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這些方法降壓比降壓藥更重要!

近日最新《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發佈:我國有2.45億高血壓人,其中知曉率51.6%,治療率45.8%,控制率16.8%!也就是我們幾乎每4個人就有一個高血壓,可是有一半人並不知道自己血壓高,高出一半根本不控制血壓,真正能把高血壓降到正常的不足17%。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這些方法降壓比降壓藥更重要!

為何我國高血壓人越來越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吃的、喝的、出行方式、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天賦地方的變化,這或許只有40歲以上的人可能才真正感受到,舉幾個簡單地例子:40年前,一年吃的油沒有現在一週多,一年吃的肉沒有現在一天多,外出都是靠走、最多有個自行車,工作大部分是體力勞動;如今一個手機、一個電腦走天下……

指南調查我國人群高血壓發病因素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這些方法降壓比降壓藥更重要!

1、 飲食不合理,高鈉、低鉀膳食:

高鹽飲食是我國人群重要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研究人群 24 小時尿鈉排洩量中位數增加 2.3g (100mmol/d) ,高壓/低壓平均升高 5 -7 /2-4 mmHg。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調鹽攝入量為 10. 5g,有調查顯示是14.5g,不管是哪一個,都比健康的6

G鹽多得多。而且我國人群普遍對鈉敏感,低鹽飲食更有利於血壓控制;另一方面我們吃的含鉀食物過低,也就是水果蔬菜雜糧吃的不夠。

2、肥胖:

超重和肥胖顯著導致全因死亡的風險,同時也是高血壓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肥胖組的高血壓發病風險是體重正常組的 1.16 ~ 1.28 倍,40年前又有幾個人肥胖呢?

3、飲酒:

研究顯示酒精攝入量平均減少 67%,高壓下降 3.31mmHg,低壓下降 2.04mmHg ,長期飲酒血壓肯定升高,而且隨著飲酒量增加,血壓更高。

4、壓力山大:

現代社會的節奏快,壓力大,無論在哪個角角落落都會面臨各種壓力:上學的、買房的、就業的、升值的、心理的等等壓力。

這幾年大氣汙染、食品安全、甚至飲水安全也備受關注。

如果確診高血壓,我們不僅要關注血壓,監測血壓,控制血壓,還得去關注靶器官: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這些方法降壓比降壓藥更重要!

心臟:左心室肥厚是評價高血壓危害的一個指標,高血壓需要超聲心動圖。

腎臟: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血清肌酐升高、,或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

大血管: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可預測心血管事件,需要頸部血管超聲。

眼底:視網膜動脈病變可反映小血管病變情況,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的眼底鏡檢查尤為重要。

腦:頭顱核磁有助於發現腦腔隙性病灶、無症狀性腦血管病變以及腦白質損害,但不推薦用於靶器官損害的臨床篩查,如果懷疑腦梗塞需要檢查。

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壓的基礎,需要貫穿高血壓的一生: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這些方法降壓比降壓藥更重要!

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逐步降至< 6g,增加鉀攝入;少吃鹽不僅僅是炒菜放的那點鹽,還包括醬豆腐,豆腐乳,鹹菜,醬油、醃製、滷製、熏製品、泡菜、醬牛肉、火腿腸、烤鴨等等含鹽量較高的食物,我們去購買鹽的時候,選擇氯化鈉含量低的。增加水果、蔬菜、粗糧的比例。

合理膳食,不是某幾種食物能降血壓,而是要低鹽低脂低糖的習慣,是要多才豐富的食材。

堅持運動,控制體重,堅持有氧運動,比如打羽毛球、跳舞、游泳、跑步、騎車等等,每週5次左右,每次45分鐘左右;並且控制體重,使 BMI < 24; 腰圍: 男性< 90cm; 女性< 85cm;

戒菸戒酒有利於血壓控制,有利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自我調節,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在此基礎上,配合降壓藥治療,把血壓降到:

年齡< 60 歲患者血壓應控制< 140 /90 mmHg; 如伴糖尿病,應降到130/80mmHg以下;

年齡≥60 歲,如不伴糖尿病、慢性腎病,SBP 應< 150mmHg;

高齡患者( > 80 歲) , SBP 應維持在 140 ~ 150mmHg;

如伴糖尿病、慢性腎病,血壓控制目標 < 140 /90 mmHg。

總之,降壓必須先要健康生活,在此基礎上配合降壓藥,不能把降壓的任務全部交給降壓藥!

(心血管王醫生正式授權原創保護,如有竊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責任。)

#鹽不過6##清風計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