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蘇登科。

"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蘇登科。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簡稱“閩”。在古代,閩不是指現今福建。福建在唐朝以前叫“七閩”。《周禮·方》有“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 的記載。“七閩” 是指古閩越族有七支部落:閩族、百越、千越、越族、安家族、木客族、山都等。其活動範圍,除了福建全境,還北涉浙江溫州,南入廣東潮州,西接江西餘干。

秦兼併天下,置閩中郡,中央政權始達於福建。今人林汀水先生在《福建人口遷徙論考》(原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2期)中認為:福建人口的遷徙,可歸納七個時期,凡十次。其中以戰國末越國人的入閩、西漢武帝時閩越人的被遷徙、三國吳的移民入閩和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入閩影響最大。移民入閩規模最大的時間是在靖康之亂和宋末元初,而大規模的移出,是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以至於整個清代。大致說,前期是以入徙為主,後期則以遷出為主,轉折期是在宋末元初。

據統計,福建省自古及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編纂有省、府(州)、縣三級志書638種,現存287種。其中省志8種,府州志42種,縣誌237種。福建存世最早的志書,當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樑克家撰寫的《三山志》。

《福建蘇氏人物誌(古代部分)》一書,主要依據現存志書所收錄的福建籍蘇氏人物進行編寫,總計873人。其中福州蘇氏17人,寧德蘇氏50人,漳州蘇氏150人,泉州蘇氏410人,廈門蘇氏61人,龍巖蘇氏90人,莆田蘇氏35人,三明蘇氏10人,南平蘇氏50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蘇氏歷代進士(含武進士、特奏名)有100人,舉人(含武舉人)124人,貢生(含五貢)145人。可謂人傑地靈,棟材輩出。

《晉江蘇氏》為《福建蘇氏人物誌》泉州蘇氏的一部分。晉江位於福建省南部,建縣於唐景雲二年(711年),自古隸屬泉州。建國後至1986年,晉江地區是泉州的通稱,泉州市僅指鯉城區一地。1992年晉江撤縣設市。

現存《晉江縣誌》有二種:一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方鼎等修《晉江縣誌》十六卷;二是道光十年(1830年)周學曾等纂修《晉江縣誌》七十七卷。

按現存府縣誌所載,晉江蘇氏有進士27人(北宋8人,南宋8人,明10人,清1人),特奏名3人(北宋1人,南宋2人),武進士1人(明1人),舉人30人(明11人,清19人),武舉人4人(明2人,清2人),貢生14人(明4人,清10人),文職1人(明1人),武職28人(明1人,清27人),封贈8人(明7人,清1人),列女65人(明4人,清61人),其他14人(南宋2人,元1人,明7人,清4人),總計197人(唐2人,北宋9人,南宋12人,元1人,明48人,清125人)。

蘇六娘,泉州晉江人。蘇啟能六女。生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初一日。剛出生時有點神異,稍長端莊純淑,料禍福多奇中。16歲時,父母為她議婚,她說:“對山可移,我志不移”。於是留下七絕詩一首,拜別父母,羽化登仙。安葬時,眾親友護靈柩至紫帽山麓,忽然雷電交加,風雨聚至,索斷棺墜,眾人散歸暫避。再去看時,則已蟻泥封塋。此後,蟻冢累現神光,村裡人在墓前塑像建廟奉祀。

正統十四年(1449年),盜魁鄧茂七反亂,泉州太守熊尚初戰死於古陵坡,賊兵乘勢驅趕,軍民塗炭。忽東南風急,白晝如夜,神兵從天而降,素旗飄揚,上有“對山蘇六娘”五字,賊勢大阻,望風而逃。茂七敗逃至延平,後被殲滅。

過後,官府具疏奏聞朝庭。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護國衛生夫人,諡號“貞烈”。萬曆年間(1573-1620年)太守邱浙大重修墳廟,建亭豎碑,復奏請加封“衍聖崇福”四字,刻石祀之。清初兵亂,遭到焚燬,里人再次修建。

蘇六娘事蹟,詳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卷六五、乾隆《晉江縣誌》卷十五、道光《晉江縣誌》卷六十。

