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之前,你必須瞭解的幾個相關問題

國學 道教 老子 中國歷史 強哥學國學 強哥學國學 2017-10-24

《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多年來,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專家學者、各種“大師”以及國學愛好者都來解說《道德經》,人數之多難以計數。學習者也很多,《道德經》為國學名著,許許多多的人是真心向學。但據本人的觀察瞭解,對於《道德經》的學習也有“啟蒙”的問題。我有一個書法家朋友,他擅長用規整的隸書書寫各類經書,很有收藏價值,其中包括《道德經》。我在向一些朋友介紹書法收藏精品《道德經》時,有的說,道德經是講道德的,我是經營企業的,不需要知道太多道德理論,所以不想收藏《道德經》。還有人說,道德經是道教的東西,老子是道教“祖師”,是“太上老君”。我是信佛的,再收藏道教的東西,會不會對“佛”大不敬?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反映了一些人對《道德經》不瞭解。既然《道德經》是我國最著名的三部思想鉅著之一,且其中豐富的高深奧妙的內涵不是很容易理解的。為了讓大家更有興趣去學習《道德經》,很有必要“普及”一下相關的基本知識,讓初涉足者對《道德經》有一個概貌性的認識。

學習《道德經》之前,你必須瞭解的幾個相關問題

網絡圖片。

老子與《道德經》

老子(約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楚國苦縣人,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人稱為老子。老子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向老子問禮。相傳,2500多年前,老子避禍時路過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挽留,相談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講的內容無比重要,懇請老子寫下來以傳後世。於是,老子寫下了五千言。為了不讓老子五千言失傳,尹喜親自操刀刻簡,使老子之說得以傳世,時稱《老子》,又稱《五千言》、《道德真經》。傳說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最後不知所終。

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哲學上的道家與宗教上的道教不是一回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它們的區別在於:(1)一個是哲學思想流派,一個是本土宗教團體。道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流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道教由張道陵張天師於東漢時期創立,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有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2)思想體系上的不同。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同時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道教是以長生不老為最高信仰的本土宗教,主張清靜無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3)道教是依託道家思想建立起來的。是先有道家後有道教,道教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營養。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

《道德經》與道教的關係

有人把《道德經》歸為道教學說。上文已述,哲學上的道家與宗教上的道教不能混為一談。春秋時代的老子與東漢時期創立的道教也沒有任何關係。但是,道教視《道德經》為重要經典,把它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老子本人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準確地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學習《道德經》之前,你必須瞭解的幾個相關問題

網絡圖片。

《道德經》是一部論述道德的著作嗎

《道德經》是先秦諸子分家前的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古代馬王堆版上篇是《德經》,下篇是《道經》,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為上篇《道經》,下篇《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中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稱《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道德經》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但是,《道德經》並不是一部論述道德的著作。《道德經》前37章講道,後44章言德。對《道德經》中的“道德”概念怎樣理解?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它是以宇宙之理制定的,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道德經》中的“道德”概念不同於我們通常的社會意識形態概念。

《道德經》中的道,指的是宇宙萬物運行、變化的規律。“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道,是萬物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道德經》的主題是什麼

兩千多年來對《道德經》的主題眾說紛紜。人們從不同角度解讀《道德經》:有人從政體哲學上解讀,有人從管理學上解讀,有人從軍事上解讀,有人從為人處世上解讀,有人從養生上解讀,還有人從成仙角度去解讀,《道德經》因而呈現出不同的面相。

其實,《道德經》的思想體系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物本來的那個樣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最佳狀態,所謂順其自然;第二是“無為”,就是不折騰,一切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之性(內在規律),儘量減少人為的違背規律的干預。第三個關鍵詞就是:“道”,“道”是規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

學習《道德經》之前,你必須瞭解的幾個相關問題

網絡圖片。

老子作《道德經》的本意是什麼

古今中外,研究和註釋《道德經》的人難以計數,大都從哲學、政治、兵法、自然科學、養生學等角度研究,因而眾說紛紜。即使是今天,我們見到的《道德經》的各種譯本對其內容理解相差很大,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見解。許多人還是從今天的社會背景去研究幾千年前老子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去揣摩老子當時的心態與想法。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寫作五千言的本意,應該是要教給人們修道的方法。在老子看來,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都很可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了。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德”就不可或缺了。所以《道德經》用很大篇幅去敘述德經部分,因為這是修道的基礎。

本文只是基本知識,《道德經》裡包涵豐富的哲學思想,透出在當今仍然有用的價值觀、人生觀、智慧觀、養生觀等等,歷代都受到推崇。《道德經》的精華,只有你深入學習《道德經》81章條文後,慢慢悟,會悟出道道來的。就連德國總理施羅德都號召“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我們中國人更應該學習我們中華智慧了。

文/強哥學國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