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故宮博物院 臺北 收藏 盤古識玉 2019-05-14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或新開流文化早期 玉彎條形器綠色玉,有白化現象。弧度優美,一端變窄,一端加鑿穿孔,穿孔很靠近邊緣。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 玉耳飾玦全器沁作白色,有細小的點狀斑。圓環形,有窄長缺口。厚實,中孔周圍器表徵凹陷。外徑3.24-3.55公分 孔徑1公分 厚1.1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質,已深沁成灰黃色。孔徑不圓正,兩端亦不平齊。中孔或由兩面對鑽,或由單面鑿成。長2.8-7公分 長2.8-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質,已深沁成灰白色。孔徑不圓正,兩端亦不平齊。中孔或由兩面對鑽,或由單面鑿成。長2.8-7公分 長2.8-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玉質,已深沁成灰黃色。孔徑不圓正,兩端亦不平齊。中孔或由兩面對鑽,或由單面鑿成。長2.8-7公分 長2.8-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深淺不等的灰白色沁斑。管徑不正圓,兩端亦不平齊。中孔多由兩端對鑽,也有單面鑽鑿的。管內壁多已磨滑,較深處還保留少許管旋痕。長5.2-6.6公分 長5.2-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深淺不等的灰白色沁斑。管徑不正圓,兩端亦不平齊。中孔多由兩端對鑽,也有單面鑽鑿的。管內壁多已磨滑,較深處還保留少許管旋痕。長5.2-6.6公分 長5.2-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深淺不等的灰白色沁斑。管徑不正圓,兩端亦不平齊。中孔多由兩端對鑽,也有單面鑽鑿的。管內壁多已磨滑,較深處還保留少許管旋痕。長5.2-6.6公分 長5.2-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沁的頗深,表面多成灰黃色。管徑不正圓,兩端亦不平齊。中孔多由兩端對鑽,也有單面鑽鑿的。管內壁多已磨滑,較深處還保留少許管旋痕。長5.2-6.6公分 長5.2-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沁的頗深,表面多成灰黃色。管徑不正圓,兩端亦不平齊。中孔多由兩端對鑽,也有單面鑽鑿的。管內壁多已磨滑,較深處還保留少許管旋痕。長5.2-6.6公分 長5.2-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沁的頗深,表面多成灰黃色。管徑不正圓,兩端亦不平齊。中孔多由兩端對鑽,也有單面鑽鑿的。管內壁多已磨滑,較深處還保留少許管旋痕。長5.2-6.6公分 長5.2-6.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至紅山文化早期 玉管青綠玉質,已深沁成灰黃色。孔徑不圓正,兩端亦不平齊。中孔或由兩面對鑽,或由單面鑿成。長2.8-7公分 長2.8-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興隆窪文化晚期至紅山文化早期 白石女神玉石質,琢一小人,立像。誇張圓碩的腹、腿,五官刻畫簡率。背上有圓穿,供穿繩懸飾。高4.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二連璧。玉色灰白,半透明,帶有片狀白斑與點狀赭斑。全器為「8」字形,上部較小略圓,下部較大偏方形,各有一孔,兩孔之間,由兩側外緣切刻V字形的缺,中孔緣、外緣均磨薄如刃。6.9x3.8x0.25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三連璧。玉質溫潤瑩透,製作古雅,由玉質和製作技法觀察,應為紅山文化遺物。長8.6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三連璧。玉質透明,色澤白泛黃,有白綹與灰黑斑。全器由三個大小不一環形連接而成,環形外緣不平整,自上而下尺寸由小到大。中間皆有孔,孔緣、外緣均磨薄如刃。3.4x7.2x0.2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玉環。