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幹了!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

“王兄,伍佰的歌詞不能再用了,您可是大唐數一數二的填詞人吶!”

“好的,二郎,你此去西域,山高路遠,飲盡這一杯,我定會賦詩一首!”

“好,幹!”

不久這位王兄就寫下了著名的歌詞《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對!這位王兄就是大唐名噪當時和後世的詩魔王維,清晨,在咸陽城的小酒館,他為王二踐行道別,王二此去的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新疆庫車),路途遙遠艱辛,而詩句裡那個西出“陽關”的所在地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地方———甘肅。

甘肅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形狀如玉如意,脖子細,兩頭粗,既不是老闆也不是伙伕,她南連青海、四川,北接蒙古(包含內外蒙),東達陝西、寧夏,西抵新疆,是大西北一個讓人心馳神往的寶地。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甘肅歷史悠久,據說華夏始祖伏羲、女媧、黃帝這麼多大佬都出生在這裡,所以有“河嶽根源、羲軒桑梓”之稱,是中華民族的文明起源地之一。

大禹時期劃分九州時,這裡屬於雍州,和陝西、寧夏那是一鍋吃飯的兄弟。

在夏朝太康時期,周人的先祖不窟在北豳(今天甘肅慶陽慶城一帶)建立最早的周國,後期才逐漸向東遷到陝西。

到了商朝、周朝,陝西聚集了大量的少數民族建立的方國、部落,到了西周文王時,他向西擴大領土,打敗了西戎的聯盟。把地盤擴大到密(今靈臺縣),甘肅境內有羌方、共(今涇川縣北)、密(今靈臺縣西)等方國部落。

西周時期,秦人的祖先嬴氏部落參與了商紂兒子武庚挑頭的“三監叛亂”,結果被毆得很慘,被髮配到大周集團總部的西方——甘肅天水,他們以遊牧、狩獵為主要經營業務,在天水這個地方養馬,別說養得還不錯,所以部落的老大非子被當時大周集團的董事長安排到汧渭之間(今陝西扶風眉縣)專門給周老闆放馬,算是給秦朝的先祖分紅了,賞了一塊地並給封了官“大夫”,秦人就在秦亭(天水張家川)安家,這就是最早的秦。

東周初年,平王搬家到洛陽,很多諸侯不上心,但秦人(這時候還不是封國)比較積極,幫平王熱情周到的搬家,比順豐快遞服務得還好。

於是秦人被周老闆封為諸侯,並把原西周王室西部的地盤賜給秦人,秦人一看,這不是扯犢子嗎?都被西戎佔領了。抱怨是沒有用的,幹活最重要,這時秦人非常想擴張公司的業務,於是,他們開始攻打西戎,因為當時是春秋時期,這裡不僅生活著秦人還生活著許多西戎族,邽戎、冀戎還有我們熟悉的義渠戎,周朝時有華夏和四夷的區分,南方部落為蠻,東方部落為夷,西方部落為戎,北方部落為狄,甘肅處於西部,所以史書上稱這些部落為“西戎”,當時烽火戲諸侯,滅亡西周的就是西戎。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秦國攻打西戎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西戎民風彪悍,秦襄公攻打幾次都完犢子了,直到秦武工時,秦國才吞併了這些戎族部落,並在這裡設下甘肅最早的兩個縣邽縣(今天水麥積區南)、冀縣,所以天水這個地方也號稱“天下第一縣”。

秦朝統一六國後,開始在全國設立三十六個郡,其中在甘肅東部設立了兩個,一個是隴西一個是北地,隴西郡首府在狄道(定西市臨洮縣東北),轄區約當今甘肅東南部之地,北地的首府在義渠(故治在今寧縣西北)。

在漢初之前,但我們能抵達的只是甘肅的東部,而甘肅向西更廣袤的土地更像是傳說中的地方,只因一個人的出現。

公元前138年,一位年輕的皇帝目送一位年輕的外交官出使遙遠的西方,外交官手握著節杖率領144人的隊伍,他們為了結交一個傳說中的國家,只為打敗一個共同的敵人,他們知道這條路千山萬水。不但沒有百度導航,而且千辛萬苦也沒有回報,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踏上西征之路,這兩個年輕人,一位是漢武帝劉徹,另一位是博望侯張騫。

