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
"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1.

每次去避暑山莊,都要向文津閣望幾眼,

有時也走進去,隔著窗戶向裡望望,當年的皇家圖書館,現在空空如也,越望越失望。

風吹葉落,遙想當年,紀曉嵐意氣風發,當年帶領全國最頂尖的文人才子,在這裡緊張忙碌的修纂《四庫全書》。

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抹去一切。

時間如流水,世事就都是過眼煙雲。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向皇帝建議,從《永樂大典》輯出亡佚圖書。

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皇帝比朱筠的視野更廣,除了彙編所輯佚之書外,還要編輯全國“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玩兒咱們就玩兒大的。

"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1.

每次去避暑山莊,都要向文津閣望幾眼,

有時也走進去,隔著窗戶向裡望望,當年的皇家圖書館,現在空空如也,越望越失望。

風吹葉落,遙想當年,紀曉嵐意氣風發,當年帶領全國最頂尖的文人才子,在這裡緊張忙碌的修纂《四庫全書》。

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抹去一切。

時間如流水,世事就都是過眼煙雲。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向皇帝建議,從《永樂大典》輯出亡佚圖書。

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皇帝比朱筠的視野更廣,除了彙編所輯佚之書外,還要編輯全國“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玩兒咱們就玩兒大的。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2.

為什麼要編輯這麼大的一部全書。

思想可以瞎想,但宣傳不能瞎說。

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宣傳的主要工具就是書籍。

清朝的文字獄最多。

乾隆皇帝對這次編纂工作非常重視,編輯這部全書,除了有文化上的意義外,還有他的政治意義。

他多次親自批示編書遇到的相關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搶救性保護了中華典籍的同時,也銷燬了那些對大清王朝不利的那些書籍和言論。

《四庫全書》編修歷時十餘年,參與編撰學者三百六十多人,抄寫人員近四千人,收錄典籍三千五百餘種、七萬九千餘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約七億字……

這是中國古代最大叢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我國大部分重要典籍,幾乎涵蓋了古代中國所有學術領域,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抄寫完成的《四庫全書》共計七部,流傳至今者僅三部半,圓明園文源閣、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及其書籍早已在戰亂中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纂修承德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底本來源於內府藏書、清廷官修書、各地的進呈本以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是現存保留著“原架、原函、原書”的一部完整的四庫全書。

"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1.

每次去避暑山莊,都要向文津閣望幾眼,

有時也走進去,隔著窗戶向裡望望,當年的皇家圖書館,現在空空如也,越望越失望。

風吹葉落,遙想當年,紀曉嵐意氣風發,當年帶領全國最頂尖的文人才子,在這裡緊張忙碌的修纂《四庫全書》。

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抹去一切。

時間如流水,世事就都是過眼煙雲。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向皇帝建議,從《永樂大典》輯出亡佚圖書。

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皇帝比朱筠的視野更廣,除了彙編所輯佚之書外,還要編輯全國“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玩兒咱們就玩兒大的。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2.

為什麼要編輯這麼大的一部全書。

思想可以瞎想,但宣傳不能瞎說。

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宣傳的主要工具就是書籍。

清朝的文字獄最多。

乾隆皇帝對這次編纂工作非常重視,編輯這部全書,除了有文化上的意義外,還有他的政治意義。

他多次親自批示編書遇到的相關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搶救性保護了中華典籍的同時,也銷燬了那些對大清王朝不利的那些書籍和言論。

《四庫全書》編修歷時十餘年,參與編撰學者三百六十多人,抄寫人員近四千人,收錄典籍三千五百餘種、七萬九千餘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約七億字……

這是中國古代最大叢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我國大部分重要典籍,幾乎涵蓋了古代中國所有學術領域,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抄寫完成的《四庫全書》共計七部,流傳至今者僅三部半,圓明園文源閣、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及其書籍早已在戰亂中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纂修承德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底本來源於內府藏書、清廷官修書、各地的進呈本以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是現存保留著“原架、原函、原書”的一部完整的四庫全書。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3.

領導越重視,下屬越著急。

工作這事兒就是一個矛盾體,離領導近,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幹活,幹得多、幹得好就容易得到提拔,但壓力也大,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掉頭髮。

紀曉嵐就是這種情況。

到乾隆五十二年,編書的工程已經進行了十五年了,可最後審定過程中,屢屢出錯。

於是,他請求乾隆皇帝又給他調了一批人,充實編輯校對隊伍。

千年的文字會說話,總出錯怎麼能行呢?

