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

“3+1+2”中的“3”指語數外3門課,所有學生必考;“1”指學生必須從物理、歷史兩學科中選擇一門作為首選科目;“2”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再選科目。

此外,各省市方案提出,物理或歷史將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滿分100分;另外2門再選科目,以等級賦分轉換後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選科方式的變化以及計分方式的變化,引發了大家對“3+1+2”科學性的討論,以及對新高考改革方向的質疑。

"

“3+1+2”中的“3”指語數外3門課,所有學生必考;“1”指學生必須從物理、歷史兩學科中選擇一門作為首選科目;“2”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再選科目。

此外,各省市方案提出,物理或歷史將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滿分100分;另外2門再選科目,以等級賦分轉換後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選科方式的變化以及計分方式的變化,引發了大家對“3+1+2”科學性的討論,以及對新高考改革方向的質疑。

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爭議最多的集中以下兩點:

“3+1+2”是否會造成文理分科?

“3+1+2”要求學生必選物理或歷史,同時將其作為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會有兩個錄取分數線,造成實際意義上的文理分科。

同時,根據8個省市改革方案,高校將按照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投檔、分開錄取,高校需按文理分科確定招生計劃進行錄取。

“3+1+2”意味著學生不能同時選考歷史物理,而物理和歷史各自在科學和人文領域中具有獨特價值,因此,二者不能同選標誌著“文理不分科”大打折扣。

北京師範大學學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楊娟對“3+1+2”模式的“文理不分科”傾向並不欣賞。她以英國為例,英國從初中起,就會教學生做生涯規劃,高中階段,學生要從近20門課程中做選擇,“遠比我們六門課要多。所以他們高中時已經想好大學要學什麼專業了,學習目標、學習動力都比較強。”

"

“3+1+2”中的“3”指語數外3門課,所有學生必考;“1”指學生必須從物理、歷史兩學科中選擇一門作為首選科目;“2”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再選科目。

此外,各省市方案提出,物理或歷史將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滿分100分;另外2門再選科目,以等級賦分轉換後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選科方式的變化以及計分方式的變化,引發了大家對“3+1+2”科學性的討論,以及對新高考改革方向的質疑。

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爭議最多的集中以下兩點:

“3+1+2”是否會造成文理分科?

“3+1+2”要求學生必選物理或歷史,同時將其作為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會有兩個錄取分數線,造成實際意義上的文理分科。

同時,根據8個省市改革方案,高校將按照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投檔、分開錄取,高校需按文理分科確定招生計劃進行錄取。

“3+1+2”意味著學生不能同時選考歷史物理,而物理和歷史各自在科學和人文領域中具有獨特價值,因此,二者不能同選標誌著“文理不分科”大打折扣。

北京師範大學學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楊娟對“3+1+2”模式的“文理不分科”傾向並不欣賞。她以英國為例,英國從初中起,就會教學生做生涯規劃,高中階段,學生要從近20門課程中做選擇,“遠比我們六門課要多。所以他們高中時已經想好大學要學什麼專業了,學習目標、學習動力都比較強。”

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棄考物理是否會轉化為棄考化學?

學生棄考物理一直以來飽受詬病。浙江先行的高考改革,7選3一共有35種選修方案,選物理的考生只有不到30%。可以說,要不是因為部分院校對物理有要求,估計連兩成都危險。上海在實行6選3選科後,理論上每門選修科都應該有50%的選修人數,但是實際物理的選修人數也只有不足30%,遠遠低於理論值。

那麼,“3+1+2”模式將物理作為首選科目,無疑保護固定了物理,克服了3+3方案的弊端。但是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數理化三門學科,數學複雜、物理難、化學繁。這也是讓很多孩子望而生畏的三門學科。數學是沒有辦法,必須得學。所以,當無法迴避物理後,化學自然會成為棄考的首選,理由則與原來的棄考物理一樣。有網友用段子道出了許多人的擔憂——高考3+1+2方案拯救了物理,卻順手把化學埋了……

“如果在這4個學科裡看,毫無疑問,區分度最大的就是化學。”劉文江院長也認為,如果學生追求等級賦分,那麼普通中學的學生和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會成為賦分的分母,這樣他們就會謹慎地去選科,未來化學被棄考的概率可能會增大。

有江蘇教育界人士從“3+1+2”模式的賦分機制和馬太效應角度分析了學生將棄選化學的必然性。摘錄如下:

因為不分文理科,存在著不同學科選修人數不同,按照21年的高考規則,物理和歷史按照100分總分的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而其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則按照賦分計入總分,滿分也是100分。賦分的好處是可以平衡選修不同學科考試難度不同帶來的總分差異。這個可以看出來,如果一門選修學科有5萬人考,高考出來的原始考分你排第7500名的話,理論上,哪怕你只考了70分,最後給你的賦分也應該在85左右。

舉例說明:假設王同學地理學科原始分為78分,排在全省選修地理學科的前26%,這個比例處於等級B的區間,假設按比例等級B的區間最高一名原始成績為83分,最低分為69分。該學科B等級的原始分分佈區間為82~61,那麼可以算出該同學地理學科的轉換分為:T=80。

理論上這是很棒的設計方案。但從前一輪江蘇高考選修3+2來看,牛校的牛班選物化,其他的是物生和物地。當然,物化班的大部分學生去學物生或者物地問題也不大。但是這樣的選擇在這一輪改革裡就有問題了。首先,為了平衡各學科的命題難易程度,教育部選擇了在第三輪改革的省份選修科目上推行賦分制。這個規則其實挺好的,可以平衡各門科目試卷難度不同帶來的總分差。

"

“3+1+2”中的“3”指語數外3門課,所有學生必考;“1”指學生必須從物理、歷史兩學科中選擇一門作為首選科目;“2”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再選科目。

此外,各省市方案提出,物理或歷史將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滿分100分;另外2門再選科目,以等級賦分轉換後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選科方式的變化以及計分方式的變化,引發了大家對“3+1+2”科學性的討論,以及對新高考改革方向的質疑。

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爭議最多的集中以下兩點:

“3+1+2”是否會造成文理分科?

