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千與千尋,請多關照。”

前幾天,《千與千尋》在中國上映,宮崎駿親手給觀眾寫下了這8個字的手寫信。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這部電影就像是一位陪伴著大家成長的老朋友,久石讓的配樂一響起,就足以讓人熱淚盈眶。顏姐也沒能按捺住內心的激動,終於去電影院補上了欠宮崎駿的這張電影票。

闊別18年,再次觀影,心境也大不相同:初看不懂影中意,看懂已是影中人。

有很多人說,小時候看《千與千尋》,只覺得那是一個小姑娘為了解救父母,在另一個世界和怪物鬥智鬥勇的童話故事。可如今才發現影片隱藏的成長故事,就是我們真實的人生。

這的確是一部深諳成長的電影,同樣,也是宮崎駿自己的人生。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01

沒有任何一段成長,是安逸又輕鬆的

千尋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跟著爸爸媽媽穿過隧道進入到了一個奇怪的世界。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這裡的一切都讓千尋覺得恐懼,更糟糕的是,爸爸媽媽因為偷吃了這裡的食物,變成了豬。

受到驚嚇的她倉皇而逃,這一路上遇到了各種怪物。最終,為了救爸媽,她不得不留下來。在白龍的幫助下,她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跟湯婆婆簽了約,留在浴場打工。

此後,她不再是那個處處被保護的人,而是必須適應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

在這裡,沒有特殊照顧,自己的活必須自己幹;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也會遭遇不公平,髒活累活通通留給她這個新人;

也會遭遇不公平,髒活累活通通留給她這個新人;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面對無臉男的一擲千金,因為無動於衷險些釀成大禍,被湯婆婆各種責罵;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成長真的是個處處受挫又無比寂寞的過程。她這一路上遭受冷眼相待,各種打壓;也經歷挫折,無人理解;甚至為了堅持自我,而被排擠,最終才成為了一個溫暖又有力量的姑娘。

很多人說從千尋身上看到了自己,但其實這些經歷也像極了宮崎駿本人。

他的動畫師之路並非一鳴驚人。在動畫製作行業打磨16年,直到38歲的時候,才有機會執導動畫長片。《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是他的處女作。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可那時恰逢科幻題材興起,沒有人對他獨特的風格感興趣,所以這部影片在市場上並不叫座。首次執導的他遭受了滿滿的挫敗感。

但是他太喜歡動畫了,不甘心就這樣失敗,於是又拿著畫稿,到各個電視臺裡毛遂自薦。

然而得到的卻是“題材陳腐,沒有票房”、“一股子馬糞臭”諸如此類的侮辱。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如果說成長總是伴隨各種碰壁,那碰壁也是最好的成長。

不被賞識和理解的宮崎駿並沒有就此放棄,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的作品《風之谷》在月刊連載。

一年之後,德間書店出資將作品拍成電影,宮崎駿擔任導演。公映那天,觀眾突破了91萬人次,從那以後,他終於逐漸得到認可。

所謂成長,就是全世界都不理解你,孤立你,打擊你,但你也依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些所經歷的挫折和寂寞最終都會變成你內在堅實的力量。

千尋和宮崎駿,都是如此。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02

學會別離,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做的功課

前兩天,顏姐看到有人在微博討論《千與千尋》的結局。

“千尋和白龍還會再見的吧。”這幾乎是所有人對別離最美好的期待。

但正如宮崎駿所說: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的確,不是所有人都有再見的機會,很多時候一個轉身,就是訣別。

就像電影裡千尋手上香豌豆花的花語:永遠的別離;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還有她踏上的那趟水上列車,只有去程,不會回來;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甚至是影片最後,白龍跟她說:一直走,不要回頭。

甚至是影片最後,白龍跟她說:一直走,不要回頭。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人這一生,總在經歷各種各樣的別離。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恨、愛別離,始終是人生七大痛苦。

喜歡宮崎駿的人都知道,他對母親有著複雜的感情。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在他的記憶中,母親非常漂亮,是個外剛內柔,嘴硬心善的人。他六歲時,母親患上肺結核,在戰後初期那是不治之症。

有一次,宮崎駿受到欺負,想要母親抱抱他,但那時母親已經處於病重晚期行動不便,只好含淚拒絕了他。那段時間,宮崎駿活在恐懼又缺愛的世界。

母親去世時,他正在忙著創作。沒能陪在她身邊,沒能好好告別,成了他最大的遺憾。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後來,他把對母親的愛和懷念,都放到了作品裡。

