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張俊東(以下簡稱張):李先生,您的畫“寫意”程度很高,這樣的畫作成功率是不是很低,是不是畫很多張才會出一張?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李世南(以下簡稱李):因為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出版物,如果看原作,其實我是追求筆筆都要交待清楚,是有筆法控制的。但同時也並不排斥這種無意中所形成的模糊美,有時還有意追求這種模糊美。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張俊東(以下簡稱張):李先生,您的畫“寫意”程度很高,這樣的畫作成功率是不是很低,是不是畫很多張才會出一張?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李世南(以下簡稱李):因為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出版物,如果看原作,其實我是追求筆筆都要交待清楚,是有筆法控制的。但同時也並不排斥這種無意中所形成的模糊美,有時還有意追求這種模糊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玄奘之路》2015年

張:我覺得這種模糊美有時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其實大寫意畫是一種在狂放激情下追求極簡約的創作。這種高度簡約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模糊美的追求,用相對簡單的筆墨追求更加豐富的意象。

還有,我發現您的畫作裡很少用顏料,似乎只看過您用過赭石?

李:我用顏料是很少,一般就用赭石和花青。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料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我建議年輕畫家一定要注意宣紙和顏料的使用,包括印泥的使用。中國現在的宣紙、毛筆、顏料以及印泥都越來越差了。中國畫從創作思想和審美,到工具使用,都是世界獨一無二並獨立成體系,有關部門應該像保護和扶持國粹京劇一樣,保護和扶持中國畫及與中國畫相關工具的生產,這才是中華民族自己的東西。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張俊東(以下簡稱張):李先生,您的畫“寫意”程度很高,這樣的畫作成功率是不是很低,是不是畫很多張才會出一張?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李世南(以下簡稱李):因為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出版物,如果看原作,其實我是追求筆筆都要交待清楚,是有筆法控制的。但同時也並不排斥這種無意中所形成的模糊美,有時還有意追求這種模糊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玄奘之路》2015年

張:我覺得這種模糊美有時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其實大寫意畫是一種在狂放激情下追求極簡約的創作。這種高度簡約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模糊美的追求,用相對簡單的筆墨追求更加豐富的意象。

還有,我發現您的畫作裡很少用顏料,似乎只看過您用過赭石?

李:我用顏料是很少,一般就用赭石和花青。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料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我建議年輕畫家一定要注意宣紙和顏料的使用,包括印泥的使用。中國現在的宣紙、毛筆、顏料以及印泥都越來越差了。中國畫從創作思想和審美,到工具使用,都是世界獨一無二並獨立成體系,有關部門應該像保護和扶持國粹京劇一樣,保護和扶持中國畫及與中國畫相關工具的生產,這才是中華民族自己的東西。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蕺山煙雨》2017年

關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的發展道路

張:李先生,有人評價您是當代畫壇畫大寫意人物畫得最好的,包括在座的邱成君先生,他幾次跟我說看了您畫的人物畫就不想再看別人的畫了。另外,在您把自己風格定位為寫意人物畫之前,您做過很多不同風格的探索和嘗試,包括“85美術思潮”您都是中堅力量,您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探索和經歷談談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問題。

李:我私下覺得,中國畫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現代水墨。可以不要筆法墨法,從西畫中借鑑大量東西,走中西結合的道路,也可以說用西方美術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張俊東(以下簡稱張):李先生,您的畫“寫意”程度很高,這樣的畫作成功率是不是很低,是不是畫很多張才會出一張?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李世南(以下簡稱李):因為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出版物,如果看原作,其實我是追求筆筆都要交待清楚,是有筆法控制的。但同時也並不排斥這種無意中所形成的模糊美,有時還有意追求這種模糊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玄奘之路》2015年

張:我覺得這種模糊美有時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其實大寫意畫是一種在狂放激情下追求極簡約的創作。這種高度簡約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模糊美的追求,用相對簡單的筆墨追求更加豐富的意象。

還有,我發現您的畫作裡很少用顏料,似乎只看過您用過赭石?

