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王紅濤: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

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著名軍旅歌唱家王紅濤)

"

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著名軍旅歌唱家王紅濤)

著名歌唱家王紅濤: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從一名戲曲演員到一名文藝兵,從演唱戲曲到演唱戲歌,王紅濤一直堅持走一條獨立摸索的道路。為了能夠更好的為戰友服務,她演唱過戲曲,也演唱別人的歌曲,直至最終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演唱戲歌,王紅濤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走在前沿,而她的努力和成果,被越來越多喜歡唱歌的人所看到。

第一吃螃蟹的人——戲曲到戲歌的成功轉型

"

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著名軍旅歌唱家王紅濤)

著名歌唱家王紅濤: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從一名戲曲演員到一名文藝兵,從演唱戲曲到演唱戲歌,王紅濤一直堅持走一條獨立摸索的道路。為了能夠更好的為戰友服務,她演唱過戲曲,也演唱別人的歌曲,直至最終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演唱戲歌,王紅濤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走在前沿,而她的努力和成果,被越來越多喜歡唱歌的人所看到。

第一吃螃蟹的人——戲曲到戲歌的成功轉型

著名歌唱家王紅濤:探尋優質為部隊服務之路從戲曲到戲歌成功轉型

王紅濤慰問邊防哨所的戰友們

我從小開始學習唱歌,並且十分喜愛這種藝術形式,隨著演唱水平的逐步提高,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成了一名專業的戲曲演員。戲曲的演唱對演員嗓音要求比較高,例如京劇的發聲位置和聲樂中的美聲比較像,而黃梅戲則是口腔比較多,而我本身是小嗓子,演唱中可以說遊刃有餘。在四年一度的全軍文藝匯演中,我代表總參以一曲《南腔北調》拿到全軍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也開啟了我的軍旅生涯。

在隨部隊下基層的演出過程中,我在“演唱什麼”這個問題上產生了疑問。最初我演唱戲曲,介慢慢發現,我們的戰士多數都是80後、90後,他們對戲曲的接受程度並不像年齡大的戰友們那麼高;我也嘗試著演唱過流行歌曲,戰士喜歡什麼我就唱什麼,唱一些老少皆宜的歌曲,受歡迎的程度的確提高了,但我發現我漸漸的迷失了自己,我和一些戰士聊天溝通,一位戰友說:“你戲唱的很好,歌唱的也很好,如果結合一下就更好了。”他的話給了我極大啟發,我也因此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戲歌,將戲曲和歌曲兩者結合在一起。現在戰友們願意稱呼我為“軍營戲歌第一人”,正是因為當時全軍從未有過戲曲演員轉型為歌手的先例,我也沒有經驗可循,但我還是堅持摸索著走下去。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同時也以其鮮明的民族特徵,在世界戲劇舞臺上佔據重要的地位;通俗歌曲在西方稱為“popular song”,泛指一種通谷易懂、輕鬆活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和廣闊市場的歌曲,作為信息化兵種,我們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因此怎樣用“戲歌”這咱獨特的演唱形式將二者更好的結合,是我始終思考的問題。

2010年,我邀請著名詞曲作家姚明為我量身打造了戲歌《刀馬旦》,姚明老師覺得我有戲曲的功底,有聲音的跨度和駕馭能力,在唱腔上完全能夠把握,當時歌曲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也給了我繼續創作的動力。戲歌《刀馬旦》推出一段時間後,有戰友反映歌曲戲的味道太濃了,他們唱起來有一定困難,不容易傳唱,因此在之後的創作中,我更加註重歌曲的時尚,並注重不丟失傳統的戲曲和流行歌曲相結合,例如《刀馬旦》是將京劇中旦角青衣的形式和流行歌曲嫁接、《林妹妹》是傳統的越劇唱段和流行歌曲嫁接。目前我將精力放在作品上,我的受人群是時尚的、流行的,因此我的戲歌也要以歌帶戲,同時要保留戲的韻味。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改良,戰友們認可了“戲歌”這種演唱方式,我演唱的歌曲受到大家的歡迎,之前在演出中我都是唱一段戲曲和一首流行歌,並沒有代表,但現在我一唱大家都知道了。戰友常常總是問我什麼時候還有新歌,這對我來說是我創作下去的動力。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將傳統戲曲傳承下去一直是我們秉承的一個理念,如今我用“戲歌”這種演唱方式讓更加年輕的觀眾接受並喜愛戲曲,希望能夠為我國傳統戲曲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服務部隊 時刻牢記“我是一個兵”

