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誰對造車最為執著,恆大敢認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了,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曾表示,爭取在3-5年內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歷經去年與FF的“閃婚閃離”後,恆大並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一年前,恆大與FF計劃在廣州南沙共同開啟造車大計,然而最終鬧到上法庭而“分手”,雖然說恆大損失了不少資金,但“分手”後恆大保留了廣州南沙的基地,支撐自己的造車之夢再起航,也為將來的純電動汽車的整車生產基地埋下伏筆。


恆大有多執著,1600億造三大基地落戶南沙,100萬輛產能超廣汽


6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與恆大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州市與恆大集團將展開深度的戰略合作,據顯示,恆大集團將投資1600億元,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新能源整車研發生產、電池、電機三大基地,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至此,恆大造車又進一步,至於為何選擇在廣州市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看中的是廣州市強大的產業基礎和集群優勢,前有本田、豐田、日產三大日系品牌奠基,後有廣汽蔚來、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落戶,廣州,有著能夠使恆大迅速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天優勢。

未來的新能源車市場肯定會越來越大,而廣州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再舔一名猛將,拉動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對雙方來說都是共贏的。

造車之路一波三折


作為一家房地產企業,恆大大舉造車為哪般?背後透露出許家印對於恆大轉型的長遠考慮,房地產未來走勢不被看好,李嘉誠和王健林如今都轉型成功不再依靠房地產為主業,事實上,恆大早在8年前就開啟了多元化發展的線路,嘗試過糧油、礦泉水都不成規模,製造業出身的許家印最終看上了造車業。

許家印的造車夢最早顯露在公眾視野是在2018年6月,通過收購香港時穎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45%的股權從而入主FF,即使FF的CEO是人稱“老賴”的賈躍亭,這也進一步印證了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和勇氣。


恆大有多執著,1600億造三大基地落戶南沙,100萬輛產能超廣汽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忍,“閃婚”的婚姻終將出現危機,雙方合作的“蜜月期”從2018年10月出現危機,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輸,在長達三個月的對簿公堂之後,恆大為自己初入造車行業的懵懂付出了14億元淨虧損的代價。

吃一塹長一智,許家印這一次變得更為謹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別於傳統汽車產業,受限制因素更多,相對於房地產領域,汽車領域對於許家印來說更為陌生,既然不差錢那“買買買”模式是更為便捷有效的方式。


恆大有多執著,1600億造三大基地落戶南沙,100萬輛產能超廣汽


斥資145億成為國內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彙集團的第二大股東,打通了全國汽車銷售渠道;收購國能汽車51%的股份,獲得擁有“雙資質”的NEVS;10.6億元入股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掌握日本頂尖動力電池技術;全資收購英國Protean,拿下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車輪轂電機企業。

半年時間,恆大已經打造了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的完整產業鏈,速度超越了所有造車新勢力。

恆大的“胃口”


恆大之所以入主NEVS,除了其擁有“雙資質”之外,相比於FF其還擁有達到量產條件的兩款車型,而且還有現成的天津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年產能5萬輛,二期建成擴產後可年產22萬輛純電動乘用車,早期預計恆大的首款電動汽車將在6月份全面投產,但如今看來,計劃可能發生變化。


恆大有多執著,1600億造三大基地落戶南沙,100萬輛產能超廣汽


顯然,天津生產基地或許不能滿足恆大的“胃口”,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1700萬輛,據合作框架協議顯示,恆大此次投資1600億元,將在廣州南沙建設年產100萬輛整車的生產基地、50GWH生產規模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可配套100萬輛整車的電機和電控系統生產基地。

這樣一來,才得以應對飛速發展的新能源車市場,目前,恆大已經擁有了包括天津、廣州南沙、上海三大生產基地,按照規劃,恆大未來將在鄭州、瀋陽建立其他兩大生產基地,10年後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可見,恆大造車的野心是有大。

其他車企承壓


車市寒冬下,大部分車企的銷量是每況愈下,車市淘汰賽也正在加速進行,而恆大這個又有錢又有技術的造車新勢力,無疑是給各大車企增加了不少壓力,半年時間就打造了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的完整產業鏈,各項技術都是頂尖級別的存在,想想就是可怕的競爭對手。

恆大的入場,有望使國內新能源車發展再提速,產生鯰魚效應。

其中,廣汽集團的心情無疑是最複雜的,恆大沒來之前,廣汽集團與合作伙伴投資450億元打造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規劃產能40萬輛/年,按照恆大此次簽署的協議,無論是產能還是規模,都要超過廣汽集團。


恆大有多執著,1600億造三大基地落戶南沙,100萬輛產能超廣汽


加上恆大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支撐,再得到廣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投身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接下來,恆大毫無疑問是會進行人才的建設,而汽車人才數量有限,短時間內並不能培養出來,去哪裡找呢,當然是去各大車企裡面高薪挖角了。

當然,造車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造車也不是簡單的堆砌,即使恆大擁有各個領域頂尖的配套企業,也不一定說能夠造出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畢竟傳統車企都是在汽車領域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老前輩,其中,必定存在有錢買不到的東西。

作為後來者的恆大,造車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成本控制、運營能力、資源整合等,但其對造車的熱情和誠意,相信還是會被人們所看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