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硅谷幾乎重構了我們的現代生活:從芯片到人工智能,從思科到谷歌,這些都是硅谷的產物。那麼為什麼一個小地方能夠獨領全球創新的風騷這麼多年呢?

可能你知道,硅谷是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所在地。硅谷的風險投資和企業創新就像手心手背一樣,是不可分離的。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創業者,常常有一種幻覺,認為自己只要融了足夠的資,就能長成“獨角獸”。其實,硅谷的風投遠遠不是錢這麼簡單,它是塑造了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如果你把企業創新看作是一個亞馬遜的雨林生態的話,風投就像這個生態網絡裡面交錯縱橫的河流,孕育了生態的要素,促進了整個生態的快速演化。

金融課堂:風險投資是如何塑造硅谷的?

一、風投給的不只是錢,而是一套創新孵化生態

為什麼我說風投給的不僅僅是錢,而是一套創新孵化的生態呢?我們從風投在硅谷的起源裡面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50年代的時候,有8個工程師創立了一個叫“仙童”的半導體公司。當時他們幾個人除了技術,也就是人力資本以外,真的是一無所有,沒有資金,沒有銷售渠道,沒有商業人脈,這一切創辦企業所需要的能力,他們都不具備。這種情況一直到他們遇見了兩個來自紐約的銀行家,洛克和科伊爾以後,事情才有了轉機。

和一般那些只追求利潤的股東不太一樣,這兩位投資銀行家,他們深度參與了這家年輕公司的運營,幫他們制定商業戰略,分析他們的融資需求,撰寫商業計劃書,然後聯繫生產銷售的渠道,還幫助他們融到了一百多萬美元的資金,佔仙童20%的股權。

所以,在技術加資本和人脈的支持下,仙童很快地就長成為五、六十年代最耀眼的明星企業,直接竄升為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公司。光1967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數字。一年多以後,洛克和科伊爾退出這個公司,公司的估值已經達到了幾百萬美金。所以兩位投資人也獲得了超級豐厚的回報。

金融課堂:風險投資是如何塑造硅谷的?

仙童八“叛徒”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模式,後來像仙童的創始人,還有從仙童出走的技術員、工程師,又陸續創辦了幾百家硅谷企業,包括英特爾、國民半導體公司、AMD等著名的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都被稱為“仙童的孩子”,然後撐起了硅谷的一片天空。

在這個例子裡,你會發現什麼呢?你會發現,企業創新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而是一個複雜商業網絡孕育的結果。這個網絡不僅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服務提供,需要研發資源,需要商務拓展。脫胎於投行的風險投資機構,它們擁有強大的資金和人脈,所以起到了連接金融機構、大型企業、高校、企業家、法律機構的作用。所以,他們可以讓各種要素流動起來,相互作用,共同演進,然後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創新生態。

硅谷的創新和風投,從一開始就有這麼一個脣齒相依的關係。具體地說,除了資金以外,風投在這個創新生態中,它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起到的是一個評估風險、釋放信號的作用。比如說初創企業的研發風險非常高,所以你經常會面臨著招不到員工,上下游企業也不信任,各種法律、財務諮詢公司都不願意合作的這麼一個困境。所以,這個時候,風投的介入就像給初創企業做信用背書,等於給網絡中的人發射了一個正面的信號,讓他們更快地接受這些沒有信用的初創企業。所以,這也是你為什麼會在市面上看到,很多初創企業寧可放出更多的股權,融少一點資金,也一定要找那些著名的大風投來領投,目的就在於這個信號作用。

金融課堂:風險投資是如何塑造硅谷的?