綠色玉質,雜布灰褐色斑紋和白綹,半透明。略成橢圓形;中孔正圓,厚重,肉中厚而內、外均磨成圓弧而略薄。兩件形制、大小幾近雷同,器厚重古拙。表面光素溫潤。類似此器之綠色系玉材,是北方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先民習用者,尤以紅山文化為主的玉器。直徑8.16×7.78公分 孔徑2.89公分 厚1.46-0.1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帶中孔玉飾。淡綠色玉質,有淺褐絲紋沁和白綹,半透明。全器成卷絲鋌形帶中孔,上端有一小穿,穿孔為單面鑽作;外緣、孔緣均磨薄。表面光素溫潤。長6.85公分 寬3.9公分 厚0.36-0.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小玉璧。黃綠色玉質,有褐絲斑紋,半透明。非正圓,外緣、孔緣兩面均呈薄刃狀,一端有一小穿,為單面鑽作。表面光素溫潤。此一系璧由其玉質、形制、製作風格觀之,可以視為紅山文化系統之環形玉器,紅山文化之環形王器的特色,除玉質呈透清的黃綠色外,其截面呈梭形,也是其特色之一。此係璧一端的小穿,有使用過的痕跡。直徑4.82×4.62公分 孔徑1.44公分 厚0.51-0.1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鬆黑地區新石器時代 三連璧瑩白色玉質,散佈有白綹,半透明。全器成上小而圓,下大而稍方的長板形,自上而下等距離鑽三個大小相同的中孔,兩孔之間,由兩側外緣切刻V字形的缺,中孔緣、外緣均磨薄如刃;全器一面較平整,另一面微鼓。表面光素。三連璧普遍出現在北方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繫帶於身上之物。長7.06公分 最寬3.19公分 厚0.44-0.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小珠山中層文化 帶中孔玉飾。黃綠色玉質,微帶淺褐色絲紋和白綹,半透明。橢圓形帶中孔,表面光素溫潤。此器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中孔呈墜膽狀,一般以為是長期繫帶所造成的磨損痕跡,類似這樣的中孔,在龍山文化的玉器也有發現。直徑7.53×6.18公分 孔徑2.49×2.86公分 厚0.55-0.1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小珠山中層文化 三牙璧綠色泛白玉質,有灰褐色雜斑和白綹,半透明。全器為圓形帶中孔,環周緣刻出三個牙,每個牙的大小、形狀不一;中孔作墜膽狀,中孔緣、外緣均磨薄。最長5.55公分孔徑1.38×1.67公分 厚0.4-0.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獸面玉珮玉質極似紅山文化的葉蛇紋石玉器,經受沁再盤磨所變成的深赭色。正面淺浮雕大耳朵的獸面,二耳下方都有舊的殘缺。背面有很深的隧孔,鑿孔的螺旋紋尚在。但因久帶,孔之中橋已斷。寬6.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勾形器白玉帶大片墨斑,末端鑿兩孔,一孔穿透,一孔內凹未透。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三孔器牙白色玉質,一端有黑絲紋斑,半透明。全器為三個環並排,兩側斜突作半葉形,上厚下薄,紅山文化此類器三連環基本相同,兩側所表現的造型常有變化,有作獸首形,有作人首形的,此器作半葉形。最長7.35公分 寬2.77公分 厚0.76-0.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鳥形玉珮青綠玉,有微量黑點,局部赭沁。以淺浮雕線紋,勾勒出圓眼和翼部、尾部的平行飾紋等,為典型的紅山文化遺物,距今約五、六千年前。出土和傳世的紅山玉鳥多在3至5公分左右。此件寬達7.4公分,為難得的佳品。寬7.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帶齒獸面玉珮。玉質因受沁深,大多已變為淺赭黃色,但仍可看出點狀的青綠色玉質。琢作一似人或獸的臉龐形,背面平,有一橫向的隧孔。正面圓凸,琢一抽象的獸面,左右有向上翹的角。眉額之處,雕出斜格紋,為典型紅山文化風格。寬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白石鷹杖杖頂玉石質,白沁,局部剝蝕。琢作一鳥首,厚實的勾喙,顯示屬鷹、鶚猛禽類,以圓孔示眼。高9.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鳥形玉佩青黃玉,溫潤。