"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1.

每次去避暑山莊,都要向文津閣望幾眼,

有時也走進去,隔著窗戶向裡望望,當年的皇家圖書館,現在空空如也,越望越失望。

風吹葉落,遙想當年,紀曉嵐意氣風發,當年帶領全國最頂尖的文人才子,在這裡緊張忙碌的修纂《四庫全書》。

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抹去一切。

時間如流水,世事就都是過眼煙雲。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向皇帝建議,從《永樂大典》輯出亡佚圖書。

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皇帝比朱筠的視野更廣,除了彙編所輯佚之書外,還要編輯全國“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玩兒咱們就玩兒大的。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2.

為什麼要編輯這麼大的一部全書。

思想可以瞎想,但宣傳不能瞎說。

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宣傳的主要工具就是書籍。

清朝的文字獄最多。

乾隆皇帝對這次編纂工作非常重視,編輯這部全書,除了有文化上的意義外,還有他的政治意義。

他多次親自批示編書遇到的相關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搶救性保護了中華典籍的同時,也銷燬了那些對大清王朝不利的那些書籍和言論。

《四庫全書》編修歷時十餘年,參與編撰學者三百六十多人,抄寫人員近四千人,收錄典籍三千五百餘種、七萬九千餘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約七億字……

這是中國古代最大叢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我國大部分重要典籍,幾乎涵蓋了古代中國所有學術領域,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抄寫完成的《四庫全書》共計七部,流傳至今者僅三部半,圓明園文源閣、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及其書籍早已在戰亂中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纂修承德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底本來源於內府藏書、清廷官修書、各地的進呈本以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是現存保留著“原架、原函、原書”的一部完整的四庫全書。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3.

領導越重視,下屬越著急。

工作這事兒就是一個矛盾體,離領導近,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幹活,幹得多、幹得好就容易得到提拔,但壓力也大,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掉頭髮。

紀曉嵐就是這種情況。

到乾隆五十二年,編書的工程已經進行了十五年了,可最後審定過程中,屢屢出錯。

於是,他請求乾隆皇帝又給他調了一批人,充實編輯校對隊伍。

千年的文字會說話,總出錯怎麼能行呢?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4.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紀曉嵐給乾隆皇帝打了個小報告,說您給抽調的校對人員中,有朱鈐、呂雲棟、石鴻翥、陳木等四個人過了一個多月了還沒有到崗。

問題很嚴重,領導很生氣。

乾隆皇帝對這四個人的行為做了批示:

這幾個人原來因為濫邀優敘,被查出錯誤,沒給降職,僅僅是罰他們去熱河看書,這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他們應該非常的感恩,趕緊到崗,勤奮工作。可他們居然過了一個多月了還不到位,太可氣了。

這是讓他們去校書,尚且如此,要是讓他們去部隊,也託故不去嗎?!

讓他們的主管部門趕緊查查,這幾個人是怎麼回事?是因為什麼原因延遲?這件事要從重議處,如果是無故逗留,馬上撤職,讓那些貪玩怠工者引以為戒!

"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1.

每次去避暑山莊,都要向文津閣望幾眼,

有時也走進去,隔著窗戶向裡望望,當年的皇家圖書館,現在空空如也,越望越失望。

風吹葉落,遙想當年,紀曉嵐意氣風發,當年帶領全國最頂尖的文人才子,在這裡緊張忙碌的修纂《四庫全書》。

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抹去一切。

時間如流水,世事就都是過眼煙雲。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向皇帝建議,從《永樂大典》輯出亡佚圖書。

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皇帝比朱筠的視野更廣,除了彙編所輯佚之書外,還要編輯全國“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玩兒咱們就玩兒大的。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2.

為什麼要編輯這麼大的一部全書。

思想可以瞎想,但宣傳不能瞎說。

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宣傳的主要工具就是書籍。

清朝的文字獄最多。

乾隆皇帝對這次編纂工作非常重視,編輯這部全書,除了有文化上的意義外,還有他的政治意義。

他多次親自批示編書遇到的相關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搶救性保護了中華典籍的同時,也銷燬了那些對大清王朝不利的那些書籍和言論。

《四庫全書》編修歷時十餘年,參與編撰學者三百六十多人,抄寫人員近四千人,收錄典籍三千五百餘種、七萬九千餘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約七億字……

這是中國古代最大叢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我國大部分重要典籍,幾乎涵蓋了古代中國所有學術領域,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抄寫完成的《四庫全書》共計七部,流傳至今者僅三部半,圓明園文源閣、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及其書籍早已在戰亂中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纂修承德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底本來源於內府藏書、清廷官修書、各地的進呈本以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是現存保留著“原架、原函、原書”的一部完整的四庫全書。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3.