谷歌在創立的第一年接受了兩筆投資,來自硅谷最有名的兩家風投公司,凱鵬華盈(KPCB)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這兩家風投的介入為谷歌在硅谷迅速站穩腳跟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第二,除了這個信號作用以外,風投還有一個特別大的作用,它把那些沒有任何人脈的創業者納入自己的商業人脈網絡,就好像打通了創業企業的奇經八脈一樣。

你想,初創企業除了錢以外,最缺什麼?最缺的是人脈和商業資源。所以風險資本家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與他們投資的創業者分享自己的社交網絡。

比如我們曾經在課程裡提到過,阿里巴巴早期的時候,從高盛這些知名的投行拿到了500萬美元的第一筆風險投資。其實當時有很多投資人願意向小有名氣的阿里砸錢。但是在選擇投資人的時候,馬雲就直言不諱地說,他希望阿里第一筆風投帶來的不僅僅是錢,而是其他更多的要素,比如說商業資源、海外資源,還有下一步融資的資源等等。

金融課堂:風險投資是如何塑造硅谷的?

二、風投的錢,有時候可能是致命的

說到這裡的時候,可能還是有很多創業者不以為然,你說是創新孵化生態,那還不是錢嗎?這種想法其實是很危險的。很多時候,風投投的錢不但不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是創業者的致命劑。

像我們中國的風投,就因為缺乏這種孵化生態的概念,當然也缺乏孕育創新生態的制度和學術大環境,所以往往會上演那種財大氣粗,大撒錢,拔苗助長,最後導致行業生態崩潰的事情。

從前年開始的共享單車的大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共享單車的想法是從ofo小黃車起步的,但是因為門檻低,所以摩拜單車的幕後推手李斌這個資深的投資圈內人,迅速地以大筆風投跟進,推出了更好騎的摩拜單車。共享單車是一個不錯的,但是也不宜過度吹捧的商業模式。

共享單車這個模式出來以後,在各路風投資金的驅趕下,就迅速地演變成了燒錢大戰,整個行業浮躁風大起。2017年很多人可能還記憶猶新,一句特別諷刺的話叫做,“小黃車、小橙車、小藍車、小白車,顏色都不夠共享單車使用了”。

金融課堂:風險投資是如何塑造硅谷的?

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家在全國各個城市的垃圾站裡面會經常看到堆滿了的各色單車,既佔用了地方,又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那些上下游貨款被拖欠,用戶押金被挪用的新聞層出不窮。行業的老三,小藍單車倒下了,然後摩拜單車又以低於上輪估值的價格被賣出,整個行業的下行已經成為定局。

其實不僅僅是共享單車,中國這幾年O2O的行業出現了一茬又一茬的燒錢大戰,背後大多就是風投資金的支持。這種以燒錢補貼來取得新用戶的策略,從長期看,效果是很有限的。因為互聯網時代,用戶遷移的成本接近於零,你只要動一下手指頭,下載一個軟件即可。只要補貼一停止,用戶的流失馬上就會上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共享單車根本就不是孤例。前幾年,我們國家先後湧現出100多個上門洗車類的創業項目,現在基本上都死得差不多了。

那為什麼風投這麼“傻”去貼錢幹這種事呢?這裡其實就牽涉到風投中的代理問題。風投機構其實是向那種高淨值人群或者機構投資者募資的,所以管理層要從管理費中賺錢。那麼為了在短期內吸收更多的資金讓成績單漂亮,風投經常會有忽略長期業績,拔苗助長的衝動。尤其在O2O這種直接向用戶出售服務,成本特別難量化的行業,這種拔苗助長導致創業公司資金鍊斷裂的公司更是屢見不鮮。

金融課堂:風險投資是如何塑造硅谷的?

今日概要:

1. 企業創新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一個複雜商業網絡孕育的結果。風投在這個網絡中起著一個連接各方的作用,它能夠讓各種要素流動,相互作用,共同演進,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創業生態;

2. 風險投資催化企業創新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它起到了評估風險,釋放信號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它把創業者納入了自己的商業人脈網絡,打通了創業企業的奇經八脈;

3. 風投自己有很大的問題,由於存在著代理問題。會過度關注短期業績。

(本文出自得到,由北大金融學香帥教授唐涯親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