李:我用顏料是很少,一般就用赭石和花青。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料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我建議年輕畫家一定要注意宣紙和顏料的使用,包括印泥的使用。中國現在的宣紙、毛筆、顏料以及印泥都越來越差了。中國畫從創作思想和審美,到工具使用,都是世界獨一無二並獨立成體系,有關部門應該像保護和扶持國粹京劇一樣,保護和扶持中國畫及與中國畫相關工具的生產,這才是中華民族自己的東西。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蕺山煙雨》2017年

關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的發展道路

張:李先生,有人評價您是當代畫壇畫大寫意人物畫得最好的,包括在座的邱成君先生,他幾次跟我說看了您畫的人物畫就不想再看別人的畫了。另外,在您把自己風格定位為寫意人物畫之前,您做過很多不同風格的探索和嘗試,包括“85美術思潮”您都是中堅力量,您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探索和經歷談談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問題。

李:我私下覺得,中國畫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現代水墨。可以不要筆法墨法,從西畫中借鑑大量東西,走中西結合的道路,也可以說用西方美術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魯迅筆下》2017年

張:這是徐悲鴻先生曾經力倡的觀點,但他不說是改造,說是改良,其實有什麼區別呢。

李:另外一條是純粹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這條道路是以筆墨為核心的,必須要對筆墨內美進行不斷的錘鍊。天津一個搞現代水墨的朋友講,他在思考和努力探索如何使自己的創作與西方進行對話。其實何必非要讓西方懂你呢,西方在搞油畫時並沒有非要我們懂他們、理解他們。

張:徐悲鴻提出要改良中國畫時,在那個特殊時代,很少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有,那就是潘天壽先生。潘先生講,中國畫和西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中國畫和西畫應該拉開距離。還有,西方藝術和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是有本質區別的。西方很多藝術其實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與創作者的人沒有多少關係,甚至是沒有絲毫關係,作品與人是分開的。比如他們可以把小便器題上“泉”的主題,簽上作者姓名直接掛到美術館裡展出,並引起很大轟動。這對於以傳統意義上中國畫審美為標準的人來說,是很難想象和接受的。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書畫有一個標準,“人品即書品”,“人書俱老”。這裡的“品”是品格、格調;這裡的老不僅是指年齡,而是指“老境”,也就是一種自然的人生境界—“無心而自達”。要求書畫作品裡必須要有作者的存在,創作者的人和作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也就要求,畫好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就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人生境界。

曾看到一份資料,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先生特別強調中國畫的“正本清源”,我想這其中有兩重考慮,一是說當代中國畫還是要回歸傳統,進一步深入經典、挖掘經典;另一想法是說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還要以筆墨內美為核心。龍先生所強調的“正本清源”,說白了就是中國畫家要錘鍊筆墨,要過書法這一關,要有文人風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文人都沒有了,文人畫還會存在嗎?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張俊東(以下簡稱張):李先生,您的畫“寫意”程度很高,這樣的畫作成功率是不是很低,是不是畫很多張才會出一張?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李世南(以下簡稱李):因為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出版物,如果看原作,其實我是追求筆筆都要交待清楚,是有筆法控制的。但同時也並不排斥這種無意中所形成的模糊美,有時還有意追求這種模糊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玄奘之路》2015年

張:我覺得這種模糊美有時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其實大寫意畫是一種在狂放激情下追求極簡約的創作。這種高度簡約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模糊美的追求,用相對簡單的筆墨追求更加豐富的意象。

還有,我發現您的畫作裡很少用顏料,似乎只看過您用過赭石?

李:我用顏料是很少,一般就用赭石和花青。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料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我建議年輕畫家一定要注意宣紙和顏料的使用,包括印泥的使用。中國現在的宣紙、毛筆、顏料以及印泥都越來越差了。中國畫從創作思想和審美,到工具使用,都是世界獨一無二並獨立成體系,有關部門應該像保護和扶持國粹京劇一樣,保護和扶持中國畫及與中國畫相關工具的生產,這才是中華民族自己的東西。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蕺山煙雨》2017年

關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的發展道路

張:李先生,有人評價您是當代畫壇畫大寫意人物畫得最好的,包括在座的邱成君先生,他幾次跟我說看了您畫的人物畫就不想再看別人的畫了。另外,在您把自己風格定位為寫意人物畫之前,您做過很多不同風格的探索和嘗試,包括“85美術思潮”您都是中堅力量,您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探索和經歷談談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問題。

李:我私下覺得,中國畫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現代水墨。可以不要筆法墨法,從西畫中借鑑大量東西,走中西結合的道路,也可以說用西方美術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魯迅筆下》2017年