領導越重視,下屬越著急。

工作這事兒就是一個矛盾體,離領導近,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幹活,幹得多、幹得好就容易得到提拔,但壓力也大,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掉頭髮。

紀曉嵐就是這種情況。

到乾隆五十二年,編書的工程已經進行了十五年了,可最後審定過程中,屢屢出錯。

於是,他請求乾隆皇帝又給他調了一批人,充實編輯校對隊伍。

千年的文字會說話,總出錯怎麼能行呢?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4.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紀曉嵐給乾隆皇帝打了個小報告,說您給抽調的校對人員中,有朱鈐、呂雲棟、石鴻翥、陳木等四個人過了一個多月了還沒有到崗。

問題很嚴重,領導很生氣。

乾隆皇帝對這四個人的行為做了批示:

這幾個人原來因為濫邀優敘,被查出錯誤,沒給降職,僅僅是罰他們去熱河看書,這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他們應該非常的感恩,趕緊到崗,勤奮工作。可他們居然過了一個多月了還不到位,太可氣了。

這是讓他們去校書,尚且如此,要是讓他們去部隊,也託故不去嗎?!

讓他們的主管部門趕緊查查,這幾個人是怎麼回事?是因為什麼原因延遲?這件事要從重議處,如果是無故逗留,馬上撤職,讓那些貪玩怠工者引以為戒!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5.

清朝的制度是這樣規定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公務員法》,但對幹部的言行也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大清律例》裡的《吏律》就是專門管理幹部的。

官員赴任過限

1.凡已除官員,在京者以除受日為始,在外者以領(該部所給)文憑限票為始,各依已定程限赴任,無故過限者一日笞一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並留任。

這是接到任命不按時到崗的,揍,打屁股,脫了褲子打屁股。

《大清律例》還有對曠工的處理條例,值班期間空崗,後果很嚴重。

56.凡大小官員無故在內不參朝,在外不公署事及官吏給假限滿,無故不還職役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各罪止杖八十並留職役。

其實打屁股這種體罰比通報批評管用,比如說哪個科長違紀了,給個通報批評,看到文件的知道他被通報了,看不到文件的就沒有警示效果。

他自己要是不在乎還可以依舊每天趾高氣揚的。

要是改成打屁股,效果肯定不一樣,大家茶餘飯後會議論好長時間,真的能引以為戒。

很多專家對《大清律例》的評價很高,認為這是中國第一部帶有西方法制精神的法律,這個法律直到1971年,才被香港廢除。

感覺現在新加坡的鞭刑應該也是這個效果。

不過,廢除體罰還是社會的進步。再者說,不進步也不行呀,現在還有哪個老師敢體罰學生?

愛學不學了。

《大清律例》裡還有一條看似奇葩實則有深意的法律條文:

60.上言大臣德政

凡諸衙門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政(執政)大臣美政才德者(非圖引用便系報私),即是奸黨,務要鞠問窮究來歷明白,犯人(連名上言止坐為首者)處斬(監候),妻子為奴,財產入官,宰政大臣知情與同罪......

所以,電視劇裡經常有給清官送萬民傘什麼的情節,都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1.

每次去避暑山莊,都要向文津閣望幾眼,

有時也走進去,隔著窗戶向裡望望,當年的皇家圖書館,現在空空如也,越望越失望。

風吹葉落,遙想當年,紀曉嵐意氣風發,當年帶領全國最頂尖的文人才子,在這裡緊張忙碌的修纂《四庫全書》。

人世間最大的力量就是時間,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抹去一切。

時間如流水,世事就都是過眼煙雲。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學政朱筠向皇帝建議,從《永樂大典》輯出亡佚圖書。

這個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皇帝比朱筠的視野更廣,除了彙編所輯佚之書外,還要編輯全國“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玩兒咱們就玩兒大的。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2.

