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自1978年以來,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從早期以“放權讓利”為核心特徵的擴權讓利試點、經濟責任制、利改稅、承包經營責任制、租賃制、股份制試點等系列改革,到中期以產權改革為主要特徵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基於“整體搞活”的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再到近期以分類改革為關鍵特徵的“新型國有企業”構造,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範式。本文將闡述現階段國企改革的新趨勢,分析評價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所依賴的公司治理結構新發展以及國有資產監管新舉措,並說明列舉評估行業在國企改革中所擁有的價值和能夠提供的服務。

國企改革新階段

改革篇

國企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隨著2017年底央企完成公司制改制,國有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公司制改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提條件,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產權層面的改革,也是國企改革中最核心和最敏感的內容。改制後的企業有助於實現上市。現階段國企改革發展呈現多個新趨勢:加快國企戰略性重組,在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基礎上推進股份制改革,通過國家層面與地方層面的上下聯動全面深入地推進國企混合制改革。

圖1. 國企改革歷程: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表1. 十九大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加大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企戰略性重組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發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即由公有資本和非公資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的一種新型所有制。在股票市場不景氣、從場內市場融資有限的現實狀況下,混合所有制可以幫助國有企業用少量的資本金吸引社會大量資本進行發展,同時進行行業整合。例如:中國建材資本中75%是來源於社會資本、非公資本,25%來源於國有資本;國藥集團則是各佔一半,50%來自國有資本、50%來自社會資本。在吸引社會資本的同時,中國建材整合了上千家水泥廠,國藥集團整合了600家醫藥公司,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

截至目前,在已經推出的三批50家重要領域的混改試點中,已完成改革主體任務的企業經營業績都得到了顯著改善,資產負債率平均下降5.2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額同比增長均在10%以上,形成了中國聯通、東航物流、中金珠寶、內蒙一機、合肥江航等一批具有標杆示範意義的優質混改企業。根據國資委數據,2018年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中新增混合所有制企業1003戶,引入非國有資本總量901.5億元;1877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有1098戶地方國有企業入股非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成為中央企業運營的主體。中央企業資產的65%、營業收入的61%、利潤總額來源的88%都來自於上市公司。2019年將加大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推出第四批試點企業共160家(其中,中央企業系統107家,地方企業53家)。

國有企業改革同時要求優化國有資本佈局,不斷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裝備製造、造船、化工等領域的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電力、有色、鋼鐵、海工設備、環保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另一方面,紮實推進區域資源的整合,穩步開展國際化經營。2016年以來,出現了地方央企國企化現象,尤其是在產能過剩行業(鋼鐵、有色、港口等),主要通過股權無償劃轉的方式,地方國企實際控制人從地方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實現了產業整合,將助推產業升級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打造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升級版

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9年工作時提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改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2019年1月,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再次擴容,11家中央企業納入試點。這意味著在目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中,已有約1/5的央企轉變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前兩批入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的企業,以處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商業一類企業為主,而此次航空工業集團入圍第三批試點,意味著將來有望推動更多的國有資本,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兩家資本運營公司設立股權運營平臺,推動國有資本在進退流轉中增值。目前,兩家公司設立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6只基金,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

根據中央規劃,未來中央企業將主要分為實體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三種類型。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核心,也是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重要內容。未來將在戰略規劃、工資總額管理、選人用人和激勵機制、財務和產權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授權放權力度,最大程度激發各級企業內在活力;發揮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作用,優化中央企業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同步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等多項綜合性改革。

表2.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表3.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企業集團: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國企改革新階段

公司治理篇

國企改革

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之一,這需要國有企業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增強企業活力。

加速推進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在當年底前將按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登記的中央“企業”全部改製為按照公司法註冊的“公司”。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全部變身為國有控股公司,這一從“企業”到“公司”的轉變,再次證明了深化國企改革的根本目標在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從企業治理向公司治理的轉型,以加快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靈活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應該明確的是,公司治理的目標不是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而是在於實現公司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力制衡、並保障公司重大戰略決策的科學性,以此實現公司價值即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我國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離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公司治理不完善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主要表現為產權結構不合理,董事會不到位,投資者利益保護不充分,選人用人機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及時等。

近些年來,隨著國企改革進程的加快,職業經理人已成為國企改革重點突破的方面。自2002年起,職業經理人的相關政策逐漸出臺,職業經理人的改革方向也逐漸清晰,目前已經在央企二級及以下公司開始試點。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則尤其值得關注,意味著將加速推進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擴大市場化選聘範圍和比例。通過市場化選聘改革,可以強化董事會功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將董事會、經理層由過去的“同紙任命”改為分層管理,形成分類分層的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有效解決經營管理者“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問題。

