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公考路,國考行測85+,一路走來一路坑,和大家分享下

公務員考試 面試 申論 創業 小仝學長 小仝學長 2017-09-02

三年公考路,國考行測85+,一路走來一路坑,和大家分享下

到單位有段時間了,最近才算閒下來,現在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公考經歷,說說自己的失誤與不足。希望對還沒有考到理想崗位的考友們有點幫助,在公考路上少走點彎路,早日考取自己心儀的崗位。

關於國考行測和申論大家可以加群486113241來獲取一些乾貨和解題技巧,祝大家早日上岸!

我先簡單說下自己的公考經歷:

我並不是一畢業就走上公考路的,11年的快畢業的時候,不想去找工作,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然後就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創業大軍中去了,不知不覺的就到了13年,因為一些原因我就回到了老家。在那段空閒時間,很清閒,基本上是沒事就去在圖書館看看書,去茶館坐坐,那段時間讀了很多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讀,也想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

想通了,就開始準備公考了,由於多年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了,自己的考試能力下降了不少。買了幾本市面上常見的參考書,就開始複習了,稀裡糊塗的複習了有兩個月,參加了13年11月份的國考,只記得考了120幾分(行測是60幾,申論是50幾),具體分數記不清了,光榮的落榜了。

參加了家鄉的事業單位考試,考的是公共基礎知識,也沒準備,稀裡糊塗的以第二進了面試,筆試第一放棄了面試,我就機緣巧合的的到事業單位上了班。

到事業單位上班後,沒多長時間14年11月份的國考就到了,由於沒系統的準備,又一次光榮落榜了。考完後就知道自己這次沒戲了,簡單的放鬆了幾天,我就開始新一輪的筆試複習了。通過幾次考試,自己對公務員的筆試有了一定認識,發現自己在輔導機構學的那些東西有用,但是有很多東西並不是很合適,然後就開始了漫長一邊做題,一邊總結,然後再做題的這一枯燥的學習過程,然後迎來了15年的山東省考,總分70出頭(記得行測75多,申論不到70,具體分數記不清了),筆試第二進入面試,接著就準備面試,面試第一,總分第二,又再一次光榮落榜。考完後,痛定思痛,深入的查找自己的問題所在,在平常學習中,加入了面練習,繼續提高,然後就繼續在公考的路上攀爬。接著15年11月份的國考就來了,成功進入了現在的單位。

這一路走來感觸很多,最大的感觸就是自己走了好多冤枉路。現在離國考也就90天左右了,我爭取能夠每天能夠寫點,總結下自己掉進過去的坑,給大家一點參考。

大家可以在評論裡問我一些學習上的經歷,不過因為工作原因,我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回答大家。

這一路走來,有不少收穫,但也犯了不少的錯路。

我覺得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時間上耽誤了,來到單位後看到身邊那些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卻高了好幾個級別,感觸良多啊。想想自己耽誤的這四年多的時間,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前兩年是因為自己沒有找準目標耽誤了,感覺很可惜,感覺更可惜的是13到15年這備考的兩年多的時間,現在想想,那時候要是有個明白人指導指導自己,少走點彎路,少犯些錯誤,能夠高效的複習下,就有很大的機會為自己節省下這幾年的時間,也就不用自己現在發感慨了。

手頭還有點工作,今天就寫這些了,希望大家不要浪費時間,要不到時候就只能和我一樣感慨了。

我講講自己的學習經歷,希望能給大家提供點幫助。

我真正的開始系統的複習,是從14年12月份,基本上快到元旦了(之前的考試能力和個初次接觸公考的小白沒多少差別),中間面試用去了兩個多月,真正算起來學習時間大約在八個月時間左右。在這八個月的時間裡,我相繼遇到了幾個考公的小夥伴,省考前有兩個,省考後又加入了一個,我們四個,一起參加國考。行測最低的70幾分,幸運的是四個人全部進了面試,也都順利上了岸。我們那時候常稱自己為“四人戰鬥小組”。那時我們經常在在一起做題,一起討論題目,一起總結,那段時間也是我們成績提高最快的階段,如今他們幾個也都到單位上班了,前幾天我們聚會,聊起那段時間的複習經歷,都覺得我們能湊在一起學習,是一種幸運。回過頭來看看,如果那時有後來陸續總結的學習方法,估計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自己也能夠提高到15年國考時的考試能力。