在泉州蘇姓族人裡,還盛傳一個故事。明萬曆二十年(1592)暮春之夜,泉郡南門外錢坡村幾位蘇姓族長在大宗祠內的夫人座前上香,祈求保佑本村上京赴試的舉子功名成就。眾人正跪地叩拜,忽然傳來一陣清脆悅耳的少女笑聲,令人疑惑。眾人抬頭四顧,杳無人蹤,但見蘇夫人姑慈顏笑容盎然,座前長明燈爆出一朵璀燦的火花。幾位族長恍然悟到,應是今年春試錢坡舉子榜上題名,祖姑所以歡笑。果然不出所料,是日皇榜高懸,泉州一府“五中三蘇”(五個中了進士,三個姓蘇的,即晉江人蘇茂相、蘇守一、蘇宇庶三進士),錢坡村二蘇(蘇守一、蘇宇庶)同榜登科,一時傳為美談。

紫帽山與清源山、朋山、羅裳並稱為泉州四大名山。因與清源山隔江南北對峙,俗名對山。山雖不高,其形如古代紗帽,絕頂常有紫雲,景色也秀美奇麗。神靈顯赫的蘇六娘墳廟,就位於紫帽山北麓。如今,這裡已經成了泉南民間信仰旅遊勝地,而名揚海內外。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六十《人物誌·女仙》載:

蘇六娘 蘇啟能女,以洪熙乙巳(1425年)臘朔誕生而神異,稍長端淑孝敬。料禍福多奇中。年十六不字。或勸之,曰:“對山可移,我志不移。”一日,拜別父母兄弟,曰:“夜神人見召,明晨寅刻將辭世矣。”及期,祥雲繚繞,天樂遙聞。六娘素不知書,時輒索筆留吟曰:“溶溶月色浸清秋,鶴御翩翩此日遊。一點靈光何處寄?萬年煙火紫山邱。”因護柩至紫帽山麓,忽索絕墜地,雷電風雨驟至,眾散歸。詰朝往視,則蟻泥已封矣。自後累顯神光。里老建廟於墓前,塑像祀焉。正統十四年(1449年),鄧茂七作亂,侵泉州。太守熊尚初戰死古陵坡。賊乘勢長驅,軍民鳥散。俄東南風急,白晝晦冥,有神兵從空而下,素旗飄揚,書“對山蘇六娘”五字。賊氣大沮,走去。已而延平告警,授軍有與前役者,乘風沙樹六娘旗幟,遽蹂之,賊望旗潰,茂七殲焉。事聞於朝,成化六年(1470年),勅封護國衛生夫人,諡貞烈。萬曆中,太守邱浙大修墳廟,建亭豎碑,復奏請加封“衍聖崇福”四字,勒石祀之。國初遭兵燹,里民鳩工重建。”

"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蘇登科。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簡稱“閩”。在古代,閩不是指現今福建。福建在唐朝以前叫“七閩”。《周禮·方》有“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 的記載。“七閩” 是指古閩越族有七支部落:閩族、百越、千越、越族、安家族、木客族、山都等。其活動範圍,除了福建全境,還北涉浙江溫州,南入廣東潮州,西接江西餘干。

秦兼併天下,置閩中郡,中央政權始達於福建。今人林汀水先生在《福建人口遷徙論考》(原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2期)中認為:福建人口的遷徙,可歸納七個時期,凡十次。其中以戰國末越國人的入閩、西漢武帝時閩越人的被遷徙、三國吳的移民入閩和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入閩影響最大。移民入閩規模最大的時間是在靖康之亂和宋末元初,而大規模的移出,是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以至於整個清代。大致說,前期是以入徙為主,後期則以遷出為主,轉折期是在宋末元初。

據統計,福建省自古及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編纂有省、府(州)、縣三級志書638種,現存287種。其中省志8種,府州志42種,縣誌237種。福建存世最早的志書,當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樑克家撰寫的《三山志》。

《福建蘇氏人物誌(古代部分)》一書,主要依據現存志書所收錄的福建籍蘇氏人物進行編寫,總計873人。其中福州蘇氏17人,寧德蘇氏50人,漳州蘇氏150人,泉州蘇氏410人,廈門蘇氏61人,龍巖蘇氏90人,莆田蘇氏35人,三明蘇氏10人,南平蘇氏50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蘇氏歷代進士(含武進士、特奏名)有100人,舉人(含武舉人)124人,貢生(含五貢)145人。可謂人傑地靈,棟材輩出。

