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祁州志》原文

這段文字,由於所錄傳說涉及《西廂記》著作權問題,為學術界熟知。祁州在元代屬中書省保定路,伍仁村在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鄉,直到今天,該地仍有若干有涉關漢卿的傳說和遺蹟。若按《祁州志》及民間傳說,關漢卿的家族在此地,他生長在這裡,死後也葬在這裡,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祁州人。此說今亦有認同者,如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認為,“可能他(關漢卿)的原籍在祁州,因為在太醫院任官和從事戲劇活動,才長期定居大都的"。“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 (魯迅語)古代封建社會,戲曲被視為下賤行當(“戲子”就是個貶稱, 《四庫全書》也不收劇本),為滿腦子正統思想的人所不齒。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祁州志》原文

這段文字,由於所錄傳說涉及《西廂記》著作權問題,為學術界熟知。祁州在元代屬中書省保定路,伍仁村在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鄉,直到今天,該地仍有若干有涉關漢卿的傳說和遺蹟。若按《祁州志》及民間傳說,關漢卿的家族在此地,他生長在這裡,死後也葬在這裡,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祁州人。此說今亦有認同者,如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認為,“可能他(關漢卿)的原籍在祁州,因為在太醫院任官和從事戲劇活動,才長期定居大都的"。“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 (魯迅語)古代封建社會,戲曲被視為下賤行當(“戲子”就是個貶稱, 《四庫全書》也不收劇本),為滿腦子正統思想的人所不齒。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儘管像關漢卿這樣流芳百世的大藝術家,依然難免遭到統治階級鄙視。在此時代背景下,若非有一定的史實可本,那些正統史志的編篡者恐怕是不會輕易拉這位400多年前的“雜劇班頭”來裝點鄉里的。就此而言,對關漢卿祖籍祁州說,還不能全然無視。不過,這數百年後的民間傳說,畢竟不同於信史,也不如前述元人的記載那麼直接、那麼可靠。況且,其中尚有疑點,如王鋼在《文學遺產》 1989年第1期上發表《關漢卿籍貫考》所指出: “《錄鬼簿》的關漢卿傳,前文已辨明出自吳仁卿手,而吳氏正是祁州人(見許善勝《中州啟札序》),如劉世德先生所言,若漢卿為祁州人,吳氏必大書特書。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祁州志》原文

這段文字,由於所錄傳說涉及《西廂記》著作權問題,為學術界熟知。祁州在元代屬中書省保定路,伍仁村在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鄉,直到今天,該地仍有若干有涉關漢卿的傳說和遺蹟。若按《祁州志》及民間傳說,關漢卿的家族在此地,他生長在這裡,死後也葬在這裡,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祁州人。此說今亦有認同者,如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認為,“可能他(關漢卿)的原籍在祁州,因為在太醫院任官和從事戲劇活動,才長期定居大都的"。“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 (魯迅語)古代封建社會,戲曲被視為下賤行當(“戲子”就是個貶稱, 《四庫全書》也不收劇本),為滿腦子正統思想的人所不齒。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儘管像關漢卿這樣流芳百世的大藝術家,依然難免遭到統治階級鄙視。在此時代背景下,若非有一定的史實可本,那些正統史志的編篡者恐怕是不會輕易拉這位400多年前的“雜劇班頭”來裝點鄉里的。就此而言,對關漢卿祖籍祁州說,還不能全然無視。不過,這數百年後的民間傳說,畢竟不同於信史,也不如前述元人的記載那麼直接、那麼可靠。況且,其中尚有疑點,如王鋼在《文學遺產》 1989年第1期上發表《關漢卿籍貫考》所指出: “《錄鬼簿》的關漢卿傳,前文已辨明出自吳仁卿手,而吳氏正是祁州人(見許善勝《中州啟札序》),如劉世德先生所言,若漢卿為祁州人,吳氏必大書特書。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紀念館

吳仁卿尚且言漢卿籍貫大都,則漢卿必非祁州人無疑。”那麼,會不會是元代大都在地域概念上涵蓋祁州呢?不然。王鋼繼續寫道:“或以為祁州距大都甚近,統屬於廣義的大都,稱大都即包括祁州,故大都人實謂祁州人。這並不符合《錄鬼簿》、《析津志》慣例。如前所述,‘大都’、‘燕’,皆明指京城,此再稍作補充,即祁州人並不稱大都或燕人《錄鬼簿》中無祁州人,然李好古、彭伯威傳皆稱保定人,保定與祁州同路,且較之更近大都,可證祁州人必不言大都。《析津志》楊果傳直書‘祁州蒲陰人’,知祁州亦不稱燕。所以,地名的廣義性也不存在。若言漢卿曾流寓祁州,則又不符合祁州說原意,因為此說以為漢卿是地道的祁州人。”不過,從方誌言及的民間傳說來看,加上該地又有關墓、關園等遺址,關漢卿在此地留下過行蹤倒是可能的。也有民間說關漢卿是解州人,通常認為,“解州”說始見於清代邵戒山《元史類編》,時在康熙之後。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祁州志》原文