希望大家也能夠找到幾個合適的考試小夥伴,大家在一起不僅能夠相互學習,更主要的是在某個人懈怠的時候,可以相互督促下。我們那時每個週六,都會去聚個餐,去看看電影,搞個自駕遊,到處逛逛,釋放下學習的壓力。大家也別一直學習,每週拿出一天的時間放鬆放鬆,要不蹦的時間長了,效率反而不高了。

理理思路,再給大家總結下行測和申論的經驗。

這兩天隨領導外出,時間不是很寬裕,沒來及寫,和大家說聲對不住了。今天我和大家說說行測的複習經驗。

在剛開始學習行測的時候,老想著走偏門,到處找各種秒殺技巧,各種做題方法,還從網上買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後來經過考試的驗證,才發現這類方法作用實在是有限,有時不僅不能提高分數,反而是起的反作用。經過那段時間的錯誤學習方法後,就返回到了學習的根本上來,認真的鑽研題目,學習一段時間後,用一個詞來概括行測學習就是“一以貫之”。

按行測卷面上的分法,可以分為五個大塊。根據自身能力的不同,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總有幾個模塊擅長,幾個模塊不擅長。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大家會發現,“常識”模塊的正確率是最難提高的,也是花費時間與提高正確率比率最低的,其他幾個模塊相對來說,花費一定的時間,都是能夠有一定正確率保障的。從我們四個的學習經歷來看,考80以上的基本上在平常做題中,除了“常識”模塊之外,其他模塊基本上能保障常規題目不失分。

做題時我們要在腦子裡有那種“得分思想”,即在120分鐘的時間裡,以得到最高的分數為目的。行測省部級的題量是135,一般來說,在保障正確率的前提下,基本上很難做完,我一般會剩下5道題左右。在做題時,要根據幾個模塊的正確率,與花費的時間,合理的安排做題時間。在具體做題時,要有“捨得”的思想,及時放棄不會做和花費時間太長的題目,留下時間去做其他題目。總體上來說,整體思想也就這些了。

每個模塊中都有一定的方法,下邊我只說一下重點(詳細的東西太多,實在沒那麼多時間)。

“常識”模塊非常的分散,知識點很多。

對於這個模塊的學習大家除了常規積累,還要養成看新聞的習慣,將重點自己總結下來。除了能夠積累知識點,還能夠讓自己和主流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申論和麵試能力,不過這個有點費時間,基本上每天要接近兩個小時(我現在依然保持這個習慣,每天將自己看的新聞總結下來,如果大家時間不充裕,也可以關注下我的微薄----“月下待飲”,我會將自己每天總結的東西順手發一下,希望給大家節約點時間)。

“言語理解”模塊,有詞語填空和語句理解這兩個細分模塊。

詞語填空主要是要注意選項的詞義、褒貶性、詞義程度、固定搭配等,注意空前後的特定詞語,這個主要是靠積累。語句理解主要是找關鍵句,要注意開頭結尾句,以及關鍵詞前後的句子。

“邏輯”模塊,有四個小模塊。

圖形推理主要是要注意各種不同元素的數量、位置、對稱性、封閉性等規律,特別注意下一筆畫問題。

定義判斷主要是找關鍵詞,然後與選項一一比對,這個只要細心,一般不會出錯。類比推理主要是找例句之間詞語的內在關係,常見關係包括包含、相等、種屬等,然後與答案對比,達到一定熟練度後,可以直接代句子(正確率不高時,不要用,否則很容易出錯,達到一定正確率後,這個方法即快還正確率高)。邏輯判斷主要是要搞明白幾種常見的邏輯關係、論據->論點的關係以及削弱(加強)的強度關係。

數量模塊主要是要掌握各種題型,一般來說這個模塊平均每道題的花費時間最多,正確率不高的可以放在最後,做這個模塊一定要把代入思想(將答案代入題目),用到極致,只有這樣,才能夠儘量的減少時間,熟練後,15道題一般可將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

