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文/《清華金融評論》資深編輯王蕾

自建設銀行提出住房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及開啟“第二發展曲線”以來,培育自身新發展優勢的同時,一舉一動備受業界關注。8月28日,建行發佈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資產負債實現較快增長,盈利增長穩中有升,風險防控紮實有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截至6月末,集團資產總額 24.38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11604.58 億元,增幅為5.00%。上半年淨利潤1557.0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9%。同時,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不良貸款率 1.43%,較上年末下降 0.03 個百分點;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計量的資本充足率 17.06%,一級資本充足率 14.2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13.70%。

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19年上半年經濟金融形勢紛紜複雜,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包括中美貿易摩擦等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下行壓力,但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減稅降費,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有序轉換,新的市場主體、經濟動能正在發展壯大,經濟發展的質量不斷提高。建設銀行沉著應對這些變化,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和監管要求,堅持穩健經營,創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戰略推進成效顯著,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良好的經營業績。

年報顯示,利潤增長主要影響因素,一是生息資產增長帶動淨利息收入實現平穩增長,利息淨收入為2504.36億元,同比4.57%;二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 76.91 億元,增幅 11.15%,信用卡、代理保險和銀團貸款收入增長較快,資產託管和理財產品收入穩健增長;三是持續加強成本管理,優化費用支出結構,業務及管理費較上年同期增長 5.60%,與效益增長保持匹配;成本收入比 21.83%,較上年同期下降 0.23 個百分點。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表示,經營業績穩健提升,核心指標均衡協調,發展趨勢總體向好,這得益於三大戰略的推進,使得建行提升了內在與對外的能力。許一鳴介紹,目前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累計上線房源超過1600萬套,平臺註冊用戶超1700萬,覆蓋面在全國地級市以上城市達到了94%;普惠金融貸款餘額超過8000億,僅今年上半年增加2200億元,增速超過36%,同時利用科技手段打造豐富產品供給體系;金融科技圍繞“TOP+”戰略,以數據和技術雙輪驅動,對內激發創造力,對外賦G端、B端和C端,能共享科技紅利。

“對外賦能也有很多方面,如14977個網點現在超過一半對外開放賦能,所有智慧政務,老百姓需要打印的相關證明和辦理手續程序都可以在網點進行辦理。”許一鳴表示,“除此以外,圍繞三大戰略和為民服務,我們建立勞動力港灣,建立建行大學,對社會和我們自己進行人才培養。通過戰略推進,培養了我們三大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範金融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力,也推進了整個經營業績水平的提高。”

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營業收入同比增加6.71%,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加4.57%,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11.15%。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戰略性投入佔比同比進一步從2018年中期的16.75%提升至21.32%。資本充足率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資本管理不斷加強,”許一鳴表示,“令我們驕傲的是建設銀行在市場上發行的資本債券工具的頻率和額度比同業要小,頻率要小、額度少,但是卻保證了在行業領先的資本充足水平,這是體現建設銀行資本管理能力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資產質量穩健 深化全面主動風險管理

中報顯示,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3%,較上年末降低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2.80%,較上年末下降0.02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18.03%,比去年末提升10個百分點。上半年,集團持續開展全面主動風險管理,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加強信貸基礎管理,提升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水平,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並通過完善信貸政策制度、細化客戶選擇標準、堅持行業限額管理,持續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支持製造業轉型升級,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建設銀行副行長廖林表示,上半年資產質量總體指標非常穩定,不良率,重新發放貸款不良率,包括關注貸款比例、新暴露不良率、貸款率五個指標都有所下降。特別是逾期90天以上的比例,只佔不良貸款比率的67%,在同業裡相對較好。這得益於“三大戰略”的推進和第二發展曲線的啟動。

“特別是建行建立了全面主動的預防、監測、管理體系,這套體系大概用了差不多五年時間。”廖林表示,“我們的信貸政策導向是穩健、審慎、全面、主動的風險文化,並沒有大量壓在高風險行業,基本是分散的。”

在風險防控系統建設方面,建行優化風險監測體系,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預防體系,並且應用人工智能、IT技術、大數據提升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風險管理能力,並加強人人盡責的合規管理。在此背景下,個人住房相關貸款與對公房地產貸款佔比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不良額較年初下降8.3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速同比下降0.49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過剩產能行業貸款受到控制和壓縮。

分行業來看,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水平;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下降;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上升 5 個基點,其中除個人助業貸款不良率下降0.26個百分點之外,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分別提升0.03、0.35、0.23個百分點。同時,建行已逾期貸款和墊款餘額2077.7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20.49億元,在不含息貸款和墊款總額中的佔比上升0.15個百分點。對於這二者,建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表示,逾期貸款的30天以內非計提貸款佔比很小,結構是可控的,建行把逾期60天以上的一律納入不良來撥備計提,因此整體風險可控。

“自2013年以來,我們風險處在迅猛上升,經過兩年以後逐漸下降,這是大趨勢,目前進入穩中有降的態勢,這同當前大的經濟環境是一致的。”靳彥民表示,建行零售業務近年增長較快,存量較大,隨著零售貸款佔比提升,客戶群體不斷擴大,銀行之間的競爭、金融脫媒等競爭進一步加劇,加上一些准入標準門檻發生變化,另外還有普惠方面的要求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建行客戶結構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建行零售以中長期為主,隨著期限的延長,違約概率也在提升。

“但這個趨勢不代表有方向性,有一定的階段性,也體現在個別產品上,不同產品間的變化不一樣,可能基於消費方面的變化上升要快一些。”靳彥民表示:“我個人判斷,建設銀行這塊質量今年還是可以保持穩定的,大的趨勢也是保持穩定的。”

當大零售戰略遇到“房住不炒”

