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郭鬆齡反奉,是中國近代頗為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是奉系軍閥內部矛盾的公開化與總爆發。在這場鬥爭中,原為奉軍翹楚的郭鬆齡,聯合馮玉祥、李景林,通電勸諫張作霖下野,同時準備引兵攻擊楊宇霆,並槍殺了途徑灤州調和的姜登選。戰爭初期,郭鬆齡部捷報頻傳,打得張作霖手忙腳亂,幾乎絕望。而關鍵時刻,盟友馮玉祥卻率軍攻打搖擺不定的李景林,致使李景林倒向張作霖,轉而夾擊郭鬆齡,加之日本方面的公然干涉,三面受敵的郭鬆齡由勝轉敗,與夫人一併殉難。

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圖:郭鬆齡

長久以來,人們對於郭鬆齡的評價充滿了爭議。有人稱郭鬼子是犯上作亂的小人,也有人說郭將軍是忠貞報國的義士。由於這場戰爭的性質頗為複雜,牽涉的各種勢力也很紛亂,使得客觀評價郭鬆齡反奉一事相當困難。在此,我們不妨嘗試還原一下這場“恩怨”下的是非曲直。

在“郭奉之戰”中,挑起戰事和佔據主動的是郭鬆齡,他原是張作霖麾下的五虎將之一,極具軍事才能,頗有軍功。郭鬆齡,字茂辰,遼寧瀋陽人,1882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私塾先生家庭。1906年,郭鬆齡考入陸軍速成學堂,後就讀於北京陸軍大學。郭鬆齡早年間曾加入同盟會,在追隨朱慶瀾時還參加過保路運動,辛亥革命期間還返回奉天組織武裝鬥爭,以響應革命。郭鬆齡是一個對革命抱有熱情的青年,他在謁見孫中山時曾表示:

“軍人若為軍閥利用,造成特殊勢力,實為共和之障,故其自身亦需革命。”——引自張魁堂:《張學良傳》

早期的郭鬆齡並不得志,但卻懷有抱負。後來,他決定返回東北,投身奉軍。在與一群革命青年交談中,郭鬆齡表露了自己的心機:

“餘擬回奉,投身奉天軍閥巢窟,謀奪兵權,潛蓄勢力,以圖根本改造。”——引自《遼寧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當時“護法運動”失敗,郭鬆齡無法在廣州安身,投奔張作霖自然有謀求生路的成分,但在他內心深處,還潛藏著“謀兵權”“蓄勢力”以“圖根本改造”的宏願。而這可能成為了郭鬆齡日後反張作霖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圖:影視劇中的郭鬆齡

毫無疑問,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對郭鬆齡是有恩的。在郭鬆齡投奉軍時一貧如洗,是張氏父子給了他升遷的機會。郭鬆齡最初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與張學良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後來,在張學良的屢次力薦下,張作霖對郭鬆齡委以重任。

郭鬆齡的表現也著實沒有給張學良丟臉。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奉系慘敗,唯有張學良、郭鬆齡所率的東路第二梯隊取得了戰績,曾同數倍之敵血戰,粉碎了吳佩孚經山海關進軍關東的計劃。而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儘管郭鬆齡恃才傲物,一意孤行,但也在九門口取得大勝。因此,郭鬆齡不久被委任為京榆駐軍司令部副司令,而正司令則是張學良。

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圖:張學良

然而,接下來張作霖的“論功行賞”,卻使得郭鬆齡大失所望。當時,楊宇霆任江蘇督辦,姜登選任安徽督辦,都成為了封疆大吏,可郭鬆齡卻一無所獲。這次“分贓”,標誌著奉系內部以楊宇霆、姜登選為核心的士官派佔據了上風,甚至連大學派的李景林也撈到了不少,這讓郭鬆齡很不平衡。

派系鬥爭與仕途不順,使得郭鬆齡對張作霖的不滿情緒日盛。與此同時,張學良對郭鬆齡過分倚重,幾乎將所轄軍隊大權盡歸郭鬆齡,這又使得郭鬆齡實現了當初投奉時“謀奪兵權,潛蓄勢力”的設想,也有了可與張作霖抗衡的資本。

而就在此時,又發生了一件插曲:郭鬆齡夫婦於1925年十月赴日本觀摩陸軍演習,而張作霖則祕密派出特使,同日方簽訂密約,以承認“二十一條”為代價,獲得日方軍火,用於攻打國民軍。在日方看來,郭鬆齡為奉系寵將,故而日本方面以為郭鬆齡知曉內情,無意間洩露了祕密。

