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莫言獲獎之前並不出名

“和風”太少

村上春樹是公認的西式日本作家,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美式翻譯家”氣息,維基百科是這樣對他定義的:

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之息。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其文字風格深受美國文學的影響,他本人將菲茨傑拉德作為偶像,在文字上多有模仿跟致敬,反而日本作家一貫的“和風”,在他的作品裡很少表現出來,甚至他自己曾表示:

我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少年時期都沒有讀過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想脫離這種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很無趣,很差勁。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莫言獲獎之前並不出名

“和風”太少

村上春樹是公認的西式日本作家,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美式翻譯家”氣息,維基百科是這樣對他定義的:

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之息。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其文字風格深受美國文學的影響,他本人將菲茨傑拉德作為偶像,在文字上多有模仿跟致敬,反而日本作家一貫的“和風”,在他的作品裡很少表現出來,甚至他自己曾表示:

我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少年時期都沒有讀過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想脫離這種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很無趣,很差勁。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菲茨傑拉德是村上春樹的偶像

村上春樹的創作手法跟語言體系獨立於傳統日本作家之外,從《且聽風吟》起他的創作手法就是先用英文寫,然後用日文翻譯。

而諾獎在評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民族性,在作家的作品裡如果能夠反映本民族的特色,那麼這位作家在評選時就會被優先考慮,這也是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用以鼓勵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莫言獲獎之前並不出名

“和風”太少

村上春樹是公認的西式日本作家,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美式翻譯家”氣息,維基百科是這樣對他定義的:

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之息。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其文字風格深受美國文學的影響,他本人將菲茨傑拉德作為偶像,在文字上多有模仿跟致敬,反而日本作家一貫的“和風”,在他的作品裡很少表現出來,甚至他自己曾表示:

我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少年時期都沒有讀過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想脫離這種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很無趣,很差勁。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菲茨傑拉德是村上春樹的偶像

村上春樹的創作手法跟語言體系獨立於傳統日本作家之外,從《且聽風吟》起他的創作手法就是先用英文寫,然後用日文翻譯。

而諾獎在評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民族性,在作家的作品裡如果能夠反映本民族的特色,那麼這位作家在評選時就會被優先考慮,這也是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用以鼓勵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缺乏日本的文化特色

某種程度上諾獎講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對日本人不夠“忠誠”

當今文學界的主流觀點還是宏大的敘事,使命感、責任感、民族性、現實主義這些東西。

用一句巴爾扎克的話來說就是:小說是自己同時代人人們的祕書。

當今文學界推崇的還是像《戰爭與和平》這樣恢弘龐大的敘事史詩,人們在書中可以看到俄國人民的社會面貌與生存困境,而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看不到他對本民族的描繪與表達。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莫言獲獎之前並不出名

“和風”太少

村上春樹是公認的西式日本作家,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美式翻譯家”氣息,維基百科是這樣對他定義的:

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之息。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其文字風格深受美國文學的影響,他本人將菲茨傑拉德作為偶像,在文字上多有模仿跟致敬,反而日本作家一貫的“和風”,在他的作品裡很少表現出來,甚至他自己曾表示:

我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少年時期都沒有讀過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想脫離這種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很無趣,很差勁。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菲茨傑拉德是村上春樹的偶像

村上春樹的創作手法跟語言體系獨立於傳統日本作家之外,從《且聽風吟》起他的創作手法就是先用英文寫,然後用日文翻譯。

而諾獎在評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民族性,在作家的作品裡如果能夠反映本民族的特色,那麼這位作家在評選時就會被優先考慮,這也是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用以鼓勵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缺乏日本的文化特色

某種程度上諾獎講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對日本人不夠“忠誠”

當今文學界的主流觀點還是宏大的敘事,使命感、責任感、民族性、現實主義這些東西。

用一句巴爾扎克的話來說就是:小說是自己同時代人人們的祕書。

當今文學界推崇的還是像《戰爭與和平》這樣恢弘龐大的敘事史詩,人們在書中可以看到俄國人民的社會面貌與生存困境,而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看不到他對本民族的描繪與表達。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戰爭與和平》

以巴爾扎克的觀點來看,村上春樹對日本人似乎並不“忠誠”。在他的筆下,人物只不過是一批會說日語、行為很像日本人的歐洲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住在東京,也可以住在倫敦、紐約或者是上海,反正只要是任何一個可以買到精釀啤酒和爵士唱片的城市就行,具有濃厚的去地域性,而這正是諾獎評審所歧視的。

