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廣州快車,可能改變命運

踏上廣州快車,可能改變命運


作者:施南(財鯨讀書會理事、博士)

如果要在四個一線城市裡面選一個被低估的一線城市,毫無疑問是廣州。

這兩天,廣州市人民政府發佈《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下稱規劃)草案公示。按照規劃,2035年,廣州將建成國際大都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生態環境、文化交往達到國際一流城市水平。

我立即給幾個內地的熟人推送消息過去,我多次建議他們來廣州,這個規劃又是一次強刺激。這幾個熟人不是專業人士就是土豪,因此我的結論只有一句話:“此地有前途而且有錢途,速來”

當然,理由在此前的見面過程中已經說過多次。

今天結合規劃,只談兩點:空間體量與創新力圖譜

空間體量優勢明顯

華南區域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中。廣州的國土面積確實是佔優勢的,廣州為7434.4平方千米,深圳為1997.47平方千米,前者差不多是後者的3.7倍。

廣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廣州常住人口1490.44萬人,與其2017年末的1449.84萬人對比,2018年廣州常住人口增加了約40.6萬人。

深圳統計局日前發佈了《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0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萬人。

這就是廣州的優勢,人口差不多,但是國土面積卻是深圳的3.7倍。廣州的經濟增長潛力、人口增長潛力至少先有了承載空間。


踏上廣州快車,可能改變命運


不過,廣州也有了人口總量的上限:規劃透露,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在2000萬人左右,按照2500萬人左右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意思很明顯,還有幾百萬張門票(戶口),一年派出去四五十萬張,要來就速來!

有了這個體量,廣州還在利用自己的空間優勢通過交通樞紐的優勢大力引流:“建設全球重要交通樞紐,即航空、航運、國際鐵路樞紐、國際鐵路樞紐”還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我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廣佛同城化:

規劃對廣佛同城化作了較為具體的部署,提出廣佛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極點,建設廣佛“1+4融合試驗區”:即以廣州南站為核心的廣佛融合先導區,以及花都+三水、白雲+裡水、荔灣+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個融合試驗區。

這裡有一個詞語:大灣區核心極點!

廣州2018年的GDP是22859億,佛山是9935億,既然“同城”,加起來就是32794億。

去年的GDP冠軍城市是上海,數字為32679億。

廣佛已經在總量上超越上海。

同樣可以類比的是當紅的都市圈深莞————深圳去年GDP為24221億,東莞同期為8278億,加起來就是32499億,同樣略低於廣佛同城的GDP。

萬萬沒想到吧,廣佛雖然低調,但是搞起經濟建設卻不輸於任何兄弟城市。

既然目標是廣佛同城,那麼交通方面突飛猛進不在話下,廣佛在先進製造業的融合方面也在快速推進,越來越有德國先進製造業的味道——品質優秀+工匠精神,這其實也與嶺南文化低調內斂的品質完全融合。

但是廣州的目光又不拘泥於此,而是繼續擴展空間體量:

規劃提出,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軸帶支撐。其中包括:共建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重點推進廣深港高鐵至廣州站連接線、廣中珠澳高鐵等建設;規劃與佛山、東莞、清遠、中山等周邊城市地鐵銜接通道。

圍繞廣州與周邊城市融合發展,共建廣州大都市圈。推動更高層次的廣佛同城化;推動更高質量的廣清一體化;提升與珠江口兩岸城市合作水平;推進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合作發展。

注意,雲浮、韶關也在廣州融合發展的視野範圍之內,而韶關以北已經是湖南亦。

廣州要做的是以大灣區核心極點(廣佛)帶動相對落後地區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大事,如此一來,整合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內的資源、人才、資金以及產業,使各城市各有重點,各歸其位,以軌道交通加速要素流通,應該是可以預見的場景。

廣州未來十幾年已經不再糾結於自身以及周邊的發展,而是在考慮如何實現多贏,如何以大哥的強勁生產力幫助小兄弟們也躍上臺階。廣佛強,則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強,結果就是廣東強。

這就是廣州的空間與體量,有天地廣闊,有實力後盾,還有紮紮實實準備幹事兒的思維習慣。

創新力圖譜從點到面極速延伸

人們說起廣州,最喜歡說廣州的千年歷史以及美食,我以為此廣州固然餘韻悠長,但在科技推動世界發展的浪潮之下,創新力也是廣州的核心競爭力,而且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

因此我更喜歡說一個彼廣州:科創活力十足,而且雄心勃勃的廣州。


踏上廣州快車,可能改變命運


廣州在一季度的GDP增長速度上長出一口惡氣,一掃近年來縈繞於頭頂的唱衰陰霾,動力來自何處?除了基建和大項目,還有一個突出的力量來自於科創。

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

一季度,八大新興產業合計實現增加值增長8.0%,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0.5個百分點,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9.23%。

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23%,同比提升0.95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加快成長,實現增加值增長25.7%。

1-2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5.5%和21.6%。

在一線城市中,廣州一季度的增速僅略低於深圳0.1%,超越京滬。

廣州找準了賽道,規劃裡也表露無疑:

規劃開篇明確,廣州將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到2025年建成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文化交往強市。

注意,“科技創新”被放在第一位!

廣州的創新力圖譜是由點及面,由內向外的:

在大灣區範圍內整合力量,具體路徑是“建設穗深港、穗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尤其是攜手港澳,共建國家級大科學裝置、謀劃共建一流高校、聚集全球創新資源”,這是瞄準全球的戰略佈局。

在廣州範圍內,重點打造“三城一區多節點”的創新空間格局。其中,“三城一區”作為核心創新平臺,具體為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含廣州大學城)。

廣州的指向很明確——藉助多渠道,尤其是南沙這個距離港澳很近的區域,直接向全球聚合資源,同時給足南沙政策和交通建設支持,將整個科創戰略重心的一極直接釘在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外有港澳與廣闊世界,內有廣州的超大腹地,要把科創這臺大戲唱好。

在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科大訊飛落子海珠區的同時,一批智能製造業也在廣州開發區創造利稅,至於富可敵省的天河,更是以較為完備的產業生態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軟件公司……

廣州在科創方面謀劃多年,如今創新力圖譜已經躍然紙上。

另外,比較人口流向、經濟增速、產業活力、空間體量、醫療資源、教育水平、交通便利等要素,我認為廣州是一個被低估的一線城市,而且有極大的發展動力,因此對內地朋友們只有一個邀請碼:建議速來!

錯過這一列廣州快車,恐怕就是錯過了又一輪財富躍進和階層躍升的可能。

在北京、上海的總人口和經濟增速雙雙放緩的同時,廣州也的確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值得投奔可能改變個體命運的城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