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條證據告訴你:伏羲的故里不在天水或淮南,而在山東!(上)

伏羲 泰山 經濟 赤山 女媧 浩然文史 2018-12-18

伏羲故里在哪裡?據王先勝先生在《中國傳說時代研究存在的問題》一文中對數十位專家學者觀點的統計歸納,我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都有伏羲故里。但誰都清楚,這裡說的就是“一畫開天”獲“人文始祖”尊號還有許多創造發明以及重大事件的經歷和重要貢獻的那個伏羲。若以此為標準做出比較,就只有一處了。筆者認為,此處伏羲故里就應該在山東的汶泗流域。依據約有十一條,本文為上篇,先列五條於下。

一、從大汶口遺址象牙梳八卦看伏羲故里在汶泗流域

八卦是伏羲最重要的身份標誌,無八卦便不成其為伏羲。在5500年前的大汶口遺址26號墓中出土一把透雕象牙梳,梳上“S”圖案是由11組乾卦組成的太極圖,再由2組坤卦填在兩個缺口處組成“8”字,這是太極圖的另一樣式。“S”形內的“—|”(上)與“|—”(下)就是陰陽魚的魚眼祖形。全圖表達了天地、乾坤、陰陽的上下變化,從而構成了太極陰陽八卦圖。諸多學者(見文後參考文獻)均認為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八卦。此後直到宋的4000多年間,再無第二幅像這樣具備了太極圖和八卦圖全部基本元素的圖案。此梳時代與伏羲時代相當,也與五千多年的中農化文明時間相符。

十一條證據告訴你:伏羲的故里不在天水或淮南,而在山東!(上)

那麼墓主是伏羲嗎?讓事實來證明。此墓是同期最大的墓,表明墓主生前身份應是墓地氏族的酋長。韓建業先生在《大汶口墓地分析》一文中說:“M26的墓主生前可能不僅是北一區所代表的家族的權力擁有者,而且可能是整個氏族甚至更高的社會組織的首領。”嚴文明先生的《略論中國文明的起源》一文和張忠培先生《仰韶時代》一文的觀點與此略同。這就清楚地說明,這個持有我國最早象牙梳八卦法器的26號墓的墓主除了伏羲還能是誰呢?

二、從伏羲與女媧遭遇大洪水及繁衍人類傳說看伏羲故里在汶泗流域

在伏羲傳說裡,大洪水傳說是其標誌性故事。伏羲女媧所經的“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大洪水顯然就是那場著名的滅人類的世界性大洪水,從而留下了女媧再造人的傳說。從大洪水的世界性災難後果看,主要是近海而非內陸。由此可知,伏羲故里應在傍海的山東而非內陸的天水、淮陽等地的所謂伏羲故里。

十一條證據告訴你:伏羲的故里不在天水或淮南,而在山東!(上)

三、從泰山封禪和泰皇、泰帝、春皇、木皇等稱謂以及魂歸泰山習俗,看伏羲故里在汶泗流域

伏羲與泰山有不解之緣,可以說,沒有泰山的伏羲,不是真伏羲;沒有伏羲的泰山,也沒有“五嶽獨尊”的崇高地位。

《史記·封禪書》:“管仲曰:古者封禪泰山禪樑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泰山只有一座,各族自有本族所祭祀的神山,絕不會祭祀異族的神山,只有出自汶泗流域、出自太昊族、出自大汶口人的伏羲,才會有封禪泰山之舉。這是識別伏羲故里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十一條證據告訴你:伏羲的故里不在天水或淮南,而在山東!(上)

此外,泰皇、泰帝、春皇、木皇等稱謂均與泰山及方位有關。伏羲居泰山,故有泰皇、泰帝之稱。伏羲居東,故有春皇、木皇之稱。由此可知伏羲不會出自既沒有泰山又不在東方的其他地方。

還有,王獻唐先生在《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魏書》:烏丸之俗,以死者神靈歸乎赤山,如中國人以死者之魂歸泰山也。殆其為說,振古已然,《魏書》但述當時華俗爾。今山東各地,皆言人死魂歸泰山,或言泰安,泰安即泰山所在。詢之他省,亦往往如此……《魏書》所言烏丸之俗,魂歸赤山者,亦以赤山為其族先宗土,用意與吾國正同,從可徵矣。故凡吾國反葬之俗,泰山魂歸之說,皆由羲、農原是民族數千萬年遞傳而來,具有深徵之用意。”幾千年來形成的華人魂歸泰山習俗,充分說明了中華民族之根在泰山一帶,也證明了“人祖”伏羲出自汶泗流域。

四、從伏羲與太昊的關係看伏羲出自汶泗流域

伏羲亦稱太昊氏或太昊伏羲氏。實際上,太昊是整個東夷族團的首領,伏羲族只是太昊族團的一支。因二者同屬一族,故太昊、伏羲均為風姓。王大有先生在《上古中華文明》中曾正確地指出了二者的這種關係:“伏羲是太昊之子,傳太昊之制,因稱為‘太昊伏羲’,確切地說應理解為‘太昊氏的伏羲’。”這是十分有見地的。此外,大汶口遺址75號墓的陶背壺上有文字“昊”,證明此處墓地是太昊族墓地。這是太昊伏羲氏這一稱號來由的證據。除山東外的他處伏羲故里絕非太昊居地,也以“太昊伏羲氏”稱之,豈非有掠美之嫌?

五、從雷澤、成紀、仇夷、華胥看伏羲出自汶泗流域

此條雖非汶泗流域獨有,但汶泗流域有華胥山,山下有華渚,漢時設華縣,還有伏羲之歌“扶徠”的扶梨山,以及成紀、雷澤、仇夷等,眾多伏羲文化痕跡較他處更多更全,其證明力自然更強些,伏羲出自汶泗流域的證據更充足些。

以上是伏羲故里在山東汶泗流域的五點證據,剩餘六點證據,請期待下篇。

參考文獻:

1,逄振鎬《論原始八卦的起源》見《北方文物》1991年01期。

2,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齊魯書社出版,1985年7月版。

3,王大有:《上古中華文明》,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年7月版。

4、江林昌:《中國上古文明考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傅道津)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