“3+1+2”要求學生必選物理或歷史,同時將其作為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會有兩個錄取分數線,造成實際意義上的文理分科。

同時,根據8個省市改革方案,高校將按照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投檔、分開錄取,高校需按文理分科確定招生計劃進行錄取。

“3+1+2”意味著學生不能同時選考歷史物理,而物理和歷史各自在科學和人文領域中具有獨特價值,因此,二者不能同選標誌著“文理不分科”大打折扣。

北京師範大學學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楊娟對“3+1+2”模式的“文理不分科”傾向並不欣賞。她以英國為例,英國從初中起,就會教學生做生涯規劃,高中階段,學生要從近20門課程中做選擇,“遠比我們六門課要多。所以他們高中時已經想好大學要學什麼專業了,學習目標、學習動力都比較強。”

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棄考物理是否會轉化為棄考化學?

學生棄考物理一直以來飽受詬病。浙江先行的高考改革,7選3一共有35種選修方案,選物理的考生只有不到30%。可以說,要不是因為部分院校對物理有要求,估計連兩成都危險。上海在實行6選3選科後,理論上每門選修科都應該有50%的選修人數,但是實際物理的選修人數也只有不足30%,遠遠低於理論值。

那麼,“3+1+2”模式將物理作為首選科目,無疑保護固定了物理,克服了3+3方案的弊端。但是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數理化三門學科,數學複雜、物理難、化學繁。這也是讓很多孩子望而生畏的三門學科。數學是沒有辦法,必須得學。所以,當無法迴避物理後,化學自然會成為棄考的首選,理由則與原來的棄考物理一樣。有網友用段子道出了許多人的擔憂——高考3+1+2方案拯救了物理,卻順手把化學埋了……

“如果在這4個學科裡看,毫無疑問,區分度最大的就是化學。”劉文江院長也認為,如果學生追求等級賦分,那麼普通中學的學生和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會成為賦分的分母,這樣他們就會謹慎地去選科,未來化學被棄考的概率可能會增大。

有江蘇教育界人士從“3+1+2”模式的賦分機制和馬太效應角度分析了學生將棄選化學的必然性。摘錄如下:

因為不分文理科,存在著不同學科選修人數不同,按照21年的高考規則,物理和歷史按照100分總分的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而其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則按照賦分計入總分,滿分也是100分。賦分的好處是可以平衡選修不同學科考試難度不同帶來的總分差異。這個可以看出來,如果一門選修學科有5萬人考,高考出來的原始考分你排第7500名的話,理論上,哪怕你只考了70分,最後給你的賦分也應該在85左右。

舉例說明:假設王同學地理學科原始分為78分,排在全省選修地理學科的前26%,這個比例處於等級B的區間,假設按比例等級B的區間最高一名原始成績為83分,最低分為69分。該學科B等級的原始分分佈區間為82~61,那麼可以算出該同學地理學科的轉換分為:T=80。

理論上這是很棒的設計方案。但從前一輪江蘇高考選修3+2來看,牛校的牛班選物化,其他的是物生和物地。當然,物化班的大部分學生去學物生或者物地問題也不大。但是這樣的選擇在這一輪改革裡就有問題了。首先,為了平衡各學科的命題難易程度,教育部選擇了在第三輪改革的省份選修科目上推行賦分制。這個規則其實挺好的,可以平衡各門科目試卷難度不同帶來的總分差。

新高考3+1+2模式下,有選化學的必要嗎?

但是問題出現了。假設化學都是牛娃來選,那麼會有一個問題。

情況一:假設只有三萬牛娃選了化學,那麼,假設這三萬牛娃高考化學都考得不錯,最高的考了98分最少的那個考了80分。按照上面賦分規則,考了98分的那個考生成績賦分為100分計入高考總分,而考了80分的那個考生,他的成績只能賦分為30分計入高考總分。這個結局,那名考80分結果被賦分30分的牛娃是不能接受的。最終化學優秀、但是不是最頂尖的考生必然逐漸放棄了選考化學。

情況二:假設情況很理想,不但有三萬牛娃,還有三萬化學學得還不錯的娃,以及三萬化學學得一般但是又不想選其他學科的娃,共九萬人選了化學。按照化學賦分的規則,三萬學得一般的娃覺得自己是墊底的,他們會首先放棄化學去選其他學科。這時候,本來在中間層的學得還不錯的娃,就成了墊底的了,他們會怎麼辦?權衡風險,他們最終會放棄化學。最後剩下的三萬牛娃,又變成了上面的情況一了。

這就是典型的馬太效應,最後,結果是大家都不選化學了。畢竟不選物理就基本沒法報工科,而不學化學,被限制報考的專業要少很多,大概只佔到總專業組的5%。

以上擔憂的問題有沒有有效的方法應對,以免真實地發生呢?有家長說:乾脆家長也都去報名高考,選修化學,作為選化學的基數。這樣的話,選化學的一家三口都來報名高考選化學,每家都來報考,可以保證參考的孩子們都在前35%,這樣即使最低分也能得到大70多分。當然,這些只是玩笑話而已。

另外,據稱已經有省份對選修科目人數遠低於合理比例的學科進行賦分託底,保證最低不低於多少分。算是一種合理的應對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