張:這是徐悲鴻先生曾經力倡的觀點,但他不說是改造,說是改良,其實有什麼區別呢。

李:另外一條是純粹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這條道路是以筆墨為核心的,必須要對筆墨內美進行不斷的錘鍊。天津一個搞現代水墨的朋友講,他在思考和努力探索如何使自己的創作與西方進行對話。其實何必非要讓西方懂你呢,西方在搞油畫時並沒有非要我們懂他們、理解他們。

張:徐悲鴻提出要改良中國畫時,在那個特殊時代,很少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有,那就是潘天壽先生。潘先生講,中國畫和西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中國畫和西畫應該拉開距離。還有,西方藝術和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是有本質區別的。西方很多藝術其實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與創作者的人沒有多少關係,甚至是沒有絲毫關係,作品與人是分開的。比如他們可以把小便器題上“泉”的主題,簽上作者姓名直接掛到美術館裡展出,並引起很大轟動。這對於以傳統意義上中國畫審美為標準的人來說,是很難想象和接受的。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書畫有一個標準,“人品即書品”,“人書俱老”。這裡的“品”是品格、格調;這裡的老不僅是指年齡,而是指“老境”,也就是一種自然的人生境界—“無心而自達”。要求書畫作品裡必須要有作者的存在,創作者的人和作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也就要求,畫好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就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人生境界。

曾看到一份資料,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先生特別強調中國畫的“正本清源”,我想這其中有兩重考慮,一是說當代中國畫還是要回歸傳統,進一步深入經典、挖掘經典;另一想法是說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還要以筆墨內美為核心。龍先生所強調的“正本清源”,說白了就是中國畫家要錘鍊筆墨,要過書法這一關,要有文人風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文人都沒有了,文人畫還會存在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徐悲鴻作品

李:對了,就是這個問題。其實現在有些人也認識到了中國畫應該更純粹一點,還是要以筆墨內美為追求,但他們還是要去這樣做。

張:我覺得這裡面有兩個組成部分的人在認識上略有不同,一部分人是確實沒有認識到筆墨內美對於傳統中國畫的核心作用,自己認識不到,別人怎麼說都沒有用,他只能畫很俗氣很浮躁的畫。另一部分人是自己認識到了,但由於“趨利”,甘願捨棄筆墨內美而追求所謂的風格和市場。中國藏畫導報有一個封面的標題——“有點大師像的畫家都被山東的小老闆給廢了”。當時只看這個標題就感覺很震撼。

"

我這人有個特點,遇到藝術造詣高超、自己尊敬的師長,都會問很多問題,特別是一些創作中比較具體、能夠更加切入書畫藝術本體的問題。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張俊東(以下簡稱張):李先生,您的畫“寫意”程度很高,這樣的畫作成功率是不是很低,是不是畫很多張才會出一張?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李世南(以下簡稱李):因為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出版物,如果看原作,其實我是追求筆筆都要交待清楚,是有筆法控制的。但同時也並不排斥這種無意中所形成的模糊美,有時還有意追求這種模糊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玄奘之路》2015年

張:我覺得這種模糊美有時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其實大寫意畫是一種在狂放激情下追求極簡約的創作。這種高度簡約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模糊美的追求,用相對簡單的筆墨追求更加豐富的意象。

還有,我發現您的畫作裡很少用顏料,似乎只看過您用過赭石?

李:我用顏料是很少,一般就用赭石和花青。一次和一位日本畫家聊天,日本畫家說我們中國當代畫家在用色上很不講究,將來日本的畫家會超過我們,日本畫家的畫會更好地保存下來。當代畫壇中國畫家在顏料的使用上確實越來越不講究,生產顏料最好的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已經倒閉關門了,廠子賣給了別人;以前包裝是一個紙盒子裝著,現在為節約成本連紙盒子也沒有,用塑料袋包一袋子,很可悲。那些用化學顏料畫出來的畫,幾年之後顏色就會褪掉很多,沒法看了。我建議年輕畫家一定要注意宣紙和顏料的使用,包括印泥的使用。中國現在的宣紙、毛筆、顏料以及印泥都越來越差了。中國畫從創作思想和審美,到工具使用,都是世界獨一無二並獨立成體系,有關部門應該像保護和扶持國粹京劇一樣,保護和扶持中國畫及與中國畫相關工具的生產,這才是中華民族自己的東西。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蕺山煙雨》2017年