雖然個人貸款不良有所上升,但是零售依然是戰略。首先,在所有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雖然有所上升,但是僅有0.27%的不良率,是建行所有貸款業務中不良最低者,成為利潤貢獻率佔比4成的個人業務的“壓艙石”。其次,建行發揮自身在住房金融領域的傳統優勢,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助力百姓實現“安居夢”,個人住房貸款 50554.29 億元,較上年末新增3018.34 億元,佔貸款餘額佔比約34%。同時,個人消費貸款1682.70 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18.55 億元,降幅19.92%。建行主動調整貸款結構的結果。

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發放量同去年比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是因為存量貸款的客戶還款量比較大;但建行進一步強化和優化風控模型,有些高風險的業務拒絕率上升;同時,很多銀行發力個人消費貸款方面業務,同業競爭加大也是原因之一。

“總的來講,即使在個人貸款領域,我們也是堅持多樣化的發展方向。”紀志宏表示。

廖林也表示,零售優先依然是建行戰略之一,但零售優先需要明確的是整個大零售優先,並不是零售貸款優先。從零售貸款角度上,建設銀行目前住房貸款佔比約80%左右,不良率0.2%左右,質量非常高,因此在保持個人住房優勢第一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包括個人快貸,信用卡、小微快貸等,形成零售板塊上的“百花齊放”。“未來,按照監管要求,個人住房貸款將會保持穩健發展的態勢,但同時各項其他個人貸款也會穩步發展,形成以按揭牽頭,其他業務跟進的格局。”

中報顯示,建行個人貸款業務保持穩健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長效機制政策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保持創新領先性,支持消費升級,以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建行快貸”帶動業務發展。於6 月末,本行境內個人貸款餘額61328.51 億元,較上年末新增2930.48 億元,增幅5.02%,餘額居同業首位。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0554.29 億元外,“快貸”餘額1518.70 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過千萬;個人助業貸款餘額401.12 億元,個人支農貸款餘額34.98 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中,要求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也需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以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定價基準轉換後,全國範圍內新發放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為4.85%);二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計算為5.45%),與當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實際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當。同時,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將指導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及時確定當地LPR加點下限。與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

報價機制改變對個人房貸業務的影響,許一鳴表示,目前在報價和實際執行價格之間會有5-6個bp的差,但引導價格逐漸下行是央行意圖所在,目前影響不大,今年預計影響利息收入約1億,隨著LPR機制在房貸領域的推廣,明年將會對銀行利差管理和收益率水平構成一些影響。

據悉,目前建行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已達到56%,遠超於央行三季度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達到30%,年底達到50%,明年達到80%的要求。

目前而言主要的影響,紀志宏表示,LPR涉及面廣,在住房領域涉及的面比較寬,也涉及到個人貸款合同的調整。

“從LPR監管執行要求上來看,我們會按照央行的要求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包括合同文本的修訂等,我們內部資債部、財務、法律事務部正在做這方面的修訂工作,還有系統上線準備工作等。”紀志宏表示,“這些工作我們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嚴格按照央行的部署,落實在個人住房貸款領域用LPR做基準定價的工作。”

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建行在房地產開發貸款方面審慎擇優。紀志宏表示,建設銀行嚴格在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緊緊配合國家有關房地產調控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的政策導向,差別化擇優、審慎地開展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業務,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的發展。上半年建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增速同比下降6.55個百分點,同時審慎擇優開展房地產開發貸款,今年不良額比年初下降,不良率0.81%,也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按照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強調的‘房住不炒’原則定位,維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要基調下,落實好中央要求的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總要求,繼續加強質量管理,推動結構調整,同時進一步加強准入標準,對企業的資質、資產負債率、淨資產做比較嚴格的標準要求,嚴格貫徹落實監管的政策,確保房地產開發貸款合規發展,加強資金用途等方面的審核。”

數據顯示,建行房地產貸款呈現五降二升,有保有壓的趨勢,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中,優先支持類客戶貸款佔比較年初提升1.52個百分點。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三大戰略初見成效

在服務國家建設能力方面,建設銀行一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服務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雄安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加5G、物聯網、城鎮化、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貸款,並創設城市建設領域專業金融品牌“善行城建”;二是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落地金額1800多億元,通過集合信託、融資租賃、債券承銷、公開募股和直接投資等多種渠道綜合投融資達6951億元,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四大行中首家開業;三是精準滴灌經濟薄弱環節,涉農貸款已經超過1.8萬億,扶貧貸款餘額1955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公司類貸款和墊款 68461.6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484.91 億元,增幅為 5.36%,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以及小微、民營企業等領域。

目前,建設銀行理財業務母行資管業務加子公司,規模超過5萬億。劉桂平表示,建設銀行在整個理財業務發展以及未來資管業務發展上基本設想是需要構建大資管的概念,要構建一個大資管的體系,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序健康地推進理財子公司的良性發展,同時也要按照監管的要求來處理好過去的存量理財業務相關問題。

劉桂平表示,建行正在謹慎地做存量業務的非標產品的有序過渡處理方案,其中回表的一部分或對資本充足率有所影響,但會平衡其影響和中間關係,對總體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可控,也會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來處理好這個業務。

三大戰略推進情況來看,住房租賃戰略圍繞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住房租賃指數、住房租賃配套金融服務等方面深入推進住房租賃戰略。打造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助力政府監管監測,服務各市場主體;以旗下的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為載體積極參與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創新住房租賃業務產品,盤活社會存量閒置房源,加大社會租賃房源供給。

普惠金融戰略完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構建普惠金融經營生態。圍繞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豐富產品供給,拓展服務內涵,完善服務模式。持續探索小微、雙創、涉農、扶貧領域創新,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豐富“小微快貸”產品體系;優化“惠懂你”平臺功能,並積極與政府進行連接,將金融服務嵌入小微企業經營場景;推動“裕農通”服務點建設,推廣“民工惠”,化解農民工工資拖欠的社會難題。完善“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普惠金融“三一”模式,實現“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普惠金融“五化”方式。加大政策和資源保障力度,完善專項規模、費用激勵政策和考核指標體系。推廣線上業務風險排查系統,強化業務風險監測分析,確保穩健經營。舉辦小微企業家培訓班,持續做好勞動者港灣建設和維護,塑造普惠服務文化。