這段文字,由於所錄傳說涉及《西廂記》著作權問題,為學術界熟知。祁州在元代屬中書省保定路,伍仁村在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鄉,直到今天,該地仍有若干有涉關漢卿的傳說和遺蹟。若按《祁州志》及民間傳說,關漢卿的家族在此地,他生長在這裡,死後也葬在這裡,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祁州人。此說今亦有認同者,如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認為,“可能他(關漢卿)的原籍在祁州,因為在太醫院任官和從事戲劇活動,才長期定居大都的"。“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 (魯迅語)古代封建社會,戲曲被視為下賤行當(“戲子”就是個貶稱, 《四庫全書》也不收劇本),為滿腦子正統思想的人所不齒。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儘管像關漢卿這樣流芳百世的大藝術家,依然難免遭到統治階級鄙視。在此時代背景下,若非有一定的史實可本,那些正統史志的編篡者恐怕是不會輕易拉這位400多年前的“雜劇班頭”來裝點鄉里的。就此而言,對關漢卿祖籍祁州說,還不能全然無視。不過,這數百年後的民間傳說,畢竟不同於信史,也不如前述元人的記載那麼直接、那麼可靠。況且,其中尚有疑點,如王鋼在《文學遺產》 1989年第1期上發表《關漢卿籍貫考》所指出: “《錄鬼簿》的關漢卿傳,前文已辨明出自吳仁卿手,而吳氏正是祁州人(見許善勝《中州啟札序》),如劉世德先生所言,若漢卿為祁州人,吳氏必大書特書。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紀念館

吳仁卿尚且言漢卿籍貫大都,則漢卿必非祁州人無疑。”那麼,會不會是元代大都在地域概念上涵蓋祁州呢?不然。王鋼繼續寫道:“或以為祁州距大都甚近,統屬於廣義的大都,稱大都即包括祁州,故大都人實謂祁州人。這並不符合《錄鬼簿》、《析津志》慣例。如前所述,‘大都’、‘燕’,皆明指京城,此再稍作補充,即祁州人並不稱大都或燕人《錄鬼簿》中無祁州人,然李好古、彭伯威傳皆稱保定人,保定與祁州同路,且較之更近大都,可證祁州人必不言大都。《析津志》楊果傳直書‘祁州蒲陰人’,知祁州亦不稱燕。所以,地名的廣義性也不存在。若言漢卿曾流寓祁州,則又不符合祁州說原意,因為此說以為漢卿是地道的祁州人。”不過,從方誌言及的民間傳說來看,加上該地又有關墓、關園等遺址,關漢卿在此地留下過行蹤倒是可能的。也有民間說關漢卿是解州人,通常認為,“解州”說始見於清代邵戒山《元史類編》,時在康熙之後。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但據《關漢卿籍貫考》一文作者王鋼考證,清姚之姻《元明事類鈔》卷二十三文學門引《元史補遺》已見此說,雲:“關漢卿,解州人。工樂府,著北曲六十本。世稱宋詞元曲,然詞在唐人已優為之;惟曲自元始,有南北十七宮調。”《元明事類鈔》四十卷,今有《四庫全書》本,是“摘取元明諸書,分門隸載”的匯鈔性質之書,對其史料價值,《四庫提要》多有肯定。《元史補遺》今未見有傳本,作者朱右,字伯賢,浙江臨海人,生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病逝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在元末曾司教慈溪、蕭山,明洪武三年(1370年),得宋濂推薦,召修《元史》。據宋濂《元史目錄後記》載,朱右等人蔘修《元史》,乃是補足元順帝朝事蹟。《元史補遺》當是其修成《元史》後的補闕拾遺之作,成書雖在明初,但朱實為元人,一生大半在元,跟《析津志》作者大致同時《元史補遺》中關漢卿小傳,亦可謂是元人記元事。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祁州志》原文

