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故宮的幾則軼事

修建故宮的幾則軼事

1402年,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終於塵埃落定,從北京起兵的燕王朱棣笑到了最後,成為了大明王朝第3個皇帝。美中不足的是,當都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被攻破時,建文帝已經下落不明。

修建故宮的幾則軼事

朱棣意圖遷都先在北京建宮殿

朱棣從此留下了一塊心病,總是擔心建文帝會從某個地方冒出來。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為建文帝報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圖謀刺,險些要了朱棣的命。這之後,他經常做噩夢,加上又不習慣南方溼熱的天氣,便強烈懷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據地北京來。

4年後,以丘福為首的大臣,建議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朱棣非常開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一場浩大的工程於是拉開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

修建故宮的幾則軼事

修建宮殿的木石磚瓦都來之不易

木材方面:修建故宮所用的珍貴楠木和巨大圓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裡,百姓冒險進山採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採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石料方面:僅以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為例,數萬名勞工從開採地房山到京城的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耗時28天,連拖帶拽送到了宮裡。

磚瓦方面:要在江蘇蘇州和山東臨清等地燒製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諸如此類的各地材料大部分經由大運河船運而來,因此才有了“先有大運河,再有北京城”這句俗語。

修建故宮的幾則軼事

故宮的規劃設計嚴格按照宗法禮制

故宮是嚴格按照封建宗法禮制設計規劃的,前面三個大殿為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後面的宮殿群則為內廷,住著後宮嬪妃,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左祖(太廟)右社(社稷壇)”和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也在故宮建築中得到運用。依照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說,紫微垣(即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區域)是天帝居住之處,天人對應,所以皇帝的宮殿被稱為紫禁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