金融科技戰略方面,持續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投入的力度,統籌兼顧研發、建設和運維,重點支持智慧金融技術能力應用研發,夯實災備和雲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加快構築高效協同、支持創新的金融科技治理體系,完善金融科技創新激勵體系,加強專利保護力度,促進自主創新。搭建金融科技創新服務雲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建模、金融數據挖掘等功能為創新提供全方位保障。構建全景客戶畫像,優化數據資產管理,提升數據價值創造力。建設一體化協同研發平臺,實現靈活、高效、數字化、自動化的協同研發管理。打通對公條線和對私條線之間的信息壁壘,建立“全面智能、精準及時、主動前瞻”的風控體系。對外拓展開放共享型智慧生態。推進住建部公積金數據集中平臺建設和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建設,繼續深耕安居領域。初步搭建起同業金融科技產品體系,輸出範圍從銀行業拓展至非銀行業服務能力。推進銀行業協會聯合授信等項目建設,助力銀行業融資信息共享等。

挑戰與機遇並存 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模式近年來受到很大挑戰。6月末,建行淨息差為2.12%,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許一鳴表示,下半年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再下降1-2個bp,一是因為貸款定價再上升空間不大,在LPR機制深入推廣下貸款定價下行成為趨勢;二是建行對存款成本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預計下半年存款市場流動性稍微寬,原來高息成本放緩,整個利率保持穩定。

“同時,整個經濟的下行,地方債務包括隱性債務和公開債務不斷加重,企業的負擔加重,第三方支付或金融科技發生問題給銀行造成的去客戶化等等,都可能是我們面臨非常重要的挑戰,包括怎麼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這是我們需要去不斷攻克的。”許一鳴表示,但隨著經濟轉型,銀行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包括國家戰略推進,如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的發展,包括內部消費需求推動、技術發展等等方面,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有準備就能抓住機會,我們儘可能爭取這些機會來拓展我們的客戶和業務。按照第二次曲線——新金融,怎麼樣在新技術、新需求的情況下拓展未來的業務,爭取普惠性、科技性和共享性新金融能夠上一個新的臺階。”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提出“第二發展曲線”概念,即B端賦能,做企業全生命週期夥伴;C端突圍,做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G端連接,開創政銀合作新模式。建設銀行在中報中提出“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將利用新金融的普惠性、科技性、共享性,深入推進三大戰略,整合社會資源,紓解社會痛點,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建行在中報中提出,未來一是發揮大行擔當,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二是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對內協同和對外合作,紮實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實施。三是堅持穩健經營均衡發展,提升量價平衡能力、資產經營能力和負債拓展能力。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提升新興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著力打造新的增長引擎。五是培育精細化管理文化,推動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六是強化風險防控和合規管理,加強風險的前瞻性管理,做好重點業務和區域的風險防控。

隨著國際和海外業務的穩步發展,商業銀行類海外機構資產平穩增長,建設銀行國際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面對去年以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董事會祕書胡昌苗表示,預計對中國經濟短期內影響有限,中國經濟內生動力足,國家宏觀調控方面有很多的對策可將影響實在可控範圍內,對建設銀行而言,建設銀行傳統優勢主要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跟貿易有關方面影響相對小一些。但會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並積極評估宏觀經濟對我們客戶的影響,並採取相應策略。

廖林表示,美國分行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加強合規建設,特別是在反洗錢工作上推動機制建設,重點提升合規的管理績效,並對境外機構合規官和合規員配置上進行全面加強,並全面加強監管溝通,確保跟美國監管機構能夠順暢等。

本文編輯:王蕾

"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文/《清華金融評論》資深編輯王蕾

自建設銀行提出住房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及開啟“第二發展曲線”以來,培育自身新發展優勢的同時,一舉一動備受業界關注。8月28日,建行發佈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資產負債實現較快增長,盈利增長穩中有升,風險防控紮實有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截至6月末,集團資產總額 24.38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11604.58 億元,增幅為5.00%。上半年淨利潤1557.0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9%。同時,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不良貸款率 1.43%,較上年末下降 0.03 個百分點;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計量的資本充足率 17.06%,一級資本充足率 14.2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13.70%。

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19年上半年經濟金融形勢紛紜複雜,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包括中美貿易摩擦等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下行壓力,但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減稅降費,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有序轉換,新的市場主體、經濟動能正在發展壯大,經濟發展的質量不斷提高。建設銀行沉著應對這些變化,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和監管要求,堅持穩健經營,創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戰略推進成效顯著,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良好的經營業績。

年報顯示,利潤增長主要影響因素,一是生息資產增長帶動淨利息收入實現平穩增長,利息淨收入為2504.36億元,同比4.57%;二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 76.91 億元,增幅 11.15%,信用卡、代理保險和銀團貸款收入增長較快,資產託管和理財產品收入穩健增長;三是持續加強成本管理,優化費用支出結構,業務及管理費較上年同期增長 5.60%,與效益增長保持匹配;成本收入比 21.83%,較上年同期下降 0.23 個百分點。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表示,經營業績穩健提升,核心指標均衡協調,發展趨勢總體向好,這得益於三大戰略的推進,使得建行提升了內在與對外的能力。許一鳴介紹,目前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累計上線房源超過1600萬套,平臺註冊用戶超1700萬,覆蓋面在全國地級市以上城市達到了94%;普惠金融貸款餘額超過8000億,僅今年上半年增加2200億元,增速超過36%,同時利用科技手段打造豐富產品供給體系;金融科技圍繞“TOP+”戰略,以數據和技術雙輪驅動,對內激發創造力,對外賦G端、B端和C端,能共享科技紅利。