《晉江蘇氏》為《福建蘇氏人物誌》泉州蘇氏的一部分。晉江位於福建省南部,建縣於唐景雲二年(711年),自古隸屬泉州。建國後至1986年,晉江地區是泉州的通稱,泉州市僅指鯉城區一地。1992年晉江撤縣設市。

現存《晉江縣誌》有二種:一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方鼎等修《晉江縣誌》十六卷;二是道光十年(1830年)周學曾等纂修《晉江縣誌》七十七卷。

按現存府縣誌所載,晉江蘇氏有進士27人(北宋8人,南宋8人,明10人,清1人),特奏名3人(北宋1人,南宋2人),武進士1人(明1人),舉人30人(明11人,清19人),武舉人4人(明2人,清2人),貢生14人(明4人,清10人),文職1人(明1人),武職28人(明1人,清27人),封贈8人(明7人,清1人),列女65人(明4人,清61人),其他14人(南宋2人,元1人,明7人,清4人),總計197人(唐2人,北宋9人,南宋12人,元1人,明48人,清125人)。

蘇六娘,泉州晉江人。蘇啟能六女。生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初一日。剛出生時有點神異,稍長端莊純淑,料禍福多奇中。16歲時,父母為她議婚,她說:“對山可移,我志不移”。於是留下七絕詩一首,拜別父母,羽化登仙。安葬時,眾親友護靈柩至紫帽山麓,忽然雷電交加,風雨聚至,索斷棺墜,眾人散歸暫避。再去看時,則已蟻泥封塋。此後,蟻冢累現神光,村裡人在墓前塑像建廟奉祀。

正統十四年(1449年),盜魁鄧茂七反亂,泉州太守熊尚初戰死於古陵坡,賊兵乘勢驅趕,軍民塗炭。忽東南風急,白晝如夜,神兵從天而降,素旗飄揚,上有“對山蘇六娘”五字,賊勢大阻,望風而逃。茂七敗逃至延平,後被殲滅。

過後,官府具疏奏聞朝庭。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護國衛生夫人,諡號“貞烈”。萬曆年間(1573-1620年)太守邱浙大重修墳廟,建亭豎碑,復奏請加封“衍聖崇福”四字,刻石祀之。清初兵亂,遭到焚燬,里人再次修建。

蘇六娘事蹟,詳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卷六五、乾隆《晉江縣誌》卷十五、道光《晉江縣誌》卷六十。

在泉州蘇姓族人裡,還盛傳一個故事。明萬曆二十年(1592)暮春之夜,泉郡南門外錢坡村幾位蘇姓族長在大宗祠內的夫人座前上香,祈求保佑本村上京赴試的舉子功名成就。眾人正跪地叩拜,忽然傳來一陣清脆悅耳的少女笑聲,令人疑惑。眾人抬頭四顧,杳無人蹤,但見蘇夫人姑慈顏笑容盎然,座前長明燈爆出一朵璀燦的火花。幾位族長恍然悟到,應是今年春試錢坡舉子榜上題名,祖姑所以歡笑。果然不出所料,是日皇榜高懸,泉州一府“五中三蘇”(五個中了進士,三個姓蘇的,即晉江人蘇茂相、蘇守一、蘇宇庶三進士),錢坡村二蘇(蘇守一、蘇宇庶)同榜登科,一時傳為美談。

紫帽山與清源山、朋山、羅裳並稱為泉州四大名山。因與清源山隔江南北對峙,俗名對山。山雖不高,其形如古代紗帽,絕頂常有紫雲,景色也秀美奇麗。神靈顯赫的蘇六娘墳廟,就位於紫帽山北麓。如今,這裡已經成了泉南民間信仰旅遊勝地,而名揚海內外。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六十《人物誌·女仙》載:

