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來濰25年,貴州女子終與家人團聚'

"

25年前,貴州女子“寧芳娥”離家出走,輾轉來濰生兒育女,可是思鄉之情卻日益濃烈。兒女成人後為母尋親,終於在各方愛心接力下,昨天下午,寧芳娥終於與家人團聚!


"

25年前,貴州女子“寧芳娥”離家出走,輾轉來濰生兒育女,可是思鄉之情卻日益濃烈。兒女成人後為母尋親,終於在各方愛心接力下,昨天下午,寧芳娥終於與家人團聚!


回家了!來濰25年,貴州女子終與家人團聚

寧芳娥(右二)帶著兒子(右三)與父母團聚。(段在忠供圖)


25年前,貴州女子“寧芳娥”離家出走,一路顛沛流離來到濰坊,在當地成家生下一對子女,可她始終放不下思鄉情。由於行政區域改變,加上文化水平有限,她一直沒聯繫上家人。子女成人後,踏上了為母親尋親的漫漫長路。日前,在“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幫助下,寧芳娥終於聯繫到了家人。考慮到她沒有身份證,愛心人士還聯繫市救助管理站,為其購買了一張特殊的火車票。7月28日晚,母子踏上歸家的火車。30日下午,寧芳娥終於與家人團聚。

寧芳娥

一直沒有身份證,難忘故鄉杜鵑花

7月28日晚9時45分許,寧芳娥坐在濰坊火車站寬敞的候車廳裡,目光在檢票口和發車時間表之間徘徊不定,雙手緊攥著有些侷促不安。再過半小時,濰坊至六盤水的列車即將發車,她將踏上久違25年的歸家之路。兒子段在忠察覺到母親的緊張,掏出車票遞給她。車票上有汗漬和褶皺,這幾天只要有空,寧芳娥就會拿起車票端詳,嘴裡唸叨著家鄉的方言。

今年46歲的寧芳娥有兩個名字,另一個叫“林正敏”。25年前,她與家人起了衝突,一怒之下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過家。一路顛沛流離來到濰坊高新區清池街道西北段村,與一位段姓村民成婚。雖然夫家人對她不錯,還育有一對兒女,可思鄉之情從未斷絕,她始終忘不了貴州的親人。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她,只知道老家在“貴州六盤水林家寨”,其餘情況一概不知。

當時,一口貴州方言的她,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根據名字諧音大家都叫她——寧芳娥。命運似乎對她有些刻薄,丈夫2008年因車禍去世,留下她一人拉扯一對兒女。

由於沒有身份證,她只能以打零工為生。期間也多次希望補辦身份證,然而,“林家寨”三個字不在貴州六盤水的行政區劃中,寧芳娥又無法提供其他有效信息,補辦身份證更無從談起。有時候著急起來,她向旁人說家鄉的記憶,可滿口的方言令人根本聽不懂,她只能雙手急促地比劃著。見周圍人茫然的樣子,她耷拉著肩膀,踱步回家,將尋親的念頭埋在心底。

“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找家,沒電話沒地址,我只有自己撫養兒女長大。”寧芳娥說起此事時,眼中閃過一絲落寞,似乎想起了無數次尋家無果的無助。

25年,足以讓一個人忘記故鄉的模樣,但在寧芳娥腦海裡,總有一片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那是記憶裡故鄉留給她的最後一個鏡頭。

兒女

得知母親的苦衷和身世,相約長大後為母找到老家

“回家”兩個字對寧芳娥是奢望,她的孤單無助以及格格不入,兒女都看在眼裡。“小時候,我就問過母親,自己的姥姥到底在哪,她只是摸著我的頭說‘等你長大了就領著你回家’。”寧芳娥的女兒段麗琴說,長大後,鄰居們對母親的身世議論紛紛,稱其是“走失的女娃”。

姐弟倆發現,與周圍人不同,母親特別能吃辣,平日講話是雲貴口音,生活習慣也與濰坊人大不相同。每到過年,別的孩子都會有母親孃家親戚給壓歲錢,但姐弟倆從來沒有。這讓段麗琴感到鄰居的議論並非無中生有,她跟弟弟才逐漸知道,原來母親並非本地人。

姐弟倆試圖向母親求證,但母親一直守口如瓶,甚至有些避諱。不過姐弟倆長大後,父母還是將一切告訴了他們,姐弟倆記住了貴州六盤水,得知在那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還有自己的姥姥姥爺。除此之外,母親什麼都沒說。

思鄉之情是難以被斬斷的,每逢佳節,寧芳娥總是想起貴州的親人。偶爾談起故鄉的風土人情,都忍不住落淚,這時候桌前也會擺上一瓶辣醬,那是家鄉的飲食風俗,寧芳娥大口大口往嘴裡塞著辣醬,緩解思鄉情緒。吃著吃著,寧芳娥的眼淚總是無聲地落下。