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實現員工、股東、企業多方共贏

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增強企業活力、搞好國有企業的關鍵所在。因此國務院及有關部委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國有企業建立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即綜合運用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和科技型企業股權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方式,立體化全方位激發企業活力。目前,央企已取得積極進展:第一,實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共有45家中央企業控股的92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佔中央企業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的22.8%,主要分佈在通信與信息技術、科研設計、醫藥、機械、軍工、能源等行業領域。第二,開展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截至2018年底,已有24家中央企業所屬科技型子企業的104個激勵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其中2018年新增74個方案,比上年增長247%。第三,試點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全國共選取了181戶企業開展試點,央企層面10戶試點子企業已經全部完成出資入股,地方層面的試點企業也完成了首批的出資入股,後續選擇的正積極開展戰投洽談、資產評估、進場交易等工作。第四,推動中央企業持續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據統計,相關企業都實現了強勁的利潤增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1年以上的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市值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6.7%、14.6%、7.0%,明顯高於整體水平;30個已經完成首批激勵兌現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增幅分別達到41.6%和45.6%;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中,10戶中央試點企業2018年利潤總額平均增幅26%。除了利潤增長以外,股權激勵也使得企業人才隊伍更加穩定、創新能力增強,以及由於向市場傳遞了公司穩健增長的積極信號而帶來的融資成本降低、資本結構優化等好處。未來激勵機制的實施要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擴圍擴面。

國企改革新階段

監管篇

國企改革

在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需要特別重視監督約束機制的建立,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實現綜合治理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發揮監督職能,保障國有資產安全,防範國有資產流失。

建立多維度的國有企業監督管理體系

監督機制是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涉及監督職責的機構不少,包括直接行使監督職責的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不少大型企業內部還實行了巡視制度,黨委(黨組)也負有重要監督職責,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也承擔監督任務,這些監督機構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國有企業曝露出的腐敗問題和決策失誤問題看,國有企業內部的監督機構不夠有效。同時,我國公司治理的外部機制主要是資本市場和社會監督也不是十分有效。過去20年實行了外部監事會制度,2018年4月,撤銷了外部監事會,職能併入審計署,將實現並強化對國有資產的全流程動態監督。同時,國家設立了監察委員會,打造立體監督體系。2019年4月國務院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要求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和外部監督監管體系,對國有企業進行有效監督:一是搭建實時在線的國資監管平臺;二是統籌協同各類監督力量;三是健全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

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防範國有資產流失

2019年4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委員長會議通過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五年規劃(2018—2022)》(以下簡稱《五年規劃》)。《五年規劃》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起報告範圍全口徑、全覆蓋,分類、標準明確規範,報告與報表相輔相成的報告體系;基本建立起符合國有資產類別特點、以聯網數據庫為依託、以評價指標體系為重點、以常委會審議意見處理和整改問責為重要抓手的人大國有資產監督制度;基本建立起橫向協作與縱向聯動順暢有序、規範高效的工作機制。

表4 2018-2022年專項報告的議題安排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資料來源:《五年規劃》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資產雲”助力實現國有資產全生命週期動態管理

在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府服務”和實現“數字財政”的大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政府資產管理水平和為政府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提供信息技術支撐,浙江省政府上線資產管理雲服務平臺(簡稱“資產雲”),實現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同時,為了破解國有資產管理中跨機構、跨行業、跨週期和跨部門協同難等問題,浙江省財政廳和省市場監管局運用GS1物品編碼技術構建了一套資產編碼標準體系。像每個人都有身份證一樣,每件國有資產都有一個唯一編碼,掃碼便能獲取這件資產的信息,並上傳資產雲生成資產卡片。這個唯一編碼貫穿資產申領、接收、移交、盤點和處置全鏈條各環節,實現了國有資產全生命週期動態管理,為將來的資產5G物聯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基礎。

國企改革新階段

服務篇

國企改革

在國有企業改革中,伴隨國有企業股份改制、兼併重組、境內外上市,資產評估行業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評估公司助力改革,為國有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圖2. 國有資產服務內容: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圖3. 世聯評估國資服務七大核心服務模塊: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世聯評估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本文作者:世聯評估,全國領先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機構,擁有強大的評估師團隊,持有RICS、AI、HKIS等國際學會資質,致力專業持續領先,深度、前瞻市場解讀,內容首發價值領地公眾號,原創精彩不斷!如需轉載本文,請點擊【轉載須知】查閱轉載規則。

40年國企改革風雲:評估行業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研究院文章精選

◆大資管迎來新趨勢

◆融資政策將收緊,五月樓市整體趨勢研判

◆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供應方式多元化,產業用地政策再起變化

◆資產證券化監管問答解讀

◆解密評估機構在REITs全鏈服務

◆北京新機場通航在即,全維度解析

◆新型城鎮化大趨勢下的發展

◆資產證券化趨勢解讀

免責聲明:

1.本圖文轉載自:價值領地

2.凡註明轉載來源的圖文信息,均為其他媒體或平臺的作品,均為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平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3.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刪除。或者聯繫搜狐焦點上海站版權部:021-2308157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