蘇六娘 蘇啟能女,以洪熙乙巳(1425年)臘朔誕生而神異,稍長端淑孝敬。料禍福多奇中。年十六不字。或勸之,曰:“對山可移,我志不移。”一日,拜別父母兄弟,曰:“夜神人見召,明晨寅刻將辭世矣。”及期,祥雲繚繞,天樂遙聞。六娘素不知書,時輒索筆留吟曰:“溶溶月色浸清秋,鶴御翩翩此日遊。一點靈光何處寄?萬年煙火紫山邱。”因護柩至紫帽山麓,忽索絕墜地,雷電風雨驟至,眾散歸。詰朝往視,則蟻泥已封矣。自後累顯神光。里老建廟於墓前,塑像祀焉。正統十四年(1449年),鄧茂七作亂,侵泉州。太守熊尚初戰死古陵坡。賊乘勢長驅,軍民鳥散。俄東南風急,白晝晦冥,有神兵從空而下,素旗飄揚,書“對山蘇六娘”五字。賊氣大沮,走去。已而延平告警,授軍有與前役者,乘風沙樹六娘旗幟,遽蹂之,賊望旗潰,茂七殲焉。事聞於朝,成化六年(1470年),勅封護國衛生夫人,諡貞烈。萬曆中,太守邱浙大修墳廟,建亭豎碑,復奏請加封“衍聖崇福”四字,勒石祀之。國初遭兵燹,里民鳩工重建。”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清乾隆《泉州府志》蘇六娘

聲 明

作者蘇登科先生重申,對稿件內容及表述的正確性承擔責任的一種制度。即署名發表的著作、文章或報道,如出現政治、學術、技術性錯誤或史實情況,由原作者本人承擔責任。

(本平臺已獲得原作者授權展示,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或本平臺同意,違者必究!)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蘇登科。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福建,簡稱“閩”。在古代,閩不是指現今福建。福建在唐朝以前叫“七閩”。《周禮·方》有“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 的記載。“七閩” 是指古閩越族有七支部落:閩族、百越、千越、越族、安家族、木客族、山都等。其活動範圍,除了福建全境,還北涉浙江溫州,南入廣東潮州,西接江西餘干。

秦兼併天下,置閩中郡,中央政權始達於福建。今人林汀水先生在《福建人口遷徙論考》(原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年第2期)中認為:福建人口的遷徙,可歸納七個時期,凡十次。其中以戰國末越國人的入閩、西漢武帝時閩越人的被遷徙、三國吳的移民入閩和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入閩影響最大。移民入閩規模最大的時間是在靖康之亂和宋末元初,而大規模的移出,是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以至於整個清代。大致說,前期是以入徙為主,後期則以遷出為主,轉折期是在宋末元初。

據統計,福建省自古及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編纂有省、府(州)、縣三級志書638種,現存287種。其中省志8種,府州志42種,縣誌237種。福建存世最早的志書,當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樑克家撰寫的《三山志》。

《福建蘇氏人物誌(古代部分)》一書,主要依據現存志書所收錄的福建籍蘇氏人物進行編寫,總計873人。其中福州蘇氏17人,寧德蘇氏50人,漳州蘇氏150人,泉州蘇氏410人,廈門蘇氏61人,龍巖蘇氏90人,莆田蘇氏35人,三明蘇氏10人,南平蘇氏50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蘇氏歷代進士(含武進士、特奏名)有100人,舉人(含武舉人)124人,貢生(含五貢)145人。可謂人傑地靈,棟材輩出。

《晉江蘇氏》為《福建蘇氏人物誌》泉州蘇氏的一部分。晉江位於福建省南部,建縣於唐景雲二年(711年),自古隸屬泉州。建國後至1986年,晉江地區是泉州的通稱,泉州市僅指鯉城區一地。1992年晉江撤縣設市。

現存《晉江縣誌》有二種:一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方鼎等修《晉江縣誌》十六卷;二是道光十年(1830年)周學曾等纂修《晉江縣誌》七十七卷。

按現存府縣誌所載,晉江蘇氏有進士27人(北宋8人,南宋8人,明10人,清1人),特奏名3人(北宋1人,南宋2人),武進士1人(明1人),舉人30人(明11人,清19人),武舉人4人(明2人,清2人),貢生14人(明4人,清10人),文職1人(明1人),武職28人(明1人,清27人),封贈8人(明7人,清1人),列女65人(明4人,清61人),其他14人(南宋2人,元1人,明7人,清4人),總計197人(唐2人,北宋9人,南宋12人,元1人,明48人,清125人)。

