,生動地傳達出詩人心思重重的失意情態。下句又對以“去去”,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豐滿:他憂心忡忡,行色匆匆。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賞析: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


3、盧照鄰:心高命薄,大悲大美

盧照鄰(約636~695年),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

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由於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的折磨,終於自投潁水而死。

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曲池荷 》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賞析:夏夜,曲折的池岸泛著陣陣清香,月光籠罩著荷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意,但又有所變化,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梅花落》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

匈奴幾萬裡,春至不知來。

賞析: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於嚴寒之中,突發奇想,覺得彷彿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於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於錯覺之中。忽而想起徵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

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但筆鋒一轉,描寫塞外徵人,昇華了詩的主旨。


4、駱賓王:七歲能詩,傳奇人生

駱賓王(約619~687年),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

他生活道路坎坷,政治累遭貶黜,晚年參加徐敬業揚州起兵,寫下激情四射的討武檄文,兵敗不知所終,其命運遭際,更為世人所同情和關注。

不廢江河萬古流:這“鏘鏘四人行”開啟了唐詩源頭

《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賞析:秋蟬高唱,觸耳驚心。獄中的詩人不禁將自己和蟬兩兩對照,感嘆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髮。回想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賞析:詩題為“送人”,卻並未敘述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我們送的是何許人,卻完全可以由它的內容想象出激昂壯別的場景,也可以想見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願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

“初唐四傑”的詩

以書生意氣來激揚文字,

昭示著唐詩時代的來臨。

這四位文學天才命途多舛,

像流星一樣短暫劃過,

卻在天空閃出耀眼的光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