這段文字,由於所錄傳說涉及《西廂記》著作權問題,為學術界熟知。祁州在元代屬中書省保定路,伍仁村在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鄉,直到今天,該地仍有若干有涉關漢卿的傳說和遺蹟。若按《祁州志》及民間傳說,關漢卿的家族在此地,他生長在這裡,死後也葬在這裡,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祁州人。此說今亦有認同者,如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認為,“可能他(關漢卿)的原籍在祁州,因為在太醫院任官和從事戲劇活動,才長期定居大都的"。“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 (魯迅語)古代封建社會,戲曲被視為下賤行當(“戲子”就是個貶稱, 《四庫全書》也不收劇本),為滿腦子正統思想的人所不齒。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儘管像關漢卿這樣流芳百世的大藝術家,依然難免遭到統治階級鄙視。在此時代背景下,若非有一定的史實可本,那些正統史志的編篡者恐怕是不會輕易拉這位400多年前的“雜劇班頭”來裝點鄉里的。就此而言,對關漢卿祖籍祁州說,還不能全然無視。不過,這數百年後的民間傳說,畢竟不同於信史,也不如前述元人的記載那麼直接、那麼可靠。況且,其中尚有疑點,如王鋼在《文學遺產》 1989年第1期上發表《關漢卿籍貫考》所指出: “《錄鬼簿》的關漢卿傳,前文已辨明出自吳仁卿手,而吳氏正是祁州人(見許善勝《中州啟札序》),如劉世德先生所言,若漢卿為祁州人,吳氏必大書特書。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紀念館

吳仁卿尚且言漢卿籍貫大都,則漢卿必非祁州人無疑。”那麼,會不會是元代大都在地域概念上涵蓋祁州呢?不然。王鋼繼續寫道:“或以為祁州距大都甚近,統屬於廣義的大都,稱大都即包括祁州,故大都人實謂祁州人。這並不符合《錄鬼簿》、《析津志》慣例。如前所述,‘大都’、‘燕’,皆明指京城,此再稍作補充,即祁州人並不稱大都或燕人《錄鬼簿》中無祁州人,然李好古、彭伯威傳皆稱保定人,保定與祁州同路,且較之更近大都,可證祁州人必不言大都。《析津志》楊果傳直書‘祁州蒲陰人’,知祁州亦不稱燕。所以,地名的廣義性也不存在。若言漢卿曾流寓祁州,則又不符合祁州說原意,因為此說以為漢卿是地道的祁州人。”不過,從方誌言及的民間傳說來看,加上該地又有關墓、關園等遺址,關漢卿在此地留下過行蹤倒是可能的。也有民間說關漢卿是解州人,通常認為,“解州”說始見於清代邵戒山《元史類編》,時在康熙之後。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但據《關漢卿籍貫考》一文作者王鋼考證,清姚之姻《元明事類鈔》卷二十三文學門引《元史補遺》已見此說,雲:“關漢卿,解州人。工樂府,著北曲六十本。世稱宋詞元曲,然詞在唐人已優為之;惟曲自元始,有南北十七宮調。”《元明事類鈔》四十卷,今有《四庫全書》本,是“摘取元明諸書,分門隸載”的匯鈔性質之書,對其史料價值,《四庫提要》多有肯定。《元史補遺》今未見有傳本,作者朱右,字伯賢,浙江臨海人,生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病逝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在元末曾司教慈溪、蕭山,明洪武三年(1370年),得宋濂推薦,召修《元史》。據宋濂《元史目錄後記》載,朱右等人蔘修《元史》,乃是補足元順帝朝事蹟。《元史補遺》當是其修成《元史》後的補闕拾遺之作,成書雖在明初,但朱實為元人,一生大半在元,跟《析津志》作者大致同時《元史補遺》中關漢卿小傳,亦可謂是元人記元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雕像

較之“祁州”說,“解州”說顯得更有力度。既然如此,對“解州”說應給予重視。若承認“解州”說不虛,又該怎樣看待與“大都”說的關係呢?這是個難點。王鋼說,“最初我也懷疑關漢卿原籍解州,後長期居大都,故又稱大都人。然檢《錄鬼簿》(繁本),大都人樑進之與漢卿為‘世交’,則兩人父輩同在大都,才較合理。且《析津志》名宦傳中人物,也有本非大都人而後遷居大都者,如前所舉羊舌吉甫,他如程雪樓、韓御史等甚多,但志中皆直書原籍,不稱燕人。以此則漢卿並非遷居大都者較大的可能性是漢卿祖籍解州,而先輩已遷大都。當然,漢卿本大都人,後流寓解州的可能性亦無法排除。文獻不足,只好存疑了。”(《關漢卿籍貫考》)

