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住房要回歸居住本質 不是用來“炒”的

購房 經濟 投資 日本 人民網 2017-03-27

不用講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經濟學家侯雲春在臺上進行了1個小時的“脫口秀”,談及房地產市場,他一口氣報出一串數字,說明當前房地產泡沫的客觀存在。他認為,住房要回歸居住本質,不是用來“炒”的,也不是用來“閒”的,必須通過合理徵收房產稅的手段逼出投資客手中的住房資源。

22日,由新華報業網舉辦的“2017年中國·南京春季經濟論壇”上,侯雲春表示,這些年來房地產高歌猛進,城鎮家庭人均居住面積達36平方米,這一數字比美國的63平方米低,與英、德、法不相上下,比日本的18.6平方米和韓國的18.8平方米卻要高得多。一項測算顯示,上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嚴重時,房地產價值是GDP的200%;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房地產價值是GDP的170%;我們現在的房地產價值是GDP的250%!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房地產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達6.5%,GDP中相當多的部分來源於蓋房和拆房。

“其實,不是房子少了,而是閒的房子太多了!美國人均購房支出佔收入的30%,中國已佔到40%,幾代人的積累買一套房,還有的怕房價上漲,買了多套房,但並不住。” 侯雲春認為,市場上到底有多少閒置房源,要摸清底數其實比人口普查容易得多,但為什麼搞不清楚,當然是因為其中還存在不少利益糾葛和博弈。

“房地產拉動72個產業,也有人說拉動100多個產業,房地產泡沫對經濟傷害大。”他表示,2000年至今,房地產市場已經歷6.5輪調控,目前是第7輪調控的下半場。但幾輪調控都已證明,採用行政手段調控房地產市場難以成功。

“還是住房制度設計出了問題,之前有諾獎得主也建議,中國應加強資本利得稅的徵收,防止炒房。”侯雲春強調說,“在德國餐廳用餐,吃不完要罰款,因為你只有使用資源的權利而沒有浪費資源的權利。住房消費同理,持有環節不採取措施,就將造成資源浪費,而自住和出租都可以把資源盤活。”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而言,出臺房產稅勢在必行,以促使住房理性消費、合理使用。同時他也坦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房產稅制定出臺還會有一個過程。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耿強直言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立的重要,“房地產應杜絕‘盲人摸象’,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供給層面是計劃的,需求層面卻是市場的,互相撕扯,站在哪個角度都不開心。建立長效機制,就是要把供給和需求的關係理順,僅僅是掐一頭不可能解決矛盾,堵一頭更可能惡化市場。調控導致的短期內的成交量萎縮、價格平穩,正是為了給長效機制的建立換取時間。”

對於今年的房價走勢,耿強以“大漲大跌不現實”來預判,比如,北京限購與學區房價格暴漲有很大關係,南京限購、句容也限購,可以看出房價上漲缺乏政策緯度支撐。侯雲春也表示,房價上漲帶來很多遺憾,大跌更不得了,對經濟和社會的損傷更大。

在房地產調控從緊背景下,市場上流動的資金還能流向房地產嗎?侯雲春給出的答案是:最好不要投資房地產,今後面臨的風險會很大。自住可以出手,且貨幣政策應會保持穩健和中性,有利自住貸款購房。耿強則建議,個人資產配置應根據個體情況進行不同的財富配置,比如,55歲以上的群體,不建議涉及股票操作;而今年理財收益超過5%是大概率,專業人士可以做一些5年至8年的股權配置,“不要總是隻想著5個月至8個月的事情”。(汪曉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