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佛學之真理與應用(一)

國學 宇宙 佛教 地球 法舫文化 2017-06-21

——法舫法師在長沙船山學社講

法舫:佛學之真理與應用(一)

長沙船山學社

周社長,各位先生:

今天承周社長邀我到貴社來,和各位見面。使我能向各位就教,感覺到非常榮幸。船山學社是湘省有名的學術團體,各位先生又都是耆宿,聚會在這裡談佛學,真是個殊勝因緣。說到講演是不敢當的,本人雖學佛多年而實無所得。剛才聽到社長的介紹,使我十分慚愧。又佛法重在修證的,不是講說了事的,而修證的功夫和境界,卻非語言文字所可講說的,故覺無言可說。佛學有三藏經典,浩瀚如煙海,又從何處說起呢?現在姑且指出這,“佛學之真理與應用”的題目來,和各位談談:

何謂佛學

佛學也叫做佛法。佛陀之學故名佛學;或佛陀之法故名佛法。佛陀是梵語,即是覺者。直接說:佛陀是一位‘覺悟的人’。覺悟者之學說,故名佛學。猶孔子之學名曰孔學。又佛法就是覺悟者的思想言行以及其他種種教人利人的方便,都名曰佛法。故佛經說:“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我們平常說學佛,就是要學習這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達到這種境地,就是成佛。成佛就是學佛的目的。佛陀教人修習智慧,使智慧達到圓滿,人格達到超人的地步。佛陀是具足大覺的人,故佛學亦可謂是大覺之學。又佛陀是具足大慈悲心的人,以大慈悲心而度眾生的人,故佛學又可叫做大慈悲之學。非大覺不足以言智慧,非大慈悲不足完成高尚圓滿之人格。所謂佛學之真理與應用,就是根據這兩點意思來發揮的。

佛學的真理

真理這名詞,在佛法上也叫做真如實相。此處卻包括兩種定義:一是真理,二是實事。佛學上名曰:“如所有性”和“盡有所性”。這兩種真實性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何以故?因為真理須要實事去表現,故真理不離事實,實事須要真理去說明;但是事還事而不是理,理歸理而不是事。又實事物是具體的而真理是抽象的。故二者不同。又事實即宇宙之現象界,真理即宇宙之本體。本體是現象之本體,故現象不離本體,二者非異。然而本體自本體,決非現象。現象自現象,亦非本體,所以二者非一。佛陀的大覺悟,就是覺悟這兩種境界——真理。一個人的智慧到了圓滿無上,證徹這種真理的都是佛,故佛學是理智的,不是迷信。

一、事物之創造與緣生:事物是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而言,範圍很廣,簡單的說:宇宙萬事萬物就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如像天文學上所研究的天體,日月星辰等,地理學和地質學所研究的地形、土質、礦物、層巖等,生物學上所研究的各種生物現象等,動物學上所研究的各種各類奇形怪狀的動物,等等。然而這些萬事萬物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問題是屬於哲學的。解答這一問題,自古迄今,東西哲人,各一其說,其所以不同的是因為各人的智慧有淺深,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宗教信仰的人,有說我們這宇宙萬有是上帝所創造,譬如基督的聖經,就是如此說的。印度婆羅教,說宇宙萬有是梵天神(婆羅門神)所創造,梵神這東西是普遍性的是永久性的,是惟一無二的,故能造萬物,而所造的萬物卻是非普遍性的,是非永久性的,是複雜性的。中國的古代哲學,有一部最有名的書,即是易經,易經上說萬物之生皆原於八卦,故云:“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四象生八卦。”故無極之太極,或陰陽是萬物之本體。老子之“無為”,道家之“氣”,都是說明此宇宙萬有之生因。還有西洋的唯心論說宇宙萬有皆原於心之精神,精神與上帝合一而有世界。最新的莫若唯物的辯證法,他們主張一切事物,宇宙現象,(不但物體即心識)都是物質的產物。如我們的思想、意識,也決不是精神的而是由大腦小腦,對外界現象的反映作用而起,由此反映故有一切意識作用。所以唯物論說一切知識精神(意識)都是由物質而產生,故物質不滅。物質和上帝一樣,是萬能,是永恆,是創造主。這些學說在佛學上,名不平等因,也叫做一因論。佛學不是一因論。佛學不論小乘或大乘的學理,都說宇宙萬有,事事物物,皆是‘緣生’。什麼是緣生?緣是因緣,因緣是什麼?因緣就是條件,一件事物的產生,最小的微塵,原子,電子,最大的如地球,天體等。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無因的,更不是不可思議的,而是有其一定的因素和條件的。其因素謂之因,其條件謂之緣。譬如穀子,種子是因,光線、氣候、肥料、土地、水分、人工等就是緣。宇宙間一切的一切,無一不是從因緣生,所以說:“諸法從緣生,還從因緣滅”。又佛教的經論中有兩句名言:“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意思是說:“這樣東西有了 (或存在)那樣東西才有,才存在;這樣事物產生了,那樣事物才會產生”。所以宇宙間的萬有是彼此互相連貫,互相資助。決沒有獨一無二的創造主,或是最後的不滅物質。依佛學說:凡是能創造,同時必是所創造。凡是有生的東西,同時必定滅,有生有滅就是宇宙的現象,這是釋迦牟尼佛所覺悟的真理。

