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聖泉又名百盈泉,是漲縮泉,每日漲縮百多次,歷數百年而不減。鎮遠侯顧成在泉上建池,池上又建了一個亭子。池子中間放了塊石頭,可以很直觀得欣賞泉水的漲落。亭子旁有觀音堂,供人遊玩。1993年,市政府撥款重修,闢為旅遊景點。

- 虹橋春漲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聖泉又名百盈泉,是漲縮泉,每日漲縮百多次,歷數百年而不減。鎮遠侯顧成在泉上建池,池上又建了一個亭子。池子中間放了塊石頭,可以很直觀得欣賞泉水的漲落。亭子旁有觀音堂,供人遊玩。1993年,市政府撥款重修,闢為旅遊景點。

- 虹橋春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虹橋即今天的南明橋,該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由鎮遠侯顧成主持修建。民國楊森主政時期,南門橋改名 “中正橋”。民國37年(1948年),市政部門對橋進行改擴建。還未完工,貴陽就解放了。貴陽市人民政府繼續將此橋修完。

- 東山勝概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聖泉又名百盈泉,是漲縮泉,每日漲縮百多次,歷數百年而不減。鎮遠侯顧成在泉上建池,池上又建了一個亭子。池子中間放了塊石頭,可以很直觀得欣賞泉水的漲落。亭子旁有觀音堂,供人遊玩。1993年,市政府撥款重修,闢為旅遊景點。

- 虹橋春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虹橋即今天的南明橋,該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由鎮遠侯顧成主持修建。民國楊森主政時期,南門橋改名 “中正橋”。民國37年(1948年),市政部門對橋進行改擴建。還未完工,貴陽就解放了。貴陽市人民政府繼續將此橋修完。

- 東山勝概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萬曆年間,御史馬呈圖建空中樓閣,後來御史陳郊增修,東山勝概得名於此。從明正德中參議蔡潮建澄江樓、川上亭以來,三百餘年間山上陸續矗立東山寺、大觀樓、雙峰閣、崇仙宮、文昌閣、魁星樓、武侯祠、真武殿等寺觀祠宇,朱楹畫棟,鱗次櫛比。現在東山還剩一個山頂可供遊玩,新建棲霞寺,依山勢而建,另有一番趣味。

- 藏甲遺蹤 -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聖泉又名百盈泉,是漲縮泉,每日漲縮百多次,歷數百年而不減。鎮遠侯顧成在泉上建池,池上又建了一個亭子。池子中間放了塊石頭,可以很直觀得欣賞泉水的漲落。亭子旁有觀音堂,供人遊玩。1993年,市政府撥款重修,闢為旅遊景點。

- 虹橋春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虹橋即今天的南明橋,該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由鎮遠侯顧成主持修建。民國楊森主政時期,南門橋改名 “中正橋”。民國37年(1948年),市政部門對橋進行改擴建。還未完工,貴陽就解放了。貴陽市人民政府繼續將此橋修完。

- 東山勝概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萬曆年間,御史馬呈圖建空中樓閣,後來御史陳郊增修,東山勝概得名於此。從明正德中參議蔡潮建澄江樓、川上亭以來,三百餘年間山上陸續矗立東山寺、大觀樓、雙峰閣、崇仙宮、文昌閣、魁星樓、武侯祠、真武殿等寺觀祠宇,朱楹畫棟,鱗次櫛比。現在東山還剩一個山頂可供遊玩,新建棲霞寺,依山勢而建,另有一番趣味。

- 藏甲遺蹤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博愛路六洞街。當時這裡是城內寺廟聚集處,藏甲巖在隅永寺下,俗名鬼王洞。漢帶有個叫王志的人,英武過人而相貌醜陋,軍中呼為“鬼頭”,官至校尉。跟隨諸葛亮南征擒獲雍闓,過貴陽時在這個洞裡藏甲鎮服百夷。故老相傳有人秉燭入洞,想把盔甲盜走,大量蝙蝠出來把燭火撲滅,巖中“啾啾”有聲,這個人就被嚇走了。今天的藏甲巖已經不見,人們更多記住的是這個地方誕生了近代中國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張之洞。

