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四部曲:聽讀講寫

國學 易經 周文王 孔子 沈迪 沈迪 2017-09-12

與時偕行讀《周易》之30

“通讀萬卷書,不及一部易。”此句中的“易”就是《周易》,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言外之意,就算你讀懂萬卷書,但你未必讀懂《周易》;反之,如果你讀懂《周易》,再讀其它經典,則會觸類旁通,迎刃而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周易》是中華文化之根諸子百家之源

幾千年來,人云亦云,大家都在製造“《周易》很難學”的假象,久而久之,《周易》(又稱《易經》)被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何謂“易”?“易”的篆體字有兩個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日”(即“太陽”),下半部分是“月”(即“月亮”),也就是說,“易”講的是太陽和月亮運行的規律,即“自然規律”。中華三聖伏羲、周文王和孔子,積古相傳,明天道,推人道(倫理道德)。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人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與時偕行。有的人說《周易》的“周”,指的是“周朝”,因為周文王父子(文武周公)是周王朝的創始人。不能說這種講法不對,只能說這種講法還不夠究竟。個人以為,將《周易》的“周”解釋成“周全、周而復始”似乎更妥當,因為《周易》闡述的內容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並且都是智慧層面的,而不是知識層面的,所以,《周易》的思想永遠不會過時。

那麼,如何學《周易》呢?學易四部曲:

人剛出生(脫離母體)的時候,眼睛都是閉著的,最先感知這個世界的是聽覺——用“耳”聽,當眼睛睜開以後,才慢慢用“眼”看世界。漸漸地,開始牙牙學語,跟“讀”詞句(如爸爸、媽媽等),直至簡單地“講”自己的喜怒哀樂,最後才是“寫”。自然順序:耳——眼——口——手,即聽——讀——講——寫。聽讀講寫是一體的,分不開的。

乍聽起來,“學易”似乎太容易了,實則不然。太極圖啟示我們:一陰一陽之謂道。看到的部分往往不太重要的,看不到的部分往往才是重要的。假如你以為《易經》簡單,她就複雜給你看,複雜到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如果你認為她複雜,她又簡單給你看,簡單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耳朵”沒毛病就一定會“聽”嗎?未必,“非禮勿聽”,當聽則聽,聽得懂弦外之音的才算會“聽”;“眼睛”沒問題就一定會“看”嗎?未必,“非禮勿視”,當視則視,學會察言觀色,有看得到的部分,必然有看不到的部分,真正會看的人,透過現象“看”本質;“嘴巴”沒毛病就一定會“讀”會“講”嗎?未必,“非禮勿言”,當言則言,只講該講的話,“讀”得懂“講”得透,方顯本色;“手”沒殘疾就一定會“寫”嗎?未必,“非禮勿動”,當動則動,動若脫兔,靜如處女,得心應手。

學易四部曲:聽讀講寫

從“八卦簡表”可知,耳——坎卦——水,人離不開“聽”就如離不開“水”一樣,一個老人家從未讀過書,但能講的頭頭是道,取決於“聽”;眼(目)——離卦——火,讀書如果沒有“光”,字都看不清,那還怎麼“讀”?口——兌卦——澤,“澤”可以想象成“池塘”,人在池塘邊,心情就好,“講”出來的話就容易使人接受;手——(gèn)——山,大山給人厚重之感,當寫則“寫”,適可而止。坎卦、離卦、兌卦、艮卦啟示我們,學易要多、多、多、多,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功到自然成。

坎卦、離卦、兌卦、艮卦,兩兩重疊,又組合成16個卦:4,(bì)22、29、30,31、(kuí)38、(jiǎn)39,41、47、49,52、56、58、60,既濟63、未濟64。

學易四部曲:聽讀講寫

第一道坎——蒙卦。

坎卦在下,艮卦在上,山水,在64卦中排序第4。“蒙”,啟蒙,蒙卦講的是“教育之道”。孔子說:“十五而志於學”,此句中的“志”指的是“志向”,意思是說,15歲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節點之一,放在今天,15歲初中畢業了,你要知道你的人生方向了。假如你15歲了,你竟然還不知道你這一輩子到底要幹什麼?那麼,你這一生基本上不會有大的成就了。為什麼有人在大學裡玩了四年?因為他沒有人生方向啊!他也不想沉湎遊戲,他也好無奈啊!所以,蒙卦提醒天下的家長、老師,在孩子15歲前,一定要幫助孩子定“志向”,如果方向都沒有,你讓他怎麼學?勉強學的結果是“事倍功半”。為什麼蒙卦的下卦是“坎卦”?就是警示你,人生的第一道“坎”,就在15歲前後,如果你順利跨過去了,那麼恭喜你!你就領先同齡人一步。否則你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你還想出人頭地,沒門!很大一部分人,倒在了“第一道坎”上,一生無所事事。

