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

甘陵的由來

甘陵的來歷,也有歷史掌故。衡水故城縣城,別名甘陵。其來源,據傳和名為“甘陵”的陵墓有關,說法不一。一說是在老故城城內東關村裡,曾有一座高大的土丘,人們稱之為“甘陵墳”。此乃東漢安帝父母的陵墓,漢安帝繼位以後,把父母的陵墓封為"甘陵",甘陵所在的縣改稱為甘陵縣,甘陵縣所屬清河郡一度被稱為"甘陵郡"。

"

甘陵的由來

甘陵的來歷,也有歷史掌故。衡水故城縣城,別名甘陵。其來源,據傳和名為“甘陵”的陵墓有關,說法不一。一說是在老故城城內東關村裡,曾有一座高大的土丘,人們稱之為“甘陵墳”。此乃東漢安帝父母的陵墓,漢安帝繼位以後,把父母的陵墓封為"甘陵",甘陵所在的縣改稱為甘陵縣,甘陵縣所屬清河郡一度被稱為"甘陵郡"。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另一說法,該墳墓是秦相甘羅的墓。甘羅是婦孺皆知的少年奇才,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藉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呂不韋只好應允。 甘羅先說動張唐答應出使燕國,之後,又向呂不韋討得出使趙國的差事,一番遊說,使趙王把趙國的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河間之地,秦王論功行賞,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相當於丞相),並把當年封給他爺爺甘茂的土地賞給他。這就是甘羅12歲拜相的由來,此處便成為甘羅的封地。

"

甘陵的由來

甘陵的來歷,也有歷史掌故。衡水故城縣城,別名甘陵。其來源,據傳和名為“甘陵”的陵墓有關,說法不一。一說是在老故城城內東關村裡,曾有一座高大的土丘,人們稱之為“甘陵墳”。此乃東漢安帝父母的陵墓,漢安帝繼位以後,把父母的陵墓封為"甘陵",甘陵所在的縣改稱為甘陵縣,甘陵縣所屬清河郡一度被稱為"甘陵郡"。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另一說法,該墳墓是秦相甘羅的墓。甘羅是婦孺皆知的少年奇才,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藉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呂不韋只好應允。 甘羅先說動張唐答應出使燕國,之後,又向呂不韋討得出使趙國的差事,一番遊說,使趙王把趙國的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河間之地,秦王論功行賞,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相當於丞相),並把當年封給他爺爺甘茂的土地賞給他。這就是甘羅12歲拜相的由來,此處便成為甘羅的封地。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歷史上第一個把故城稱為甘陵的人是故城人馬中錫的父親馬偉。馬中錫,明代成化年間進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大同巡撫、右都御史。其父馬偉著有《甘陵志》,認定那座土丘就是埋葬漢安帝父母的陵墓——甘陵,甘陵的稱謂由此而來。後來,雖然馬中錫否定了他父親的說法,但故城即是甘陵被世人傳承下來。

"

甘陵的由來

甘陵的來歷,也有歷史掌故。衡水故城縣城,別名甘陵。其來源,據傳和名為“甘陵”的陵墓有關,說法不一。一說是在老故城城內東關村裡,曾有一座高大的土丘,人們稱之為“甘陵墳”。此乃東漢安帝父母的陵墓,漢安帝繼位以後,把父母的陵墓封為"甘陵",甘陵所在的縣改稱為甘陵縣,甘陵縣所屬清河郡一度被稱為"甘陵郡"。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另一說法,該墳墓是秦相甘羅的墓。甘羅是婦孺皆知的少年奇才,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藉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呂不韋只好應允。 甘羅先說動張唐答應出使燕國,之後,又向呂不韋討得出使趙國的差事,一番遊說,使趙王把趙國的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河間之地,秦王論功行賞,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相當於丞相),並把當年封給他爺爺甘茂的土地賞給他。這就是甘羅12歲拜相的由來,此處便成為甘羅的封地。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歷史上第一個把故城稱為甘陵的人是故城人馬中錫的父親馬偉。馬中錫,明代成化年間進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大同巡撫、右都御史。其父馬偉著有《甘陵志》,認定那座土丘就是埋葬漢安帝父母的陵墓——甘陵,甘陵的稱謂由此而來。後來,雖然馬中錫否定了他父親的說法,但故城即是甘陵被世人傳承下來。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甘陵書院

