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記憶之報志願

高考記憶之報志願


6 月7 日那天,高考首日,承德因為6月6 日的一場降雨天氣溫涼了一些。高考期間下雨,似乎是約定俗成……

6 月7 日上午,大學一同學發了一個微信朋友圈,說特想看看自己當年的高考試卷。還建議,30 年,可以把高考試卷作為珍貴禮物交給本人留存。

晚上,有同學真的在群裡晒出了自己的兩張高考試卷,同學們紛紛稱羨。

這個晚上同學群熱鬧起來,30 年前的高考,我們共同的記憶。

在大家的相談中,我的思緒飄回1986年……

當年,我參加高考,正是7 月酷暑季節,幾場大雨如期而至,幾絲涼意讓我對上天充滿感激——是上天垂憐我們這些苦讀了十年的孩子嗎?

我就讀的高中是農村鎮中,那時因為城鄉二元結構讓城鄉差距很大,“換戶口本、吃細糧”是我們這群沒走出過大山的貧窮的農村孩子前進的動力。

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有些薄弱,但老師盡職盡責,整天和學生們摸爬滾打在一起。老師們找一切機會給我們補課,全是無償,他們的想法就是把肚子裡的乾貨全倒給我們。

高三時,教室裡的燈就是長明燈,晚睡的還在早起的已來。學校是自己發電,晚9點後,學生們或點蠟燭或點小油燈,早晨個個灰頭土臉,尤其是鼻孔,都黑洞洞的……這群只能靠知識改變命運的農村青年,真的很玩命。

1986 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為191萬人,錄取了57 萬人,錄取率不足30%,這還是當年五月份預選刷掉一批人的比例,可見當年高考之艱難,而鄉下中學更難。那年我就讀的高中參加預選的150 多人,走進高等學府的不足40 人。在那所中學裡應屆生考上本科的鳳毛麟角,很多人都讀了五六年高中,有的單補習就四五年也只能考個中專,應屆生只要能考上中專就會被傳頌。

這倒讓應屆生少了壓力,“不問收穫,但問耕耘”,今年考不上明年接著來。這樣的放鬆,讓我考出了意料之外的成績,竟然成為全校為數不多的上本科線的學生之一。

估出分來我就茫然了,怎麼報志願呢?高中三年就是為考大學而學習,從未想過自己的專業方向是什麼,該報哪所大學。

毫無見識的我和我身邊的大多數同學一樣,只知道師大、師院、師專、財校、農校、衛校這些學校。

說起報志願,我們的志願都打上了出身的標籤。我更是誤打誤撞,瞎貓碰到了死耗子。

同學A,當年最傾心的學校是天津民政學校,初衷是小時候穿過民政部門下發的扶貧舊衣服,覺得扶危濟困是件最溫暖的事兒,自己若成為民政幹部就能幫助弱勢群體,這半絲半縷的得到在他的心裡埋下了愛的種子。

B 同學,高考志願一水兒的財經類學校,後來聊天時得知,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掙很多錢,原因就是小時候總看到村裡人為了一把鎬、幾張鐵鍬,甚或一棵樹……這些小事兒鬧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他說,自己掙很多錢後就拿上半麻袋回家,對親友們說:“每家拿兩沓,以後別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幹仗了!”

B同學最終被河北財經學院錄取,拿到錄取通知書,看著上面的“金融專業”,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這“金融專業”是個什麼概念……就是為了親朋團結、不再因為貧窮而斤斤計較這麼樸素的觀念,他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在上大學前去縣城的次數屈指可數。從地理課上,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蘇杭”無限憧憬,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這些詩句似乎都在召喚著我去往江南水鄉,體味那吳儂軟語……民間傳說《白蛇傳》 的唯美愛情故事更讓我對西湖多了幾分傾心。

估出的分數卡本科線的邊兒,於是我就在二批次學校的選擇上用了些心思,每個批次可以報三個志願,選了又選——

選擇蘇州糧食幹部管理學院,既有對美景的嚮往,也和生活經歷有關。“文革”期間,父親被衝擊,家中拮据,每到春夏季節,家中糧食總不夠吃,媽媽要不斷地出去借糧,才能添飽一家人的肚腹。所以,我對“糧食”二字有著特殊的情感。

選了杭州鐵路師資班除卻山水的誘惑,更有對鐵路無限的遐想,因為直到高中畢業我還沒坐過火車。電影中“嗚嗚”長鳴後,“哐當哐當”奔向遠方的長龍,讓人遐思悠悠,那時還沒上升到“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一境界,但鐵龍奔向遠方的情景足以把我的思緒帶到那裡,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能帶我去看地理書上那些或美麗或神奇的地方。

又選了河北大學圖書管理系。從小生長在農村,除了課本很少能看到課外書,讀過的課外書寥寥無幾,還是殘缺不全的,就想若能在圖書館工作可以隨便看書,多愜意!

三個學校選出來了,怎麼排序呢?這時有倆同學問我選了哪些學校,我突發奇想說你們幫我一個忙,把這三個學校寫在三張紙條上,我來抓鬮。他們幫我做好三個鬮,在手裡搖晃一會兒後放在課桌上。我閉眼雙手合十虔誠地靜默一會兒,然後抓出了這樣的順序——河北大學、蘇州糧食幹部管理學院、杭州鐵路師資班,我遵從了上天的安排。

提前批的志願緣於毛澤東的詩詞“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在河北僅招錄一人的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是我的惟一選擇。自己有個孩童般的僥倖,要是因為招生指標的惟一沒人敢報我不就成了漏網之魚了嗎?今天想來,真是天真無邪得可以。

第一批次的志願,我報了北大、南開,這是遙不可及的夢,就從志願上過過癮吧。

專科和中專我選擇了煤炭類學校,不為別的,一直生活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的我,對憑票購物的場景記憶深刻,在我所生活的區域用煤炭就標誌著身份的特殊。那時北方農村主要靠秸稈和衰草作燒柴,看到城裡人把煤塊填入灶中,風匣起,那燃起的藍幽幽的火苗就是詩意。

因為家鄉貧窮閉塞,上大學的事兒沒人能給出合理化建議,我慶幸家裡沒有對我寄很高的希望,讓我率性而為。相較於今天家長為孩子填報志願需要研究透前3-5 年各院校的錄取分數線,相較於現在一些老師能靠填報志願精準而掙到一份額外收入,我的志願填報得有些兒戲。但我卻幸運地被河北大學錄取,雖然調了專業,但對於我來說,卻幸福無比滿意無限。

當錄取通知書到了我手中時,我猶如在夢中,很長一段時間悠悠忽忽,總在懷疑這張沉甸甸的小紙的真實度。我不迷信,但我還是在感謝上蒼中走進了我的大學。

進了大學,我更覺得自己幸運了,我的分數竟然一分不超,剛剛好。

有了這些幸運,那貧窮艱苦的歲月、那些挑燈夜讀的日子、那些不眠不休的假期……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高考記憶之報志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