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高爾夫球 體育 GOLF愛好者 2019-04-19

擁有職業球員般的揮杆,幾乎是每個高爾夫愛好者都想要的。模仿,也成為了大家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但是,一味的模仿並不能讓你的揮杆變得更像職業,反而有可能使揮杆變得更糟,容易越練越亂,對揮杆的理解產生混淆。

因為高爾夫揮杆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標準”,教科書式的揮杆動作也不適用於所有人,對別人來說是好的動作,但對你卻不一定好。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巴巴·沃森的揮杆於他而言一定是最合適他的,但卻不適合其他人。

所以,如果想打好高爾夫,最需要的不是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揮杆特點和身體條件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揮杆動作。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哪怕這個動作看起來很醜,很怪異,但只要能幫你打出好球,那就是適合你的揮杆。

當然,如果非要模仿職業球員,也要儘量選擇跟自己身高、體型接近的球員,這樣的話,你們的站姿就是基本相同的,而這也意味著揮杆平面也是接近的。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雖然對於職業球員來說,每個人的揮杆動作都不盡相同,都有屬於自己的揮杆風格,但他們的揮杆共同點卻是值得每個高爾夫愛好者去學習的。

而這些共同點也是揮杆的基本原理,是打出好球的最重要因素。

1. 轉身是揮杆的核心

“用身體打球”這句話已經快被說爛了,但不可否認,它是揮杆中最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動作都應該是以轉身為前提。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學會用身體來主導揮杆,也是實現穩定擊球和強力擊球的基本條件。利用業餘時間多練習轉身,可以幫助你在揮杆時更好地找到用身體打球的感覺。

2. 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離運動

能否在揮杆過程中做到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的分離運動,這點至關重要,不僅關乎揮杆力量,更關乎揮杆的穩定性。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上杆時,在轉動肩膀(胸椎)的同時,下半身要抑制上半身的轉動,而不是跟隨肩膀同時轉動,以此來產生扭力,使身體像擰緊的發條,起到蓄力的作用。

下杆時,下半身要先於上半身向目標方向轉動,這樣做更符合力量自下而上的傳遞順序,同時還有助於從內側下杆。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想要練習自己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分離運動,可以選擇坐在椅子上進行上杆,找到上下對抗的感覺。

3. 脊柱角度不變

我們很難在職業球員中看到身體有明顯上下起伏的情況,他們總是盡力去維持脊柱角度(上半身前傾角度)不發生太大的變化,這也是穩定擊球的重要因素之一。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平時練球過程中,可以選擇在臀部後方放一把椅子或者一個球包,揮杆時使臀部既不遠離它也不更靠近它,如果能做到如此,就代表脊柱角度相對來說是穩定的。

4. 頭留在球的後面

傳奇教練哈維·彭尼克說“所有偉大的球員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球杆杆頭擊球之前和擊球瞬間會稍稍向後移動頭部——絕不是向前。”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意思是說,觸球時要把頭留在球的後面,這可以讓揮杆更有力度。如果頭部向前移動,就會打出軟弱無力的擊球,而且通常是右曲球。

要做到把頭留在球的後面,首先擊球準備時就要讓頭部位於球后,並在揮杆過程中始終保持頭留在球的後面。

告訴自己“不—要—讓—頭—向—前—移—動。”

5. 合理的釋放

在釋放這點上,業餘球友跟職業們相比,差得太多太多,他們總是過早釋放或者過分延遲釋放,導致擊球無力或失誤。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一個合理的釋放應該是適當的延遲,並不是越延遲越好,因為太過延遲的釋放會讓業餘球友來不及釋放,從而打出薄擊球或者以開放的杆面觸球。

從上杆頂點開始下杆時,在逐漸伸直手臂的過程中保持手腕角度不變,當雙手運動至右腿外側時,隨著身體的轉動開始釋放手腕角度。


揮杆不能靠模仿,共同點才是值得學習的



這樣的釋放可以讓杆頭速度最大化,有利於打出紮實且有力的一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