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把許多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這幾乎普遍成為共同性話題

這部影片中,我們鮮少聽見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父親從沒有問過她想去哪裡,都是直接開車連問到目的地都會神祕的一笑。

這一笑大人們常常以為他們是給孩子的驚喜,然而其實永遠都是他們的自以為是。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把許多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這幾乎普遍成為共同性話題

這部影片中,我們鮮少聽見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父親從沒有問過她想去哪裡,都是直接開車連問到目的地都會神祕的一笑。

這一笑大人們常常以為他們是給孩子的驚喜,然而其實永遠都是他們的自以為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家庭暴力重男輕女也是這個社會中同樣存在的問題,並且它們依舊普遍的存在於現實中的中國社會。

奶奶因為找李玩出門失聯,父親暴打了李玩,而弟弟用柺杖將奶奶的頭打出了血時,父親卻安慰弟弟:“沒有人說你”。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把許多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這幾乎普遍成為共同性話題

這部影片中,我們鮮少聽見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父親從沒有問過她想去哪裡,都是直接開車連問到目的地都會神祕的一笑。

這一笑大人們常常以為他們是給孩子的驚喜,然而其實永遠都是他們的自以為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家庭暴力重男輕女也是這個社會中同樣存在的問題,並且它們依舊普遍的存在於現實中的中國社會。

奶奶因為找李玩出門失聯,父親暴打了李玩,而弟弟用柺杖將奶奶的頭打出了血時,父親卻安慰弟弟:“沒有人說你”。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可是影片的結局弟弟跌跌撞撞的學滑冰同時也傳達了另外一個信息:即使弟弟是全家人的寵愛,這個世界依舊也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他的成長中所將要經歷的可能還是與李玩一樣的誤解與質疑。

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孩子從這種家庭教育中走出,又將看著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入這種家庭教育。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把許多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這幾乎普遍成為共同性話題

這部影片中,我們鮮少聽見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父親從沒有問過她想去哪裡,都是直接開車連問到目的地都會神祕的一笑。

這一笑大人們常常以為他們是給孩子的驚喜,然而其實永遠都是他們的自以為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家庭暴力重男輕女也是這個社會中同樣存在的問題,並且它們依舊普遍的存在於現實中的中國社會。

奶奶因為找李玩出門失聯,父親暴打了李玩,而弟弟用柺杖將奶奶的頭打出了血時,父親卻安慰弟弟:“沒有人說你”。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可是影片的結局弟弟跌跌撞撞的學滑冰同時也傳達了另外一個信息:即使弟弟是全家人的寵愛,這個世界依舊也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他的成長中所將要經歷的可能還是與李玩一樣的誤解與質疑。

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孩子從這種家庭教育中走出,又將看著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入這種家庭教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其實深感這部影片也許更適合家長們進行觀看,可是甚至都不用想,如果他們觀看之後一定會和影片中的父母一樣對李玩這個人物指指點點,說她放肆又任性.

又或者他們會反過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該玩玩,競賽還是可以拿省級一等獎。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把許多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這幾乎普遍成為共同性話題

這部影片中,我們鮮少聽見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父親從沒有問過她想去哪裡,都是直接開車連問到目的地都會神祕的一笑。

這一笑大人們常常以為他們是給孩子的驚喜,然而其實永遠都是他們的自以為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家庭暴力重男輕女也是這個社會中同樣存在的問題,並且它們依舊普遍的存在於現實中的中國社會。

奶奶因為找李玩出門失聯,父親暴打了李玩,而弟弟用柺杖將奶奶的頭打出了血時,父親卻安慰弟弟:“沒有人說你”。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可是影片的結局弟弟跌跌撞撞的學滑冰同時也傳達了另外一個信息:即使弟弟是全家人的寵愛,這個世界依舊也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他的成長中所將要經歷的可能還是與李玩一樣的誤解與質疑。

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孩子從這種家庭教育中走出,又將看著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入這種家庭教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其實深感這部影片也許更適合家長們進行觀看,可是甚至都不用想,如果他們觀看之後一定會和影片中的父母一樣對李玩這個人物指指點點,說她放肆又任性.

又或者他們會反過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該玩玩,競賽還是可以拿省級一等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有些事情可能總要有一代人的犧牲,才可以換來下一代人的幸福。

在看著弟弟跌跌撞撞之時,儘管弟弟間接性的導致第二條狗的死亡,但李玩看著他的目光溫柔,弟弟以後也會經歷她所經歷的一切。

"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宇宙之外一定還有無數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由曹保平執導的《狗十三》,影片曾在2013年10月11日於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上映,被稱為“中國近十年最好的青春片”,隨後幾乎消失於大眾的視線。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如果我們反觀2013年以及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自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之後,接下來接連有《小時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許多同類型青春片出現在熒幕上,每一部都充滿了青春片共有的無病呻吟

然而卻沒有一部真正的對中國式的青春進行反思,這些電影的創作者或許是中國式教育的倖存者或者純粹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求,但他們所講述的青春可能與大多數人所經歷的青春毫無關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但是《狗十三》這部電影,可能折射了大部分人的青春,它太過真實以至於每個人的青春中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經歷。

