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雙林寺彩塑觀音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雙林寺彩塑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觀音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雙林寺彩塑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觀音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官樣銅流金觀音像

明代的佛教造像延續了元代的傳統,官樣藏式與民間樣式越來越分化,而且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民間的觀音造型不僅繼承宋代的造型,更與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有些接近,觀音頭戴花冠、面相豐腴、衣紋隨著身體動勢凸起凹入真實性很強;衣紋組合疏密有致、線條舒展,更能襯托出觀音豐滿的體態。明代觀音像感人的藝術魅力,還表現在她們不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雙林寺彩塑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觀音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官樣銅流金觀音像

明代的佛教造像延續了元代的傳統,官樣藏式與民間樣式越來越分化,而且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民間的觀音造型不僅繼承宋代的造型,更與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有些接近,觀音頭戴花冠、面相豐腴、衣紋隨著身體動勢凸起凹入真實性很強;衣紋組合疏密有致、線條舒展,更能襯托出觀音豐滿的體態。明代觀音像感人的藝術魅力,還表現在她們不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康熙 德化窯白瓷觀音坐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雙林寺彩塑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觀音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官樣銅流金觀音像

明代的佛教造像延續了元代的傳統,官樣藏式與民間樣式越來越分化,而且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民間的觀音造型不僅繼承宋代的造型,更與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有些接近,觀音頭戴花冠、面相豐腴、衣紋隨著身體動勢凸起凹入真實性很強;衣紋組合疏密有致、線條舒展,更能襯托出觀音豐滿的體態。明代觀音像感人的藝術魅力,還表現在她們不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康熙 德化窯白瓷觀音坐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清代 民間木雕觀音像


"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觀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遍地開花。乃至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佛教人物,觀音的造像也成為佛教藝術中最為豐富的題材。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來源:遊觀

北魏石雕觀音造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周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齊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青州出土北齊觀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寶慶寺隋代觀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隋 石觀音菩薩立像 甘肅秦安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初唐長安七寶臺十一面觀音造像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銅流金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唐代天龍山造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婦的面相特徵。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安嶽石窟 水月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北宋 銅鑄觀音菩薩立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宋 彩繪木雕觀音像 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品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大同下華嚴寺遼代彩塑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薊縣獨樂寺遼代彩塑十一面觀音大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水月觀音木雕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金代 金漆木雕觀音像 波士頓美術館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景德鎮造影青釉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木雕自在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元代 杭州飛來峰石雕觀音

到了元代,由於蒙古人接受藏傳佛教為國教,中國的佛教造像也開始了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是以藏傳樣式為標準的官樣造像,而民間的造像則是在繼承宋代樣式的基礎上,越來越走向世俗化的發展。

官樣的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繫,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水月觀音 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雙林寺彩塑觀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木雕觀音 大都會博物館藏品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明代 官樣銅流金觀音像

明代的佛教造像延續了元代的傳統,官樣藏式與民間樣式越來越分化,而且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民間的觀音造型不僅繼承宋代的造型,更與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有些接近,觀音頭戴花冠、面相豐腴、衣紋隨著身體動勢凸起凹入真實性很強;衣紋組合疏密有致、線條舒展,更能襯托出觀音豐滿的體態。明代觀音像感人的藝術魅力,還表現在她們不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康熙 德化窯白瓷觀音坐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清代 民間木雕觀音像


中國曆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清代 銅塑觀音像

到了清代,觀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觀音造型主要特徵:頰豐額滿、額部平板有一種被繃緊的感覺,雙眉細長、鼻高且直、寬肩細腰、服飾多為當時的裝飾,在技法處理上,衣紋表現極為真實,服飾貼體,顯得較為輕柔,衣紋隨著動態自然流暢,真實感很強。


轉自《戶外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