我們看之前獲獎的兩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跟大江健三郎,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社會的現狀與文化基調,但是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沒有這些,又或者說他刻畫出來的那些遊弋在社會主體之外的邊緣人,那些小資小清新生活的日本人並不是諾獎評審們認為的是當今日本的主體。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莫言獲獎之前並不出名

“和風”太少

村上春樹是公認的西式日本作家,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美式翻譯家”氣息,維基百科是這樣對他定義的:

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之息。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其文字風格深受美國文學的影響,他本人將菲茨傑拉德作為偶像,在文字上多有模仿跟致敬,反而日本作家一貫的“和風”,在他的作品裡很少表現出來,甚至他自己曾表示:

我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少年時期都沒有讀過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想脫離這種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很無趣,很差勁。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菲茨傑拉德是村上春樹的偶像

村上春樹的創作手法跟語言體系獨立於傳統日本作家之外,從《且聽風吟》起他的創作手法就是先用英文寫,然後用日文翻譯。

而諾獎在評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民族性,在作家的作品裡如果能夠反映本民族的特色,那麼這位作家在評選時就會被優先考慮,這也是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用以鼓勵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缺乏日本的文化特色

某種程度上諾獎講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對日本人不夠“忠誠”

當今文學界的主流觀點還是宏大的敘事,使命感、責任感、民族性、現實主義這些東西。

用一句巴爾扎克的話來說就是:小說是自己同時代人人們的祕書。

當今文學界推崇的還是像《戰爭與和平》這樣恢弘龐大的敘事史詩,人們在書中可以看到俄國人民的社會面貌與生存困境,而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看不到他對本民族的描繪與表達。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戰爭與和平》

以巴爾扎克的觀點來看,村上春樹對日本人似乎並不“忠誠”。在他的筆下,人物只不過是一批會說日語、行為很像日本人的歐洲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住在東京,也可以住在倫敦、紐約或者是上海,反正只要是任何一個可以買到精釀啤酒和爵士唱片的城市就行,具有濃厚的去地域性,而這正是諾獎評審所歧視的。

我們看之前獲獎的兩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跟大江健三郎,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社會的現狀與文化基調,但是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沒有這些,又或者說他刻畫出來的那些遊弋在社會主體之外的邊緣人,那些小資小清新生活的日本人並不是諾獎評審們認為的是當今日本的主體。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川端康成

內核上缺於深刻

村上春樹屬於後現代主義作家,他作品的風格是“空虛”“孤獨”“忘記”“無奈”“捨不得跟放不下”這些詞語組成的東西,但是他們並不沉重跟苦悶,反而是淡淡的漂浮在空中的,有種講述出來的釋懷,包含著豁達跟幽默,在這方面來說缺乏深刻性。

譯者林少華也曾說過:

政治體制考量不是他的強項,追究個人心靈的深度與廣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微妙關係,才是村上春樹的強項。

雖然村上春樹不被諾獎所青睞,但這仍未影響到他的地位,諾獎對他來說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

村上春樹絕對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牽扯最深的當代作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多年的諾獎陪跑經歷。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諾獎陪跑專業戶 村上春樹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時大家都會拿村上春樹來說事,為此各大賭博網站甚至還開了盤口,賭村上春樹今年會不會獲獎,某種程度上來講,諾貝爾文學獎頗有些蹭村上春樹熱度的嫌疑,要是沒有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高。

事實上村上春樹絕對有拿諾獎的實力。

早在06年大家就呼喊著村上春樹肯定能獲獎,因為那年他剛拿了卡夫卡獎。這個獎項往往被當做諾獎的風向標,因為很多作家在拿了這個獎之後的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就緊接著拿了諾獎,而一直到現在,獲諾獎的作家有莫言、門羅、石黑一雄甚至是鮑勃·迪倫這個民謠歌手,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是吝嗇於授予這位日本作家一個榮譽。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鮑勃迪倫也曾獲過諾獎

村上春樹本人對能不能拿獎這個事情一直看的很開,他自己曾說過:

