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知道自律重要,你卻仍然無法堅持?

為什麼都知道自律重要,你卻仍然無法堅持?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01

當一個小男孩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對臉上偶爾冒出來的痘痘耿耿於懷的時候,證明他快到青春期,開始關注異性也注意到異性對他的關注了。

即便宿舍邋遢的不像樣,但要出去約會時一定也要西裝革履,穿上自己最帥的那件衣服,皮鞋擦得鋥亮,這是大學生。

一個不修邊幅的中年大叔開始注意自己的容顏,沒事喜歡照鏡子,出門必須捯飭很長時間;某位女士打扮越來越時髦,畫妝花的時間顯著增加,每天臉上洋溢這莫名其妙的笑容。

按照搜索引擎的提示,這都是出軌的信號!

不論是少年、青年還是中年,為了在異性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人們都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美化自己。其潛在的動機是想在異性面前留下更好的印象,以便於增強自己的吸引力。

海底撈的董事長張勇還說過這樣一個段子:

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夥子,幹得可起勁了,幹完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跑到別處去幫忙,幹完這個幹那個。我說這是個好苗子啊,要提拔他。結果我們楊總說,不用提,他已經辭職走了。為什麼啊?真相是這樣的:吧檯那邊的小姑娘已經明確告訴他了,“不要在這兒這麼表現了,我已經有男朋友了”。他不是為了海底撈在奮鬥,他是為了吧檯的小姑娘在奮鬥。

不僅僅是異性,當有人說要到你們家去拜訪一下時,通常大家也會突擊打掃一下,以求在外人面前的良好印象。

為什麼都知道自律重要,你卻仍然無法堅持?

京東、噹噹、淘寶、新華書店有售

打掃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依賴於對於拜訪人在你心裡的價值判斷,如果某個很高位置的人去你們家拜訪,估計不僅僅你自己要拾掇一下,連你們鄰居都會幫你一起收拾。

02

當你初入職場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大部分人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捅出什麼簍子。

在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儘量將工作做好,以期在領導、同事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開始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師傅和領導,他們分配給你具體的一些活動讓你去完成,這些活動通常屬於一項具體任何和項目的某一片段和部分。

譬如一個市場專員,在某個大的市場活動方案確定後,你被分配去聯繫嘉賓或者記者;程序員可能被要求去做某個功能或者函數的編碼。

在這個階段,大部分人可能都搞不清楚整個任務和項目的全貌是什麼,能夠完成自己這一部分就很有成就感。

隨著工作時間越長,積累的經驗越多,新手成老手:這個時候有機會去負責整個任務和項目。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去完成某項活動而是如何去設計任務和項目實現的方式、方法和方案。

從去完成具體的活動到負責項目和任務,再進一步到確定去做或者不做什麼任務和項目(譬如市場部的會說我們要做一個市場活動,但某個VP說這個活動其實沒有必要然後取消掉),這是一個職場人工作發展的軌跡。

大部分職場人的前期都是被動的,被各種活動、任務和項目追著走:為了完成KPI,為了不掉鏈子,為了讓領導看到自己的能力等等。

為什麼都知道自律重要,你卻仍然無法堅持?

在這個被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得以成長和發展。

從新手期到勝任期,基本上是這個過程:

大部分的人如果工作時間足夠長,都會主動或被動的到能適應自己工作環境的要求,成為一位能夠完成核心工作的人。

03

在《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中寫過一位朋友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發生在快20年以前:

這個哥們學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研究院,當時大部分研究院不像現在這麼火,任務也不多,而他那個部門屬於輔助部門,更是沒有什麼項目。

所以他就在那裡自在了六年,但後來改制,自己想出來跳槽或者創業時,卻發自己在市場上完全沒有競爭力!

我想說的是,在不同的機構裡,勝任期所對應的能力差距也很大

在某家機構可能勝任的能力,在另一個機構可能連入門也不到。

不同機構之間對於勝任的要求天壤之別!

為什麼都知道自律重要,你卻仍然無法堅持?


這並不能說明勝任要求高的地方員工本身就很牛,大部分還是環境使然。

同樣能力的兩位同學,因為去了不同的機構,因為這些機構的要求差異,幾年後在專業能力上差異會很大。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04

貫穿大部分人成長的其實是一種“聽話”文化:聽話的孩子會受到家長、老師、社會的讚賞和激勵,而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則被孤立、批評。

從基礎教育的現狀來看,聽話的孩子由於嚴格遵守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學習成績也相對較好。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地方的高考,前幾名女孩越來越多的原因:相對於男孩而言,女孩更文靜和順從,他們更能不折不扣的執行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和安排。

在學校聽老師的,在家聽家長的,到單位上班聽領導的,在社會上生存聽社會的(流行、時髦、傳統的要求等),但從來沒有獨立的自己,從來沒有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探索期、新手期、勝任期、高手期和專家期的五個階段中,這也是大部分人最後只能成為勝任者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人其實沒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也不一定喜歡自己做的事情,只不過是被外界環境“逼迫”,要完成KPI要升職掙更多薪水,要成為大家眼中的好員工、好老公、好同事,所以通過不斷地捶練,慢慢的也就勝任了。

但當勝任以後,通常就沒有了動力:反正任務總能完成、幹好幹壞甚至別人也看不出來,老闆也不給漲工資,那就差不多就行了!