二、事物之流變與無常:宇宙萬有的事事物物,在通俗的人看來是常住的,有永久性的,所以大家貪戀這個世界,這個人生。但是在稍有研究或思索的人,如思想家科學家,就曉得宇宙事物是變動不停,決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在科學上叫做流變,佛學上曰:‘諸行無常’,諸行就是萬有諸法,‘行’就是表示‘流動’的,‘無常’就是表示非永恆的。因為是流動,故無常,若是常住,就決不會流動變化。譬如江水,固然昨日看,江水在流,今日看,江水還在流,而且是時時地流,但是,昨日之水決非前日之水,今日之水也非昨日之水。今日之我決非昨日之我,亦復如是。宇宙萬有,本身的生滅性,就和這江水之流動一樣。萬物之生滅,流動,變化,佛學上謂之剎那生滅。這種剎那生滅,無常流變的分析,就是說明時間性。時間是心理上的假設,故佛學上說:‘一念心有幾多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種無常生滅的道理是佛陀所證的真理。

三、事物之空性與空性之事物:凡是緣生法都是生滅無常的,凡是生滅無常即是空的。這個空性是佛陀發現的最大最究竟的真理。佛說空,卻不是頑空,而是性空,是真空。性即體性,也就是宇宙之本體,或事物之個性,宇宙當體空,事物個性空。就是空其實性,空其自性。故經雲:“色即是空”。何以故?緣生故,無常故。如莊子說:“空虛而不毀萬物為實”。佛經雲:“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又云:“空即是色”。若是常恆不空,那末此物永遠是此物,彼法永遠是彼法,貧賤者恆是貧賤,富貴者常富貴,這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固定而不變的世界,一切因果也沒有了,一切修證也沒有了,世界人生都無進化之可言,因此,才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不空則不成。但是世人,都不瞭解佛教此種甚深的空性的道理。緣起空性的空性有二種解釋:一是本性空。即是緣生無自性空。二是破執空。吾人之智慧對真理認識不清楚時,心理上生一種錯覺,或顛倒的妄執。如諸法本無“我、人、眾生、壽者相”,而妄執有“我人眾生壽者相”。佛學注重破執,妄執破除,即是空。所以空是空妄執,因為妄執是一種心理病態。那末空就是一種方法,是一種對治法,如一種治病藥方。眾生若沒有妄執,空性之藥即除。在一切執著之中,我執是根本,我執也名我見。所謂我見,謂執著有我之存在,我即是私,人生一切煩惱糾葛都從此我執我見生。故此我執我見是萬惡的淵藪。所以佛教大小乘教理,都注重說明我執及破我執的方便。由瞭解緣起性空,才能證得無我執之空性。

黃慕萊 王儒述 同記

(原載 《海潮音》第三十卷第四期、《法舫文集》第三集)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