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必須是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是自由人的定義。與其做個不得不在乎世人眼光、穿一身不自在禮服的藝術家,還不如做個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自由人。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雖然如此,但是春樹的粉絲們還是對他不能拿獎這個事情耿耿於懷,甚至還有陰謀論認為諾獎的評委會是故意用春樹作為靶子來顯示所謂的客觀與逼格,這與小李子年年錯失奧斯卡是一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評委會的老爺們還不至於這麼狹隘,村上春樹拿不到諾獎更多的還是這幾方面原因:

主流文學界討厭“流行”

事實上全世界的主流文學界都有著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歧視“暢銷”,討厭“流行”。

王小波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認可就是這樣的道理。文學界對文學一直有著嚴肅與通俗的區分,認為通俗文學失於虛浮,因此便低嚴肅文學一等,加之《挪威的森林》把村上春樹凸顯成一個只會寫青春愛情故事的“小資作家”,導致他雖然也有《舞!舞!舞!》跟《奇鳥行狀錄》這樣飽含人性思考的作品,但由於其作為暢銷書作家的標籤太過濃厚,所以為諾獎所不喜。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作為暢銷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點,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發現優秀的冷門作家。

某種程度上來講,莫言之所以能獲諾獎正是因為他不知名,拿獎之前甚至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知之甚少,而像村上春樹這樣的暢銷作家反而容易被優先忽略。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莫言獲獎之前並不出名

“和風”太少

村上春樹是公認的西式日本作家,其作品具有濃郁的“美式翻譯家”氣息,維基百科是這樣對他定義的:

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之息。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其文字風格深受美國文學的影響,他本人將菲茨傑拉德作為偶像,在文字上多有模仿跟致敬,反而日本作家一貫的“和風”,在他的作品裡很少表現出來,甚至他自己曾表示:

我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少年時期都沒有讀過日本作家的作品。我想脫離這種文化,我覺得這種文化很無趣,很差勁。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菲茨傑拉德是村上春樹的偶像

村上春樹的創作手法跟語言體系獨立於傳統日本作家之外,從《且聽風吟》起他的創作手法就是先用英文寫,然後用日文翻譯。

而諾獎在評審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民族性,在作家的作品裡如果能夠反映本民族的特色,那麼這位作家在評選時就會被優先考慮,這也是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用以鼓勵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缺乏日本的文化特色

某種程度上諾獎講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對日本人不夠“忠誠”

當今文學界的主流觀點還是宏大的敘事,使命感、責任感、民族性、現實主義這些東西。

用一句巴爾扎克的話來說就是:小說是自己同時代人人們的祕書。

當今文學界推崇的還是像《戰爭與和平》這樣恢弘龐大的敘事史詩,人們在書中可以看到俄國人民的社會面貌與生存困境,而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看不到他對本民族的描繪與表達。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戰爭與和平》

以巴爾扎克的觀點來看,村上春樹對日本人似乎並不“忠誠”。在他的筆下,人物只不過是一批會說日語、行為很像日本人的歐洲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住在東京,也可以住在倫敦、紐約或者是上海,反正只要是任何一個可以買到精釀啤酒和爵士唱片的城市就行,具有濃厚的去地域性,而這正是諾獎評審所歧視的。

我們看之前獲獎的兩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跟大江健三郎,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社會的現狀與文化基調,但是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沒有這些,又或者說他刻畫出來的那些遊弋在社會主體之外的邊緣人,那些小資小清新生活的日本人並不是諾獎評審們認為的是當今日本的主體。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川端康成

內核上缺於深刻

村上春樹屬於後現代主義作家,他作品的風格是“空虛”“孤獨”“忘記”“無奈”“捨不得跟放不下”這些詞語組成的東西,但是他們並不沉重跟苦悶,反而是淡淡的漂浮在空中的,有種講述出來的釋懷,包含著豁達跟幽默,在這方面來說缺乏深刻性。

譯者林少華也曾說過:

政治體制考量不是他的強項,追究個人心靈的深度與廣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微妙關係,才是村上春樹的強項。

雖然村上春樹不被諾獎所青睞,但這仍未影響到他的地位,諾獎對他來說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村上春樹為何年年諾獎陪跑?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夠“日本人”

村上春樹

並且我們從村上春樹最近的作品《刺殺騎士團長》等中可以看出來,他已經有意識的在作品裡梳理出更多具有深度的內核。這樣一位作家,我們相信時間會證明他的價值,而我們只需靜靜等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