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政策背後的房價邏輯 對樓市影響有多大?

樓市又起風波。

週末,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人才新政”一石激起千層浪。

“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往屆畢業生可半價買房”掀起了熱議。小融今天藉著“人才新政”和大家聊聊。

先從呼和浩特的這個政策說起吧,大概能從個例裡找一點共同特徵。

優先有資格的,是剛需。

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往屆畢業生(往屆3年及以內),就業或自主創業的。

本人在呼和浩特市規劃區範圍內有自有住房,或父母在呼和浩特市規劃區範圍內有兩套以上(包含兩套)住房的,不再享受安居住房政策。

半價的,是安居房

呼和浩特市大學畢業生安居工程(試點)是指政府提供優惠政策,企業負責建設,為呼和浩特試點區域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統籌提供安居住房的行為。

不讓炒,但還有操作空間

大學畢業生住宅價格按照區域市場價格的50%確定,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採取按揭或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比例最低可按20%支付。

承購人自購買大學生住宅之日起,未滿5年不在試點區域就業創業或遷出本市戶籍的,所購房屋按原銷售價格予以退回,或按照購買房屋時的市場價格補齊差價。

從去年起,“搶人”政策接二連三的爆發。

城市能級高的諸如魔都(上海)、帝都(北京)這等一線的不能再一線的“超級城市”;城市能級低的比如河北正定、山東成武之類,出了省就沒多少人知道的小城鎮,也都想在搶人上摻和一腳。

搶人手段雖說各種各樣,但總的來說,也就那麼幾種方法。

降低落戶門檻;給錢,給補貼;買房優惠。

對樓市影響幾何?

搶人政策對樓市影響有多少?

1、增加市場需求

人才政策對區域市場最直接的影響是使樓市短期內需求激增。

去年西安風風火火的人才政策,吸引了79.5萬人落戶,人口增幅13.9%。2018年,12月,西安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套數20055套,同比上漲32.00%。同時,2018年西安庫存量同比2017年下降20%以上。

市場拉動效果明顯。

這些需求裡,一定有一部分是藉著政策進行投資的,或者預計當地房價要漲,加緊上車的。

2、補貼的錢去了樓市

昨天,寧波對人才政策做了新解讀,將引入人才分為五大類。並且向人才發放購房補貼20-60萬元,安家補貼15-800萬元。而其他城市落戶補貼政策也與寧波大同小異,無非是在金額上有所差別。

我們看這些人才補貼,分了兩種。

一種是定向的,也就是購房補貼,流向了樓市;

另一種是非定向的,以現金形式發放,這一部分錢,小融估計大部分除了用於日常消費,剩下有盈餘的,很有可能就花在了房子上,畢竟,就目前來看,這東西保值。

這個場面是不是似曾相識?

看起來跟棚改貨幣化安置很像。

3、房價預期上漲

在房價上,有一種說法是漲預期。也就是說,房價上漲,漲的是對未來情況的估計。

雖然“搶人”大戰轟轟烈烈,但現實情況下,政策頒佈對當地人才結構影響,並不如預想的大。

首先,對廣大三四五線城市,乃至一些二線城市而言。

高端人才的去向一直是明確的,醫院、學校、銀行、國企、事業編等等體制內崗位。而這些機構,每年開放的崗位也同樣是有限的。

其次,在中國許許多多城市內,私企就業環境並不好,休假、保險、薪資水平、福利很難滿足需求,無法成為人才就業的首要選擇方向。

體制內名額有限,私企又留不住人。

很多時候,“搶人”就變成了搶給別人看的。

搶人消息一放出,影響力幾乎是席捲全國的。

而許多人的判斷則是,政策給力,人才將蜂擁而去,未來城市潛力將要提升,房價還應該再漲一漲。

房價就這麼被預期拉著漲起來了。

但,到底有多少人才留下了,留下的又都是誰呢?是本來就想留下的附近當地人,還是遠隔千里被城市吸引而來的人?誰又關注呢?

反正房子賣出去了,房價也漲上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