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最高帝王學的精髓

國學 老子 易經 占卜 良心學堂 2017-04-21

點上方藍字可加關注

微信號:良心學堂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曾仕強:最高帝王學的精髓

以《道德經》《易經》為代表的帝王學,歷來都被認為是傳統文化中的上層智慧,很多人並不瞭解其精髓。說到底,古代帝王學首先是一種馭人之術,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以老闆為核心的組織方式。故而,帝王學仍然非常值得現代實業家和想成為實業家的人士借鑑。為此,我們總結了帝王學的八個精髓觀念,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一、天人合一

中國哲學有一種主張,叫做天人合一。老闆是“天”,員工是“人”。天是倫理道德的本源,人的道德觀念源出於天。老闆不可能在工作方面“以身作則”,因為現代知識爆發,專業技術日新月異,老闆實在沒有把握在這些方面做員工的表率。然而,老闆必須在道德操守方面以身作則,做員工的榜樣,以良心來感應員工的良心,這樣才能達成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主要表現在“和諧”,老闆最喜歡的莫過於“家和萬事興”,使組織在和諧的氣氛中生生不息。換句話說,老闆心中有員工的存在,員工心中也有老闆的存在,二者在心理上產生良好的互動,形成有效感應,便叫天人合一。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天人在中合一。

二、陰陽之道

《易經》裡有一句話,叫作“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從這句話衍生出來的。任何事物,有陰就有陽,陰陽是永遠合在一起的。有陽就有陰,有虛就有實,有看得見的就有看不見的,有摸得著的就有摸不著的。中國人是全世界唯一同時講兩句話的人。嘴上說的這句話叫做陽,因為聽得見,心裡說的那句話叫做陰,是聽不見的。最妙的是,嘴上講著“禮讓為先”,心裡說的卻是“當仁不讓”,到底要不要讓呢?只有一個答案:看著辦。

老闆要知道,心裡頭清清楚楚,嘴巴上含含糊糊,才是正確的。一個心裡頭清清楚楚,嘴巴上也清清楚楚的人,會天天得罪人。一個嘴巴上糊里糊塗,心裡也糊里糊塗的人,只有死路一條。真正受歡迎的人其實都是心知肚明,嘴巴上卻含含糊糊的。凡事不要講得很明確,因為中國人太敏感,用不著講得太清楚。

三、無中生有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講:“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就是具有,也就是存在;無,表示沒有,也就是不存在。天下萬物,當然都是存在的,所以生於有。然而天下萬物還沒有生出來的時候,宇宙便已經存在了,那時一切都無。這種準備生出萬物的無的狀態,即稱為無。兩者比較起來,“無”比“有”更具有發展演變的可能性,而“有”則比較固定。所以,老子說“無”比“有”擁有更大的彈性,可以發揮更多的妙用。

就我們的行為來看,“有”就一定要有表現、有作為。但是天下的事務是無窮的,我們怎麼能用有限的人力來掌握無窮的事務呢?老闆如果堅持要有所表現、有所作用,請問一老闆一己之力,能夠把公司所有的事務都做得很妥當嗎?這豈不是自討苦吃?反過來,若是從無的角度入手,不表現、不作為,情況便完全相反。不表現、不作為,並不是完全停止不動,而是明智的面對自己可憐的“有限”,不要妄生枝節,一切順應自然,表現出真正的聰明。“有”是衝突、對立、抗爭的誘因,而“無”則是和諧、互助協力的根源。老闆以無為師,才能夠有效地無中生有。

四、持經達權

重視常道叫作“持經”,隨機應變叫作“達權”。中國人主張“持經達權”,既不可以“有經無權”地死守規矩,也不可以“有權無經”地亂變。“持經”“有所不變”“達權”“有所變”,合起來便是“有所變有所不變”,這是中國人為人處世最難拿捏的一種分寸。

“有所變有所不變”,最好分成兩段來看:“有所變”是作用,“有所不變”才是根本。老闆只有站在“有所不變”的根本立場,然後謹慎考察相關因素,審慎研判如何“有所變”,才能使變化的作用發揮良好的效果。

