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情況如何,醫生是怎麼看的?

肝硬化 藥品 肝癌 肝病大講堂 2019-06-02

您將瞭解以下內容:

  1. 蛋白質可反映肝臟能力
  2. 從蛋白質含量評定肝臟狀態的方法

乙肝患者需要定期檢查和按時服藥,那麼檢查單到手後,乙肝患者該如何解讀呢?有哪些關鍵信息乙肝患者經常漏掉呢?乙肝患者的肝臟狀況該從哪些指標解讀呢?這篇文章給你解答!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中心,肝內蛋白質的代謝非常活躍,而且更新的速度也比較快。肝臟除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質之外,還合成多種分泌蛋白質。如血漿蛋白質中,90%以上的血清蛋白質和全部的人血白蛋白(Alb)都是由肝合成的。

當肝臟的功能受到損害,這些蛋白質的含量減少;肝臟疾病發作時肝內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統受到免疫刺激的作用,γ-球蛋白生成增多,血清中含量增加,而且質量也有所改變。

因此,測定血清蛋白的含量及各種蛋白質的比例,有助於瞭解肝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對肝疾病的診斷和判斷預後有意義。

肝臟情況如何,醫生是怎麼看的?

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時,由於肝合成蛋白質部分功能產生障礙,導致蛋白質數量減少,血清總蛋白質量降低,其中,以白蛋白減少為主,白蛋白(A)水平與肝功能損害程度成正比;球蛋白(G)持續性增加,並可隨病情的加重而越見明顯。

血清總蛋白可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改變而異,如球蛋白正常或輕度增加,總蛋白質可正常或輕度增加,A/G比值可能正常或稍低;如球蛋白顯著增加,白蛋白顯著減少,則總蛋白可正常,但A/G比值呈倒置(如白蛋白低於30g/L,球蛋白高於40g/L,A/G比值小於1),見於慢性肝實質損害較重,病變範圍較大(如慢性活動性肝炎、嚴重肝硬化);

若病情好轉則白蛋白可回升,A/G比值趨於正常。如白蛋白持續低於30g/L,A/G比值明顯倒置則預後較差;若白蛋白低於25 g/L,容易出現水腫、腹水。

在急性肝炎、急性重症肝炎中,早期血清總蛋白改變不明顯,γ-球蛋白呈一過性升高。若發生急性肝壞死,總蛋白質可逐漸下降。

乙肝患者看檢查單時往往關注完轉氨酶就去藥店買藥品了,殊不知檢查單上還有許多隱藏內容,也反映著肝臟狀態和肝細胞情況。乙肝患者一定要把醫院的資源充分利用,才能在醫保廣泛試點的今天和疫苗普及的時代達到儘可能的收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