公元前126年,張騫在途中經歷坐牢、逃脫等種種波折後,終於回到闊別十八年的長安,他帶來了西域的人文、風俗、特產等。因為這條路以前從來沒有中原人去過,所以張騫的這次行動司馬遷在《史記》裡叫它“鑿空”。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但自黃河以西這個咽喉要道一直被匈奴人掌控,為了解除匈奴人的威脅,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兩次攻打河西,並佔領整個河西地區,為展示自己的肌肉,也為了管轄佔領地區,在這裡陸續設置了新的地方政權酒泉(前121年)、武威(前115年)二郡,後來漢武帝分武威成立張掖郡(前111年),同時把敦煌從酒泉裡分出來(前88年),張掖的名字也是有來頭的,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而敦煌在《史記·大宛列傳》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就有記載,這個名字應在西部邊陲少數民族很早就有了稱呼。

以上四個郡就是漢朝的河西四郡,漢武帝在這裡廣泛實施了軍事屯田,其後於漢武帝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在甘肅東部又增置了天水、安定郡。

漢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 年)分天下為13個刺史部(州),即13個監察區,當時甘肅屬涼州刺史部,治所在武威郡,涼州之名自此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從天水、隴西、張掖三個郡各分出2個縣建立金城郡,這個地方就是後來的甘肅省會蘭州。

東漢初年,隗囂(ao)割據隴地,公孫述割據蜀地,自立為王,二人團結合作,對抗東漢朝廷,光武帝劉秀與大將岑彭率去削隗囂,隗囂的兩座城市天水和西城均被圍困,公孫述夠哥們,拿著磚頭愣著頭過來了,劉秀當然不怕,給岑彭發微信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向南擊破蜀虜。人若不知足,即平隴,復望蜀。”

這就是得隴望蜀的來源。

漢靈帝中平5年(公元188年),為擴大刺史權力,以便管理和鎮壓農民起義,漢政府將刺史更名為州牧,使實行了400 年之久的郡縣兩級制擴大為州、郡、縣三級制,當時甘肅屬涼州,省會在隴(也就是今天天水張家川)。當時的涼州既有中原王朝的郡縣制,又有少數民族的部落制,類似於現在的民族自治區,因此,涼州對於中央政府一直處於半依附,半自治的狀態,而且這裡羌人和胡人雜居,民風彪悍,時不時還來個自由砍殺運動,給朝廷找點活幹,而韓遂和馬超就是西涼軍閥的頭目,董卓發家的資本也是這裡的西涼軍,這一段在三國演義裡常有描述。

三國的時候,甘肅主要的地區是屬於曹魏,但隴南部分地區是屬於蜀漢劉備的,當時諸葛亮謀劃三分天下,三國演義的六出祁山(今隴南禮縣),都是希望通過甘肅這個通道進入關中,進而平定天下,諸葛亮在五次北伐軍事行動裡(實際),走了三次隴西大道,走了一次散關故道,最後一次是褒斜道,而我們熟知的失街亭,就是第一次北伐,就在今天的甘肅天水秦安縣。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甘肅南部成了諸葛亮實現偉大宏圖的通途,可是他的夢一次次破碎在這條路上,最後隕落五丈原,雖然壯志難酬,但史冊卻給了他莫高的榮譽。

西晉統一中國後,在甘肅西部設立涼州,省會姑臧(今武威市),在南面設立秦州,治冀縣(天水甘谷),東部則屬於雍州。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五胡之亂、永嘉之亂,總之,就是天下大亂。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的時代,而國家中心城市洛陽、長安相繼被五胡攻破,此時中原成了夢魘、人間的煉獄,而甘肅河西走廊因為地處偏遠,反而成了避難的天堂,大批中原逃難的人,包括很多讀書人聚集在這裡,使甘肅儒家文化成為能和江南媲美的文化中心。

之後這裡也經歷了戰亂和殺伐,先後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等等以“涼”為國的政權,而西涼國的開國君主李暠就是唐朝的遠祖,以後隴西李氏世代在此繁衍,隴西李氏也成為望族,和秦之於隴西一樣,成為唐王朝的奠基之地。