“對外賦能也有很多方面,如14977個網點現在超過一半對外開放賦能,所有智慧政務,老百姓需要打印的相關證明和辦理手續程序都可以在網點進行辦理。”許一鳴表示,“除此以外,圍繞三大戰略和為民服務,我們建立勞動力港灣,建立建行大學,對社會和我們自己進行人才培養。通過戰略推進,培養了我們三大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範金融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力,也推進了整個經營業績水平的提高。”

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營業收入同比增加6.71%,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加4.57%,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11.15%。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戰略性投入佔比同比進一步從2018年中期的16.75%提升至21.32%。資本充足率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資本管理不斷加強,”許一鳴表示,“令我們驕傲的是建設銀行在市場上發行的資本債券工具的頻率和額度比同業要小,頻率要小、額度少,但是卻保證了在行業領先的資本充足水平,這是體現建設銀行資本管理能力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資產質量穩健 深化全面主動風險管理

中報顯示,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3%,較上年末降低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2.80%,較上年末下降0.02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18.03%,比去年末提升10個百分點。上半年,集團持續開展全面主動風險管理,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加強信貸基礎管理,提升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水平,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並通過完善信貸政策制度、細化客戶選擇標準、堅持行業限額管理,持續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支持製造業轉型升級,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建設銀行副行長廖林表示,上半年資產質量總體指標非常穩定,不良率,重新發放貸款不良率,包括關注貸款比例、新暴露不良率、貸款率五個指標都有所下降。特別是逾期90天以上的比例,只佔不良貸款比率的67%,在同業裡相對較好。這得益於“三大戰略”的推進和第二發展曲線的啟動。

“特別是建行建立了全面主動的預防、監測、管理體系,這套體系大概用了差不多五年時間。”廖林表示,“我們的信貸政策導向是穩健、審慎、全面、主動的風險文化,並沒有大量壓在高風險行業,基本是分散的。”

在風險防控系統建設方面,建行優化風險監測體系,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預防體系,並且應用人工智能、IT技術、大數據提升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風險管理能力,並加強人人盡責的合規管理。在此背景下,個人住房相關貸款與對公房地產貸款佔比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不良額較年初下降8.3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速同比下降0.49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過剩產能行業貸款受到控制和壓縮。

分行業來看,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水平;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下降;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上升 5 個基點,其中除個人助業貸款不良率下降0.26個百分點之外,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分別提升0.03、0.35、0.23個百分點。同時,建行已逾期貸款和墊款餘額2077.7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20.49億元,在不含息貸款和墊款總額中的佔比上升0.15個百分點。對於這二者,建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表示,逾期貸款的30天以內非計提貸款佔比很小,結構是可控的,建行把逾期60天以上的一律納入不良來撥備計提,因此整體風險可控。

“自2013年以來,我們風險處在迅猛上升,經過兩年以後逐漸下降,這是大趨勢,目前進入穩中有降的態勢,這同當前大的經濟環境是一致的。”靳彥民表示,建行零售業務近年增長較快,存量較大,隨著零售貸款佔比提升,客戶群體不斷擴大,銀行之間的競爭、金融脫媒等競爭進一步加劇,加上一些准入標準門檻發生變化,另外還有普惠方面的要求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建行客戶結構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建行零售以中長期為主,隨著期限的延長,違約概率也在提升。

“但這個趨勢不代表有方向性,有一定的階段性,也體現在個別產品上,不同產品間的變化不一樣,可能基於消費方面的變化上升要快一些。”靳彥民表示:“我個人判斷,建設銀行這塊質量今年還是可以保持穩定的,大的趨勢也是保持穩定的。”

當大零售戰略遇到“房住不炒”

雖然個人貸款不良有所上升,但是零售依然是戰略。首先,在所有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雖然有所上升,但是僅有0.27%的不良率,是建行所有貸款業務中不良最低者,成為利潤貢獻率佔比4成的個人業務的“壓艙石”。其次,建行發揮自身在住房金融領域的傳統優勢,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助力百姓實現“安居夢”,個人住房貸款 50554.29 億元,較上年末新增3018.34 億元,佔貸款餘額佔比約34%。同時,個人消費貸款1682.70 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18.55 億元,降幅19.92%。建行主動調整貸款結構的結果。

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發放量同去年比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是因為存量貸款的客戶還款量比較大;但建行進一步強化和優化風控模型,有些高風險的業務拒絕率上升;同時,很多銀行發力個人消費貸款方面業務,同業競爭加大也是原因之一。

“總的來講,即使在個人貸款領域,我們也是堅持多樣化的發展方向。”紀志宏表示。

廖林也表示,零售優先依然是建行戰略之一,但零售優先需要明確的是整個大零售優先,並不是零售貸款優先。從零售貸款角度上,建設銀行目前住房貸款佔比約80%左右,不良率0.2%左右,質量非常高,因此在保持個人住房優勢第一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包括個人快貸,信用卡、小微快貸等,形成零售板塊上的“百花齊放”。“未來,按照監管要求,個人住房貸款將會保持穩健發展的態勢,但同時各項其他個人貸款也會穩步發展,形成以按揭牽頭,其他業務跟進的格局。”

中報顯示,建行個人貸款業務保持穩健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長效機制政策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保持創新領先性,支持消費升級,以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建行快貸”帶動業務發展。於6 月末,本行境內個人貸款餘額61328.51 億元,較上年末新增2930.48 億元,增幅5.02%,餘額居同業首位。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0554.29 億元外,“快貸”餘額1518.70 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過千萬;個人助業貸款餘額401.12 億元,個人支農貸款餘額34.98 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中,要求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也需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以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定價基準轉換後,全國範圍內新發放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為4.85%);二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計算為5.45%),與當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實際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當。同時,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將指導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及時確定當地LPR加點下限。與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