"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風雲的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以《竇娥冤》、《救風塵》等不朽劇作垂名青史的關漢卿,其創作功績是不容懷疑的。猶如莎士比亞,有關關漢卿身世的傳世資料也很少,直到今天,這位元代大戲劇家的故里在什麼地方仍是一個大大的謎。下面就說說。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竇娥冤劇照

大都(今北京市)是元代的首都,也是元雜劇發達的中心地區。關漢卿是大都人,這是今天常見採用的說法。其實,這位戲劇家的籍貫除了大都,歷史上也有人說他是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人或者祁州(今河北安國)人,至今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這是《錄鬼簿》中明確寫著的。《錄鬼簿》成書於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據著者鍾嗣成自言,書中關漢卿等“前輩已死名公才人”的資料,是他通過友人陸仲良從吳仁卿處得來的吳仁卿,字弘道(一說名弘道),號克齋,《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吳於大德五年(1302年)前後曾任江西省檢校掾史,其時代距離關漢卿當不遠。吳本人也是曲家,曾編輯《中州啟札》4卷,所收皆元代北方名流往來書札。由此推斷,吳仁卿對當時北方的文人騷客,特別是曲家,必定是很熟悉的。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因此,可以相信《錄鬼簿》中記載的關漢卿等元曲作家事蹟有較高的可靠性。其實,《錄鬼簿》成書時間去關漢卿在世並不太遠。今存關漢卿散曲中有[雙調·大德歌]10首,大德歌乃作者自創曲調。檢索元朝歷史可知,“大德”乃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年1307年),可見自創[大德歌]的關漢卿此時尚健在,只不過應該是步入高齡了。因為,據元末邾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域,而金之遺民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白蘭若即白樸,他們和關都是由金入元的作家,而“大德上距金亡,已有70年左右光景。與“大都”說相印證,有同樣出自元人手筆的《析津志》,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名宦傳》)若將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拿來和此段文字對讀,不難看出,二者是何等接近。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話劇

《析津志》稱關漢卿為“一時之冠”,與《錄鬼簿》列關為元雜劇作家之首、《中原音韻》提及元曲四大家時以“關”為第一,均不謀而合。“析津”指今北京西南,遼、金時設析津府(宋代宣和年間曾一度改名燕山府)。在現存古代北京地方誌書中,這本《析津志》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元人著作。該書成於元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北京地區的民俗事象,有祭祀、服飾、飲食、市場、遊藝活動、歲時節令等,明代纂修的《北平圖經志書》《順天府志》、《永樂大典》等都曾從中擇取不少資料。著者熊夢祥,字自得,江西人,嘗為白鹿書院山長“元末以茂才異等,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著有《析津志》”(《豐城縣誌·人物誌》),他對大都的人文、風物等當然是非常熟悉的,所言可以信從。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析津志

《析津志》說關漢卿是“燕人”,《錄鬼簿》稱關是“大都人”,是否兩碼子事呢?不是。因為在《析津志》中,這“燕”實際上並非泛指古燕國廣大區域,而是沿用遼代燕京舊稱(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8年把當時的幽州升為南京,又稱“燕京”;元世祖忽必烈初年,亦稱“燕京”),指元代京城大都。該書凡用地名“燕”的語例都是這樣,如:“羊舌吉甫,先世泰安人,貞祐之亂,避兵至燕,居崇智門。”(《析津志·名宦傳》)總之,《錄鬼簿》和《析津志》相互印證,二書皆出自元朝人之手,所言當去史實不遠。今天,若無新證據發現,要否認之是不容易的。所以,今人多從其說,視關漢卿為大都人。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也有史書記載關漢卿是祁州人,“祁州”說來自清代乾隆年間刊本《祁州志》(王楷等修、張萬銓等纂),見該書卷八《紀事》,原文如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祁州志》原文

這段文字,由於所錄傳說涉及《西廂記》著作權問題,為學術界熟知。祁州在元代屬中書省保定路,伍仁村在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鄉,直到今天,該地仍有若干有涉關漢卿的傳說和遺蹟。若按《祁州志》及民間傳說,關漢卿的家族在此地,他生長在這裡,死後也葬在這裡,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祁州人。此說今亦有認同者,如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即認為,“可能他(關漢卿)的原籍在祁州,因為在太醫院任官和從事戲劇活動,才長期定居大都的"。“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 (魯迅語)古代封建社會,戲曲被視為下賤行當(“戲子”就是個貶稱, 《四庫全書》也不收劇本),為滿腦子正統思想的人所不齒。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儘管像關漢卿這樣流芳百世的大藝術家,依然難免遭到統治階級鄙視。在此時代背景下,若非有一定的史實可本,那些正統史志的編篡者恐怕是不會輕易拉這位400多年前的“雜劇班頭”來裝點鄉里的。就此而言,對關漢卿祖籍祁州說,還不能全然無視。不過,這數百年後的民間傳說,畢竟不同於信史,也不如前述元人的記載那麼直接、那麼可靠。況且,其中尚有疑點,如王鋼在《文學遺產》 1989年第1期上發表《關漢卿籍貫考》所指出: “《錄鬼簿》的關漢卿傳,前文已辨明出自吳仁卿手,而吳氏正是祁州人(見許善勝《中州啟札序》),如劉世德先生所言,若漢卿為祁州人,吳氏必大書特書。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紀念館