南北朝時期,甘肅先後為北魏、西魏、北周的統治地區,這一時期,南北對峙,國家分裂,州縣林立,政權更替頻繁,“百戶之邑便立州名,三戶之民空張郡目”的情況比比皆是,行政建置十分混亂,人煙稀少。

之後隋代北周,出現短暫的和平,隋朝末年,薛汪薛舉父子、李軌在甘肅割據,但沒多久不就成了唐朝盤中的菜餚。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唐朝在甘肅這個地方設置了22州,秦州(天水)、蘭州、肅州、、涼州、沙州等,唐玄宗開元年間,河西、隴西均置節度使,實際上成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無所不統。

可惜的是,公元755年,發生了對唐朝歷史甚至中國歷史都堪稱災難的“安史之亂”,唐德宗貞元以後,為了儘快平定安史之亂的後遺症——節度使割據,唐朝政府悉調西北戎軍到內部,從此漢唐以來成為東西交流的咽喉之地的河西走廊空虛,而唐朝的宿敵,一直以來都在和唐朝搞摩擦的吐蕃,乘機佔領河西,先後攻陷甘、涼、肅、瓜、沙和熙、河、洮、岷、宕等州,控制河隴地區前後約八九十年之久,而至此以後以河西走廊為主的甘肅廣袤地區便在很長時間脫離了漢家王朝中央政府,而這一次離別直到明朝的馮勝才能相遇,但這已經是六百年後的事了。

而且河西走廊被吐蕃控制後,從而切斷了唐朝與中亞溝通,唐朝後期基本上算是被吐蕃吊打了,首都西安都多次淪陷,所以我們說的盛唐要帶時期的。

當然,甘肅並不是整個被其他政權控制,後來五代時期,後梁佔有甘肅之一部,後唐約有秦、階、成、涇、原等州,後晉據有武州(今環縣),後周有秦、階、成州,前蜀佔據甘肅的東南部。

北宋時,原居四川松潘高原的党項族逐漸強大,地方政權首腦李繼遷不願臣服宋朝,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他的孫子李元昊在1038建國稱帝,成立了西夏國,而且西夏和遼國、宋朝甚至後來出現的金國都幹過架,遊走在這些大國之間,能屈能伸,該喊爹的時候喊爹,該打的時候絕不含糊,因此北宋滅了、遼國滅了,他依然健在,身體棒棒的,但最終還是沒低過蒙古的鐵蹄,並在1227年被成吉思汗滅亡。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當時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州,這是甘肅首次出現。

元世祖至元18年(公元1281年)甘肅正式設省,稱“甘肅等處行中書省”(長官為平章政事),簡稱甘肅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張掖市)。

明朝初期,以徐達為首的名將(馮勝、鄧愈、傅友德、湯和等)雲集甘肅,打敗元末名將王保保(倚天屠龍記裡趙敏老爸的原型),平定甘肅,並由大將軍馮勝建立嘉峪關,是長城西部的終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明朝在全國共設13布政使司(省級單位),加上兩京,即京師(北直隸)、南京(南直隸)共15個政區(簡稱司,俗稱省),實行省、府(州)、縣三級制,甘肅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轄。

清初,分全國為18行省,清聖祖康熙3年(公元1664年)設陝西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駐鞏昌(今隴西縣)。

康熙6年(公元1667年)改陝西右布政使司為鞏昌布政使司。

康熙7年,又改鞏昌布政使司為甘肅布政使司,同時將治所從鞏昌移至蘭州。

清高宗乾隆29年(公元1764年),在順治年間設立的甘肅巡撫被裁員,(原駐寧夏,順治5年,即公元1648年遷至蘭州),以陝北總督行巡撫事,並遷陝甘總督署至蘭州。當時的甘肅轄區除包括今新疆、青海、寧夏一部分外,大體上和今甘肅的境域相同,可以說甘肅的行政區域,奠定於兩漢,正式於元代,完成於清朝。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在年齡上最有優勢的山脈是六盤山脈,六盤山山脈的南端叫隴山(傳說是因為古人看到它形如田壟一般,隴通壟,故稱隴山),因甘肅大部分地區在隴山西部,所以甘肅這個地方叫隴西,也叫隴右。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甘肅的東部大部分是黃土高原,它南接隴南山地,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包括蘭州、天水、臨夏、定西、慶陽、平涼、白銀,也就是說除了甘南和隴南,整個河西走廊西部都是黃土高原的地盤。