蘇六娘,泉州晉江人。蘇啟能六女。生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初一日。剛出生時有點神異,稍長端莊純淑,料禍福多奇中。16歲時,父母為她議婚,她說:“對山可移,我志不移”。於是留下七絕詩一首,拜別父母,羽化登仙。安葬時,眾親友護靈柩至紫帽山麓,忽然雷電交加,風雨聚至,索斷棺墜,眾人散歸暫避。再去看時,則已蟻泥封塋。此後,蟻冢累現神光,村裡人在墓前塑像建廟奉祀。

正統十四年(1449年),盜魁鄧茂七反亂,泉州太守熊尚初戰死於古陵坡,賊兵乘勢驅趕,軍民塗炭。忽東南風急,白晝如夜,神兵從天而降,素旗飄揚,上有“對山蘇六娘”五字,賊勢大阻,望風而逃。茂七敗逃至延平,後被殲滅。

過後,官府具疏奏聞朝庭。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護國衛生夫人,諡號“貞烈”。萬曆年間(1573-1620年)太守邱浙大重修墳廟,建亭豎碑,復奏請加封“衍聖崇福”四字,刻石祀之。清初兵亂,遭到焚燬,里人再次修建。

蘇六娘事蹟,詳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卷六五、乾隆《晉江縣誌》卷十五、道光《晉江縣誌》卷六十。

在泉州蘇姓族人裡,還盛傳一個故事。明萬曆二十年(1592)暮春之夜,泉郡南門外錢坡村幾位蘇姓族長在大宗祠內的夫人座前上香,祈求保佑本村上京赴試的舉子功名成就。眾人正跪地叩拜,忽然傳來一陣清脆悅耳的少女笑聲,令人疑惑。眾人抬頭四顧,杳無人蹤,但見蘇夫人姑慈顏笑容盎然,座前長明燈爆出一朵璀燦的火花。幾位族長恍然悟到,應是今年春試錢坡舉子榜上題名,祖姑所以歡笑。果然不出所料,是日皇榜高懸,泉州一府“五中三蘇”(五個中了進士,三個姓蘇的,即晉江人蘇茂相、蘇守一、蘇宇庶三進士),錢坡村二蘇(蘇守一、蘇宇庶)同榜登科,一時傳為美談。

紫帽山與清源山、朋山、羅裳並稱為泉州四大名山。因與清源山隔江南北對峙,俗名對山。山雖不高,其形如古代紗帽,絕頂常有紫雲,景色也秀美奇麗。神靈顯赫的蘇六娘墳廟,就位於紫帽山北麓。如今,這裡已經成了泉南民間信仰旅遊勝地,而名揚海內外。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六十《人物誌·女仙》載:

蘇六娘 蘇啟能女,以洪熙乙巳(1425年)臘朔誕生而神異,稍長端淑孝敬。料禍福多奇中。年十六不字。或勸之,曰:“對山可移,我志不移。”一日,拜別父母兄弟,曰:“夜神人見召,明晨寅刻將辭世矣。”及期,祥雲繚繞,天樂遙聞。六娘素不知書,時輒索筆留吟曰:“溶溶月色浸清秋,鶴御翩翩此日遊。一點靈光何處寄?萬年煙火紫山邱。”因護柩至紫帽山麓,忽索絕墜地,雷電風雨驟至,眾散歸。詰朝往視,則蟻泥已封矣。自後累顯神光。里老建廟於墓前,塑像祀焉。正統十四年(1449年),鄧茂七作亂,侵泉州。太守熊尚初戰死古陵坡。賊乘勢長驅,軍民鳥散。俄東南風急,白晝晦冥,有神兵從空而下,素旗飄揚,書“對山蘇六娘”五字。賊氣大沮,走去。已而延平告警,授軍有與前役者,乘風沙樹六娘旗幟,遽蹂之,賊望旗潰,茂七殲焉。事聞於朝,成化六年(1470年),勅封護國衛生夫人,諡貞烈。萬曆中,太守邱浙大修墳廟,建亭豎碑,復奏請加封“衍聖崇福”四字,勒石祀之。國初遭兵燹,里民鳩工重建。”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清乾隆《泉州府志》蘇六娘

聲 明

作者蘇登科先生重申,對稿件內容及表述的正確性承擔責任的一種制度。即署名發表的著作、文章或報道,如出現政治、學術、技術性錯誤或史實情況,由原作者本人承擔責任。

(本平臺已獲得原作者授權展示,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或本平臺同意,違者必究!)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福建蘇氏人物誌》晉江蘇六娘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下蘇氏信息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