關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的發展道路

張:李先生,有人評價您是當代畫壇畫大寫意人物畫得最好的,包括在座的邱成君先生,他幾次跟我說看了您畫的人物畫就不想再看別人的畫了。另外,在您把自己風格定位為寫意人物畫之前,您做過很多不同風格的探索和嘗試,包括“85美術思潮”您都是中堅力量,您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探索和經歷談談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問題。

李:我私下覺得,中國畫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現代水墨。可以不要筆法墨法,從西畫中借鑑大量東西,走中西結合的道路,也可以說用西方美術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魯迅筆下》2017年

張:這是徐悲鴻先生曾經力倡的觀點,但他不說是改造,說是改良,其實有什麼區別呢。

李:另外一條是純粹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這條道路是以筆墨為核心的,必須要對筆墨內美進行不斷的錘鍊。天津一個搞現代水墨的朋友講,他在思考和努力探索如何使自己的創作與西方進行對話。其實何必非要讓西方懂你呢,西方在搞油畫時並沒有非要我們懂他們、理解他們。

張:徐悲鴻提出要改良中國畫時,在那個特殊時代,很少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有,那就是潘天壽先生。潘先生講,中國畫和西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中國畫和西畫應該拉開距離。還有,西方藝術和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是有本質區別的。西方很多藝術其實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與創作者的人沒有多少關係,甚至是沒有絲毫關係,作品與人是分開的。比如他們可以把小便器題上“泉”的主題,簽上作者姓名直接掛到美術館裡展出,並引起很大轟動。這對於以傳統意義上中國畫審美為標準的人來說,是很難想象和接受的。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書畫有一個標準,“人品即書品”,“人書俱老”。這裡的“品”是品格、格調;這裡的老不僅是指年齡,而是指“老境”,也就是一種自然的人生境界—“無心而自達”。要求書畫作品裡必須要有作者的存在,創作者的人和作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也就要求,畫好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就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人生境界。

曾看到一份資料,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先生特別強調中國畫的“正本清源”,我想這其中有兩重考慮,一是說當代中國畫還是要回歸傳統,進一步深入經典、挖掘經典;另一想法是說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還要以筆墨內美為核心。龍先生所強調的“正本清源”,說白了就是中國畫家要錘鍊筆墨,要過書法這一關,要有文人風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文人都沒有了,文人畫還會存在嗎?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徐悲鴻作品

李:對了,就是這個問題。其實現在有些人也認識到了中國畫應該更純粹一點,還是要以筆墨內美為追求,但他們還是要去這樣做。

張:我覺得這裡面有兩個組成部分的人在認識上略有不同,一部分人是確實沒有認識到筆墨內美對於傳統中國畫的核心作用,自己認識不到,別人怎麼說都沒有用,他只能畫很俗氣很浮躁的畫。另一部分人是自己認識到了,但由於“趨利”,甘願捨棄筆墨內美而追求所謂的風格和市場。中國藏畫導報有一個封面的標題——“有點大師像的畫家都被山東的小老闆給廢了”。當時只看這個標題就感覺很震撼。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一)

《荷殤》2016年

李:現在是有這個問題,很多年輕人不是講嗎,不管怎麼樣先得把自己從人弄成“人物”,得是個“腕”。

張:於是很多人刻意追求要有自己的風格。其實風格形成很容易,糊塗亂抹也是一種風格,關鍵是你形成的這種風格格調怎樣,境界是不是很高。當然,我這裡說別人是糊塗亂抹,也不見得就對。因為在判斷一件作品好壞時,其實還有一個出發點和以什麼為標準的問題。當今的畫家很多,中國美術家協會也有七、八千會員,但如果以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為體系,以筆墨內美為標準來判斷可能很多畫家都不算會畫畫。我曾以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為衡量尺度,看第三屆中國花鳥畫展,從頭看到尾,能讓我駐足的可能不過十張。大多都既無筆墨,也無內蘊,更不敢奢談格調和境界,不是蒼白,就是浮躁。如果從畫的題款角度看,別說配合畫面境界自作詩文,就只是題款的幾個字都很難讓人忍心讀下去,四個字:慘不忍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