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上海市場廣州市場歷史,為什麼叫上海市場廣州市場

廣州酒家 建築 民生 社會 西紅柿的發現 西紅柿的發現 2017-08-29

“上海市場”“廣州市場”很多人都不知道,還以為是洛陽在趕時髦。

洛陽上海市場廣州市場歷史,為什麼叫上海市場廣州市場

八十年代上海市場

“一五”期間,國家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洛陽是重點建設的城市之一,在全國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有7個安排在洛陽,而這7個項目的建設場地,多數選在了地曠人稀的澗西區。

1954年,第一拖拉機廠、洛陽軸承廠、洛陽礦山廠等十幾家大型工廠,相繼在澗西區開工興建。來自全國各地的10餘萬建設大軍滿懷沖天的熱情,要在這片一窮二白的土地上描繪出最新、最美的社會主義藍圖。

當時的澗西區除了一條洛潼公路橫穿、幾個村莊點綴外,幾乎全是農田。大建設除了要確保物資供應外,還要有相應的商業網點為建設大軍提供配套服務。而那時洛陽的城市人口只有6萬餘人,商業網點主要集中在老城。憑這些商業網點為遠在10公里外的建設大軍提供服務,顯然力不從心。

大建設開始前後,我市因陋就簡,陸續在澗西區建設了國家市場、704工地市場、703工地市場、河南市場等一系列市場,其中不少市場的營業房是四面透風的蘆蓆棚。1956年,我市分別在704工地市場附近和如今的景華路、太原路交叉口附近各建設了一個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大型市場,但這些大型市場缺乏商業企業的支撐。

為此,1955年,我市前往上海、廣州等商貿業發達城市,動員這些城市的國有商業企業和私營商戶內遷洛陽,支援洛陽的工業建設。1955年至1956年,上海、廣州等地累計有商戶3500人和17家工廠、88個商店的2717名職工響應黨的號召陸續來洛,其中內遷來洛的工廠、商店主要有三樂食品廠、大新酒樓、大利食堂、廣州食堂(後改稱廣州酒家)、永餘照相館、萬氏照相館(後改稱人民照相館)、新源祥棉布店、三友理髮店、上海理髮店、紅光照相館、旭東洗染店、上海旅社等。

有關方面將大新酒樓、新源祥棉布店等部分上海內遷企業、商店安排到704工地市場所在的大型市場裡,故將該市場稱為“上海市場”;將廣州酒家等部分廣州內遷來洛的商業企業安排在如今景華路與太原路交叉口附近的大型市場裡,故將該市場稱為“廣州市場”。

上海市場建成後,初名“青年營業部”,後改稱上海市場百貨商店,當時的商業用房主要是平房。1980年,國家決定拆除平房,對上海市場進行改建。1984年1月1日,新大樓建成開業。1986年,上海市場百貨商店更名為上海市場百貨大樓。

新建的上海市場百貨大樓主樓4層,建築面積9024平方米,營業面積6300多平方米,建築規模僅次於當時的鄭州紫荊山百貨大樓,居河南省第二位。1987年,上百大樓7層輔樓建成,使商場總建築面積達到1.51萬平方米、營業面積1.16萬平方米。

“新大樓剛剛投用時,外形雄偉壯觀,內部寬敞明亮,商品品種齊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選購。商場內每天顧客如潮,營業員中午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商場只好買些麵包之類的食品隔著人牆投給櫃檯裡面的營業員,營業員簡單吃些麵包後繼續為顧客服務”。對於當年的盛況,上百一些老職工至今記憶猶新。

1993年,上百大樓銷售額突破1億元,達到了頂峰。之後,因商貿業競爭的加劇和硬件設施的落後,上百大樓營業額逐年下降。2002年,上百大樓終因資不抵債而破產,2005年破產重組,但至今難以恢復元氣。

洛陽上海市場廣州市場歷史,為什麼叫上海市場廣州市場

改為青島路前的上海市場步行街

據相關材料介紹,1954年8月,省委下發《河南省支援洛陽工業基本建設方案》,把支援洛陽基本建設作為全省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動員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洛陽的工業建設。除了動員上海、廣州一批私營商戶和國有商業企業職工來洛外,還調入一批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及華東第五建築工程公司、人民解放軍建八師、河南省第三建築工程處1.7萬人,調入一大批優秀大學畢業生和從河南各地選調的一大批青年農民共計3萬人,還把天津機器製造學校的兩個專業遷到洛陽,組建為洛陽拖拉機學校,不久改為洛陽工學院。

後來,隨著建設規模的繼續擴大,其他援建大軍紛紛來洛。他們戰驕陽,鬥風雪,繪就了一幅“八方風雨會中州,千軍萬馬戰洛陽”的壯麗畫卷。

到1957年年底,洛陽的城市人口已由新中國成立時的6萬餘人猛增至52.9萬人。洛陽成為當時僅次於上海、廣州、北京、武漢的大城市。

洛陽上海市場廣州市場歷史,為什麼叫上海市場廣州市場

改造後,上海市場步行街已不存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