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尊重生命

國學 老子 二戰 日本 李姐有解藥 2017-05-30

原文

三十 一章

夫兵者【1】,不祥之器,物【2】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4】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5】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註釋】

  1. 夫兵者:現今很多版本為“夫佳兵者”,帛書甲乙本皆無“佳”字,陳鼓應教授據帛書訂正。

  2. 物:指人,大家。

  3.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古人認為左陽右陰,陽生而陰殺。後面的“尚左”、“尚右”,都是指古時禮儀。

  4. 恬淡:淡然、安靜。

  5. 泣:一說哭泣;一說泣為蒞的誤寫,蒞臨、到場、參加之意。

今譯:兵革是不吉利的東西,大家都厭棄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時以左方為貴,用兵時以右方為貴。兵革之器是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使用的東西。不到萬不得已,君子不會使用它,平時對它們也是淡然處之。勝利了也不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自以為是,就是喜歡殺人。嗜殺之人不得民心,得不到天下人的擁戴。

吉慶的事情以左方為主位,喪葬之事則是以右方為主位。打仗的時候,是以副將居左方,主將居右方,意思是說出兵打仗都是按喪禮的儀式來處理。戰爭殺傷太多,應該以哀痛的心情去哀悼死者,打了勝仗也要用喪禮的儀式去處理。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尊重生命

《道德經》與生活智慧

老子那個時代,不得不面對戰爭,他沒有辦法以一已之力去阻止戰爭,但卻並不哀聲嘆氣憤世嫉俗,而是堅定不移的傳達著他的反戰思想,哪怕這聲音極其微弱,甚至惹人嘲笑,老子也沒有退縮過。

反戰不是絕對不戰,不是完全退縮任人宰割,當有人欺負上頭手持利刃在你家門口叫囂的時候,老子還是不反對拿起武器抵制的。他不喜戰爭,卻也不懼戰爭。任何的時候,老子的心態都是開放積極的,不死板不拘泥不迂腐,順勢而為靈活變通。

與尚武者不同的是,老子內心很慈悲,不到迫不得已不用武,就算用,也只是想給對方一個教訓,而不以殺人為目的。老子不得已的戰,是為了不戰。在老子看來,給不識相的冒犯者一點顏色看看就好了,不是非置於死地不可,以至於見到有人死於戰爭,老子還是很哀傷。

老子心中沒有仇恨,即使用武,也只是為了平息紛爭,他的內心,安靜而淡然。他眼中看到的是活生生的,而不是貼著階級標籤的敵人。勝利了,他不會得意洋洋,戰爭的發生已經是一件不幸的事,如果死傷慘重,不管是對手還是我方,老子痛惜的是生命的消逝,他沒有那麼多的立場和傾向,他看到天地生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所以他絕不會為殺了多少“敵人”而歡欣鼓舞。

有人說老子有點“裝”,既然是打仗,那一定會死人啊,而且對手死得越多,你才越安全啊。打了勝仗不慶祝也就算了,還以喪禮處之,以悲哀泣之,你這掉的確定不是鱷魚淚?

確實不容易理解,因為戰爭就是你死我活的對抗,身處其中的人,只想消滅對手保全自己,也許你稍作猶豫,小命就嗚呼了,還讓我恬淡為上?你才要恬淡呢,你們全家都恬淡!

後來看了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我開始理解老子看問題的角度和他的人文觀。

簡單回顧一下劇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作為邪惡軸心重要成員的日本,其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是年,決定戰局走向的沖繩島戰役拉開序幕,成千上萬鬥志昂揚的美國大兵被派往沖繩,等待他們的則是敵軍重兵防守、凶險異常的鋼鋸嶺。在這群人中間,卻有一個不願拿起武器的軍醫。他名叫戴斯蒙德·道斯,來自美國的弗吉尼亞。太平洋爆發之際,瘦弱的戴斯蒙德志願成為救死扶傷的軍醫而應徵入伍。可因為個人的信仰,他始終不願殺人,所以他拒絕拿起槍支操練,為此寧願背上拒服兵役的罪名被送上軍事法庭。幾經周折,戴斯蒙德最終和戰友來到了鋼鋸嶺。槍林彈雨,轉瞬之間無數人應聲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僅憑一己之力赤手空拳拯救了75個戰友的生命,甚至還救出了幾個受傷的日本兵……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尊重生命

這部電影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道斯其實就是個普通人,在他的眼中,生命最珍貴,所以他不願意去剝奪任何人的生命,包括可能給他的生命帶來威脅的“敵人!不殺人,卻成為了戰友心中的保護神,成為了戰爭英雄。1945年11月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為道斯親自授勳,授予他美國國會榮譽勳章,道斯由此成為二戰期間第一個拒服兵役,沒有任何殺死敵人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

這樣人的存在,在我們看來完全是個神話。道斯有立場,他愛他的國家和戰友,當看到平日裡朝夕相處的戰友死於敵手,他心裡一定是悲痛的,但他並沒有仇恨,因為信仰和信念讓他平等看待生命,他從未背棄自己。這樣的人,確實做到了老子說的“恬淡”。

在最恐怖和黑暗的時刻,只有人性的光輝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尊重生命

老子認為悲天憫人者才會得天下,他說“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已”。功利一點來理解,如果你想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就必須尊重每一個生命。如果統治者真能理解並踐行老子的思想,黎民百姓有福了。

縱觀歷史,一個戰火不斷的朝代,是談不上強盛的,戰爭帶來的是人、財、物的巨大消耗,是對人民身心的巨大摧殘,是對社會經濟的極大破壞。君主只有開始修養生息、發展生產,人民安居樂業了,社會才會逐漸穩定,國家才會逐漸富強。

學會尊重生命,才會有更多的愛進來,我們的身心,也會更加和諧。

願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被愛照亮。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尊重生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