蘭州,古稱金城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城南有皋蘭山,故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現在蘭州還有皋蘭縣。蘭州也是黃河唯一經過的省會城市,在蘭州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座立黃河母親像,母親像長髮落肩,慈愛含笑,是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形象化身。

說到蘭州不得不說蘭州拉麵,蘭州拉麵是蘭州的招牌,把店開到全國各地,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蘭州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被譽為“天下第一面”。

蘭州的上方是白銀市,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裡沙漠過渡地帶,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會寧城,標誌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勝利。

天水市的來由是據《水經注》的記載:邽(今天水市)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邽為天水郡。

天水是秦朝的根基之地,是河西走廊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是中華始祖伏羲、女媧、軒轅的故里,所以在天水的關西人們建立了伏羲廟,被譽為“華夏第一廟”。

而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便座落在這裡(另外三個是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

麥積山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的一座孤峰,這裡有天然巖洞、雕塑,還有云梯和空中棧道,來往的遊客莫不驚歎,是打卡必備之地。

臨夏是新中國成立後成立的兩個最大的回族自治州之一,在這裡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在永靖縣境內的劉家峽水庫大壩上游匯入黃河,使黃河才成為真正的“黃”河。

定西市處在甘肅東部的中間,所以叫隴中,是蘭州的東大門,在定西有個非常出名的地方叫臨洮,因離洮河很近,所以叫臨洮,我們在唐詩的詩歌裡經常見到臨洮二字,特別是唐朝的邊塞詩,王昌齡的《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西鄙人的《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首詩明顯是讚美唐朝名將哥舒翰的。

臨洮是唐朝和少數民族交流的要衝,也是西去邊塞的要道,所以常常在唐人的詩歌下。

慶陽在甘肅東部,也稱隴東,這裡誕生了上古最有名的中醫岐伯,這位岐伯是中醫的鼻祖,當初皇帝都過來和他聊天請教醫學,今傳《素問》裡講述了皇帝向岐伯你來問我來答,什麼地上種什麼瓜的故事,也成就了《黃帝內經》這部醫學名著。

同樣有名的慶陽剪紙,每逢年過節娶媳嫁女,慶陽勤勞的女同胞們都會執剪鉸紙,他們用恰如天工的巧手剪成栩栩如生且飽含寓意的剪紙,是古文化的活化石,在2008年的時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處在六盤山東麓的平涼,也是絲路上的要道,在這裡有武俠裡的聖地崆峒山,《莊子·在宥篇》記載有“黃帝問道廣成子”於崆峒山,於是崆峒山也是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既有北方山勢之雄偉而兼有南方景色之秀麗,是值得打卡的地方。

甘肅南部的黃土高原和西部也不一樣,這裡更加貼近四川,是重巒疊嶂、綠意盎然而又艱險異常,隔斷的,河西走廊是甘肅省唯一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被譽為“隴上江南”。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隴南的仇池山,以牧馬立國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禮縣一帶,古老的氐、羌民族,也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

在古代中國唯一和外界交流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在甘肅有一段地勢東西狹長而南北較窄,形似走廊,又因這片區域處在黃河以西,所以這片區域又叫河西走廊。

沿著蘭州往往武威的方向,來到天祝縣,這裡有個地方叫烏鞘嶺,這便是河西走廊東部的起點,在而他西部的終點便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玉門關。

這條走廊,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九百公里,也叫甘肅走廊。

這裡從東到西是武威、金昌、張掖、嘉峪關、酒泉,武威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漢武帝時期在河西設立的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張掖、酒泉、敦煌),1969年10月在這裡出土的馬踏飛燕是中國旅遊標誌,所以武威也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

在古代這裡也叫涼州,唐人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何種的豪情壯志!