琢作側身小鳥,彎喙,圓頭,立像,較相似於梟,背面有穿孔,可佩戴。高5.64公分 寬3.27公分 最厚1.1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鳥形玉佩青黃色玉。琢作一鶚(鷹之一種,會捕魚,可能為古文獸所稱之雎鳩),有羽冠,足下似捉一尾魚。造型生動。高5.7公分 寬7.2公分 最厚1.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箍形器淡綠色玉,尚稱勻淨溫潤。似為閃玉。造形同前者,筒身較扁。下端無二小穿。斜口部份也殘破。殘高13.4公分 最寬7.2公分 壁厚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帶齒動物面紋玉飾青綠色玉,溫潤瑩透,全器呈「T」形。兩面以流暢的瓦溝紋表現一雙大漩渦眼,鏤雕眉毛與瞳孔部份,下方一排兩兩相連的大方平牙齒。長19.1公分高6.9公分 厚0.2-0.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玉豬龍光素圓轉的身軀,一對肥厚的大耳朵,多皺的鼻頭,頭端與尾端分離,由背部觀察,頭頸處較寬,頸部有一個穿孔。高7.8公分 寬5.65公分 厚2.1-2.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玉鷹杖全器沁為白色。琢作一長條勾形器,一端光素長橢形,有鈍尖,另一端作彎勾形。器表兩面隨形琢凹槽,兩部份相接處,有凸弦紋二道,勾形上方琢一似簡化的蟬形紋。曾斷接。高17公分 最寬4公分 最厚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獸首鳥身形珮灰白泛黃色玉。正面琢一獸面鳥身,玉飾背面平素,有一象鼻穿。以淺斜槽琢飾獸面及鳥身。高7.9公分 最寬8.65公分 最厚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雙人首玉珮淺黃綠玉,帶白沁斑,琢作左右並連的二人頭,以極淺的浮雕技法雕出五官,頭頂以交叉線格表示頭髮,背面有兩道垂直的凹槽,與一橫向鑽鑿的隧孔,尚留有明顯的螺旋鑽痕。長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玉豬龍青黃綠玉,頗多白沁。器呈C形。一端琢一獸首,大耳、皺鼻,身軀彎繞成C形。上端鑽有圓穿,供穿綬懸佩。此類動物形玉佩,目前多稱為豬龍。高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玉熊神黃綠色玉,尚稱溫潤,有白沁斑。琢一屈肢人形,頸部有橫穿。頭部似戴了面具,有向上的獸角。在當時,這種玉佩應有巫術意義 。高6.6公分 寬1.41公分 厚1.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新石器時代 弧形獸面紋玉珮碧綠色玉,因受沁表面都呈現大大小小的白斑。琢作一圓弧片狀,背面光素,正面淺浮雕一獸面,有角有耳。正中央上方有一小穿。由玉質及圓弧形的弧度看,可能是紅山文化的玉筒形器改雕的。寬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末期 鳥形玉珮。青灰色玉,尚稱溫潤。雕作一展翼飛翔的梟鳥,展翼梟鳥,本是紅山文化玉器中常見的玉飾。但此件玉鳥比較式樣化,整體較短,正面略呈中央稍厚,左右兩邊稍薄的弧形,背面大致平坦。正中央上方雕出三角形鳥頭,以一雙小圓單面穿口代表鳥眼,頭下器表有一淺淺的圓凹雕,或曾填嵌某種有色美石。下方以簡單的線條,表現似為鳥爪抓立於樹桿狀。左右有豐厚的雙翼,線條簡單。背面光素,但留有圓弧形切璞痕。二小穿孔的下方還見二條直凹槽,或許是曾由其它玉件改刀,所留下的痕跡 。寬6.4公分 高3.8公分 厚0.7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的紅山玉欣賞(高清大圖值得收藏)

紅山文化晚期 鳥形玉佩。琢成一雙翼平展的鳥。正面,喙及足的部位突出,大而圓的眼睛隱隱鼓起於頭頂,翅膀上浮現數道弦紋;背面光素,頭頸部有一隧孔。長4.7公分 寬4.7公分厚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真的有太多朋友喜歡紅山了,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歡,雖然仿品滿地,也依然難以阻擋擁有紅山的熱忱,選以上美圖和朋友們分享,一睹為快。

歡迎加信交流:18840938272[盤古識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