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週刊》:再攀高峰 香飄省外

高峰 文章 項南 劉少奇 紅色文化週刊 2017-04-25

《紅色文化週刊》:再攀高峰 香飄省外

日前,刊登於4月17日出版的《龍巖新週刊·紅色文化週刊》上的報道《一曲<畢業歌> 述革命往事》(融媒體刊題《七十餘年不忘革命暗號》),經《紅色文化週刊》融媒體各大平臺陸續發佈後,不到6小時閱讀量就突破10萬,此後三天這一數據已超25萬,遙遙領先同類別的其他文章。

據悉,自今年1月1日推出《紅色文化週刊》後,截至4月17日已出版16期,獲得了廣泛好評。《紅色文化週刊》目前開設了“紅色閩西 口述歷史”“紅色搖籃 紅旗不倒”“紅色閩西 珍貴檔案”“項南傳”(連載)等內容,用樸實的語言講述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和老革命家的戰鬥經歷,揭祕毛澤東、劉少奇等同志與紅色閩西的不解之緣,展示了龍池書院、閩浙贛省決戰公債券等一批見證歷史的紅色古蹟和文物,弘揚了一代代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分享了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 倍添關注

《紅色文化週刊》自面世以來,引起了老同志的熱烈反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同志們是怎麼說的:

趙惠:“《紅色文化週刊》辦得很有特色,重點突顯了紅色基因主旋律,用生動詳實的戰鬥情節,填補了龍巖紅色文化這一空白。我每期都買來看,還會郵寄給廣西、廣東等地以前一同戰鬥過的戰友們。”

邵斌:“《紅色文化週刊》每週講述一個人物,每人突出一個主題,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和一個人的精神特點,在每個人的經歷中提煉出特別感人,特別可圈可點的內容。”

陳棟基:“這個《紅色文化週刊》辦得好啊!希望把我們閩西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連洛:“傳播紅色文化,留住紅色記憶,《紅色文化週刊》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杞波:“《紅色文化週刊》讓讀者重溫歷史、感悟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向上。”

而通過《紅色文化週刊》融媒體閱讀的網友們,也紛紛留言評論,表示了對紅色文化的喜愛和對《紅色文化週刊》的支持。

@莆紅:人民的功臣,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向老英雄們致敬,祝您們健康長壽…

@紅海波濤:向為國為民而犧牲的官兵致最崇高的敬禮!英雄烈士永不朽!

@南安達哥:幸好有紅色文化週刊,才使得這些事蹟讓我們知道。

@三明林葳:真正的革命者,不計個人地位得失,踏踏實實地在最基層工作一輩子。致敬!

@福州鴻嶺:銘記歷史,尊重老一輩革命者。我們的國家從最艱苦的歲月中一路走來。我們不能忘記在戰場上灑鮮血、拋頭顱的烈士們,也不能忘記活著的革命前輩,如果沒有他們,絕對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日子。和平,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牆內開花 香飄牆外

《紅色文化週刊》不僅收穫了省內讀者的點贊,還獲得了省外讀者的關注和訂閱。4月18日上午,《龍巖新週刊》編輯部響起了一陣悅耳的鈴聲,來自四川省江油市長城實驗學校的鐘老師需訂閱一份《紅色文化週刊》,並要求從開辦以來第一期補齊寄送。鍾老師是一名紅色文化愛好者,他收藏了很多紅色文化故事的書籍,當讀到《紅色文化週刊》時,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鍾老師說:“報紙雖小,但版面顯得很大氣,圖片、文字很有吸引力、震撼力、親和力。報紙所刊文章,內容非常豐富,資料真實可靠,革命故事催人奮進,具有正能量,讀後受益良多。”他被《紅色文化週刊》裡的紅色精神、紅色歷史、紅色文化深深地打動了、感染了,所以決定訂閱《紅色文化週刊》。

來自廣東省大埔縣的讀者邱先生,也致電週刊熱線表示,他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紅色文化週刊》的內容後,想起了閩西老家。他祖籍武平,父親是一名老同志,但1988年就去世了,當時年齡還小,從未聽過父親講過這些事,現在有幸從《紅色文化週刊》瞭解到這些歷史,感覺非常激動,他以前每年會回武平4次,並前往古田縣博物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等了解上一代的豐功偉績,現在好了,有了《紅色文化週刊》不但能看,還能好好地珍藏起來,用紅色經典教育下一代,讓他們不忘老一輩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沒有他們當年的浴血奮戰,哪來大家的今天,紅色江山永不變!

(新週刊記者 高秀珍 邱瑞如)

《紅色文化週刊》:再攀高峰 香飄省外

《紅色文化週刊》:再攀高峰 香飄省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