報價機制改變對個人房貸業務的影響,許一鳴表示,目前在報價和實際執行價格之間會有5-6個bp的差,但引導價格逐漸下行是央行意圖所在,目前影響不大,今年預計影響利息收入約1億,隨著LPR機制在房貸領域的推廣,明年將會對銀行利差管理和收益率水平構成一些影響。

據悉,目前建行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已達到56%,遠超於央行三季度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達到30%,年底達到50%,明年達到80%的要求。

目前而言主要的影響,紀志宏表示,LPR涉及面廣,在住房領域涉及的面比較寬,也涉及到個人貸款合同的調整。

“從LPR監管執行要求上來看,我們會按照央行的要求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包括合同文本的修訂等,我們內部資債部、財務、法律事務部正在做這方面的修訂工作,還有系統上線準備工作等。”紀志宏表示,“這些工作我們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嚴格按照央行的部署,落實在個人住房貸款領域用LPR做基準定價的工作。”

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建行在房地產開發貸款方面審慎擇優。紀志宏表示,建設銀行嚴格在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緊緊配合國家有關房地產調控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的政策導向,差別化擇優、審慎地開展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業務,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的發展。上半年建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增速同比下降6.55個百分點,同時審慎擇優開展房地產開發貸款,今年不良額比年初下降,不良率0.81%,也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按照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強調的‘房住不炒’原則定位,維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要基調下,落實好中央要求的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總要求,繼續加強質量管理,推動結構調整,同時進一步加強准入標準,對企業的資質、資產負債率、淨資產做比較嚴格的標準要求,嚴格貫徹落實監管的政策,確保房地產開發貸款合規發展,加強資金用途等方面的審核。”

數據顯示,建行房地產貸款呈現五降二升,有保有壓的趨勢,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中,優先支持類客戶貸款佔比較年初提升1.52個百分點。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三大戰略初見成效

在服務國家建設能力方面,建設銀行一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服務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雄安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加5G、物聯網、城鎮化、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貸款,並創設城市建設領域專業金融品牌“善行城建”;二是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落地金額1800多億元,通過集合信託、融資租賃、債券承銷、公開募股和直接投資等多種渠道綜合投融資達6951億元,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四大行中首家開業;三是精準滴灌經濟薄弱環節,涉農貸款已經超過1.8萬億,扶貧貸款餘額1955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公司類貸款和墊款 68461.6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484.91 億元,增幅為 5.36%,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以及小微、民營企業等領域。

目前,建設銀行理財業務母行資管業務加子公司,規模超過5萬億。劉桂平表示,建設銀行在整個理財業務發展以及未來資管業務發展上基本設想是需要構建大資管的概念,要構建一個大資管的體系,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序健康地推進理財子公司的良性發展,同時也要按照監管的要求來處理好過去的存量理財業務相關問題。

劉桂平表示,建行正在謹慎地做存量業務的非標產品的有序過渡處理方案,其中回表的一部分或對資本充足率有所影響,但會平衡其影響和中間關係,對總體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可控,也會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來處理好這個業務。

三大戰略推進情況來看,住房租賃戰略圍繞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住房租賃指數、住房租賃配套金融服務等方面深入推進住房租賃戰略。打造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助力政府監管監測,服務各市場主體;以旗下的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為載體積極參與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創新住房租賃業務產品,盤活社會存量閒置房源,加大社會租賃房源供給。

普惠金融戰略完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構建普惠金融經營生態。圍繞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豐富產品供給,拓展服務內涵,完善服務模式。持續探索小微、雙創、涉農、扶貧領域創新,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豐富“小微快貸”產品體系;優化“惠懂你”平臺功能,並積極與政府進行連接,將金融服務嵌入小微企業經營場景;推動“裕農通”服務點建設,推廣“民工惠”,化解農民工工資拖欠的社會難題。完善“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普惠金融“三一”模式,實現“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普惠金融“五化”方式。加大政策和資源保障力度,完善專項規模、費用激勵政策和考核指標體系。推廣線上業務風險排查系統,強化業務風險監測分析,確保穩健經營。舉辦小微企業家培訓班,持續做好勞動者港灣建設和維護,塑造普惠服務文化。

金融科技戰略方面,持續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投入的力度,統籌兼顧研發、建設和運維,重點支持智慧金融技術能力應用研發,夯實災備和雲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加快構築高效協同、支持創新的金融科技治理體系,完善金融科技創新激勵體系,加強專利保護力度,促進自主創新。搭建金融科技創新服務雲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建模、金融數據挖掘等功能為創新提供全方位保障。構建全景客戶畫像,優化數據資產管理,提升數據價值創造力。建設一體化協同研發平臺,實現靈活、高效、數字化、自動化的協同研發管理。打通對公條線和對私條線之間的信息壁壘,建立“全面智能、精準及時、主動前瞻”的風控體系。對外拓展開放共享型智慧生態。推進住建部公積金數據集中平臺建設和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建設,繼續深耕安居領域。初步搭建起同業金融科技產品體系,輸出範圍從銀行業拓展至非銀行業服務能力。推進銀行業協會聯合授信等項目建設,助力銀行業融資信息共享等。

挑戰與機遇並存 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模式近年來受到很大挑戰。6月末,建行淨息差為2.12%,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許一鳴表示,下半年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再下降1-2個bp,一是因為貸款定價再上升空間不大,在LPR機制深入推廣下貸款定價下行成為趨勢;二是建行對存款成本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預計下半年存款市場流動性稍微寬,原來高息成本放緩,整個利率保持穩定。