往西走我們來到了金昌,金昌是一座因為有色金屬的發現而建立的年輕城市,是祖國的“鎳都”。

金昌的西部是張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也是這個城市的名字,張掖也是漢武帝建立的河西四鎮之一,在古代因城內甘泉遍地,泉水清洌甘甜,所以古代也叫甘州,甘州也是甘肅“甘字”的來源。

張掖位於祁連山下,有充足水量的支持,是美麗塞北江南,號稱“金張掖,銀武威”,這裡有亞洲最大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這裡的第一任場長是霍去病,我驕傲了嗎?當初驃騎將軍霍去病從這裡把匈奴趕出去時,匈奴的美女們便不敢出門了,因為沒有胭脂化妝品啊!還唱著歌,什麼“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看來當時匈奴真是傷了心了,尤其是美女們。

當然張掖非常出名的旅遊勝地是七彩丹霞,色彩斑斕,天地造化,是驢友們的天堂。

我們一路向西來到嘉峪關市,這裡是1958年建立的新興工業旅遊的城市,嘉峪關市有長城西部的起點“嘉峪關”,嘉峪關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當年湖南傑出的鄉友左公宗棠,就是在這裡抬著棺材西出嘉峪關,打擊沙俄,收復美麗的新疆。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再往西,我們到了酒泉市,當初霍去病率軍來到這裡,見到這“城下有泉,其水若酒”,便命名為酒泉,酒泉古稱“肅州”,也就是甘肅“肅”的來源,對於太空粉來說,酒泉並不陌生,因為這是有中國著名的衛星發射中心,但對於旅遊愛好和歷史愛好者,這裡的寓意超乎您的想象。

這裡有兩個著名的縣級市,一個是玉門、一個是敦煌,這個市的名氣可能要超過了酒泉。

玉門市有個玉門關,這古代這裡是個通往西域的重要關卡,因新疆和田的美玉會通過這進入中原,所以叫“玉門關”,唐朝時唐玄奘到西天取經,在這裡是要換通關文牒的,不過小道消息稱唐大師是偷渡過去的,看來八十一難不是隨便杜撰的,哈哈!

離玉門關不遠的地方也有一個關卡,因處在玉門關以南,所以也叫陽關,出了玉門關和陽關再往西就是黃天沙漠的塞外西域,就寓意著遠離中原故土和鄉音,所以古代的文人對這兩個關口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情,留下太多美麗的詩篇。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煥之《涼州詞》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柳中庸《徵人怨》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這些美麗的詩句道出戰場殺伐,更道出千古關隘的悲歡離合。

敦煌,我們靈魂深處的名字,她也是漢武帝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這裡的佛洞莫高窟從前秦開始鑿建一直到元朝經歷千年之久,壁畫、佛像、石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聖地,可惜晚清後期,這裡經歷了列強文物販子的掠奪,大量文物流失,而我華夏飛天舞跌倒定會重起,敦煌飛天舞還在演繹她曾經的精彩。

在離莫高窟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個鳴沙山和月牙泉,在漫天黃沙的塞外她們像一對情侶迎接著來往遊客的祝福,FLR樂隊有一首歌是送個他們的,“是誰的心啊!孤單的留下,他還好嗎?我多想愛他”(FLR樂隊《月牙灣》),這裡很美,也許就是大漠孤煙下不同江南小橋流水的美吧!

從黃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

甘肅,這條美麗的玉如意,這裡有華夏始祖的桑梓,有秦唐創業的根基,有黃土高原的雄壯,有甘南山水的柔情,我們沿著黃土高原來到河西走廊,這條古代唯一的陸路通道,是絲路山難以揮去的國家印象,她迎送東去西往的商隊,聆聽駝鈴黃沙的繁忙,刻印著絲竹之樂、馬蹄殺戮、蒼茫孤城和皚皚雪山。

給我一張車票,給我們盛一碗蘭州牛肉麵,打包臨夏抓羊肉、一瓶張掖的葡萄酒、聽著絲路的音樂,我們一起大聲喊,甘肅我們來了!

這就是大美甘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