- 貴竹清風 -

明萬曆時貴陽人周文化有《貴竹清風》詩曰:“看竹黔山自面陽,懷風不是染三湘。映窗半啟啼斑鳩,結實全宜待彩凰。良友入交清絕俗,此君常在推非狂。縱無寶貴如千畝,不共兒花媚碟廊。”描繪的正是當年北門外竹林景色,今天早已看不到了。說起來,貴陽得名“築”,還真與“竹子”有關,過去的貴陽竹林叢生,五代至北宋初,貴陽名為“黑羊箐”,“箐”就是山間竹林的意思,“築”“竹”同音,貴陽簡稱由此而來。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聖泉又名百盈泉,是漲縮泉,每日漲縮百多次,歷數百年而不減。鎮遠侯顧成在泉上建池,池上又建了一個亭子。池子中間放了塊石頭,可以很直觀得欣賞泉水的漲落。亭子旁有觀音堂,供人遊玩。1993年,市政府撥款重修,闢為旅遊景點。

- 虹橋春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虹橋即今天的南明橋,該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由鎮遠侯顧成主持修建。民國楊森主政時期,南門橋改名 “中正橋”。民國37年(1948年),市政部門對橋進行改擴建。還未完工,貴陽就解放了。貴陽市人民政府繼續將此橋修完。

- 東山勝概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萬曆年間,御史馬呈圖建空中樓閣,後來御史陳郊增修,東山勝概得名於此。從明正德中參議蔡潮建澄江樓、川上亭以來,三百餘年間山上陸續矗立東山寺、大觀樓、雙峰閣、崇仙宮、文昌閣、魁星樓、武侯祠、真武殿等寺觀祠宇,朱楹畫棟,鱗次櫛比。現在東山還剩一個山頂可供遊玩,新建棲霞寺,依山勢而建,另有一番趣味。

- 藏甲遺蹤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博愛路六洞街。當時這裡是城內寺廟聚集處,藏甲巖在隅永寺下,俗名鬼王洞。漢帶有個叫王志的人,英武過人而相貌醜陋,軍中呼為“鬼頭”,官至校尉。跟隨諸葛亮南征擒獲雍闓,過貴陽時在這個洞裡藏甲鎮服百夷。故老相傳有人秉燭入洞,想把盔甲盜走,大量蝙蝠出來把燭火撲滅,巖中“啾啾”有聲,這個人就被嚇走了。今天的藏甲巖已經不見,人們更多記住的是這個地方誕生了近代中國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張之洞。

- 貴竹清風 -

明萬曆時貴陽人周文化有《貴竹清風》詩曰:“看竹黔山自面陽,懷風不是染三湘。映窗半啟啼斑鳩,結實全宜待彩凰。良友入交清絕俗,此君常在推非狂。縱無寶貴如千畝,不共兒花媚碟廊。”描繪的正是當年北門外竹林景色,今天早已看不到了。說起來,貴陽得名“築”,還真與“竹子”有關,過去的貴陽竹林叢生,五代至北宋初,貴陽名為“黑羊箐”,“箐”就是山間竹林的意思,“築”“竹”同音,貴陽簡稱由此而來。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看到這裡,好多朋友可能要問,明代貴陽十景為哪樣沒有今天貴陽的地標甲秀樓,那是因為當時甲秀樓還沒修呢。

到了清代,明代的“貴陽十景”有的已經消失或改觀,到清末時又形成一套新的“貴陽八景”:貴山挺秀、富水翔鱗、鰲磯浮玉、風臺踏草、南峰脫穎、棲霞上月、浪擁金鰲、龍洞鐘聲。

"

提起貴陽,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詞:涼爽、休閒、市井……但肯定沒有“風雅”二字。說到“風雅”,我們一般只會聯想到江南。

但從前,貴陽其實也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文教興盛,這座城市也慢慢有了文采。從明代那些風景,我們似乎可以追尋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如詩歲月。

明代,有“貴陽八景”之說,但嘉靖《貴州通志》只留下“七景”,萬曆《貴州通志》則有“十景”之說。無論“八景”還是“十景”,從那些風景的選擇與命名,都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文采風流。

- 銅鼓遺愛-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仙人洞。半山有洞,聲如銅鼓,相傳諸葛亮藏銅鼓於此。仙人洞現在依然是貴陽市內的風景點,山腰建有三官殿,半山有來仙洞。

- 獅峰將臺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貴陽花果園獅峰路。傳說洪武初年,總兵官傅有德築臺于山上閱兵。解放初期修路,山被劈腰斬斷,將臺已經不存。從這張老照片,依稀可見當年的景色。今天,這裡已經變成了城市繁華中心居住區。