“同時,整個經濟的下行,地方債務包括隱性債務和公開債務不斷加重,企業的負擔加重,第三方支付或金融科技發生問題給銀行造成的去客戶化等等,都可能是我們面臨非常重要的挑戰,包括怎麼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這是我們需要去不斷攻克的。”許一鳴表示,但隨著經濟轉型,銀行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包括國家戰略推進,如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的發展,包括內部消費需求推動、技術發展等等方面,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有準備就能抓住機會,我們儘可能爭取這些機會來拓展我們的客戶和業務。按照第二次曲線——新金融,怎麼樣在新技術、新需求的情況下拓展未來的業務,爭取普惠性、科技性和共享性新金融能夠上一個新的臺階。”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提出“第二發展曲線”概念,即B端賦能,做企業全生命週期夥伴;C端突圍,做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G端連接,開創政銀合作新模式。建設銀行在中報中提出“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將利用新金融的普惠性、科技性、共享性,深入推進三大戰略,整合社會資源,紓解社會痛點,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建行在中報中提出,未來一是發揮大行擔當,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二是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對內協同和對外合作,紮實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實施。三是堅持穩健經營均衡發展,提升量價平衡能力、資產經營能力和負債拓展能力。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提升新興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著力打造新的增長引擎。五是培育精細化管理文化,推動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六是強化風險防控和合規管理,加強風險的前瞻性管理,做好重點業務和區域的風險防控。

隨著國際和海外業務的穩步發展,商業銀行類海外機構資產平穩增長,建設銀行國際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面對去年以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董事會祕書胡昌苗表示,預計對中國經濟短期內影響有限,中國經濟內生動力足,國家宏觀調控方面有很多的對策可將影響實在可控範圍內,對建設銀行而言,建設銀行傳統優勢主要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跟貿易有關方面影響相對小一些。但會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並積極評估宏觀經濟對我們客戶的影響,並採取相應策略。

廖林表示,美國分行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加強合規建設,特別是在反洗錢工作上推動機制建設,重點提升合規的管理績效,並對境外機構合規官和合規員配置上進行全面加強,並全面加強監管溝通,確保跟美國監管機構能夠順暢等。

本文編輯:王蕾

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文/《清華金融評論》資深編輯王蕾

自建設銀行提出住房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及開啟“第二發展曲線”以來,培育自身新發展優勢的同時,一舉一動備受業界關注。8月28日,建行發佈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資產負債實現較快增長,盈利增長穩中有升,風險防控紮實有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截至6月末,集團資產總額 24.38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11604.58 億元,增幅為5.00%。上半年淨利潤1557.0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9%。同時,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不良貸款率 1.43%,較上年末下降 0.03 個百分點;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計量的資本充足率 17.06%,一級資本充足率 14.2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13.70%。

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19年上半年經濟金融形勢紛紜複雜,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包括中美貿易摩擦等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下行壓力,但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減稅降費,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有序轉換,新的市場主體、經濟動能正在發展壯大,經濟發展的質量不斷提高。建設銀行沉著應對這些變化,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和監管要求,堅持穩健經營,創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經營業績穩中向好,戰略推進成效顯著,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良好的經營業績。

年報顯示,利潤增長主要影響因素,一是生息資產增長帶動淨利息收入實現平穩增長,利息淨收入為2504.36億元,同比4.57%;二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 76.91 億元,增幅 11.15%,信用卡、代理保險和銀團貸款收入增長較快,資產託管和理財產品收入穩健增長;三是持續加強成本管理,優化費用支出結構,業務及管理費較上年同期增長 5.60%,與效益增長保持匹配;成本收入比 21.83%,較上年同期下降 0.23 個百分點。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表示,經營業績穩健提升,核心指標均衡協調,發展趨勢總體向好,這得益於三大戰略的推進,使得建行提升了內在與對外的能力。許一鳴介紹,目前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累計上線房源超過1600萬套,平臺註冊用戶超1700萬,覆蓋面在全國地級市以上城市達到了94%;普惠金融貸款餘額超過8000億,僅今年上半年增加2200億元,增速超過36%,同時利用科技手段打造豐富產品供給體系;金融科技圍繞“TOP+”戰略,以數據和技術雙輪驅動,對內激發創造力,對外賦G端、B端和C端,能共享科技紅利。

“對外賦能也有很多方面,如14977個網點現在超過一半對外開放賦能,所有智慧政務,老百姓需要打印的相關證明和辦理手續程序都可以在網點進行辦理。”許一鳴表示,“除此以外,圍繞三大戰略和為民服務,我們建立勞動力港灣,建立建行大學,對社會和我們自己進行人才培養。通過戰略推進,培養了我們三大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範金融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參與國際競爭力,也推進了整個經營業績水平的提高。”

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營業收入同比增加6.71%,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加4.57%,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11.15%。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戰略性投入佔比同比進一步從2018年中期的16.75%提升至21.32%。資本充足率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資本管理不斷加強,”許一鳴表示,“令我們驕傲的是建設銀行在市場上發行的資本債券工具的頻率和額度比同業要小,頻率要小、額度少,但是卻保證了在行業領先的資本充足水平,這是體現建設銀行資本管理能力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資產質量穩健 深化全面主動風險管理

中報顯示,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43%,較上年末降低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2.80%,較上年末下降0.02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18.03%,比去年末提升10個百分點。上半年,集團持續開展全面主動風險管理,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加強信貸基礎管理,提升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水平,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並通過完善信貸政策制度、細化客戶選擇標準、堅持行業限額管理,持續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支持製造業轉型升級,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建設銀行副行長廖林表示,上半年資產質量總體指標非常穩定,不良率,重新發放貸款不良率,包括關注貸款比例、新暴露不良率、貸款率五個指標都有所下降。特別是逾期90天以上的比例,只佔不良貸款比率的67%,在同業裡相對較好。這得益於“三大戰略”的推進和第二發展曲線的啟動。

“特別是建行建立了全面主動的預防、監測、管理體系,這套體系大概用了差不多五年時間。”廖林表示,“我們的信貸政策導向是穩健、審慎、全面、主動的風險文化,並沒有大量壓在高風險行業,基本是分散的。”