五、以弱勝強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明確指出“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的道理,其中的“上”“先”指的是領導。老闆想要“上”“先”,必須先從“下”和“從”著手。唯有不表現個人的英雄性,以弱者自居,才能夠成為“守柔”的真正強者。老子的意思是,強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弱(柔)上面,為弱愈多,基礎便越雄厚,才能真正強。

依據“貴義賤為本”來推理,很容易看出“強以弱為本”;依據“高以下為基”的觀點,很容易體會到“強以弱為基”。老闆能夠把握到弱,自然可以成為強的領導者。一天到晚以強自居,那麼幹部就用弱來回應,老闆只能累死,並無其他功效。老闆示弱,幹部才會心悅誠服地好好表現,連帶把比較不能幹的幹部也培育起來,共同為整體目標而努力。這種真正總動員的力量,才是老闆弱的最大效用。

六、虛懷若谷

老闆不可能,也不必要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相反地最好承認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這樣才能夠虛懷若谷,請求他人的指點,因而活用他人的智慧。虛懷若谷並不是表面上的謙虛,更不可以虛偽造作,卻應該是真誠地希望他人的指點能夠補救自己的不足。

老闆虛幻若谷,首先要虛靜不爭,能夠放棄操縱、把持的心思,真正讓開一步,才能虛心請教他人。老闆虛幻若谷,應該先打聽一下誰是真正有實力的人,然後仔細瞭解一下真相是否與傳聞相符合,再請教一下比較容易認印證的事宜,試一試效果如何,這才認定他的確具有某一方面的專長,就這一方面的事宜向他請教,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指點。

七、無為無不為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是無為的,但是道的作用是無不為。

無不為並不是無所不為。如果老闆無所不為,員工便會無所為。大家都坐在那裡等待命令,以便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應付。組織內充滿了被動、消極的氣氛,實際上大多是老闆無所不為造成的。無為並不能無所不為,因為無所不為會把無為的動力消耗殆盡。無為具有任何發展演變的可能性,卻不能突破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來因應龐大、複雜的無所不為。老闆無為,主要用意在尊重員工的為所當為。各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時,做好各人應做的事,所以能夠無不為。唯有老闆無為,大家才能不受干擾地無不為。無為才能無不為,看似矛盾,實際上,無不為的無為,才是真正的無為。

八、以德取得

《道德經》是老子的專著,從頭到尾講的就是兩個字——道德。老子說,道之在天地叫做道,在人身上就叫做德。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道,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發揚出來。如果我們的行為表現得合乎道的要求,就叫上德;如果表現得不合乎道的要求,就叫失德。所以,德就是要求我們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發揮。老子不否認我們有是非,也不否認我們要講仁義,他只是提出一個跟一般人非常不同的看法:是非的判斷標準,要看合不合道。歷朝歷代,都有很多人假借仁義之名,來行不仁不義之事。這樣的例子太多。滿口仁義道德,做出來的事情卻是卑鄙齷齪的。

道德就是遵道而行有所得。“德”,就是得,而這個“得”,也有吉的意思。按照道的要求去實踐、去感悟,“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然有所得。這樣的得,符合天道人心,才會長久。

說到底,再高深的學問,再有效的方法,最後,還是要看能不能落地,就是說,你到底行不行?行就行,不行就不行。都是自己的選擇,因為,選擇即命運!依道而行,一定能心想事成!祝願大家!

最高的帝王學就是道德經

期精彩↓↓↓

曾仕強:最高帝王學的精髓

1、關於良心網

誠結易友,智會良師!分享易經的智慧,探究道德經的玄妙。學習中國式管理理念,實踐中國式管理方法。這裡是國內唯一經曾仕強教授授權的易經、道德經服務交流平臺和中國式管理智慧學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園!

2、歷史消息

3、訂閱

微信搜索zengshiqiangyyh或者良心學堂/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賬號。

良心網:www.liangxin.net.cn

曾仕強:最高帝王學的精髓

不錯,請點贊↓↓↓惠人,請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