心疼母親的姐弟倆,瞭解母親的苦衷和身世後,總是湊上前說些安慰的話。有一次,姐弟倆還取來貴州的地圖,說等長大了,一定帶母親逐個地去尋找。被兒女的孝順打動,三人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姐弟倆也爭氣,先後考上了職業院校,半工半讀補貼家用。他們知道,母親長年累月沒有結果的搜尋,心力交瘁,這甚至成為一家的心結。幫母親尋親的念頭,每天縈繞在姐弟倆心頭,成年後更加強烈,姐弟倆相約,在母親有生之年一定幫她找到老家,讓她見親人一面。

信息零碎難有所獲十分著急,求助“寶貝回家”成功

由於寧芳娥文化水平有限,描述事物很不清晰,不少回憶斷斷續續,毫無條理而且矛盾。段麗琴跟弟弟只能反覆推敲核實,梳理出線索,判斷母親老家的情況,費了很多功夫,還是一無所獲。

姐弟倆在校期間,只要遇到南方人,甚至同學中有南方的親屬,都會主動攀談詢問情況,還託人打聽當地的情況,希望能獲得有價值的線索。段麗琴畢業後,也沒有中斷尋親,她在網上發佈帖子求助,向疑似母親老家的地址聯繫核實。在這條漫漫尋親路上,段麗琴還曾打算親自前往貴州,由於結婚懷孕等緣故,未能遠行。

“有了孩子,我更瞭解母女不能相見的痛苦。”段麗琴說,嫁到昌樂後,懷孕的她更體會到了父母子女之間的血脈親情。她暗下決心,不管付出什麼代價,一定要完成母親的願望,找到姥姥姥爺一家。

令姐弟倆更不安的是,母親已是不惑之年,年齡漸長身體欠佳,有幾次不舒服需要住院,可現在正規醫院入院必須有身份證明。姐弟倆擔心母親沒有身份證,不光出行不便,將來生病都不能住院,連基本的醫療保障都無法獲得。

“我媽身體不是特別好,萬一等她老了,生病需要長期住院,沒有身份證的她,恐怕會遇到被醫院拒收等難題。”段麗琴說,支持姐弟倆幫母親尋親的動力從此多了一個。他們希望能回到母親老家為其辦理身份證,掃除一切後顧之憂。

2018年夏天,姐弟倆在看央視《等著我》節目時,無意中瞭解到“寶貝回家”志願組織,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念頭聯繫了他們。事實證明,這一步是非常正確的。尋親帖子發出半年後有消息傳來,寧芳娥的家現在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化樂鎮泵井村,這個地址只是區劃調整後的稱呼,當地居民說起它,仍會沿襲舊稱——林家寨。

“當時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後來真的找到了。”段麗琴說,當母親跟姥姥視頻通話時,兩邊的親人都泣不成聲。

愛心人士

購買“救助”車票,助她回六盤水探親

2019年初,寧芳娥就打算回家,可一對兒女始終放心不下。“當時,我弟弟剛過完寒假,我又懷孕不能走動。於是打算等弟弟放暑假的時候,再陪母親一起回老家,看看姥姥姥爺。”段麗琴說,等到弟弟打算跟母親回老家時,這才意識到母親沒有身份證,無法購買火車票,於是再次求助“寶貝回家”的志願者。

據“寶貝回家”志願者介紹,他們聯繫了濰坊當地愛心人士馬全忠。馬全忠多年前與“寶貝回家”志願者一起救助了一名壽光女孩,所在的濰坊市愛心義工公益服務中心在救助走失流浪群體中,曾與濰坊市救助管理站等部門多次合作。

於是,在馬全忠的斡旋下,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核實情況,為寧芳娥購買了一張不需要身份證的“救助”車票。考慮到寧芳娥的身體情況,買的還是臥鋪票。

7月28日晚,寧芳娥緊緊握著這張帶有“救助”兩字的火車票,一臉期盼地來到濰坊火車站。離家25年的寧芳娥,終於在兒子的陪伴下,以及志願者的祝福下踏上歸途,她將乘火車40多個小時,跨越千里路回家。

“這一次我會全程陪著母親,暑假結束前,為母親辦理好身份證再一起回濰坊。今後,也會時常回貴州探望姥姥一家。”段在忠說。

7月30日下午4時55分,記者再次聯繫到段在忠得知,他們剛剛到站,“寶貝回家”貴州志願者已接上他們。下午6時30分,寧芳娥回到家裡,與父母團聚。

記者:宋樹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