在風險防控系統建設方面,建行優化風險監測體系,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預防體系,並且應用人工智能、IT技術、大數據提升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風險管理能力,並加強人人盡責的合規管理。在此背景下,個人住房相關貸款與對公房地產貸款佔比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不良額較年初下降8.3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速同比下降0.49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過剩產能行業貸款受到控制和壓縮。

分行業來看,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水平;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下降;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上升 5 個基點,其中除個人助業貸款不良率下降0.26個百分點之外,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分別提升0.03、0.35、0.23個百分點。同時,建行已逾期貸款和墊款餘額2077.7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20.49億元,在不含息貸款和墊款總額中的佔比上升0.15個百分點。對於這二者,建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表示,逾期貸款的30天以內非計提貸款佔比很小,結構是可控的,建行把逾期60天以上的一律納入不良來撥備計提,因此整體風險可控。

“自2013年以來,我們風險處在迅猛上升,經過兩年以後逐漸下降,這是大趨勢,目前進入穩中有降的態勢,這同當前大的經濟環境是一致的。”靳彥民表示,建行零售業務近年增長較快,存量較大,隨著零售貸款佔比提升,客戶群體不斷擴大,銀行之間的競爭、金融脫媒等競爭進一步加劇,加上一些准入標準門檻發生變化,另外還有普惠方面的要求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建行客戶結構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建行零售以中長期為主,隨著期限的延長,違約概率也在提升。

“但這個趨勢不代表有方向性,有一定的階段性,也體現在個別產品上,不同產品間的變化不一樣,可能基於消費方面的變化上升要快一些。”靳彥民表示:“我個人判斷,建設銀行這塊質量今年還是可以保持穩定的,大的趨勢也是保持穩定的。”

當大零售戰略遇到“房住不炒”

雖然個人貸款不良有所上升,但是零售依然是戰略。首先,在所有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雖然有所上升,但是僅有0.27%的不良率,是建行所有貸款業務中不良最低者,成為利潤貢獻率佔比4成的個人業務的“壓艙石”。其次,建行發揮自身在住房金融領域的傳統優勢,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助力百姓實現“安居夢”,個人住房貸款 50554.29 億元,較上年末新增3018.34 億元,佔貸款餘額佔比約34%。同時,個人消費貸款1682.70 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18.55 億元,降幅19.92%。建行主動調整貸款結構的結果。

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發放量同去年比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是因為存量貸款的客戶還款量比較大;但建行進一步強化和優化風控模型,有些高風險的業務拒絕率上升;同時,很多銀行發力個人消費貸款方面業務,同業競爭加大也是原因之一。

“總的來講,即使在個人貸款領域,我們也是堅持多樣化的發展方向。”紀志宏表示。

廖林也表示,零售優先依然是建行戰略之一,但零售優先需要明確的是整個大零售優先,並不是零售貸款優先。從零售貸款角度上,建設銀行目前住房貸款佔比約80%左右,不良率0.2%左右,質量非常高,因此在保持個人住房優勢第一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包括個人快貸,信用卡、小微快貸等,形成零售板塊上的“百花齊放”。“未來,按照監管要求,個人住房貸款將會保持穩健發展的態勢,但同時各項其他個人貸款也會穩步發展,形成以按揭牽頭,其他業務跟進的格局。”

中報顯示,建行個人貸款業務保持穩健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落實國家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長效機制政策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保持創新領先性,支持消費升級,以電子渠道個人自助貸款“建行快貸”帶動業務發展。於6 月末,本行境內個人貸款餘額61328.51 億元,較上年末新增2930.48 億元,增幅5.02%,餘額居同業首位。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0554.29 億元外,“快貸”餘額1518.70 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過千萬;個人助業貸款餘額401.12 億元,個人支農貸款餘額34.98 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中,要求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也需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以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定價基準轉換後,全國範圍內新發放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為4.85%);二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計算為5.45%),與當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實際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當。同時,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將指導各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及時確定當地LPR加點下限。與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

報價機制改變對個人房貸業務的影響,許一鳴表示,目前在報價和實際執行價格之間會有5-6個bp的差,但引導價格逐漸下行是央行意圖所在,目前影響不大,今年預計影響利息收入約1億,隨著LPR機制在房貸領域的推廣,明年將會對銀行利差管理和收益率水平構成一些影響。

據悉,目前建行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已達到56%,遠超於央行三季度新增貸款LPR定價比例達到30%,年底達到50%,明年達到80%的要求。

目前而言主要的影響,紀志宏表示,LPR涉及面廣,在住房領域涉及的面比較寬,也涉及到個人貸款合同的調整。

“從LPR監管執行要求上來看,我們會按照央行的要求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包括合同文本的修訂等,我們內部資債部、財務、法律事務部正在做這方面的修訂工作,還有系統上線準備工作等。”紀志宏表示,“這些工作我們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嚴格按照央行的部署,落實在個人住房貸款領域用LPR做基準定價的工作。”

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建行在房地產開發貸款方面審慎擇優。紀志宏表示,建設銀行嚴格在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緊緊配合國家有關房地產調控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的政策導向,差別化擇優、審慎地開展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業務,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的發展。上半年建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增速同比下降6.55個百分點,同時審慎擇優開展房地產開發貸款,今年不良額比年初下降,不良率0.81%,也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按照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強調的‘房住不炒’原則定位,維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要基調下,落實好中央要求的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總要求,繼續加強質量管理,推動結構調整,同時進一步加強准入標準,對企業的資質、資產負債率、淨資產做比較嚴格的標準要求,嚴格貫徹落實監管的政策,確保房地產開發貸款合規發展,加強資金用途等方面的審核。”

數據顯示,建行房地產貸款呈現五降二升,有保有壓的趨勢,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中,優先支持類客戶貸款佔比較年初提升1.52個百分點。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三大戰略初見成效