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圖:張作霖

在得知張作霖與日方的祕密談判後,郭鬆齡大為惱怒。作為奉系將領的郭鬆齡,當即將此事告知國民軍代表韓復渠,並強調:

“國家危殆到今天這個地步,張作霖還不惜為個人出賣國家。他這種做法,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苟同的。我是國家的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吳錫祺:《馮玉祥、郭鬆齡聯合反對張作霖的經過》

郭鬆齡的態度非常明顯,他以國家的軍人自居,並強調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顯然,此時的郭鬆齡已將個人恩怨與民族大義分得十分清楚,同時允諾,如果張作霖進攻國民軍,那麼他就反戈攻打張作霖。當然,這一番話自然也有一番政治意義:郭鬆齡想韓復渠透露了張作霖的野心,同時也在為自己找後援。

歸國之後,郭鬆齡又同馮玉祥暗中聯繫,同時拉攏李景林共同聯合起兵反奉,並簽署了祕密合約。條約簽署以後,郭鬆齡於1925年11月22日在灤州通電勸張作霖下野,同時通電攻擊楊宇霆,率軍回奉,並扣押槍殺了姜登選。就這樣,郭鬆齡與張作霖之間徹底決裂。

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圖:姜登選

在戰爭初期,郭鬆齡進軍迅速,於12月5日攻克錦州,準備向奉天進軍,直撲張作霖的大本營。然而,關鍵時刻馮玉祥再次倒戈,他不但沒有采取行動援助郭鬆齡,反而向李景林進攻,使原本就搖擺不定的李景林倒向張作霖,也向郭鬆齡發動進攻。如此一來,郭鬆齡部多面受敵,再加上日軍的公開干涉,由勝轉敗。據奉軍方面電文顯示,12月24日郭鬆齡敗局已定,並試圖向日本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

“本日我軍【按:指奉軍】正面及右翼兩軍向叛軍包圍,新民陷落在即。郭逆【按:指郭鬆齡】及其旅長等均避入新民日領館,商由日領館轉請免其罪譴。該逆所部現正從事收容,結束在即。”——轉引自高群:《張作霖捕殺郭鬆齡的六封電報》

不過,日本領事館卻並未收容和幫助郭鬆齡。就在當日晚上,藏於唐家窩棚村民地窖內的郭鬆齡夫婦被捕,並隨即槍決。至此,郭鬆齡反對張作霖之役徹底告終。

郭鬆齡:犯上作亂的小人,還是忠貞報國的義士?他到底為何反奉?

圖:郭鬆齡夫婦暴屍

縱觀這一事件,郭鬆齡之所以反對張作霖,是由多重原因共同促成的。首先,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論功行賞時打壓郭鬆齡,使得原本便十分尖銳的派系之爭進一步激化;其次,郭鬆齡原本就有奪權蓄勢的野心,更看不慣張作霖與日方的密謀,使之更加堅定了自己反張的意圖;再次,張學良對郭鬆齡過分倚重,使之軍權旁落,讓郭鬆齡有了反對張作霖的資本;最後,馮玉祥、李景林的加入,讓郭鬆齡錯以為有了堅實的後盾,更加有恃無恐。

從個人恩怨來講,郭鬆齡之舉無疑是有“以下犯上”和“恩將仇報”之嫌,但正如郭鬆齡自己所講,他始終將自己視為國家的軍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走狗。因此,隨著郭鬆齡對張作霖的不滿,原本的上下級關係,以至於在張作霖眼中的主僕關係,自然是很不牢靠的。總之,郭鬆齡既貼有軍閥的標籤,同時還有嚮往革命的志向,這使得他走上了不惜賭上身家性命來反張作霖的絕路。

民國往事:郭鬆齡起兵反奉,要打的是張作霖,為何先殺了姜登選?


參考文獻:

王俯民:《民國軍人志》,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年;

張學繼:《張作霖幕府與幕僚》,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1年;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16年。

張安慶:《郭鬆齡倒戈反奉事件初探》,《武漢大學學報》,1983年第3期;

肖惠朝:《聯合反奉中的張作霖與馮玉祥》,《蘭臺世界》,2010年2月(上);

高群:《張作霖捕殺郭鬆齡的六封電報》,《中國檔案報》,2012年6月4日第003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