為什麼要編輯這麼大的一部全書。

思想可以瞎想,但宣傳不能瞎說。

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宣傳的主要工具就是書籍。

清朝的文字獄最多。

乾隆皇帝對這次編纂工作非常重視,編輯這部全書,除了有文化上的意義外,還有他的政治意義。

他多次親自批示編書遇到的相關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搶救性保護了中華典籍的同時,也銷燬了那些對大清王朝不利的那些書籍和言論。

《四庫全書》編修歷時十餘年,參與編撰學者三百六十多人,抄寫人員近四千人,收錄典籍三千五百餘種、七萬九千餘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約七億字……

這是中國古代最大叢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我國大部分重要典籍,幾乎涵蓋了古代中國所有學術領域,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抄寫完成的《四庫全書》共計七部,流傳至今者僅三部半,圓明園文源閣、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及其書籍早已在戰亂中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纂修承德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底本來源於內府藏書、清廷官修書、各地的進呈本以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是現存保留著“原架、原函、原書”的一部完整的四庫全書。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3.

領導越重視,下屬越著急。

工作這事兒就是一個矛盾體,離領導近,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幹活,幹得多、幹得好就容易得到提拔,但壓力也大,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直掉頭髮。

紀曉嵐就是這種情況。

到乾隆五十二年,編書的工程已經進行了十五年了,可最後審定過程中,屢屢出錯。

於是,他請求乾隆皇帝又給他調了一批人,充實編輯校對隊伍。

千年的文字會說話,總出錯怎麼能行呢?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4.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紀曉嵐給乾隆皇帝打了個小報告,說您給抽調的校對人員中,有朱鈐、呂雲棟、石鴻翥、陳木等四個人過了一個多月了還沒有到崗。

問題很嚴重,領導很生氣。

乾隆皇帝對這四個人的行為做了批示:

這幾個人原來因為濫邀優敘,被查出錯誤,沒給降職,僅僅是罰他們去熱河看書,這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他們應該非常的感恩,趕緊到崗,勤奮工作。可他們居然過了一個多月了還不到位,太可氣了。

這是讓他們去校書,尚且如此,要是讓他們去部隊,也託故不去嗎?!

讓他們的主管部門趕緊查查,這幾個人是怎麼回事?是因為什麼原因延遲?這件事要從重議處,如果是無故逗留,馬上撤職,讓那些貪玩怠工者引以為戒!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5.

清朝的制度是這樣規定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公務員法》,但對幹部的言行也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大清律例》裡的《吏律》就是專門管理幹部的。

官員赴任過限

1.凡已除官員,在京者以除受日為始,在外者以領(該部所給)文憑限票為始,各依已定程限赴任,無故過限者一日笞一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並留任。

這是接到任命不按時到崗的,揍,打屁股,脫了褲子打屁股。

《大清律例》還有對曠工的處理條例,值班期間空崗,後果很嚴重。

56.凡大小官員無故在內不參朝,在外不公署事及官吏給假限滿,無故不還職役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各罪止杖八十並留職役。

其實打屁股這種體罰比通報批評管用,比如說哪個科長違紀了,給個通報批評,看到文件的知道他被通報了,看不到文件的就沒有警示效果。

他自己要是不在乎還可以依舊每天趾高氣揚的。

要是改成打屁股,效果肯定不一樣,大家茶餘飯後會議論好長時間,真的能引以為戒。

很多專家對《大清律例》的評價很高,認為這是中國第一部帶有西方法制精神的法律,這個法律直到1971年,才被香港廢除。

感覺現在新加坡的鞭刑應該也是這個效果。

不過,廢除體罰還是社會的進步。再者說,不進步也不行呀,現在還有哪個老師敢體罰學生?

愛學不學了。

《大清律例》裡還有一條看似奇葩實則有深意的法律條文:

60.上言大臣德政

凡諸衙門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政(執政)大臣美政才德者(非圖引用便系報私),即是奸黨,務要鞠問窮究來歷明白,犯人(連名上言止坐為首者)處斬(監候),妻子為奴,財產入官,宰政大臣知情與同罪......

所以,電視劇裡經常有給清官送萬民傘什麼的情節,都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從紀曉嵐在承德的一個奏本,看乾隆皇帝怎麼抓工作紀律


6

這四個人的後來。

應該沒事了,沒有見到皇帝對這件事的再追究的資料。

皇帝都批示了,這四位老兄肯定是痛哭流涕、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用輝煌的工作業績回報領導的關心。

在四庫全書的編輯名單裡,找到了這四個人的名字及職務。

分校官

文淵閣檢閱宗人府主事 呂雲棟

翰林院編修銜 朱 鈐

內閣中書 石鴻翥

國子監助教 陳 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