在服務國家建設能力方面,建設銀行一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服務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雄安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加5G、物聯網、城鎮化、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貸款,並創設城市建設領域專業金融品牌“善行城建”;二是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落地金額1800多億元,通過集合信託、融資租賃、債券承銷、公開募股和直接投資等多種渠道綜合投融資達6951億元,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四大行中首家開業;三是精準滴灌經濟薄弱環節,涉農貸款已經超過1.8萬億,扶貧貸款餘額1955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建行公司類貸款和墊款 68461.6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484.91 億元,增幅為 5.36%,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以及小微、民營企業等領域。

目前,建設銀行理財業務母行資管業務加子公司,規模超過5萬億。劉桂平表示,建設銀行在整個理財業務發展以及未來資管業務發展上基本設想是需要構建大資管的概念,要構建一個大資管的體系,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序健康地推進理財子公司的良性發展,同時也要按照監管的要求來處理好過去的存量理財業務相關問題。

劉桂平表示,建行正在謹慎地做存量業務的非標產品的有序過渡處理方案,其中回表的一部分或對資本充足率有所影響,但會平衡其影響和中間關係,對總體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可控,也會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來處理好這個業務。

三大戰略推進情況來看,住房租賃戰略圍繞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住房租賃指數、住房租賃配套金融服務等方面深入推進住房租賃戰略。打造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助力政府監管監測,服務各市場主體;以旗下的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為載體積極參與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創新住房租賃業務產品,盤活社會存量閒置房源,加大社會租賃房源供給。

普惠金融戰略完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構建普惠金融經營生態。圍繞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豐富產品供給,拓展服務內涵,完善服務模式。持續探索小微、雙創、涉農、扶貧領域創新,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豐富“小微快貸”產品體系;優化“惠懂你”平臺功能,並積極與政府進行連接,將金融服務嵌入小微企業經營場景;推動“裕農通”服務點建設,推廣“民工惠”,化解農民工工資拖欠的社會難題。完善“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普惠金融“三一”模式,實現“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普惠金融“五化”方式。加大政策和資源保障力度,完善專項規模、費用激勵政策和考核指標體系。推廣線上業務風險排查系統,強化業務風險監測分析,確保穩健經營。舉辦小微企業家培訓班,持續做好勞動者港灣建設和維護,塑造普惠服務文化。

金融科技戰略方面,持續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投入的力度,統籌兼顧研發、建設和運維,重點支持智慧金融技術能力應用研發,夯實災備和雲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加快構築高效協同、支持創新的金融科技治理體系,完善金融科技創新激勵體系,加強專利保護力度,促進自主創新。搭建金融科技創新服務雲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建模、金融數據挖掘等功能為創新提供全方位保障。構建全景客戶畫像,優化數據資產管理,提升數據價值創造力。建設一體化協同研發平臺,實現靈活、高效、數字化、自動化的協同研發管理。打通對公條線和對私條線之間的信息壁壘,建立“全面智能、精準及時、主動前瞻”的風控體系。對外拓展開放共享型智慧生態。推進住建部公積金數據集中平臺建設和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平臺建設,繼續深耕安居領域。初步搭建起同業金融科技產品體系,輸出範圍從銀行業拓展至非銀行業服務能力。推進銀行業協會聯合授信等項目建設,助力銀行業融資信息共享等。

挑戰與機遇並存 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模式近年來受到很大挑戰。6月末,建行淨息差為2.12%,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許一鳴表示,下半年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再下降1-2個bp,一是因為貸款定價再上升空間不大,在LPR機制深入推廣下貸款定價下行成為趨勢;二是建行對存款成本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預計下半年存款市場流動性稍微寬,原來高息成本放緩,整個利率保持穩定。

“同時,整個經濟的下行,地方債務包括隱性債務和公開債務不斷加重,企業的負擔加重,第三方支付或金融科技發生問題給銀行造成的去客戶化等等,都可能是我們面臨非常重要的挑戰,包括怎麼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這是我們需要去不斷攻克的。”許一鳴表示,但隨著經濟轉型,銀行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包括國家戰略推進,如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的發展,包括內部消費需求推動、技術發展等等方面,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有準備就能抓住機會,我們儘可能爭取這些機會來拓展我們的客戶和業務。按照第二次曲線——新金融,怎麼樣在新技術、新需求的情況下拓展未來的業務,爭取普惠性、科技性和共享性新金融能夠上一個新的臺階。”

今年以來,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提出“第二發展曲線”概念,即B端賦能,做企業全生命週期夥伴;C端突圍,做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G端連接,開創政銀合作新模式。建設銀行在中報中提出“以新金融行動繪就第二發展曲線”,將利用新金融的普惠性、科技性、共享性,深入推進三大戰略,整合社會資源,紓解社會痛點,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建行在中報中提出,未來一是發揮大行擔當,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二是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對內協同和對外合作,紮實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實施。三是堅持穩健經營均衡發展,提升量價平衡能力、資產經營能力和負債拓展能力。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提升新興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著力打造新的增長引擎。五是培育精細化管理文化,推動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六是強化風險防控和合規管理,加強風險的前瞻性管理,做好重點業務和區域的風險防控。

隨著國際和海外業務的穩步發展,商業銀行類海外機構資產平穩增長,建設銀行國際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面對去年以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董事會祕書胡昌苗表示,預計對中國經濟短期內影響有限,中國經濟內生動力足,國家宏觀調控方面有很多的對策可將影響實在可控範圍內,對建設銀行而言,建設銀行傳統優勢主要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跟貿易有關方面影響相對小一些。但會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並積極評估宏觀經濟對我們客戶的影響,並採取相應策略。

廖林表示,美國分行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加強合規建設,特別是在反洗錢工作上推動機制建設,重點提升合規的管理績效,並對境外機構合規官和合規員配置上進行全面加強,並全面加強監管溝通,確保跟美國監管機構能夠順暢等。

本文編輯:王蕾

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從建設銀行“三大戰略”和“第二曲線”看國有大行轉型之道 | 銀行與信貸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