《龍貓》中與疾病做鬥爭的媽媽;《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剛毅又溫柔的蘇菲;《天空之城》中的海盜婆婆......每一部作品,他都在試圖讓母親活過來。

他一直都想讓母親快樂,不受疾病折磨,所以在很多動畫片裡,都安排了一個小男孩去溫暖她的心。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顏姐想說的是,沒有一個你愛過或愛過你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就算你們再也不見,彼此之間的關係仍舊會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於你的生命裡。

就算千尋再也見不到白龍,但白龍帶給她的一切會一直溫暖著她的世界;宮崎駿再也見不到母親,但母親的形象和愛會一直出現他的作品裡。

誰都不願意說再見,但如果真正到了要分開的那一天,希望你不要絕望,因為你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失去他。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03

孤獨,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說,長大後再看《千與千尋》,才發現自己活成了無臉男。

不敢社交,活在自己孤獨的世界;為了索取那一點點的愛,不斷的付出討好。想要得到認可,便拼命把自己變成大家的同類。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很多人都覺得,孤獨是個可怕的東西,它意味著不合群、孤僻甚至是異類。所以那些本身就孤獨的人,會產生自卑心理,試圖通過討好、強行改變讓自己變得合群。

宮崎駿說: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一個祕密,卻無從述說。

幾十年來,他動漫裡的每一句經典臺詞,都治癒著很多孤獨者的靈魂。但他自己,卻也飽受孤獨。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顏姐曾看過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

動畫創作之外的他,是個名副其實的獨居老人,身邊只有一隻鳥作伴。休閒活動也不多,僅僅是中午喝個咖啡,或晚上喝喝啤酒,偶爾跟鳥說說話。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幾乎沒有一個人去探望他。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很多人看到他的晚年生活,都覺得很難過,但他卻樂在其中。在他看來,人變老的時候,能獨自欣賞美景和享用美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也坦言自己從沒這麼舒暢過。

可見,孤獨是對他而言更像是一種饋贈,內心強大且豐富的他,不需要靠群居和交際來對抗孤獨感。獨處,不過是他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烏合之眾》裡有這樣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孤獨,並不是什麼壞事,有人說,最高級的處世方式,就是享受孤獨。為了合群,刻意改變自己,以討好的姿態融入這個世界,實則是辜負了自己。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04

不忘初心,才能對抗貪婪的慾望

顏姐曾看到過一段有趣的影評,大概是說:

千尋爸媽為了讓女兒成為主角真是用心良苦。到一個怪異又陌生的地方竟然敢隨便吃那裡的食物,還真是心大。

雖是玩笑話,但這個片段確實讓人匪夷所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食物肯定有問題,可千尋爸媽還是毫不猶豫的大快朵頤,不聽勸阻。直到天快黑了,還不肯走,最後變成了豬。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說到底,不是因為心大,而是敗給了人性的慾望和貪婪。

湯婆婆也是如此。澡堂明明是讓各路神靈洗去汙垢的地方,但湯婆婆卻沉迷於利益無法自拔。面對無臉男和河神那種出手闊綽的客人,她總是笑臉相迎,提供最好的服務,可每一次巨大的利益背後必定帶來一場災難。

劇情中最諷刺的是,一向表現特別愛孩子的她,當聽到白龍說所有珍貴的東西都被調換 了以後,她首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錢財。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成年人的世界,處處充滿了誘惑,有很多人漸漸迷失自我,淪為了利益的奴隸。但也有人始終在與慾望和貪婪做對抗。

宮崎駿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這個以票房和利益優先的時代,太多的電影以圈錢為目的,真正的良心製作少之又少。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電腦做畫稿,可以節約不少時間成本。

但是宮崎駿卻始終堅持手繪,也不會用流行元素來為作品增色。

在他看來,手繪有一種特殊的魅力,這種原始而又用心的情感比譁眾取寵和追求利益安心得多。不忘初心,也是宮崎駿始終被認可的原因之一。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人世間就是個名利場。當我們在慾望中迷失的時候,慾望也在控制著我們。無論這世間有多少誘惑,不忘初心,永遠是拉著你的那股力量。

“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我想這就是宮崎駿一直堅持的信仰吧。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原來每個故事都有宮崎駿的影子

18年後,《千與千尋》有了無數種解讀,但宮崎駿,全世界獨一無二。謝謝你,治癒了我們的人生,一直陪著我們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