這個時候就開始想歲月靜好,想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想沒事帶帶孩子看看電影喝喝咖啡。

當然這些都沒錯:人的價值觀不同,在許多人眼裡這才是美好的人生。

05

對於那些真的想成為專家的人而言,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主要是因為:

人都是逼出來的。但當沒有人逼你的時候你能否仍然持續的去學習、思考和實踐?

就像前面提到的,在勝任期之前,我們為了KPI、升值、薪水和外界的看法,大部分人還能夠做到有意識的去學習和反思。

但當你已經達到勝任的水平,許多年輕人也開始叫你老師、師傅的時候,當你隨便做做也能夠應付過去,做的更好一些也不容易被領導和同事看到的時候,你是否還有動力去持續的改進去提升,去大規模的學習和艱難的思考?

靠個人熱情產生的動力,大部分很難持久。所以傳銷的、保險的還有洗剪吹的地方經常打雞血,但這個又無法長久,所以大部分的人後來就放棄了。

為什麼都知道自律重要,你卻仍然無法堅持?

另一個是在從勝任到專家的階段,是困難和問題最多的階段,這裡面的艱難險阻要遠大於從新手到勝任的過程,是一個更加漫長和艱難的過程。

在勝任之前的階段,基本上都有路徑可尋,你所服務的機構、同行等有許多成熟、可靠的方法和案例可以學習和借鑑。但當你越往前走,前人可以借鑑的東西越少,需要你自己去嘗試、創造的東西越多。

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一定走到了這個領域人跡罕至的地方,在這裡你需要“替”你這個行業和領域的人們去探索和嘗試,這裡面的困難可以想象!

而真正的嘗試、創造的過程很少有一次能夠成功的,失敗會不斷伴隨著你。許多天資很好,也很努力的人們,因為接受不了接二連三的打擊,受不了看不到未來的努力,最終放棄了。

到是那些看起來不是條件最好的人,由於對失敗的敏感度低或者從小就經歷過很多失敗,他們到無所畏懼,一直向前,最後成為真正的頂尖高手。

06

如何從勝任到專家?

一個令人不爽的事實是,大部分人一生就止步於勝任的層次。

但總有一些人會成為專家,這些人的動力通常來自於:

使命

這是一個很虛的詞,但許多偉大的人都說自己是帶著使命來的。

三個人都在搬磚,甲說我在搬磚,這是工作;乙說我在為人建設教堂,這是事業;丙說我在為上帝工作,這是使命。

讓自己成為全村的首富算不算使命,讓父母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呢?

為什麼格魯夫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大致也是這樣的道理。當有了使命,當他人覺得已經足夠牛的時候,甚至他人根本無法判斷好壞的時候,個人還是不滿足。

堅毅

2016年,在美國有一本叫《堅毅:激情和忍耐的力量》書(Duckworth, 2016)大火,該書認為有成就僅僅有智商還不夠,智商是成就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他們開始像咱們傳統文化一樣,認為需要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勤奮、堅持、忍耐等品格(傳統上,美國的文化更強調自由,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還留有一扇窗)。這個主題詞在朋友圈也火了很長時間。

借用一下美國人的這個詞,類似於不屈不撓、堅持、忍耐。用馮侖的話說: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不要玻璃心,不要認為世界應該對你怎麼樣,哪一個有所成就的人心裡不是傷痕累累卻仍然露出笑臉?毛澤東還說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到、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

興趣


當然還有興趣,如果能找到讓自己興奮、樂此不疲的事情,這無疑是人生的一份幸事。

但相信即便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越往後走,在成為專家的過程過也需要困難的訓練。

以上的都是認知上的問題,在具體行動上提一個建議吧:

不要讓你的大腦閒置,隨時隨地的想一個具體問題。

這個問題在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簡單的,但越往後則越複雜,整天想著毫無頭緒的問題,你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去研討、去求教、去實踐驗證。

當你解決了一個一個他人從來沒有遇到過、思考過的問題,慢慢你也就成為專家了。

巴菲特的夫人說巴菲特是一個不能自理的人,因為他不知道家裡電燈的開關在哪裡。同時巴菲特基本上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只有巴菲特開放自己時他們才能交流,但這樣的時間很少。

巴菲特的兒子則說自己的父親是個孤獨的人,他的身體一直在家裡,但人卻在書房裡讀書和思考。(完)

企業知識管理實施指南:第51期“從知到行:知識管理實施培訓”開始報名,KM如何落地?【2019企業知識管理實施指南】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