據縣誌記載,甘陵書院創建於清雍正5年(1727年),是縣令蔡維義倡設甘陵書院的。書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灰瓦青磚,飛簷聳脊。後又在甘陵書院增建大門、二門、大殿、二殿、廊房、配房,南北依次排列於中軸線上。大門闊兩丈餘,氣派宏大,兩邊配耳房,房內矗立兩通石碑,一通為漢白玉石質,一通為青石。由於年代久遠,甘陵書院歷盡風雨滄桑,後有多次修葺。特別是甘陵書院門前矗立的這通青石質石碑,為清光緒時期,由於年代較晚,字跡清晰可辨。它是一通功德碑,碑額為“倡議建修書院並暨監修官紳”。首行提到的是“欽命二品銜直隸按察使司使前長蘆監運使司使季邦楨”。史書記載,“季邦楨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為從二品官員,亦有政績。”銘文中還著五品、六品官職的官員以及縣丞、典史、內閣中書、巡檢、序班、武生、訓導、教諭等幾十人倡導捐資的記載,可見當時的各級官員對教育的重視。

"

甘陵的由來

甘陵的來歷,也有歷史掌故。衡水故城縣城,別名甘陵。其來源,據傳和名為“甘陵”的陵墓有關,說法不一。一說是在老故城城內東關村裡,曾有一座高大的土丘,人們稱之為“甘陵墳”。此乃東漢安帝父母的陵墓,漢安帝繼位以後,把父母的陵墓封為"甘陵",甘陵所在的縣改稱為甘陵縣,甘陵縣所屬清河郡一度被稱為"甘陵郡"。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另一說法,該墳墓是秦相甘羅的墓。甘羅是婦孺皆知的少年奇才,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當時秦國企圖聯燕攻趙,打算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張唐卻藉故推辭。呂不韋無計可施,甘羅自告奮勇,願去勸說張唐赴任。呂不韋開始不大相信他,甘羅理直氣壯地說:“從前項橐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呂不韋只好應允。 甘羅先說動張唐答應出使燕國,之後,又向呂不韋討得出使趙國的差事,一番遊說,使趙王把趙國的河間5城的地圖、戶籍交給甘羅,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河間之地,秦王論功行賞,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相當於丞相),並把當年封給他爺爺甘茂的土地賞給他。這就是甘羅12歲拜相的由來,此處便成為甘羅的封地。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歷史上第一個把故城稱為甘陵的人是故城人馬中錫的父親馬偉。馬中錫,明代成化年間進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大同巡撫、右都御史。其父馬偉著有《甘陵志》,認定那座土丘就是埋葬漢安帝父母的陵墓——甘陵,甘陵的稱謂由此而來。後來,雖然馬中錫否定了他父親的說法,但故城即是甘陵被世人傳承下來。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甘陵書院

據縣誌記載,甘陵書院創建於清雍正5年(1727年),是縣令蔡維義倡設甘陵書院的。書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灰瓦青磚,飛簷聳脊。後又在甘陵書院增建大門、二門、大殿、二殿、廊房、配房,南北依次排列於中軸線上。大門闊兩丈餘,氣派宏大,兩邊配耳房,房內矗立兩通石碑,一通為漢白玉石質,一通為青石。由於年代久遠,甘陵書院歷盡風雨滄桑,後有多次修葺。特別是甘陵書院門前矗立的這通青石質石碑,為清光緒時期,由於年代較晚,字跡清晰可辨。它是一通功德碑,碑額為“倡議建修書院並暨監修官紳”。首行提到的是“欽命二品銜直隸按察使司使前長蘆監運使司使季邦楨”。史書記載,“季邦楨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為從二品官員,亦有政績。”銘文中還著五品、六品官職的官員以及縣丞、典史、內閣中書、巡檢、序班、武生、訓導、教諭等幾十人倡導捐資的記載,可見當時的各級官員對教育的重視。

衡水故事 | 故城縣甘陵的由來與甘陵書院的故事

甘陵書院門口,青石臺階,一對石獅踞於門口兩旁。甘陵書院前出廊廈,四樑八柱,九檁架構,恢宏氣派。由於甘陵書院自古至今為教書育人的桑梓之地,平時修繕及時,因此,百年的古建築至今保存較為完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