蒙卦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呢?內卦(下卦)是坎卦,象徵老師、家長;外卦(上卦)是艮卦,象徵學生。查閱上面的“八卦簡表”,坎卦對應人體的“耳朵”,耳朵是用來聽的,誰來聽老師、家長講?當然是孩子。孩子應該怎麼聽呢?艮卦是山,山有“止”的特性,當止則止,就在提醒孩子:老師和家長的話也未必全靠譜的,要有選擇的“聽”。現在有一種說法,什麼是老師呢?考試的指導者就是老師,老師一詞有點變味了。什麼是家長呢?成績的追求者就是家長。至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學能力,沒有人關心的,考什麼就學什麼,不考就不學。可是,一個人想有所成就,沒有生活能力,成嗎?沒有自學能力,成嗎?不成的。所以,坎卦和艮卦提醒孩子,聽老師講、聽家長講、聽長輩講的時候,不僅要動“耳”聽,還要動“腦”聽,經過大腦的過濾,如果對自己的“志向”有益的、對自己將來有所“成就”增益的,艮卦是“手”,就是趕緊拿筆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孩子15歲前後,如果有幸讀懂蒙卦,他才可能“十五而志於學”。可惜的是,不要說孩子讀不懂蒙卦,今天的老師、家長,能讀懂蒙卦的又有幾人?

第二道坎——賁卦、坎卦、離卦。

離卦在下,艮卦在上,山火,在64卦中排序第22。與蒙卦相比,外卦(上卦)艮卦沒有變,內卦(下卦)則由坎卦變成了“離卦”,離卦對應人體的“眼睛”,眼睛本來是向外看的,但因為離卦是內卦,故要“內觀”。如果一個人只看到別人身上穿的牌子比自己好,別人開的車子比自己貴,別人住的房子比自己大……越看越生氣,人比人,氣死人。如果這樣的話,那就違背了賁卦的本意。“賁”,裝飾、美化,既要美化外在的,也要美化內在的。賁卦的外卦是“山”,就提醒我們:人與人之間不是不可以比,而是看你怎麼比,要適可而止。一字一太極,看,包括“外觀”和“內觀”,既要看到自己外在的妝容、服飾、車子、房子,又要看到自己內在的氣質、教養、內涵、心量,想法決定看法,看法決定做法。最好隨身帶兩把尺子,一把量他人的長處,一把量自己的短處,這才是賁卦的真諦!

六爻的坎卦是八純卦之一,由兩個三爻坎卦重疊——為水,在64卦中排序第29。坎卦對應人體的“耳”,兩個坎卦提醒我們: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非禮勿聽。下坎代表地上的水,如海、河、湖、泊等,也代表內部引發的災難(人禍);上坎代表天上的水,如雨、雪、霜、露等,也代表外部而來的災難(天災)。坎卦寓意內憂外患,一個險阻接著一個險阻,進也險,退也險,進退失據,步步凶險。如何衝破重重險難呢?只有靠誠信。人類可以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因為人類就是在與險難的鬥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靠小聰明是無法徹底擺脫險難的,誠信才是人類的大智慧。因此,坎卦的卦辭說:“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六爻的離卦是八純卦之一,由兩個三爻離卦重疊——為火,在64卦中排序第30,是《周易》上經的最後一卦。火要有附著物的,假如用木材燒火,木材燒完了,火也就熄滅了。就如讀書一樣,如果“書”都沒有,你還怎麼“讀”呢?所以,“離”的意思是附著、依存。離卦大象辭說:“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中虛為明,外實為作,一陰兩陽為“明兩作”,陰附著於陽。上離下離,明而又明,繼明之象。大人雖然依存於百姓,但是治理國家的大人,以道德之光普照天下,教化百姓。人是需要相互依存的,這並不妨礙一個人獨立人格的發展成長,因為相互依存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孔子說:“三十而立。”這是人生的第二道“坎”,能否跨過去?取決於“十五而志於學”。只有邁過第一道坎,再經過賁卦、坎卦和離卦的洗禮,方能“立”得牢,“立”得久。

第三道坎——鹹卦、睽卦、蹇卦。

艮下兌上,澤山,在64卦中排序第31,是《周易》下經的第一卦,是一個新的開始。上卦是少女,下卦是少男,少男追少女,因此,鹹卦講的是一男一女從戀愛到新婚的過程,相識以情,情投意合。夫妻是人倫之始,人生的必經階段。

兌下離上,火澤,在64卦中排序第38。眾目睽睽之下,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你必須謹言慎行,化解猜疑,求同存異。

艮下坎上,水山,在64卦中排序第39。從卦象上看,坎水艮山,山高水深,前有險,後有阻。因此,在蹇卦的大環境中,要時刻自我反省,對自己的錯誤選擇進行及時糾正,相時而動,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擺脫險境。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這是一生中的第三道坎,從“十五而志於學”到“三十而立”,然後再摸索十年,在一個行業裡歷練了25年,試想,你還會有困惑嗎?