資料模塊主要是考察的是計算能力,在這個模塊主要是要學會估算,大家要注意,估算是在精確計算的基礎上的,不是一味的找技巧(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就犯過這種錯誤)。

在行測的各個模塊的中,當你達到一定程度後,會有一種感覺,我叫他“題感”,這種感覺能夠幫助你快速的找到答案,減少時間,這個東西比較玄妙,我自己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但他確實存在,比如詞語填空時的語感,數量中代入的選項就是答案等,我想大家能有這種感覺時,應該就是能夠考個不錯的成績了。

還有就是,大家不要盲目的刷題,要有目的的做題,最好是做高質量的套題。我一直認為,題目是做不完的,但題型基本上就那些,掌握了根本,也就可以“一以貫之”了。

最後我還是想和大家說說行測的學習,沒有多少捷徑,有些人可能因為運氣好,不復習偶爾也能考個70左右,但不可能每次都有幸運女神眷顧,如果你不考外省的話,一年也只有兩次考公務員的機會,你又能夠有幾次機會去期望幸運女神的眷顧。離國考越來越近了,希望大家能夠珍惜時間,好好複習,別等到自己嘆惜的時候。

申論

申論的學習我們主要是以真題為主,做完一套真題後,對照答案好好研究,發現得分點,總結自己在做題時,如何能更好的,更多的將得分點找出來。答案也不是隻參考一種答案,把市面上和網上能找到的答案都找來,有時候還要自己總結答案,不盲目的相信別人給的答案。平常還要經常瀏覽“中國政府網”,多研究一些國務院出臺的政策,學習規範化表達。申論除了大作文外,其他題型大部分都是考察的“歸納總結能力”,我們幾個叫他“抄的能力”,就是儘可能的從原文中組織答案。大作文主要是從各種渠道總結一些精彩文段,建立自己適合的框架模式,再針對不同的熱點,分別積累一些素材。

面試在筆試前主要是和申論一快,針對一些熱點,多想想背後的原因,本質,以及應對方法。在筆試後,就是找幾個小夥伴,在一起,相互出題,相互點評。相對於筆試的兩門注重結果,面試更注重過程性,我們要在面試的時間裡儘可能的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和本質來,要讓自己的言行,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在平常中,就要將這些固化到內心裡。國考部委以上的崗位面試一般會出現部級領導,他們的閱歷豐富,幾道題答完基本上就能夠把我們看個通透,其他崗位的面試考官組成我不是很清楚,但在平常的時候多說,多練,將一些好的品質固化到自身上應該對面試很有幫助。

關於申論和麵試我就說這些了,我怕說多了,萬一說了一些誤區,再把大家帶坑裡就不好了。

行測

我的行測學習是完全以真題為主的,沒有用過其他複習資料。行測有兩種做題策略,一種是做一道保證正確一道,另一種是全部做完,保證一定的正確率,前者優點是能保證正確率,缺點是剛開始做題速度比較慢時,不容易得高分;後者優點是能保證題目做完,缺點就是正確率不高。我選的是前者,因為相對於後者,在有一定做題速度後,更容易得高分,也更具有穩定性,後者在特定情況下容易出現波動。

還有一點就是,行測做題時要時刻注意行測題的特殊形式,行測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因此在四個選項裡一定有答案(有些人可能要說我在說廢話了)。這種形式就決定了,排除法和代入法在做題時就有很大的作用,要將這兩種方法固化於心。最後就是,在要將做題技巧用到極致,能夠把握住題目本質,做到“一以貫之”。

不少人曾問我行測要複習多長時間能夠考80+以上,對於這個問題我其實不知道怎麼回答,我想在這裡按分數段回答下(在這裡我就以自己為標準了,假設我已經有了現在的學習方法,只需要去積累就夠了),如果在65分以下(基本上就是剛接觸公考的小白),我想有四個月的學習時間就足夠了;若果在70以下,有三個月的時間就足夠了;若果在75以下,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應該能夠達到;如果在75以上,時間就不好確定了,因為國考考75以上,基本上做題技巧已經固化了,再提高和自己有很大關係了。

更多公考資訊敬請關注(天策徐州分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