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同業理財規模大減 理財產品未來向三大方向轉型

個人理財 投資 銀行 基金 金融界 金融界 2017-09-05

即使是在銀行理財規模增速下行的2016年,銀行同業理財的規模增速仍保持上升,理財產品餘額中同業客戶佔比不斷提升。但隨著近一兩年監管政策效果的顯現,這一切在今年上半年都發生了改變。

有統計顯示,銀行同業理財的發行規模從去年11月1100只的頂峰上驟降,至今年上半年只有500餘隻(如圖所示)。業內認為,銀行同業理財受限對中小銀行的影響更大,將迫使這些銀行更多地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業內預計,未來銀行理財將逐步向淨值化、非剛兌化、資產配置化的方向轉型。

同業理財規模大減

據瞭解,銀行同業類理財產品的客戶主要包括小型銀行、農信社、財務公司、證券、基金、期貨、保險、信託、私募機構、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而大中型銀行大多是同業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方。

“同業理財目前主要有同業代理銷售理財產品和同業自有資金受託管理兩種合作模式。前者是城市信用社、農信社等在理財產品創設方面有短板的金融機構為資金管理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後者是資金管理能力有限的金融機構將資金交給投資能力更強的銀行同業運作,以期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華南某位資深銀行管理人士表示。

雖然銀行同業理財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獲客能力欠佳的中小銀行的資金需求,但也滋生諸多系統性風險。

“銀行同業理財主要涉及資金空轉問題。部分銀行發行同業存單募集資金,然後購買同業理財,同業理財資金又通過委外投資委託給券商、基金等機構,再以加槓桿等方式投資債市。”華融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同業理財這一業務模式延長了資金鍊條,增加資金成本,不利於資金“脫虛向實”。

不過,由於同業理財是近年銀行理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其受限勢必影響到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尤其對過分依賴同業理財業務的部分股份制行和城商行來說壓力更大。這些銀行在強監管之後,同業理財發行和規模增速出現了普遍下降。

今年4月,銀監會在“46號文”(《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對“同業空轉”進行了明確界定,並提出嚴禁空轉套利、監管套利。格上理財研究員楊曉晴認為,根據監管“同業負債佔比不超過1/3”的要求,目前的銀行同業負債平均水平佔比處於較高位置。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若監管層後續出臺嚴格限制政策,短期內會造成銀行的資金頭寸緊張,銀行間市場的利率上升,料委外業務總規模將大幅收縮,信用債發行也將受負面衝擊。

8月31日,央行關閉了1年期以上同業存單的大門。業內普遍認為,雖然新規旨在填補此前限制同業存單發展的規則“漏洞”,對同業存單市場影響有限,但對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直接髮禁令,釋放了針對同業業務加強嚴監管的政策信號。

同業理財被迫轉向個人理財

同業理財被限怎麼辦?

“同業理財被限制後,各家銀行首先從防守角度出發,都儘量攬儲攬存,備好頭寸,以防備流動性風險,特別是在季末或全市場流動性預期會緊張的時點提前備量。其次今年為應對理財限制,各家銀行推出了大量高息的大額存單。”吳照銀表示。

各銀行紛紛表示,要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以符合監管要求。雖然各家銀行對接下來利潤承壓的應對策略有所不同,但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投資者報》採訪時表示,預計銀行業整體上仍會繼續傾向表外業務。畢竟表內業務不好做,表外業務更加靈活,盈利也更高,在實際運作中仍具備一定優勢。

“一般大行是資金拆出方,小行是拆入方,小行將拆入的資金通過槓桿、錯配的方式投資於債券等資產賺取利差,所以小行對同業的依賴程度更大。被限制後,小行的同業理財規模勢必萎縮,中小銀行的資金來源會面臨較大考驗,這也將促使小行從過度依靠存單融資的行為迴歸到居民零售市場,間接帶動居民理財收益率的提升。”楊曉晴說。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我國銀行二季度共發行理財產品45146只,其中零售理財43299只,同業理財1847只。整體來看,理財產品發行量整體增速雖然有放緩的階段,但總量仍保持增長態勢,主要由零售理財持續發力導致,而同業理財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呈收縮態勢。

銀行理財的“去剛兌化”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監管導向下,預計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將出現淨值化、非剛兌化、資產配置化三大變化。

星石投資董事長江暉近日公開表示,本輪銀行體系內的去槓桿要求打擊了資金空轉和嵌套等經營行為,監管劍指銀行理財和委外市場。目前銀行理財資金大約有90%集中配置在債券、非標等資產上,未來在打破剛性兌付、限制監管套利的背景下,預期收益率型的產品比例會降低,提高淨值型產品是必然趨勢。權益類作為一種標準化資產已有較成熟的估值體系,將是淨值型產品的良好投資選擇。

“同業理財業務發展受限後,各銀行會逐步加強居民個人理財業務以及高淨值客戶理財業務的力度,優化業務結構。未來,銀行理財將逐步向淨值化、非剛兌化、資產配置化方向發展,加強客戶細分,包括一般居民理財、高端理財以及高淨值客戶私人銀行服務等;銀行逐步實現理財業務專業化發展,有助於未來成立資管子公司,進一步提升理財業務的專業化發展程度。”袁吉偉分析說,依託銀行機構網點多、客戶覆蓋能力強等優勢,銀行理財的銷售渠道也將更加廣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