第四道坎——損卦、困卦、革卦。

這三個卦中都有兌卦,山澤,損卦是第41卦,兌卦是內卦,損己利人;澤水,困卦是第47卦,兌卦是外卦,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待時而動;澤火,革卦是第49卦,兌卦也是外卦,革故鼎新,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兌卦對應人體的“口”,口有兩大功能,一是吃飯,二是講話。顯然,這三個卦中的“口”是“演講”、“宣講”的意思,把自己的主張講給大眾聽,並說服大眾接受自己的主張。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這是人生的第四道坎,因為“知天命”,所以有了明確的主張。在大家處於困境,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你告知大家脫困的辦法,變革的措施,並帶頭損己利人,損所當損。

第五道坎——艮卦、旅卦、兌卦、節卦。

艮卦是《周易》第52卦,內艮外艮,人要止於心無外求,抑制自己不良的慾望,不靠外力制止。事當做則做,做則善始善終;話當講則講,講則言之有序。

旅卦是第56卦,人在旅途,舉目無親,孤立無援,彼時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抵得住誘惑。所到之處,入鄉隨俗是必須的。

兌卦是第58卦,雙重喜悅,彼此受益,前提是自重、自立,否則會有口舌是非。

節卦是第60卦,積水成澤,水澤。節制是自然和人類社會共有的規律,剛柔相節,生成春夏秋冬四時,冬不能無限長,以“春”節制,夏也不能無限長,以“秋”節制,這就是“季節”,一切都要遵守“節”才能順利。

一個人60歲了,圓滿一個“甲子”了,故又稱“花甲之年”。此時,對於你來說,人生該經歷的都經歷的差不多了,所以,孔子說:“六十而耳順”,這是人生的第五道坎。為什麼會“耳順”呢?看看節卦就明白了,下卦是兌卦,兌卦是“口”;上卦是坎卦,坎卦是“耳”。也就是說,一個人到了花甲之年,不管別人講什麼,中聽也好,不中聽也罷,你都能聽,無喜色無憂色,該聽則聽,不中聽的就左耳朵進右耳多出,想讓你生氣,不太可能的。當然,假使你生氣了,那就說明第五道坎,你還沒跨過去。

第六道坎——既濟卦、未濟卦。

《周易》始於乾坤兩卦,終於既濟卦(第63卦)和未濟卦(第64卦),周文王不用既濟而用未濟結尾,表達了運動無限性的哲理。孔子在《序卦傳》說:“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明確提出宇宙運動的無限性。64卦向人們描述了一個大的運動週期,揭示了宇宙運動的週期性特徵。有人說64卦是“循環論”,以64卦“方圓圖”為證,這種說法不妥,因為循環論是有窮的,只能在原來的軌跡中循環。

學易四部曲:聽讀講寫

推天道,明人事。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人生的第六道坎64卦的運動週期性,是螺旋式上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比較而言,《周易》比那些妄談世界末日之類的理論要高明得多。

第一道坎,“十五而志於學”,注重“聽”,若想找到人生的方向,多聽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是捷徑之一。

第二道坎,“三十而立”,在聽的基礎上,強調“讀”,讀史可以明“志”。所以,大畜卦的大象說:“君子以多識(zhì)前言往行。”

第三道坎,“四十而不惑”,注重“寫”,總結經驗教訓。

第四道坎,“五十而知天命”,注重“講”。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什麼會喜悅呢?因為平生所學派上了用場,與時偕行,化解危機,為人民服務,並得到大眾的認可。

第五道坎,“六十而耳順”,將“聽讀講寫”融會貫通,當止則止,當行則行。

第六道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聽得懂話外音,讀得透字後意,講得深入淺出,寫得意蘊久遠。推天道,明人道,萬物變化,瞭然於胸。

綜上所述,“學易四部曲”並非是從字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學《易經》學出不少“小人”,當然也學出一些“君子”。小人學《易經》傾向於“趨吉避凶”,小人同而不和;而君子則不然,君子和而不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如果您喜愛本文,敬請您持續關注“與時偕行讀《周易》”系列文章。

作者簡歷

沈迪,江蘇人,70後生。教過書,下過海,好《周易》。曾遊學遍訪名師高人,受益匪淺。現以弘揚《周易》智慧為樂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