曾經作為一名戲曲演員,我所想的是如何將戲唱好,通過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的演出,我進入總參部隊這個大家庭,成了一名文藝兵,而後我兩次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學習,以提高我的演唱技巧和專業素質。軍藝畢業後,領導希望我能夠留在總參部隊,更好的為戰友服務,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總參部隊這個大家庭對我的培養,因此我義無反顧的留在總參,為官兵服務。

作為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下部隊演出慰問是我最重要的任務,而我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不斷地被感動,一次次受洗禮。每年我都要隨部隊深入基層,為戰士們演出,部隊常年駐紮在條件艱苦和非常偏遠的地方,可能是一個哨所,只有一名戰士,但我們仍然以最飽滿地狀態來對待,舞臺常常就是後廚、菜地、操場,但我一直堅守這樣一個信念:就算觀眾只有一名戰士,我也要給他帶來最真誠的歌聲和最精彩的表演。

“紮根基層,服務部隊”,是我時刻牢記在心中的一句話。在基層的演出,並沒有華麗的舞臺和豪華的音響,我們常常都是清唱一曲,但戰士們聽到歌聲都很感動,因為這簡簡單單的歌曲代表了領導對基層戰士的關心和慰問,給身處艱苦地區的他們帶來感動和溫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演出中,看著臺下離開家鄉參軍的小戰士,我激動地說:“你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如果有安徽的戰友我就為你們唱一段黃梅戲,有河南的戰友我就為你們唱一段豫劇⋯⋯。”隨著熟悉的聲音響起,不少戰友們都感動的落淚。有一個小戰士連夜撿彈殼為我製作了一個小燈,說希望我的歌聲能夠永遠帶給戰友們希望和光明,也希望我的歌聲能夠一直傳唱下去。作為一名文藝兵,我將青春和歌聲都獻給部隊。我覺得我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每次演出結束離開的時候,戰友們都跟在演出隊後面送出很遠,不停地揮手告別,這一切都讓我有了紮根基層,更好地為他們服務的力量。

作為一個多年的“老兵”,我很高興,也不後悔,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軍營,同時也十分感激部隊給我帶來的榮譽。我曾多次在全軍文藝匯演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給自己的歌唱事業增添了一份動力;由我自編自唱的作品《南腔北調》,將幾個地方劇種的唱腔用流行歌曲的形式來演繹,歌曲廣受好評,並被“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發行全軍各個部隊;我被戰友們親切的稱為“軍營百靈”和“軍營戲歌第一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些都是我堅持走下去的動力。作為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我所追求的並不是站在華麗的舞臺和有著高尚的榮譽,而是怎樣更好的為戰士們服務,我先後創作了戲歌和軍歌如《戰地花木蘭》《林妹妹》《國家好》《家風代代傳》《陌上花》》《女兵們》《祖國我是你的兵》《我把青春鑄界碑》’等等,同時我也有一個心願,想要幫助一些家庭困難的戰友,或者說如果戰友們在音樂上有追求的話,可以來我這學習,我十分願意教給他們,因為音樂不僅僅帶給官兵們精神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鼓舞士氣,提高戰鬥力,報效祖國,我會將自己的知識經驗傾囊相授,以便讓更多的人更好地為戰友,為基層服務。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為兵服務,為基層服務的一腔赤誠永遠不變,我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對我來說,站在華麗的舞臺上,映照霓虹,鮮花簇錦,波瀾不驚;站在簡樸的舞臺上,身著戎裝,掌聲如潮,同樣甘之如飴,我要用行動讓大家感覺到“我是一個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