- 鴉關使節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小關。史書形容“群山環疊、中惟一徑可守,洪武間貴陽屬四川布政司,故驛道經焉,貴陽八景曰‘鴉關使節’。”今天的鴉關早已不存,從這張老照片,大致可以想象當年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 龍井秋陰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大致在今天的公園北路與噴水池北門橋之間。龍井水從石縫中滲出,清冽味甘,勝於別的井,又名一品泉。龍井巷口到北門橋之間的街道被稱為“一品坊”,貴陽傳統名菜“一品鍋”即出於此。龍井是北門附近居民重要飲用水源。井上有龍王廟,又有橋橫跨貫城河。這張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從龍井挑水出來的人們。

- 靈泉映月 -

靈泉在大興寺內,泉水清澈,月亮出來的時候泉中可見倒影。大興寺是貴陽最早的佛教禪院,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改名大興寺。民國5年設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附小於內。抗戰時期,大興寺被三青團貴州支部佔用,解放後成為百貨大樓的一部分。

- 聖水流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聖泉又名百盈泉,是漲縮泉,每日漲縮百多次,歷數百年而不減。鎮遠侯顧成在泉上建池,池上又建了一個亭子。池子中間放了塊石頭,可以很直觀得欣賞泉水的漲落。亭子旁有觀音堂,供人遊玩。1993年,市政府撥款重修,闢為旅遊景點。

- 虹橋春漲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虹橋即今天的南明橋,該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由鎮遠侯顧成主持修建。民國楊森主政時期,南門橋改名 “中正橋”。民國37年(1948年),市政部門對橋進行改擴建。還未完工,貴陽就解放了。貴陽市人民政府繼續將此橋修完。

- 東山勝概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萬曆年間,御史馬呈圖建空中樓閣,後來御史陳郊增修,東山勝概得名於此。從明正德中參議蔡潮建澄江樓、川上亭以來,三百餘年間山上陸續矗立東山寺、大觀樓、雙峰閣、崇仙宮、文昌閣、魁星樓、武侯祠、真武殿等寺觀祠宇,朱楹畫棟,鱗次櫛比。現在東山還剩一個山頂可供遊玩,新建棲霞寺,依山勢而建,另有一番趣味。

- 藏甲遺蹤 -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今天的博愛路六洞街。當時這裡是城內寺廟聚集處,藏甲巖在隅永寺下,俗名鬼王洞。漢帶有個叫王志的人,英武過人而相貌醜陋,軍中呼為“鬼頭”,官至校尉。跟隨諸葛亮南征擒獲雍闓,過貴陽時在這個洞裡藏甲鎮服百夷。故老相傳有人秉燭入洞,想把盔甲盜走,大量蝙蝠出來把燭火撲滅,巖中“啾啾”有聲,這個人就被嚇走了。今天的藏甲巖已經不見,人們更多記住的是這個地方誕生了近代中國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張之洞。

- 貴竹清風 -

明萬曆時貴陽人周文化有《貴竹清風》詩曰:“看竹黔山自面陽,懷風不是染三湘。映窗半啟啼斑鳩,結實全宜待彩凰。良友入交清絕俗,此君常在推非狂。縱無寶貴如千畝,不共兒花媚碟廊。”描繪的正是當年北門外竹林景色,今天早已看不到了。說起來,貴陽得名“築”,還真與“竹子”有關,過去的貴陽竹林叢生,五代至北宋初,貴陽名為“黑羊箐”,“箐”就是山間竹林的意思,“築”“竹”同音,貴陽簡稱由此而來。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看到這裡,好多朋友可能要問,明代貴陽十景為哪樣沒有今天貴陽的地標甲秀樓,那是因為當時甲秀樓還沒修呢。

到了清代,明代的“貴陽十景”有的已經消失或改觀,到清末時又形成一套新的“貴陽八景”:貴山挺秀、富水翔鱗、鰲磯浮玉、風臺踏草、南峰脫穎、棲霞上月、浪擁金鰲、龍洞鐘聲。

其實,貴陽曾經是一個風雅的城市

歷經幾百年,雖然這些景點因多種原因消失了,或者保留至今的已非原貌,但僅僅從這些名字我們似乎就能聯想到當年的盛景。短短四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在腦海裡形成一幅幅畫面,還自帶故事背景,真正是風雅之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