吳仁卿尚且言漢卿籍貫大都,則漢卿必非祁州人無疑。”那麼,會不會是元代大都在地域概念上涵蓋祁州呢?不然。王鋼繼續寫道:“或以為祁州距大都甚近,統屬於廣義的大都,稱大都即包括祁州,故大都人實謂祁州人。這並不符合《錄鬼簿》、《析津志》慣例。如前所述,‘大都’、‘燕’,皆明指京城,此再稍作補充,即祁州人並不稱大都或燕人《錄鬼簿》中無祁州人,然李好古、彭伯威傳皆稱保定人,保定與祁州同路,且較之更近大都,可證祁州人必不言大都。《析津志》楊果傳直書‘祁州蒲陰人’,知祁州亦不稱燕。所以,地名的廣義性也不存在。若言漢卿曾流寓祁州,則又不符合祁州說原意,因為此說以為漢卿是地道的祁州人。”不過,從方誌言及的民間傳說來看,加上該地又有關墓、關園等遺址,關漢卿在此地留下過行蹤倒是可能的。也有民間說關漢卿是解州人,通常認為,“解州”說始見於清代邵戒山《元史類編》,時在康熙之後。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繪圖

但據《關漢卿籍貫考》一文作者王鋼考證,清姚之姻《元明事類鈔》卷二十三文學門引《元史補遺》已見此說,雲:“關漢卿,解州人。工樂府,著北曲六十本。世稱宋詞元曲,然詞在唐人已優為之;惟曲自元始,有南北十七宮調。”《元明事類鈔》四十卷,今有《四庫全書》本,是“摘取元明諸書,分門隸載”的匯鈔性質之書,對其史料價值,《四庫提要》多有肯定。《元史補遺》今未見有傳本,作者朱右,字伯賢,浙江臨海人,生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病逝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在元末曾司教慈溪、蕭山,明洪武三年(1370年),得宋濂推薦,召修《元史》。據宋濂《元史目錄後記》載,朱右等人蔘修《元史》,乃是補足元順帝朝事蹟。《元史補遺》當是其修成《元史》後的補闕拾遺之作,成書雖在明初,但朱實為元人,一生大半在元,跟《析津志》作者大致同時《元史補遺》中關漢卿小傳,亦可謂是元人記元事。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雕像

較之“祁州”說,“解州”說顯得更有力度。既然如此,對“解州”說應給予重視。若承認“解州”說不虛,又該怎樣看待與“大都”說的關係呢?這是個難點。王鋼說,“最初我也懷疑關漢卿原籍解州,後長期居大都,故又稱大都人。然檢《錄鬼簿》(繁本),大都人樑進之與漢卿為‘世交’,則兩人父輩同在大都,才較合理。且《析津志》名宦傳中人物,也有本非大都人而後遷居大都者,如前所舉羊舌吉甫,他如程雪樓、韓御史等甚多,但志中皆直書原籍,不稱燕人。以此則漢卿並非遷居大都者較大的可能性是漢卿祖籍解州,而先輩已遷大都。當然,漢卿本大都人,後流寓解州的可能性亦無法排除。文獻不足,只好存疑了。”(《關漢卿籍貫考》)

關漢卿到底是哪裡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籍貫之謎

關漢卿劇照

王文試圖調和“大都”說和“解州”說之間的矛盾,但因史料缺乏,說來說去,仍是疑案。一個人有三個籍貫,這的確不大好理解。於是,也有人想在“大都”、“祁州”、“解州”三種說法之間搞平衡,比如稱關漢卿祖籍解州、後遷祁州、定居於大都,等等。將三說撮合為一,設想固然不錯,但仍不免是主觀推斷倘要最終成立,得再尋找足夠有力的證據。還有研究者如馮沅君曾提出有“兩個關漢卿”(《古劇說匯》),一個籍貫解州,一個籍貫大都,但這種大膽假設的觀點尚未得到學術界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 《中國文學史》
  • 《四庫全書》
  • 《元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