它殘酷而又真實,豆瓣熱評曾經有人這樣評論“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啊,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那些成長中讓人覺得失望又難過的事情原來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記憶隱藏,原來我們也曾那樣被忽略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不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首先,這部影片中的“狗”是兩條都叫愛因斯坦的狗,而“十三”則是故事中主人公李玩的年齡。這是一部關於李玩成長的青春殘酷物語,而關於狗的故事,不過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本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因斯坦與愛因斯坦,則暗示著李玩在這個家庭,也不過像愛因斯坦一樣的活著。

李玩父母離異,寄住在爺爺奶奶家裡,父親又重新組建了家庭,而且家中新添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事,而真正陪伴著李玩的只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然後這條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

正如李玩的名字是隨便取得一樣,大人對待她的態度也一樣很隨便,明知道這條狗是她最心愛的朋友,弄丟了之後,他們卻連找都沒有找過,反而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更可怕的是,繼母又買了一隻類似的狗,全家人都告訴她,這隻新的狗就是之前丟了的愛因斯坦。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指鹿為馬”的無奈,即使沒有經歷過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更絕望的是,一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表姐,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表姐比李玩更早地學會了與成人世界的妥協,李玩開始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全世界。

然而像李玩這樣敏感的人,其實最開始想要的不過是被用心對待而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所以當父親第一次帶她去天文展覽館的時候,儘管因為不到展映時間沒有進去,但是實際上李玩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分辨出自己什麼時候是被愛的。

還有一次便是父親沒有將狗送進狗肉店而是送進犬舍,儘管狗死了,但是李玩還是感謝了父親最後的善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只是,如此細心體量大人心思的李玩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看成展覽,也沒有救回狗。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李玩在嘗試抗爭之後,最終發現,自己能做的不過是向這個世界妥協。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妥協了,也就長大了,學會了不為父母添麻煩,學會成為懂事的好孩子,學會放棄之前的自己。

什麼時候家長們才能明白,這其實並不是一條狗的故事,這是關於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所有孩子的故事

這部影片糅合了編劇焦華靜青春期時期的很多經歷,她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後以全國第一的排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很大程度上,這部電影很像焦華靜本人的自傳式電影。而且影片中的房子,就是編劇少年時期曾經居住過的房子。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劇本的完成度非常之高,而且對於情節的把控做的十分到位。

環環相扣的情節,始終讓故事處於衝突之中。

從丟狗,到找狗,到新狗的出現,到與新狗的和解,以及被迫丟掉新狗,然後新狗死去。

這其中伴隨的是少女的一步步的放棄與“成長”,也伴隨著這個原生家庭對她一步步的傷害。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高放聽不懂李玩說的那段關於平行宇宙的話然後對她說,試圖讓她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李玩拒絕了高放的告白,然後她將這句話用來安慰自己。

同樣的細節在於喝牛奶以及敬酒環節,李玩開始強迫自己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她都做到了,儘管犧牲是巨大的。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而當她面對了一盤叔叔特意點的紅燒狗肉的時候,這個女孩最終在沉默中變成了成人世界的大人。

這部電影直指了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所有衝突,以及成長過程中社會和環境對個體所造成的擠壓。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把許多問題想得過於簡單,這幾乎普遍成為共同性話題

這部影片中,我們鮮少聽見主人公的內心獨白,父親從沒有問過她想去哪裡,都是直接開車連問到目的地都會神祕的一笑。

這一笑大人們常常以為他們是給孩子的驚喜,然而其實永遠都是他們的自以為是。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家庭暴力重男輕女也是這個社會中同樣存在的問題,並且它們依舊普遍的存在於現實中的中國社會。

奶奶因為找李玩出門失聯,父親暴打了李玩,而弟弟用柺杖將奶奶的頭打出了血時,父親卻安慰弟弟:“沒有人說你”。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可是影片的結局弟弟跌跌撞撞的學滑冰同時也傳達了另外一個信息:即使弟弟是全家人的寵愛,這個世界依舊也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他的成長中所將要經歷的可能還是與李玩一樣的誤解與質疑。

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孩子從這種家庭教育中走出,又將看著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入這種家庭教育。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其實深感這部影片也許更適合家長們進行觀看,可是甚至都不用想,如果他們觀看之後一定會和影片中的父母一樣對李玩這個人物指指點點,說她放肆又任性.

又或者他們會反過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該玩玩,競賽還是可以拿省級一等獎。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有些事情可能總要有一代人的犧牲,才可以換來下一代人的幸福。

在看著弟弟跌跌撞撞之時,儘管弟弟間接性的導致第二條狗的死亡,但李玩看著他的目光溫柔,弟弟以後也會經歷她所經歷的一切。

《狗十三》,如果成長是變得懂事

影片直接指出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遭遇,與那些風花雪月的青春片不同,這部影片真實又殘酷,雖然主人公對世界進行了妥協,但是影片卻沒有對世界進行妥協。

如此好的影片,值得到大銀幕看一次,為自己,為青春。評論並轉發文章,我們送出10張電影票,和你一起,找回青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