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每當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內心深處複雜的感情現在也許只有自己懂得。劉百平老人在閒暇時,也會給孩子們講述《共產黨宣言》的發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份光榮記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每當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內心深處複雜的感情現在也許只有自己懂得。劉百平老人在閒暇時,也會給孩子們講述《共產黨宣言》的發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份光榮記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村中革命烈士劉良才的故居也是劉集村黨支部的舊址,這座小院中隱藏的地道入口、革命烈士的遺物、紀念劉集慘案的歷史雕塑,如同一個個時光的的印記,時刻提醒這劉集人牢記歷史,一行行逝去的英烈名錄,永遠活在劉集村人心中,從不曾忘記。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先烈的足跡依然清晰。紅色,是一份激勵,是一種光榮,更是劉集人秉承的使命。

4 鹽垛村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每當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內心深處複雜的感情現在也許只有自己懂得。劉百平老人在閒暇時,也會給孩子們講述《共產黨宣言》的發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份光榮記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村中革命烈士劉良才的故居也是劉集村黨支部的舊址,這座小院中隱藏的地道入口、革命烈士的遺物、紀念劉集慘案的歷史雕塑,如同一個個時光的的印記,時刻提醒這劉集人牢記歷史,一行行逝去的英烈名錄,永遠活在劉集村人心中,從不曾忘記。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先烈的足跡依然清晰。紅色,是一份激勵,是一種光榮,更是劉集人秉承的使命。

4 鹽垛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1402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馬氏由直隸省棗強縣遷此立村,因當時村西南有一食鹽站,鹽灘成垛(坨),故叫做鹽垛村,後改名鹽坨村。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每當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內心深處複雜的感情現在也許只有自己懂得。劉百平老人在閒暇時,也會給孩子們講述《共產黨宣言》的發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份光榮記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村中革命烈士劉良才的故居也是劉集村黨支部的舊址,這座小院中隱藏的地道入口、革命烈士的遺物、紀念劉集慘案的歷史雕塑,如同一個個時光的的印記,時刻提醒這劉集人牢記歷史,一行行逝去的英烈名錄,永遠活在劉集村人心中,從不曾忘記。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先烈的足跡依然清晰。紅色,是一份激勵,是一種光榮,更是劉集人秉承的使命。

4 鹽垛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1402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馬氏由直隸省棗強縣遷此立村,因當時村西南有一食鹽站,鹽灘成垛(坨),故叫做鹽垛村,後改名鹽坨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鹽坨村為山東省省級傳統村落,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鹽坨鬥虎”尤其聞名遐邇。

5 黃河口鎮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每當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內心深處複雜的感情現在也許只有自己懂得。劉百平老人在閒暇時,也會給孩子們講述《共產黨宣言》的發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份光榮記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村中革命烈士劉良才的故居也是劉集村黨支部的舊址,這座小院中隱藏的地道入口、革命烈士的遺物、紀念劉集慘案的歷史雕塑,如同一個個時光的的印記,時刻提醒這劉集人牢記歷史,一行行逝去的英烈名錄,永遠活在劉集村人心中,從不曾忘記。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先烈的足跡依然清晰。紅色,是一份激勵,是一種光榮,更是劉集人秉承的使命。

4 鹽垛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1402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馬氏由直隸省棗強縣遷此立村,因當時村西南有一食鹽站,鹽灘成垛(坨),故叫做鹽垛村,後改名鹽坨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鹽坨村為山東省省級傳統村落,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鹽坨鬥虎”尤其聞名遐邇。

5 黃河口鎮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墾利縣境內。黃河入海口地域,擁有草園風情、萬鳥齊翔、河海交匯、溼地生態、油區盛景和濱海灘塗景觀等黃河三角洲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資源。

"

山東,東營。

黃河在此流入渤海,入海口附近風貌絕美。

一起來看看此處曾有古韻的那些美好村落古鎮。

1 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廣饒縣花官鎮。村內以樂安故城聞名。故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城牆基寬25米,城壕寬18米。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

1991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等諸多專家對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當時有大量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等不同年代文物出土。考古發掘資料稱:該城的建造時間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城是在龍山文化、商周文化遺蹟上建造起來的,後因受戰亂,以及地震,黃河決溢等自然之災,致使這座早期先秦齊國樂安城在漢初被毀敗湮淤。後來,人們又在此城基上重新修復築城,即成為晚期城址。樂安故城的發掘和考證,徹底揭開了“兵聖孫武故里”這座千古名城湮沒之謎;同時,也向世人充分證實,孫武故里在齊樂安(今廣饒縣),齊樂安古城在今廣饒縣花官鎮草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草橋村朝宗橋,橫跨小清河故道(古濟水)之上,為三孔磚橋,原築基長43.3米,寬5.3米,現橋長17.1米,寬6.5米。據草橋村《楊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楊姓自直隸棗強縣遷此與戴姓結為異姓兄弟共同立村。在村內小清河上置草木搭一“木橋”,遂起名“草橋”。

2 東王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的東王村,歷史上曾稱王王莊,系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桐縣蘭陵樹明鄉東遷至此。東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40多年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友然、王友直兄弟二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得名“王莊”。後因居住方位分稱東王莊、西王莊。

村內王王莊廟尤其著名。王王莊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明崇禎年間,形成了有72殿規模的宏大佛教寺院。清康熙、乾隆年間,經濟發展,佛教興盛,修繕後的王王莊廟,蔚為大觀。規模大於泰安的魔獄建築,當時民間稱泰山為南安山,王王莊廟則為北安山。

3 劉集後村

一個在齊魯大地上再普通不過的村落,卻擁有著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在基層黨組織中也是唯一一個珍藏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後集村,有著紅色革命的光榮傳統,牢記革命歷史,弘揚光榮傳統,是劉集人一直秉承的理念。現年80歲的劉百平老人是村裡的第一位講解員,曾作為革命先烈們的鄰居,他對村子的歷史瞭如指掌。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每當回憶起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內心深處複雜的感情現在也許只有自己懂得。劉百平老人在閒暇時,也會給孩子們講述《共產黨宣言》的發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份光榮記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村中革命烈士劉良才的故居也是劉集村黨支部的舊址,這座小院中隱藏的地道入口、革命烈士的遺物、紀念劉集慘案的歷史雕塑,如同一個個時光的的印記,時刻提醒這劉集人牢記歷史,一行行逝去的英烈名錄,永遠活在劉集村人心中,從不曾忘記。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先烈的足跡依然清晰。紅色,是一份激勵,是一種光榮,更是劉集人秉承的使命。

4 鹽垛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1402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馬氏由直隸省棗強縣遷此立村,因當時村西南有一食鹽站,鹽灘成垛(坨),故叫做鹽垛村,後改名鹽坨村。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鹽坨村為山東省省級傳統村落,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鹽坨鬥虎”尤其聞名遐邇。

5 黃河口鎮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墾利縣境內。黃河入海口地域,擁有草園風情、萬鳥齊翔、河海交匯、溼地生態、油區盛景和濱海灘塗景觀等黃河三角洲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資源。

山東東營最美5處古村古鎮,黃河入海口處處美景

黃河輾轉萬里在這裡匯入渤海。黃河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泥沙輸至河口,年均造陸3萬畝左右,“滄海桑田”的自然規律在這裡得到真實的體現。乘坐遊船遊覽黃河口時,隨處可見大片新生地就像是巨幅水墨畫,海河交匯地帶,黃藍涇渭分明,蔚為壯觀。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